投资
乘数是指政府在运用
财政政策使
国民收入达到均衡时的投资增加可能带来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投资乘数可以用收入变量对投资变量的比率来表示。投资的增加之所以会有乘数作用,是因为各经济部 门是相互关联的,某一部门的一笔投资不仅会增加本部门的收入,而且会在
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引起连锁反应,从而增加其他部门的投资与收入,最终使国民收入成倍增长。
定义
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
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投资乘数理论,普遍理解为:在
有效需求不足,社会有一定数量的存货可以被利用的情况下,投入一笔投资可以带来数倍于这笔投资的
国民收入的增加,因而投资乘数理论是关于投资变化和国民收入变化关系的理论。
按照
J.M.凯恩斯自己的定义,投资乘数是这样规定的:“当总投资量增加时,所得之增量将k倍于投资增量”。这里的k就是所谓投资乘数,如果写成数学式子,可以用ΔI表示总投资量的增量,用ΔY表示所得之增量,则可以得到公式ΔY=kΔI。凯恩斯对投资乘数的规定很清楚,他是在问:“当总投资量增加时”,“所得之增量将”是多少?这里总投资量的增加在前,所得之增量在后。
理论
凯恩斯提出的
消费倾向=
消费量/收入量,这是
平均消费倾向(
APC)。其
边际消费倾向(MPC)=消费增量/收入增量,即:MPC=△C/△Y .随着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凯恩斯的投资乘数理论是:在一定的边际消费倾向下,新增加的一定量的投资经过一定时间后,可导致收入与就业量数倍的增加,或导致数倍于投资量的
GDP。这个理论可用下面的公式概括:
△GDP=△I·K (1)
K=1/(1-△C/△Y)=1/(1-消费增量/收入增量) =1/(1-边际消费倾向)=1/
边际储蓄倾向(2)
式中△I为新增投资,K为投资乘数。
凯恩斯的投资乘数理论是在社会总收入与
总消费的基础上,基于
边际消费倾向而产生的宏观投资理论,它没有专门分析
区域经济和
产业经济中投资拉动问题。
新论
产销率
产品的
产销率一般指售出的产品和产出的产品之间的数量之比,用S/
P表示。当新增投资△I发生时,会产生新增产品△P和新增销售产品△S。由新增投资引起的产销率为△S/△P,用m表示,即:
m=△S/△P (3)
值得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产销率包含了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即包含了
生产过程中的损耗、
成品率、销售率和
回款率的影响。如果
产品生产过程的损耗为2%,成品率为95% ,销售率为96% ,回款率为100%,则产销率为m=(100-2)%×95%×96%×100% =89%。
由于生产过程的损耗是不可避免的,成品率也不可能保持100%,所以,
产销率m永远小于1。即:m<1。m随着连续的产销过程遵从递减规律。
投资乘数
设投资
产销率为80%,新增投资量为1000万元,有甲、乙、丙、丁等若干个相关工厂,由于生产与销售的连续进行,每个工厂以同等的产销率销售自己的产品,经过一段时间的连续产销过程之后,累计总额达到初始投资的5倍,即5000万元。用图1表示:
设初始投资为△I,相应的产品为X。,产销率为m=△S/△P,新增销售量△GSP,连续产销次数为n,则经过n次产销之后,新增累计销售量为:
△GSP=X0 + X0m + X0m2 + ... + X0mn = X0(1 + m + m2 + ... + mn)
设k为累计销售量与初始投资之比,称投资乘数即:
k=△GSP/△I 或△GSP=△I·K (4)
由于:△I=X0,则:
K=△GSP/△I=X0(X0(1 + m + m2 + ... + mn)) / X
K = 1 + m + m2 + ... + mn (5)
当m<1,n→∞时,取(5)式的极限,则K=limk=1/(1-m)
因此,极限情况下,
K=1/(1-m)=1/(1-△S/△P) (6)
式(6)获得了与凯恩斯投资乘数同样的形式,适用于
宏观经济投资分析。式(5)适用于
产业投资分析,n为产业链节数。
论假定
一切
经济理论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假定之上的,因此理论的运用也必须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为分析建立在投资乘数理论之上的
财政投资政策的
有效性,我们有必要探讨投资乘数的理论假定。
1.一国经济是在未达到充分就业的条件下运行的。如果没有闲置劳动力,投资不能实际发挥作用,随着投资不断支出,
货币收入成倍增加,会引起
通货膨胀。
2.必须有一定的存货可以利用。在
封闭经济条件下,如果某些产品存货不足,只能用劳动替代资本或抽调其它
生产部门的存贷。但是,这两种方式都是有限的。用劳动替代资本仅限于
生产设备不足的情况,只要最重要的物资供应不足,
乘数的作用就会发生障碍。如果从消费品部门抽调存货,投资的增加则会引起消费的缩减,从而使就业的增加发生困难。在
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在增加投资后,如果发现物资供给不足,便可从国外进口,或减少出口。但如果没有足够的
外汇储备,没有把握从国外取得足够的信贷,也无法影响
世界市场价格,那么增加投资以后,既不能增加进口,又不能靠减少出口来弥补国内的产品短缺,投资的乘数作用也就发挥不出来。
3.收入要既分解为储蓄,又分解为消费。如果将收入全部用于消费,
边际消费倾向为1,投资乘数为
无穷大;相反,如果将收入全部用于储蓄,边际消费倾向为零,投资乘数为零。
4.投资的决定和储蓄的决定互为独立。如果储蓄决定不独立于投资决定,投资增加引起
利率上升,促使储蓄增加,消费减少,会部分抵消投资增加收入的作用;相反,投资减少引起利率下降,促使储蓄减少,消费增加,则会部分抵消投资减少收入的作用。
5.
货币供应能适应其需求的变化。在投资运动以货币为媒介的现代经济中,如果
货币供应量不足以适应投资和消费支出的增加时,投资和消费的增加就会使
货币需求上升,从而促使利率提高。利率的提高又会对以后的
投资意愿产生
抑制作用,从而影响投资乘数作用。
6.消费和储蓄水平完全由收入水平决定。如果消费储蓄所依赖的不只是一年的收入,乘数分析就不会很准确。在这种情况下,短期内收入的增加所引起的消费的增加就不会很大,乘数也会降低。
7.不考虑对外贸易的影响。在对外开放条件下,扩大出口所增加的收入中总有一部分用于购买本国产品,这样就会对
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增加起连锁的推动作用。相反,扩大进口,则起减少国内
总需求的作用,影响国内收入增加。
8.投资数量和当时的收入水平以及
资本存量的规模无关。
意义
按照对投资乘数理论的一般理解,以为扩大消费就能带来
国民收入的增加。这是极为有害的,它只能导致指导思想上的失误,将人们引向重消费、轻生产,盲目提倡
高消费的歧途。事实上,消费的对象——消费品是靠生产提供的,只有通过生产才能创造出国民收入,消费是不能直接生产出哪怕是微小的国民收入来;消费只能为国民收入的创造提供适当的
经济环境,影响国民收入的创造。提高国民收入的主要视野,应该放在
生产建设领域。如仅把目光投向
消费领域,那是本末倒置,结果只能使
国民经济蒙受损失。
当投资前供需平衡时,社会存货是由本期投资带来,投资引起的
销售收入△Y与投资带来的国民收入的关系有三种可能,只有在投资引起的销售收入Y与投资通过
生产活动创造出价值为△Y的国民收入在时间上同步时,可以用投资引起的销售收入代表投资带来的国民收入,但考虑到
固定资产投资的
长期性,△I创造出△Y的国民收入时间要比△I引起△Y的销售收入时间长,第三种可能性一般不会发生,第一种可能性也只是努力的目标,通常只发生第二种可能。那么,要使第二种可能向第一种可能转化,使
国民收入按照投资乘数增长。唯一的办法是缩短△I投资通过生产性活动创造出价值为△Y的国民收入的时间,即提高
劳动生产率。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投资前供需平衡,社会存货靠新投资创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