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物体两端受拉,那么沿着它轴线方向的抵抗拉伸的应力就是抗拉应力。抗拉应力就是物体对使物体有拉伸趋势的外力的反作用力。
抗拉强度
抗拉强度(tensile strength)是金属由均匀塑性变形向局部集中塑性变形过渡的临界值,也是金属在静拉伸条件下的最大承载能力。抗拉强度即表征材料最大均匀
塑性变形的
抗力,拉伸试样在承受最大拉应力之前,变形是均匀一致的,但超出之后,
金属开始出现缩颈现象,即产生集中变形;对于没有(或很小)均匀塑性变形的
脆性材料,它反映了材料的断裂抗力。符号为Rm(GB/T 228-1987旧国标规定抗拉强度符号为σb),单位为MPa。
应力
物体由于外因(受力、湿度、温度场变化等)而变形时,在物体内各部分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内力,以抵抗这种外因的作用,并试图使物体从变形后的位置恢复到变形前的位置。
在所考察的截面某一点单位面积上的内力称为应力。同截面垂直的称为正应力或法向应力,同截面相切的称为剪应力或切应力。
物体中一点在所有可能方向上的应力称为该点的应力状态。但只需用过一点的任意一组相互垂直的三个平面上的应力就可代表点的应力状态,而其它截面上的应力都可用这组应力及其与需考察的截面的方位关系来表示。
抗拉应力定义
一个物体两端受拉,那么沿着它轴线方向的抵抗拉伸的应力就是抗拉应力。抗拉应力就是物体对使物体有拉伸趋势的外力的反作用力。
抗拉应力一应变全曲线相关研究
混凝土在外部荷载作用下的瞬时轴向变形可以用其应力一应变关系来描述。自从witney在四十年代提出混凝土受压应力一应变全曲线在峰值点后存在下降段以来,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在试验中测得了受压应力一应变全曲线,并用于结构分析,因而加深了对混凝土受压性能的全面认识。
人们早已了解到混凝土拉伸曲线同压缩曲线一样存在峰后软化现象,即也存在下降段。但是长期以来,在混凝土的研究工作中,混凝土的拉伸特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一方面由于实际工程的设计计算没有十分强调混凝土的拉伸性能,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尚没有一种可靠的试验方法来进行混凝土的抗拉试验,大部分试验数据都是从混凝土间接拉伸试验获得,并不能真实反映混凝土的抗拉性能。混凝土拉伸应力一应变全曲线是最能反映混凝土抗拉性能的试验方法,但由于混凝土轴拉试验的难度问题,使得混凝土拉伸曲线的研究起步较晚,资料也不多见。
近些年来,随着高拱坝等薄壳结构建筑物的出现,混凝土的拉伸行为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起来,主要在于:
(1)混凝士的拉伸性能对混凝土结构的安全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对已建混凝土建筑物的调查发现,许多由于抗拉强度和拉伸变形能力不足而导致开裂,严重者甚至发生质量事故。实际上,混凝土的压缩、弯曲破坏均是由于其抗拉应力或剪应力、拉应变或剪应变超过其承载能力而造成的,可见对混凝土拉伸性能的研究非常必要。
(2)材料科学的发展要求把各种条件下施加于材料上的力、发生的变形及其相关的全部特性和过程,联系到材料的组分、结构加以系统的阐述,从而在理论上揭示由外部荷载作用导致混凝土内部结构的变化,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认识混凝土的破坏机理,这也要求人们对混凝土的拉伸试验及拉伸全曲线做一下系统的阐述。
(3)随着数字技术的提高,特别是计算机强大功能的介入,要求按极限强度理论对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非线性的全过程分析,在计算模型和基本假定中,混凝土的拉伸应力一应交全曲线是必须首先确定的因素之一,因为它可以直接给出峰值应变、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开裂应力和变形等主要特征值。
钢筋混凝土抗拉应力优化配比模型
高性能混凝土是未来混凝土发展的一个方向,实现混凝土的高性能化及混凝土性能的研究一直是高性能混凝土研究的重点。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与天然集料材料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对
水泥混凝土材料的运用也日益增加。在施工中,为了提高建筑的抗拉应力,需要对
钢筋混凝土进行优化配比模型构建。
首先分析线性荷载下的混凝土抗拉应力优化配比模型,需要定义混凝土的损伤模型和抗拉强度,在 T 型钢混凝土柱下混凝土的剩余抗拉强度和承载影响系数为 :。
上式中,N(t)表示强烈冲击作用后的钢混凝土柱的剩余抗拉承载力,N表示通常情况下的型钢混凝土柱的极限承载力。分析冲击后屈曲关系对剩余抗拉强度的影响中,采用 Explicit 单元库中的 8 节点线性减缩积分实体单元 C3D8R,进行有限元模拟,混凝土屈曲关系模型中,得到不同混凝土等级强度和不同等级拉力作用下的剩余抗拉强度与承载力及其对应位移试验值与模拟值比较结果见图,实现对混凝土地震后抗拉强度的准确数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