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有色石子、陶片、
珐琅或
有色玻璃小方块等,嵌成的图画。主要用以装饰
建筑物天花板、墙壁和地面。开始于古代东方,后希腊、罗马亦加以普遍应用。现存作品以
拜占庭艺术中的镶嵌画为最丰富。近代建筑亦常用此形式来作
壁面装饰。我国镶嵌画,亦常见应用于
建筑装饰,以陶瓷
镶嵌壁画最为流行。
拜占庭镶嵌画继
罗马时代之后又一次获得繁荣发展,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镶嵌画由小块彩色大理石或
彩色玻璃拼嵌而成,色彩鲜明璀璨是它的基本特点之一。在拉韦纳的一些教堂可看到拜占庭第一个黄金时代的镶嵌画。
圣阿波利纳雷教堂(约504)连拱廊两侧的镶嵌画分别描绘了走向基督和走向圣母的男女天使行列。作品的形式处理强调
装饰性,不表现背景,有着几乎完全相同的姿势的
人物造型很 少有三度
空间感。圣维塔莱教堂祭坛两侧的镶嵌画是
拜占庭美术的著名作品。画中正面站立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一种美的理想,他们有着纤长的形体,端正的面孔,专注的大眼睛,庄严的神态和华丽的衣饰。这些人物被赋予神圣的特质:带有圣光环的皇帝和
皇后被表现为基督和圣母的尘世代理人。画中人物面部表现出一定的个性特征,这在拜占庭美术中是罕见的。
后期拜占庭镶嵌画和壁画强调严格的秩序,以及画像几何关系的完美与和谐。教堂装饰统一化,作品的主题处理及其在教堂里的布局都须遵循一定的模式。在绘画形式上,风格化的线条描绘成为造型的主要手段,
空间观念更加抽象,色彩更加单纯,人物形象失去了肉体的存在,成为精神的象征。作于10世纪末的
圣索菲亚教堂镶嵌画是这种风格的作品。帕里奥洛加斯时期,镶嵌画和壁画的纪念性减弱,宏大的构图让位于纤巧而精微的细节描绘。绘画题材增多,题材处理更加自由;但是,整个装饰体系却失去了原有的统一性和
整体感。镶嵌画减少,壁画大量出现。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有君士坦丁堡乔拉教堂的壁画和镶嵌画,其中的镶嵌画《玛丽亚的生涯》以优雅细腻的色调着称。晚期壁画的代表作品还有狄奥凡(希腊人)作于诺夫戈罗德的基督变容教堂的壁画(1378)。狄奥凡发展了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
绘画语言。拜占庭(Byzantine)式建筑的主要成就与特征:
拜占庭式建筑的特点是十字架横向与竖向长度差异较小,其交点上为一大型圆穹顶。穹顶在方形的平面上,建立覆盖穹顶,并把重量落在四个独立的支柱上,这对
欧洲建筑发展是一大贡献。
东正教教堂的特征是堂基由长方形改为
正方形,但在
建筑艺术上仍保留拜占庭式风格。
东欧的教堂是突出穹顶,提高鼓座,使穹顶更加饱满。公元 1453 年当
拜占庭帝国灭亡之后,有很多拜占庭的学者向西逃难到
意大利,并且将希腊古典的学说引入,刺激当地人对古典的研究,最后催生了意大利
文艺复兴运动。简单来说,
拜占庭艺术风格的特点是它承续
早期基督教艺术风格,内容表现受到宗教的限制,大都描述圣经的故事或基督的神迹,富于装饰、抒情与象征性。因此散布在各地的教堂,成为拜占庭艺术家创作的主要场所。与
古希腊与
古罗马艺术比较,拜占庭艺术所强调的是对耶稣神性的描绘,而不是对人性的着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