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尔任斯基
捷尔任斯基
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原苏联党和国家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全俄肃反委员会(克格勃的前身)主席、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等职。克格勃的创始人。苏联第一代领袖中威望最高者之一。另有俄罗斯莫斯科州中部城市捷尔任斯基和同名机车。
人物生平
1877年9月11日,捷尔任斯基诞生于俄属波兰维尔诺省(今明斯克州斯托耳勃齐区)奥希米扬内县捷尔任诺沃小庄园里的一个小地主贵族的家庭,犹太人。1887年8月,入维尔诺第一中学学习。1894年秋,加入维尔诺社会民主主义小组。1895年秋加入了立陶宛社会民主党,参加该党的国际主义左翼,领导维尔诺手工业和工厂徒工小组。1896年4月,从维尔诺中学自愿退学。走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苏联克格勃的前身、全俄肃反委员会(简称“契卡”)的创始人。以秘密警察的红色恐怖手段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转移到科夫诺
1897年3月,捷尔任斯基在维尔诺转移到科夫诺从事革命工作,出版第一期波兰文地下报纸《科夫诺工人报》,并领导了阿列克索特(科夫诺市郊区)的罢工斗争。1897年7月,因叛徒告密第一次被捕,判处3年流放。1899年8月,从流放地维特亚卡省秘密逃回到维尔诺,后转到华沙。在这里继续从事工人运动,成立“社会民主党工人联合会”;赴维尔诺就波兰和立陶宛社会民主党实行统一事同维尔诺组织商谈;被选入组织总部。1900年1月,捷尔任斯基再次被捕,判处五年流放。1902年6月,在流放途中逃跑,回到华沙,再到国外。8月,参加了波兰五国和立陶宛社会民主党在柏林召开的代表会议。会议根据他的倡议决定成立波兰五国和立陶宛社会民主党国外委员会并出版党的机关刊物《红旗报》。捷尔任斯基被选为党的国外委员会委员。
参加立陶宛社会民主党会议
1903年7月,捷尔任斯基参加了波兰王国和立陶宛社会民主党第四次代表大会,作出了波兰王国和立陶宛社会民主党同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实行统一的决定。捷尔任斯基被选为波兰王国和立陶宛社会民主党总执行委员会委员。
参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会议
1906年4月,捷尔任斯基参加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四次代表大会,第一次见到列宁。12月被捕。1907年5月中,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缺席当选为党中央委员。5月底,捷尔任斯基被保释出狱。1908年4月,又遭被捕,被判终身流放西伯利亚。1909年底,第三次从流放地逃出,他秘密回华沙,然后赴柏林。此后,秘密地到克拉科夫、华沙、罗兹等地从事地下革命工作。1912年9月,他第6次被捕,被判处3年苦役。1916年5月,被莫斯科高等法院判处6年苦役。1917年二月革命后获释。同年10月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扩大会议上当选为党中央领导武装起义的革命军事总部成员,被彼得格勒苏维埃选为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是十月革命的组织者之一。革命胜利后在第二次全俄工农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俄中央执委委员会委员和主席团委员。12月根据列宁提议,担任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怠工特设委员会主席。1918年初在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问题上持错误立场,接近“左派共产主义者”。
协助处理皮尔姆事件
1919年1月,捷尔任斯基奉列宁命令,作为斯大林的副手协助处理皮尔姆事件。以此为契机,捷尔任斯基成为斯大林最重要的政治盟友。事件处理完毕后,经斯大林和捷尔任斯基联名建议,肃反委员会和内务人民委员部合并。新部门称内务人民委员部,原肃反委员会主席捷尔任斯基但任内务人民委员,由此展开了全面的大肃反。1920年5月,西南军事委员会主席斯大林对委员会部分委员的表现强烈不满,警告中央委员会如不换上捷尔任斯基那样的坚定者,对盘踞在乌克兰的波兰军的进攻将无法发动。于是由列宁建议,捷尔任斯基特任西南军事委员会委员,负责后勤。6月,在捷尔任斯基的强力协助下,斯大林仅仅两个星期就击溃波兰第2集团军,粉碎波兰第3集团军,彻底扭转了苏波战局。
事业巅峰
1921年1月任全俄中央执委委员会改善儿童生活委员会主席,3月任改善莫斯科工人生活委员会主席,4月任交通人民委员、全俄肃反委员会主席和内务人民委员。1923年9月任苏联人民委员会国家政治保安总局局务委员会主席。1924年2月任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 。同年6月当选为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同年6月当选为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24—1926年任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26年7月20日因心脏病逝世于莫斯科。著有《捷尔任斯基选集》《狱中日记和书信》等。
不幸逝世
捷尔任斯基于1926年7月20日逝世。斯大林在悼词中用“燃烧”二字来形容捷尔任斯基的战斗一生,捷尔任斯基的死,对斯大林来说正是时候。在此之前,他已在列宁去世后的长期的权力争斗中取得了胜利。捷尔任斯基就算没有任何功绩,他也未必会同意斯大林的做法,即把国家政治保卫总局用作同党内持不同政见者斗争中的离间和欺骗的工具,尽管这些方法他也曾毫不犹豫地用来反对共产党人的敌人。列宁去世后,捷尔任斯基成了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的主席和国家政治保卫总局主席。无疑,他是会反对那些对工业部门中的“资产阶级专家”的攻击,会反对几年后斯大林在农村开始的残酷的阶级斗争的。在去世前三小时所作的“言辞激烈的讲话”中,捷尔任斯基头一次如此不留情面地批评了党的机构:“我一看到我们党的机构,看到我们的组织体系,看到我们不可置信的官僚现象、懈怠的工作效率,以及极端混乱状态,我就感到恐惧。”
履历
1877年到1909年
1877年生于维尔纳省(今明斯克州)奥施米扬内县捷尔任诺沃村,出身小地主贵族家族。
1895年加入立陶宛社会民主党左翼组织,积极参加波兰和俄国革命运动,屡遭监禁和流放。
1897年3月,捷尔任斯基在维尔诺转移到科夫诺从事革命工作,出版第一期波兰文地下报纸《科夫诺工人报》,并领导了阿列克索特(科夫诺市郊区)的罢工斗争。
1897年7月,因叛徒告密第一次被捕,判处三年流放。
1899年8月,从流放地维特亚卡省秘密逃回到维尔诺,后转到华沙。在这里继续从事工人运动,成立“社会民主党工人联合会”;赴维尔诺就波兰和立陶宛社会民主党实行统一事同维尔诺组织商谈;被选入(中央)组织总部。
1900年1月,捷尔任斯基再次被捕,判处五年流放。
1902年6月,在流放途中逃跑回华沙,再到国外。8月,参加了波兰五国和立陶宛社会民主党在柏林召开的代表会议。会议根据他的倡议决定成立波兰五国和立陶宛社会民主党国外委员会并出版党的机关刊物《红旗报》。捷尔任斯基被选为党的国外委员会委员。
1903年7月当选为波兰—立陶宛王国社会民主党总行委员会成员。积极参加1905至1907年的俄国革命
1906年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四次代表大会代表,并作为波兰—立陶宛王国社会民主党代表,参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机关报编辑部工作。同年10月被捕。
1907年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缺席当选为中央委员,同年5月被保释出狱。1908年4月再次被捕,后被流放到西伯利亚。
1909年11月逃出柏林。1910至1912年在华沙、琴斯托霍瓦等地活动。1911年参加了列宁在巴黎主持召开的国外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议。1912年9月被捕,囚于华沙城堡。后被判处服苦役多年。1917年二月革命后获释。
1909年到去世
1917年10月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扩大会议上当选为党中央领导武装起义的革命军事总部成员,被彼得格勒苏维埃选为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是十月革命的组织者之一。
十月革命胜利后在第二次全俄工农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俄中央执委委员会委员和主席团委员。
1917年12月根据列宁提议,担任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怠工特设委员会主席。
1918年初在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问题上持错误立场,接近“左派共产主义者”。
1919年任内务人民委员。
1920年5月任西南方面军后勤部长。
1921年1月任全俄中央执委委员会改善儿童生活委员会主席。
1921年3月任改善莫斯科工人生活委员会主席。
1921年4月任交通人民委员、全俄肃反委员会主席和内务人民委员。
1923年9月任苏联人民委员会国家政治保安总局局务委员会主席。
1924年2月任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
1924年6月当选为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1924至1926年任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1926年7月20日因心脏病逝世于莫斯科。其著作有《捷尔任斯基选集》《狱中日记和书信》等。
“契卡”的创始人
1917年的12月20日,距离红色苏维埃成立之后数星期,根据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提议,苏维埃政权成立了全俄肃反委员会并亲自担任主席,人们按照俄罗斯的习惯,给了个简称“契卡”,从此,“契卡”闻名于世界。“契卡”在苏联建国初期的混乱局面下,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我们耳熟能详的保尔·柯察金,参加革命后就曾经在“契卡”工作。在捷尔任斯基的领导下,契卡为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国家建设,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比如剿灭叛乱,清除流氓、黑帮、娼妓等社会丑恶,修复被战争破坏的铁路线,设立孤儿救助机构,救助战乱和饥荒造成的孤儿等等。
当然,由于阶级斗争的残酷性,被革命推翻的沙皇贵族阶级、资产阶级、富农阶级、反动军阀、极端民族主义势力等在西方势力的唆使和纵容支持下,在公开和隐蔽的战线与契卡进行了殊死搏斗,在你死我活的情势下,捷尔任斯基是强硬而坚决的,因此获得了“铁腕”的称号,被称为“铁腕费利克斯”,在极短的时间内,新生的红色政权就稳住了社会局势,苏联进入了正常发展阶段,同时。契卡还担负着与共产党和苏维埃政权内部的贪污腐败分子作斗争的人物,捷尔任斯基也自然是“铁腕”待之。契卡后来随着苏联政治结构的演变。成为世界所熟知的“克格勃”(国家安全委员会)以及后来的俄罗斯国家安全局。
城市
捷尔任斯基(俄语:Дзержи́нский,英语:Dzerzhinsky),城市名。位于俄罗斯莫斯科州中部,柳别尔齐西南15公里的莫斯科河畔,捷尔任斯基的西部与首都莫斯科相连。地处俄罗斯平原中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人口41,488(2002年)。
1380年这里建立了尼科诺-乌格列什修道院。1921年建立城镇,1981年设市。市名纪念在这里建立劳改营的费利克斯•捷尔任斯基。
机车
简介
苏联以无产阶级革命家菲列克斯·捷尔仁斯基的名和姓两个俄文字母命名、于1931年由伏罗希洛夫格勒机车 制造厂制造的大功率干线货运机车。1958年中苏两国签订了ΦД型机车1,000台低价转让协议。  
该型机车进口时定名为友好型,代号YH。1966年9月,在极左思潮下,社会上掀起的更改街道、车、船名称的风浪也波及到机车。各种各样的型名建议纷纷提出。当时铁道部机务局邀请部内宣传、工业等部门商定了方案,很快由时任铁道部部长吕正操批准公布施行。友好型改为反修型。1971年7月,蒸汽机车型名又作了一次部分更正。反修型按进口机车沿用原型名FD,即将俄文字母ΦД改为相应的汉语拼音字母FD。
苏联的铁路轨距为1524毫米,进口时机车轨距改为1435毫米,为此,机车更换或移动了各车轮的轮心,另外还改造了制动装置,更换了车钩等。经过大量的技术改造,这批机车在东北及华北各铁路局广泛使用,是我国使用的主型货运机车之一。20世纪70年代末期,这批机车陆续退役,1990年取消该机车型号。
技术参数
FD型蒸汽机车基本资料车轴排列 2-10-2
全传热面积(m2) 443
总长(mm) 29,104
水柜容量(m3) 44.0
动轮上车重(t) 103.00
煤炭装载量(t) 20.0
动轮直径(mm) 1,500
汽缸直经×冲程(mm) 670×770
锅炉压力(kg/cm2) 15.00
炉栅面积(m2) 7.04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13-03-09 01:27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