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名镇——掘港镇东濒黄海,南迎
长江,地处物产丰盈、风光秀丽的
长江三角洲平原,原为江苏省
南通市
如东县政府所在地。
名镇概况
掘港镇位于如东东部,滨临黄海,为原如东县城所在地,是如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春秋时的扶海洲东端即为现在的掘港。唐贞观元年(627)全国分为十道,掘港地属淮南道广陵郡,为淮南煎盐场亭。唐开成三年(838)日本僧人圆仁所著《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一书中出现了关于掘港迄今发现最早的文字记载,有“掘港庭沿海村”“村内有国清寺”“闻道扬州掘港难过”等记述。至五代时,掘港已成为著名的盐场。宋代建掘港场,逐步形成集市。明清时,客籍商人纷至音来,经商开店,繁荣一时。清代,掘港成为盐、棉、米、茧“四白”集散中心,一度有“小扬州”之美誉。
2014始掘港申报高新区,下辖两个街道办:掘港街道办,城中街道办。掘港正围绕转型升级,打造“一核两园”,即一个核心区,生命健康产业园,智能机电产业园。
地名掌故
掘港成陆于西周,初建于唐,发展于宋,繁荣于明清,绵延至今。西周时期的扶海洲东端即为现在的掘港。唐贞观元年(627)全国分为10道,掘港地属淮南道广陵郡,为淮南煎盐场亭。迄今发现最早的文字记载为唐开成三年(838)日本国僧人圆仁所著《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一书。书中有“掘港庭(亭)沿海村”、“村内有国清寺”、“闻道扬州掘港难过”等记述。至五代时掘港已成为著名的盐场。宋代建掘港场,逐步形成集市。明清以来,掘港成为盐、棉、米、茧“四白”集散中心,一度有“小扬州”之称。现为如东县城,是如东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掘港之名,由来已久,迄今至少已有1000多年历史。其名来历自古说法不一。一说古代掘港虽地处南黄海之滨,但除渔港外,却缺少大型深水海港,人称“缺港”,为避讳,以“掘”代“缺”,故名掘港;一说唐大历年间(766-799)淮南黜陟使李承修筑捍海堰以挡潮水。但由于天降大雨,内河水涨,不得排泄,时时酿成水灾。遂掘开捍海堰放水,潮来时则再堵上,循环往复。三说古代扶海洲附近自然形成的港口甚多,掘港原有一港口,后潮水渐退,大海东去,这一港口失去作用,里人称之为旧港,掘港或为旧港之误传。四说隋代(589-618),掘港盐亭所产之盐需开凿河道通过水路运往扬州,这条运盐河时称掘江,掘港(方音jǐan) 之名由此传开。
据2007年《掘港镇志》记载,掘港先后曾隶属吴州海陵郡、扬州总督府、江都郡、淮南道广陵郡、东都泰州、淮南道泰州军、泰州府、两淮盐运使司通州分司。唐开元十年(722)如皋并入海陵县。南唐保大十年(952),如皋场为如皋县,宋建隆元年(960),改掘港亭为如皋县掘港场。清宣统三年(1911)十一月,掘港光复,清王朝在掘港的统治宣告结束。中华民国成立后改为掘港市。
1940年10月,新四军东进后,指挥部命令第三纵队挺进通、如(皋)、海(门)、启(东),接管国民党如皋县政府,将原如皋县分为如皋、如西两县。1945年抗战胜利后,处于西部的如西县复名如皋县,而处于东部的如皋县则易名如东县。掘港建立区民主政府,隶属如东县政府。1946年11月,国民党军队大举侵犯掘港等地,1947年1月5日,国民党四十九师绵阳部队占领掘港,并建立如皋县掘港区国民党政权。掘港中共党政军组织转移到周边地区,继续开展革命斗争。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948年3月15日,掘港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掘港为如东县城,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的中心。先后成立掘港镇人民政府、掘港区政府、掘港镇人民委员会、掘港镇人民公社、掘港镇革命委员会、掘港镇人民政府。掘港曾有过局部区划调整。1958年10月1日,新民、余荡两乡合并成立掘港人民公社。1959年5月,掘港镇人民公社又分为掘港镇和掘郊人民公社。1986年1月,掘郊乡并入掘港镇。2000年4月,环镇、九总乡并入掘港镇。2003年2月,由华丰、童店合并而成的城南镇又与掘港镇合并,设掘港镇。
镇域规模
掘港镇总面积239.26平方千米(2017年),地域面积居江苏省乡镇街道之首。现有街道办事处3个,行政村31个,社区居委会17个,村民小组1063个。耕地面积16.95万亩。216820人(2017年)。2007年掘港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4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8.5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1.01亿元。实现社会总产值187.7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40.10亿元。先后获得:中国千强镇、中国乡镇投资环境100强、中国环境优美镇、江苏省文明乡镇。
地理交通
掘港位于
长江三角洲北翼唯一的一座20万吨级深水大港——洋口港和距离长江口最近的跨江通道——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的连线中间,北距建设中的
洋口港20公里,南距苏通大桥60公里,交通区位优势日渐凸现。掘港现有S223、S334两条省道一级公路过境,距沈海(G15)、沪陕(G40)国家高速公路最近出口均不超过40公里,至
南通兴东机场40公里、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140公里、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180公里、南京禄口国际机场300公里。被列入《江苏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的如东至无锡、南京经
泰州至启东两条省级高速公路即将开工建设并在镇域内交汇。2008年开工建设的海安至洋口港铁路在掘港北侧通过。横贯镇域的
如泰运河为6级航道,100吨级船舶可直通长江和
京杭大运河,距8万吨级海港——
南通港50公里。
历史沿革
掘港滨江临海,似一片枫叶舒展于南黄海西岸。因些地盛产
文蛤和珠贝。远古时,为江口之外浅海。西周年间,渐成沙洲,史称“扶海洲”。春秋时期,始有先民居住。汉代,属海陵县,广增盐丁,“东煮海水为盐”。东晋太元七年(382年),
扶海洲与大陆涨接,掘港属
如皋县。唐代,掘港为煮盐场亭,属淮南道广陵郡,开成年间设掘港亭。开成三年(838年),日本僧人圆仁所著《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载有“掘港庭沿海村”,“村内有国清寺”等,“掘港”地名始见于历史记载。北宁建隆元年(960年),改亭为如皋县掘港场。明洪武元年(1368年),置两淮盐运使司通州分司,辖掘港场,次年设掘港营及掘港巡检司。清顺治四年(1647年),掘港场增设主簿(分县)衙署。1911年,掘港光复,1913年设市。1940年,新四军东进,如皋县分设为如西县和如皋县(1945年易名为如东县),掘港属如皋(东)县,1948年掘港解放,1949年成立镇政府,1951年,掘港镇成为县政府驻地。原属如皋县,1945年改隶如东县。1996年,面积71.7平方千米,人口9万人,辖掘西、王彭、青园、新光、芳泉、灯塔、经编、联丰、周园、原种、余荡、三桥、二港桥、红星、窑埠、虹南、湾南、芳东、双纱河、港南、庆丰、大港桥、六总、掘九、堤南、五总、 东、石桥、环河、南郊、菲菜园、大坝、耿部33个行政村和南市、古池、新建、民主、团结、友好、水上、通海外8个居委会。2003年,将掘港镇与城南镇合并设立掘港镇,镇政府驻掘港,全镇面积243.12平方千米,人口20.32万人,辖23个居委会、46个行政村。原【新光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15千米。1956年建福亮乡,1958年改公社,1965年更名新光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面积49平方千米,人口2.4万人,辖蔡桥、王庄、凤阳、黄竹园、刘埠、管家园、里仁、吉冯、徐路、暖阁、东新庄、夏庄、丁庄、杨井、九港、十河、八园、东凌桥、冯荡、戴舍、石冯、金灶22个行政村。原【童店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13千米。1944年为洋岸乡和银杏乡,1946年为和春乡,1958年改和春公社,1965年更名同甸公社,1981年更名童店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面积41.5平方千米,人口2.8万人,辖野营、银堤、银杏、环水、扣湾、川界、双川、丁北、童南、洋岸、洋东、通衙、四总墩、童北、帅口、四联、三河、香坛、竣中、三角、六引、牛场、岸北23个行政村。原【环镇乡】位于县城西面,距县城7千米。1957年由虹元、苏云二乡合并为苏云乡,1958年建苏云公社,1962年分为环镇、环北二公社,1983年改环镇乡、环北乡,1995年合并为环镇乡。1996年,面积58平方千米,人口3万人,辖环南、晓河、丁字街、十里墩、张朝、高扬、虹桥、南河湾、环桥、乐群、祁陵、宏丰、新陈、李井、湾坝、陈高、高汪、陈马、长刘、江庄、三元宫、万河、二河、周陵、肖桥、苏夫、杨窑27个行政村。原【九总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9千米。1956年建杨於乡,1958年改杨於公社,1962年更名九总公社,1983年改九总乡。1996年,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2.5万人,辖秀岩、如华、丁杨、杨於、张荡、川窎、中武、钱花、七总、鱼庙、高盐、长岸、潮墩、蔡墩、三友、葛埠、盐中、八总、观东19个行政村。原【华丰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10千米。1940年建华丰乡,1958年改公社,1977年复置乡。1996年,面积40平方千米,人口2.5万人,辖华闸、丁字岸、华南、新富、六副头、晒盐场、犁丰、沙南、环岸、海洼、永安、新丰、天星、华新14个行政村。
2003年2月13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发布《省政府关于同意调整如东县部分镇行政区划的批复》(苏政复〔2003〕22号),同意将掘港镇与城南镇合并设立掘港镇,镇政府驻掘港。行政区划调整后,掘港镇行政区域面积243.12平方公里,人口20.32万人,辖23个居委会、46个村委会。
2015年3月24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发布《省政府关于调整如东县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苏政复〔2015〕23号),同意如东县撤销掘港镇。以原掘港镇的青园、古池、灯塔、盐垣、九总、童店、华丰、港南、环北、环镇10个居委会和陈高、掘西、虹桥、十里墩、晓河、芳泉、银杏、野营角、周店、三河、沙南、晒盐场、天星、新丰、洋岸、丁字岸、宾东、余荡、港南、三桥20个村委会区域,设立如东县掘港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驻青园居委会日晖东路3号。以原掘港镇的友好、三元、民主、范堤、碧霞、通海、新光、锦绣8个居委会和新光、五总、北场、丁杨、潮墩、六总、八总、如华8个村委会区域,设立如东县
城中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驻碧霞居委会碧霞北路9号。
工业园区
海上苏东
掘港镇地处江苏省建设“海上苏东”的核心区域,由于洋口港的定位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北翼深水组合港和江苏省重要的能源、石化、冶金、物流和海洋产业基地,掘港镇规划定位为江苏省东部重要的海洋开发服务基地和具有港口经济特色的工贸城市。城市规划区面积达7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规模为50万人。改革开放以来,掘港镇依托资源和人文优势,大力发展工业和外向型经济,已经初步形成以纺织丝绸、服装鞋帽、机械电子、食品医药等产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其中亚洲最大的毛巾城——日商独资企业园成为一大特色。掘港镇拥有各类工业企业1800多家,其中规模企业97家,亿元企业12家,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一件。
设施完备
掘港镇基础设施完备。拥有一座220千伏变电所、3座110千伏变电所,1座25兆瓦生物质发电厂、1座2×12兆瓦热电联产电厂,年供热能力为40万吨。已建成区域引江供水工程,日供水能力为8万立方米。拥有一座污水处理厂及管网收集系统,日处理能力为4万吨。电信、移动通信、互联网宽带接入、有线电视设施齐全、服务优质。此外,掘港镇还在东安科技园、陈高、城南工业集中区规划、建设了15万平方米的工业标准厂房,供中小业主投资兴业,已建成标准厂房4万平方米。掘港镇规划、建设有陈高、城南2个工业集中区。其中陈高工业集中区位于县城西北部,规划面积16.4平方公里,规划13纵13横路网,功能定位以生产科研为主,物流、码头港运、仓储等配套齐全的现代化城市工贸新区,进区企业现已达92家,总投资8.3亿元,已形成年销售规模20.5亿元。城南工业集中区位于县城南郊,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规划7纵5横路网,功能定位为工业生产、综合服务、商贸流通区,进区企业现已达44家,总投资7.8亿元,已形成年销售规模9.1亿元。
经济发展
全民创业
掘港镇引进的投入298万元的如东同兴气体有限公司在陈高工业园区正式投产,掘港镇2003年私个经济累计新增投入2.34亿元,私营企业达到654家,新增个体工商户1758户,私营个体经济产值达16.6亿元,入库税金3700万元,提前3个月完成全年任务,各项指标均列全县各镇之首。构建民营经济发展的绿色通道,推行保姆式服务。镇党委、政府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兴工兴商富民的工程,摆在重要位置常抓不懈。为激发全民创业的热情,掘港镇开展送项目信息、送优惠政策、送安全管理和信贷服务上门活动,找客商投资、荐能人兴业、村干部领头办厂,成为掘港镇全民创业中的新亮点。
建设优质
建设优质载体引凤,放大产业优势。掘港镇加大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投入,高起点规划建设了陈高工业园、
城南工业园和如东县城工业新区掘港园区,吸引民资竞相注入。2003年以来已新增涉及健身器材、食品、机械、制药和纺织行业的私营企业94家,投入超过1000万元的工业项目就有7个。以厂引厂,靠项目上项目,掘港镇纺织、服装产业做大做强,其经济总量突破工业总量的50%。肖桥村织布厂改制后,培养了100多个小老板,全村织机翻了一番,已达500多台,年产值增至1000万元。民营工业发达的陈高村,48家私营企业9月底完成工业产值近2亿元,明珠织造、三宝织针等企业相继跨入定报企业行列和全县50强企业行列。开拓国际大市场,为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海尔斯药业有限公司瞄准国际市场,培育科技开发队伍,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研制的高科技产品医药中间体畅销欧美,企业规模迅速扩大,2003年年销售收入将达到4000万元。掘港镇已有近5成的企业产品外销,其中自营出口额达到3243万美元。
档案管理
如东县掘港镇经三次行政区划调整,由六乡一镇合并而成,总面积239.26平方千米(2017年),总人口216820人(2017年)。乡镇体制调整后,掘港镇为加强对档案工作领导、规范档案管理,争创星级档案管理单位,采取了六项措施:一是及时调整了档案工作领导组,组织协调掘港镇的档案工作,确保了乡镇体制改革后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二是调整了档案用房,由原来的50多平方米,增加到120多平方米,实现了办公、阅档、库房三分开;三是建立了综合档案室,实行了文书、会计、党员、退伍军人、实物、声像等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四是率先规范了会计中心档案和统计档案,作为全县的典型,县档案局、财政局、统计局先后在掘港镇召开了两个现场会,向全县推广他们的做法和经验;五是加大投入,争创二星级档案管理先进单位。掘港镇先后投入10多万元购置案装了两组20列、120多个立方米的密集架,更换了电脑,配备了档案管理软件,安装了空调等设施设备;六是建立了文书、会计、退伍军人、实物、声像等档案目录数据库,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果,档案工作在为掘港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政治、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了领导重视和支持。
人文掌故
掘港地名来历自古说法不一。一说古代掘港虽地处南黄海海滨,但附近却缺少入海港口,人称“缺港”,而“缺”字为世人所忌讳,于是用近音字“掘”来代替,故名掘港;一说唐大历年间(766-799),淮南黜陟使李承建捍海堰以挡潮水。虽然“秦徒绝地脉,公能捍海波”(明万历进士冒伯麟语),但由于天降大雨,内河水涨不得排泄,时时酿成水灾。遂掘开捍海堰放水,潮来时则再堵上,循环反复。由此掘港之名得以传开。
历史上,掘港是一座移民城市。因其是海中沙洲日渐抬升与大陆相连而形成的土地,早期的住民大都由淮北、吴地、越地以及鲁地的百姓迁来。随着掘港盐业的兴盛,成为千年的经济支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来移民,明初大批苏州一带居民来此落户。此后扬州、镇江、南京、徽州、山西等地客商纷至沓来。太平天国年间,各地许多人家为避战乱举家迁来,其中亦不乏豪门富户。
各地移民的不断迁入,也随之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经营理念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彼此交相汇聚融合,形成了以盐商文明为主体的古镇独特的海域民风。
表现在老街的建筑风格上,既有徽派建筑以牌坊、祠堂为代表的淡雅、细腻,又有吴地建筑的精细与灵秀,还有苏州古园林式的小巧柔和、曲致清幽,同时更有结合了本地气候地理因素而建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盐署风格建筑。
表现在古镇的饮食文化上,山西、镇江的酿造技术被古镇兼收并蓄,并开发出享誉四海的“三伏虾油”等风味产品。古镇的饮食传承中,淮扬菜系的影响最为深远,徽州、苏州等地的饮食风格也并不鲜见。掘港本地的厨师精于揣摩继承,并不断推陈出新,结合本地特有的丰富海产资源和地方习俗,经过数百年的打磨,终于形成了自成一体的如东海鲜菜系。
表现在古镇的人文特性上,南北相聚、东西交流。各种地域文化在这里碰撞交汇,盐商文化是其显著代表。
建筑景观
历史上的掘港,因为佛教文化盛行,还曾是中日文化交流的桥头堡,说到这儿,就不能不提国清寺了。
掘港国清寺与中国佛教八小名山之一的浙江天台山的国清寺同宗同法系,均属于天台宗。浙江的国清寺为隋开皇十八年(598)由佛教天台宗开山祖师智顗所建,智者法系的第十祖、天台山修禅寺座主行满大师在唐元和年间(806-820)来到如东历时14年按照天台山国清寺的建筑风格创建了掘港国清寺。
掘港国清寺在五代、宋、元年间,屡遭兵燹之损,直至明万历九年(1581),可良等募化重建,并立碑为记。后经清、民国两代多次重修增建,古寺已具规模,庄严雄伟,结构精致,别具一格。1960年7月,掘港国清寺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可好景不长,1968年底,大雄宝殿和天王殿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全部拆除,就这样,千年古刹荡然无存。
90年代初,适逢盛世,掘港国清寺异地重建,由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亲题寺名。经过十余载辛勤耕耘,如今的国清寺再现昔日光辉。
寺内有中国佛教天台宗第五祖章安灌顶大师手植的“隋梅”一株,至今仍郁郁葱葱;还有纪念唐代著名诗僧寒山、拾得、丰干的“三贤堂”,重13吨的明代释迦牟尼青铜像,18尊元代所雕的楠木罗汉,王羲之、柳公权、黄庭坚、米芾、朱熹的摩崖手迹,寺外有纪念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为编制《大衍历》至国清寺求算学的“一行到此水西流”碑及“一行禅师之塔”等。
历史上,先后有多外日本、高丽高僧至国清寺求法。
陈隋之际,智者大师(538-597)在天台山创立了中国汉化佛教第一宗——天台宗。唐贞元年间,日本高僧最澄至国清寺求法,回国后在京都比睿山创建了日本天台宗。11世纪,高丽僧人义天至国清寺求法,又将天台宗传入朝鲜半岛。
唐开成年间,日本高僧圆仁随第13批遣唐使西渡求法,来到掘港国清寺,住宿寺内半月有余。圆仁后来所写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对掘港国清寺有详细记述。在世界旅游文化宝库里,圆仁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与中国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被列为“世界三大旅行游记”。《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的面世使“掘港”、如东“国清寺”在历史典籍中首次亮相,也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话。
特色小吃
如东烧饼
如东地区的特产烧饼与其他地区的特色烧饼不一样,如东的烧饼大并有浓郁的海鲜味,而且在食用的时候非常考究,一般刚出炉的烧饼为食用的最佳状态,等烧饼冷却了反而失去了特有海鲜味。
如东蟹黄包
包子里包着很多海鲜,如文蛤、扇贝、虾仁等。和如东特色的烧饼一样,也只能刚出笼的时候食用最佳。
如东铁板文蛤
文蛤是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亲自提名为“天下第一鲜”,而这些文蛤的产地正是如东,将清洗干净的文蛤配好如东特产的佐料放置在铁板上烹饪后实用,文蛤肉鲜且嫩,入口即化。
如东酒醉生泥螺
泥螺在如东是家喻户晓的家常菜,购买新鲜的泥螺,清洗干净后用白酒、糖、醋、生姜等佐料相配,注意食用技巧就能感受泥螺的鲜美。 (如东酒醉生虾、生蟹也是一样的方法)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