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歌
僧契此诗作
《插秧歌》,传为五代时期的僧人契此所作。契此又称“布袋和尚”,号长汀子,奉化大桥镇长汀村人, 生于后梁乱世,矢志出家,常背一布袋出游四方,性豪放喜结善缘。契此圆寂时端坐在一块盘石上,说偈语道:“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言讫,溘然而逝。人们这才悟到,原来这位胖大和尚就是弥勒佛的化身。以后人们便按照他的模样塑成了中国式的大肚弥勒佛,供奉在天王殿中,千百年来取代了佛教中正统的弥勒佛而名扬四海。关于他的传说颇多,部分与济公传说相类。
作品原文
插秧歌
手捏青苗种福田⑴,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成稻⑵,后退原来是向前⑶。
词句注释
⑴青苗:指稻秧。福田:谓积德行善可得福报,如播种田地可得收获。
⑵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此句以六根清净方可学佛修道,比喻插秧时洗净秧根有利秧苗成长。
⑶后退原来是向前:此句大实话,富含哲理,乃暗喻方便修行之法。
创作背景
五代后梁时期,一个冬天,天刚亮,奉化长汀有一个叫张重天的平民。一日打夜鱼归家,望见大桥岳林寺那边漂来块薄冰,冰上坐着个七八岁男小孩,滴水打冻的大冷天,身上只系个兰肚兜,脸上还笑眯眯的,头皮圆圆,肚皮圆圆,小手小腿全是胖呼呼圆鼓鼓的,圆屁股下还垫着只青布袋。张重天没儿子,见到后心里喜欢得不得了,就把他拾回家里,收为义子,取名契此
转眼十年,小契此逐渐长大。相貌也交关有趣,光额壳,凸肚皮,茶盘脸,大嘴巴,见人笑哈哈。加上其心地善良,为人勤快,喜欢帮助人,村里人都喜欢他,给他起了个绰号“欢喜和尚”。
这年春插,隔壁张三要种田,请契此帮忙,契此一口答应;同一天,李四,赵五、王六统统想赶季节种田,来请契此相帮,契此也一一应承。几天后关秧门,种田人老规矩,都要请相帮过的吃一顿酬谢酬谢,哪晓得到了契此家,四邻八舍边争边拉,都说契此那天是想帮他家种田,弄得契此蛮为难,只好偷偷避走拉倒。
契此喜欢搭别人开玩笑。有一日,其自家一人种一丘田,隔丘四个后生在种一丘田,讲:“你们四人种二亩,我一人种二亩,看谁先种完。”四个后生不服气,心想,论种田,我们四人在长汀数得上“扁担搁勒额角头——一头跳”的了,难道会比不上你一个“欢喜和尚”?就马上答应比个高低。四个后生咬咬牙,勿直腰,勿歇气,勿揩汗,两手像车水,种的飞快。契此一看,不对,弄不好要败阵。马上隔田塍甩过去一只破草鞋,草鞋一落水田,化作一条大鱼,游到第一个后生脚边,后生丢掉秧把,动手捉鲤鱼,鲤鱼一跳,落到第二个后生面前,还溅了他一身泥浆,第二个后生又丢秧捉鱼,大鲤鱼三跳四跳满丘跳,四后生追来赶去满田捉;直到天黑,二亩田还有一大半没种落,看契此的那丘,已经齐齐刷刷插上稻苗。契此将最后几束秧插上,笑了唱起了山歌:“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成稻(道),后退原来是向前”。
虚云和尚方便开示》里说过:“佛法非同异,千灯共一光。你们今日插秧,道就在你手上。坐卧是道,插秧也是道。低头就是回光返照,水清见天,心清就见性天。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和色声香味触法打交道,便不清净,就没有道了。佛性如灯光,房子一灯光满,房内虽有千灯亦皆遍满,光光不相碍。宇宙山河,森罗万象,亦复如是,无所障碍。能回光返照见此性天,则六根清净,处处是道。要使六根清净,必须退步。退步是和楞严经所说一样:“尘既不缘,根无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国土,皎然清净。”这就是“退步原来是向前”。若退得急,就进得快,不动是不成的。根不缘尘,即眼不被色转,耳不被声转……等。作得主,才不被转。 但如何才能作得主呢?沩山老人说:“但情不附物,物岂碍人。”如今日插秧,能不起分别心,无心任运,就不生烦恼。心若分别,即成见尘,就有烦恼,就被苦乐境界转了。孔子曰:“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心不在,即无分别;无分别,就无障碍,食也不知其味了。鼓山为霖道沛禅师,精究华严,以清凉疏钞和李长者论文字浩繁,不便初学,乃从疏论中纂其要者,另辑成书。由于专心致志,不起分别念故,有一次侍者送点心来,置砚侧,师把墨作点心吃了也不知。侍者再至,见师唇黑,而点心犹在案上。这就是心无分别,食而不知其味。 我们今天插秧,能不起分别心,不生烦恼心吗?若能,则与道相应,否则,坐卧不知元是道,只麽忙忙受苦辛,长期在烦恼中过日子,就苦了。烦恼即菩提,要自己领会。”
作品简析
布袋和尚出身农家,插秧自是本行。关于他插秧之事,亦有故事。据说有赵、钱、孙、李四家同时请他帮忙插秧,他全都答应。至晚,各家来请吃饭,他亦分身赴席。各家的田均已插好。众人始识他身具神通,法力无边。有人问插秧感想,他随口吟出一诗,即此题插秧歌。此歌看似浅白平易,却富含哲理,饱蕴禅机,生动活泼,饶有情趣。
作者简介
契此,唐末五代浙江奉化岳林寺僧。幼孤,八岁时由奉化长汀农人张重天收养,故名长汀子。成长后,入大桥岳林寺出家。他头大腹鼓,出语无定,寝卧随处。常常杖荷布袋,四境化缘。人称布袋和尚,以为弥勒菩萨应化。浙江各地,尤其杭州寺庙多塑其相,置于首殿,虔诚供奉。关于契此和尚的神奇故事,流布甚广。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5 13:14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词句注释
创作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