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揾”为“找”的
粤语说法,找吃显然属于“性 (
应指人性)本能”的驱使,不该非议的。但外省人来广东老是听到这句
口头禅,似乎明白了什么:“怪不得大家都说'食在广东'!广东人连没时间应酬的理由,都推搪作要‘揾食’!”
错了,错了。“食在广东”是不假,故外省人都知晓广东人“凡长腿的”除却桌椅什么都敢吃,“凡长翅膀的”什么都吃,当然除了飞机。外省人也知道,同样审视一件事物,北京人也许会看到其历史
文化底蕴,山东人也许会想到其在
为朋友两肋插刀中的作用地位功能,换了广东人,肯定是“能不能吃”、“哪个部位最好吃”以及“怎么做才会更好吃”!
必须澄清的一个
思维定势叫“好吃懒做”,“好吃”和“懒做”,不知为什么就非要拉郎配似地凑成一组构词呢?广东人确实好吃,但一点都不“懒做”。正是那不断在做的过程,才成就了好吃。 “广东人”说“揾食”,更有一个动机明确的表述,“辛苦揾来自在食”。工作时要不怕辛苦,而自自在在地好好吃一顿——“食餐劲嘎”,则是对不怕辛苦的最好回报。这里,“辛苦揾”是过程,“自在食”是结果,由此构成了一动一静、一张一弛的快意人生。
曾记否?我们国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曾用“为人民服务”一类动机用语替代了工作本身。这没错,怕就怕有些人心口不一,口号喊得越响的人谋私利也谋得越多,得开放风气之先的广东人,开诚布公地挑明了“揾食”这一人人不可回避的
工作动机,好就好在实事求是。伟人不是说过吗?“世界上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