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电影》讲述了小川摄制组织从拍摄学生和农民的抵抗运动起步,到拍摄
稻谷、村庄,拍摄农民的心灵世界这一转变和成长过程。书中还描写了小川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对亚洲
纪录片现状的忧虑,以及对亚洲导演的期待。
第一次知道小川绅介这个名字是在1980年代中期,从德国人乌里希·格雷戈尔所著《世界电影史》里看到的,著者写到“1960年以来的日本电影”时说,日本的纪录片“首先应提及的是小川绅介花费多年拍摄的一组反对建立成田机场斗争的纪录片《
三里冢》”,“这组影片中最杰出的也许要算《第二要塞的农民》,其现实性达到了迄今为止一般政治纪录片所没有达到的高度,具有古典武士戏剧的水平”。这些高度概括的史料性的文字,肯定没办法写出小川绅介这个活的人和他活着的电影,仅仅是些抽象的文字,就像出现在同一本书里的另外数百名导演的名字一样,成为卡片,夹在电影史的档案袋里。
1936年出生,是日本最为著名的
纪录片导演之一,在日本战后的纪录片历史上,小川坤介和他的“三里冢系列”是一座不容置疑的丰碑。自拍摄“三里冢系列”的第一部《三里冢之夏》起,小川和他的摄制组逐步确立了其“定点观测”的摄影风格,从根本上改变了20世纪70年代日本纪录片的拍摄手法。
1966年日本东京郊区的三里冢一带爆发了当地农民反抗为修建成田机场强占耕地的活动,1967年小川即带摄制组进到三里冢,开始了持续11年的“三里冢”拍摄,以后成片7部、共16个小时的片子,其中以《三里冢:第二道防线的人们》为纪录片史上的经典之作。
20世纪80年代,小川开始把镜头转向日本的乡土社会,呈现山村居民和自然界的战争,完成了他后期的两部重要作品:《
日本国古屋敷村》(1982)和《
牧野村千年物语》(1986),这两部纪录片关注农村社会,民俗学的想象力与对现代日本的历史批判意识交相辉映。
这是一本日本纪录片大导演小川绅介的演讲与谈话集,那么这本书为什么要叫《收割电影》?原因在于小川绅介摄制组拍了一辈子的水稻。按照常人的看法,一般意义上的电影是剧情片,因此要注意的是书名里的这个“电影”,乃是广义上的电影,它包括了纪录片与剧情片。按照小川绅介的看法,一个时代既需要纪录片,也需要剧情片,两者相辅相成,共同记录下这个时代的生活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