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业》是唐代诗人
白居易创作的一首
七言律诗。该诗以“改业”为题,是指诗人晚年因年事已高、体弱多病而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又流露出了诗人对改业后的闲适生活的怡然自得之情。
居士病:
居士,亦称“优婆塞”,指没有正式剃度出家在俗而皈依佛门的男子。居士病,有以佛教中著名人物
维摩诘自喻之意。维摩诘,又称净名居士,为助释迦之教化而现病身,佛遣诸比丘、菩萨问其病,于病床上弘扬佛法。
醉吟:自居易曾著有《
醉吟先生传》,传中以“醉吟先生”自号,曰:“又饮数杯,兀然而醉,既而醉复醒,醒复吟,吟复饮,饮复醉,醉吟相仍,若循环然。”
柘枝紫袖教丸药,羯鼓苍头遣种蔬:教舞伎制作药丸、派家仆去种蔬菜。柘枝:舞曲名,古羽调有柘枝曲,
商调有屈柘枝,此舞因曲得名。舞时二女童藏于莲花形道具中,花瓣开放,出而对舞。专舞柘枝的艺人称柘枝伎。丸药:制药成丸。羯鼓:古羯族乐器。形如漆桶,下以小牙床承之,击用二杖,音声急促高烈。唐代诸乐(如高昌、
天竺部)皆用羯鼓,苍头:指奴仆,汉时仆隶以深青色巾包头,故称。
白居易于
唐文宗开成二年67岁时,作有《醉吟先生传》,写出他平生所好:嗜酒、耽琴、吟诗,此之外则栖心释氏。“每良辰美景、或雪朝月夕,好事者相遇,必为之先拂酒,次开诗箧。诗酒既酣,乃自援琴,操宫声弄秋思一遍。若兴发,命家童调法部丝竹,合奏霓裳羽衣一曲。若欢甚,又命小妓歌杨柳枝新词十数章。放情自娱,酩酊而后已。”数年过去,先生已老,以古稀之年、有病之身,诗人不得不考虑改变以往的生活方式了。醉吟的生活,他已觉得太放逸,他自己选择了禅定的虚净。对家中的舞妓歌童亦有另一种安排:善舞柘枝的舞妓让她学习制药,惯擂羯鼓的童仆则去种蔬菜。日常生活中,他已决定不再醉吟放浪,而准备静修静养。是禅智使他作如此改变吗,有可能。当他称自己为病居士时,他一定想到了禅智通达、托病卧床的维摩居士。他一改过去种种作为(甚至包括吟诗),却仍然选择禅定,可见他的确在追求禅静。白居易的改业还有其他思想影响吗,亦有可能。如业报思想。佛教以为,人的行动、语言和思想等方面的造作,都可称之为业(即身业、语业、意业)。业有善恶之分,由此所受的果报亦有乐苦好丑之别。善业为招乐果之因缘,恶业为招苦果之因缘。故《维摩经·方便品》:“是身如影,从业缘生。”既如此,则须结善缘,修禅定,以受好果报。可是,尽管如此做了,结果如何呢。这是个此生此世无法回答的问题,因而招致了山僧的戏问。山僧之问,亦有多义。一时间改变了过去自适的生活,可曾适应。另一层含义是,到老来才改变自己的生活,为了什么呢,为了有好报吗。不知诗人白居易是心灵开悟而重新安排生活,还是病老无奈不得不如此,不知他更多地是想获得禅智,还是想获得来世的好果报。诗中山僧之问,作者未作解答,也给后世的读者留下了一个永远的谜。
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
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
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
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白”,和
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