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只是文学形象的总体特征,至于不同性质的文学形象,还有着它们不同的具体特征,还要结合着对其高级形态的讨论才能看的更清楚。总之文学形象是人的知、情、意的精神结构有着某种对应的关系。这就形成了文学形象总体的系统性。这种系统性绝对文学形象的一般形态可分为写实性形象、抒情性形象和表意性形象三种,其中高级形态也就是
艺术至境形态则由
文学典型、
文学意境和象征意想构成,成为独立互补的三足鼎立的艺术至境结构。
1.语象( Verbellcon)为
新批评派术语,直译为“用文字的物质材料制成的像”。“语象”,即语词形象,语言本身所呈现出的象,是不脱离具体语词或词组的语言级具词性形象。语象是物象、
心象经过作家诗人的
审美观照和
审美创造后,物化或固化成文学本文中的
文字符号,它是能提示和唤起具体
心理表象的文字符号,是构成本文的基本素材。语象是语言级的形象,它依靠语词的
指物和描述功能,通过与表象的直接对位来实现。
严肃文学作品中,令现代读者印象比较深刻的十个文学形象:情种
贾宝玉(
曹雪芹《红楼梦》)、闯王李自成(姚雪垠《李自成》)、牧马人
许灵均(《灵与肉》作者
张贤亮)、
阿Q(
鲁迅《
阿Q正传》)、贫嘴张大民(
刘恒《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痞子方言(
王朔系列小说)、打工仔傻根(
刘震云《天下无贼》)、西学家唐伟(
狂狷《
五行山下》)、淘气包马小跳(
杨红缨《淘气包马小跳》)、知青王二(王小波《黄金时代》)。
网络文学里的文学形象都差不多,没有特别突出的,好一点的或者印象比较深的是“轻舞飞扬”!
文学形象基本成型于所属流派,尤其是在中国,文学形象身上时代的烙印和作者的主观倾向较为突出。举例而言,
古代文学自有了成体系的小说后,文学形象较为明朗,有心计的
薛宝钗,多愁善感的
林妹妹。
近代文学尤其是
先锋派写手笔下,更为真实、更为人性化的形象渐渐展露头角,更能为我们所接受,
张爱玲、
张抗抗、
余华等都有各自的形象伏笔。如张爱玲扭曲的爱、张抗抗个性的爱、余华血腥的爱。
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形象多是扁平性格的,而且过分夸张,所谓“状
孔明多智而近妖”,鲁迅
白话小说则创造了一批立体文学形象,如
孔乙己、
阿Q,
当代文学比较成功的文学形象我认为是
余华的“许三观”、
贾平凹的“庄之蝶”、
狂狷的“唐伟”、
王朔的“方言”以及铁凝的“安然”,这五个文学形象分别代表了无奈的贫苦大众、迷茫的文化人、追求心灵自由的庸人、渴望爱的俗人和叛逆女性,特别是王朔的“方言”,是6、70年代出生的为社会
主力军的一批男性的综合特征产物,他承认自己的俗世情怀而又不甘心自己真的就是个俗人,所以希望在与人交流中通过爱使自己心灵得到升华,但却完全惨遭失败,是非常有广泛
现实性的群像,而狂狷的“唐伟”则以多元化的思维特征和功利主义的民族人性特征,交织出一个出生于旧世纪、活跃于新世纪的怪诞庸人形象,更大程度地哲学化了“阿Q”、“方言”们的行为特征,是
中国文学此前没有过的文学形象。“唐伟”的诞生标致着
中国作家意识到现实社会中庸人群体的行为循环往复性,而这正是许多古老文化国度举步维艰、发展迟缓的根本原因,此后的
中国文学创作中庸人形象辈出,俗人生活得到真实展现,这是整个民族的一种自省,人们不再渴慕
孔明式的智慧、
关羽式的道义来处理现实的危机,而接受庸俗生活中的带有缺陷性的思维与功利性的手段,因为前者是庄严地扯淡,后者才是具有现实意义的真实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