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市(英文名:Wenchang City),
海南省直辖县级市,位于海南省东北部,东、南、北三面临海,北枕
琼州海峡,陆地总面积2488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文昌市辖17个镇,
文昌市人民政府驻文城镇。截至2023年末,文昌市常住人口56.91万人。文昌市是逾百万海外侨胞的祖籍地。乡土方言为标准
海南话,通用普通话。海南岛有“阳光东海岸上的明珠”、中国的“卡纳维拉尔角”、椰子之乡、华侨之乡、排球之乡、书法之乡、文化之乡等美誉。
名称衍变
汉元封元年(前110年),设置
紫贝县,属珠崖郡,邑治设在紫贝岭之阳。初元三年(前46年),诏弃
珠崖郡,撤紫贝县,置
朱卢县,属
合浦郡,邑治并入朱卢县。
隋大业三年(607年),在紫贝县故墟上设置武德县。
唐武德五年(622年),因犯唐高祖
李渊年号“武德”,武德县改名平昌县,取“平昌溪”得名。贞观元年(627年),平昌县改称文昌县,意为“偃武修文”,即“停止武备,修明文教”之意,以县南文昌江(今文昌河)设名。“文昌”一名自此始,一直沿用至今。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新石器时代,今文昌市境内就是
百越支族先民活动的地方。
唐虞时,今文昌市境内为
南交。夏商周时,今文昌市境内为
扬越之
南裔。
秦汉至南北朝
汉武帝平
南越之后,元封元年(前110年),在海南岛置珠崖和耳郡。珠崖郡领县五,其中紫贝县(今文昌县),邑治设在紫贝岭之阳(今文昌市总工会露天剧场)。
西汉始元五年(前82年),罢儋耳郡入珠崖郡。
初元三年(前46年),诏弃珠崖郡,撤紫贝县,置
朱卢县,属合浦郡,邑治并入朱卢县。
东汉建武十九年(前43年),伏波将军
马援平
交趾,复置珠崖县,邑治并入珠崖县。
三国时期,吴赤乌年间(238~249年)于徐闻置珠崖郡,在海南岛立朱卢县,邑治并入朱卢县。
晋太康元年(280年),省珠郡,并入合浦,属合浦郡珠官县,不久废珠官县复珠崖郡,邑治仍属朱卢县。太康二年(281年),改朱卢为玳瑁,隶
交州,治属玳瑁。
南朝刘宋元嘉八年(431年),于交州复立珠崖郡,有县七,归合浦太守领,属越州。萧齐(479~502年)仍沿宋制,以朱卢、珠官二县属越州,邑治并入朱卢县(为琼山地)。梁大同元年(535年)至陈末(569年),置崖州,隶广州,邑治并入崖州。
隋唐至宋元时期
隋大业三年(607年),改崖州为珠崖郡,领县五,又折西南地置临振郡,领县五。在原紫贝县之故圩置武德县,属
临振郡,隶扬州。
唐武德五年(622年)改武德为平昌县,属崖州。县治迁移至安知乡何恭都潭布村平昌溪附近(今东路镇下路桥南约一里处)。贞观元年(627年),海南岛属岭南道改平昌为文昌县,属崖州,县名从此稳定,历代袭称。
五代十国时,乾和十五年(958年),文昌县属崖州。
宋开宝四年(971年),平
南汉,废崖州,始以文昌县属琼州。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文昌县隶湖广行中书省。天历二年(1329年),改琼州为乾宁军,文昌县属之。元至顺二年(1331年),县治迁于奉化乡北山都(今文城镇孔庙南侧)。
明清时期
明洪武元年(1368年),今海南省置琼、崖、儋、万四州,文昌县属
琼州,隶广西。三年(1370年),升琼州为府,隶广东。
清顺治九年(1652年),琼州府归附清朝,终清一代,邑制仍旧。
明代至清末,文昌县分为三乡,十三都,三十八图。其中:安知乡在县东北,辖四都十七图;临仙乡在县北,领二都十一图;奉化乡在县西南,领七都十图。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隶属广东省琼崖道。
民国十年(1921年),属琼崖行政专员公署。
民国十四年(1925年),属琼崖行政区政务委员会。
民国十六年(1927年),属广东省南区善后委员会公署。中国共产党为了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于同年6月成立
中共文昌县委员会。
民国十八年(1929年),中国共产党曾设中共文北临委,直属于中共琼崖特委。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中共划出文昌县北部与琼山县东部设立琼文县建制。文昌县辖9个区、41个乡,里数不详。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撤销团董制,改设区、乡、保、甲制,文昌县辖9个区、300个乡、1974个保。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4月,中共将琼文县改称琼山县,文昌县北部地区复归文昌县管辖。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3月,国民革命军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14区独立队(简称琼崖独立队)扩编为琼崖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14区独立总队(简称琼崖独立总队),积极出击日伪军据点,破坏交通线,攻打文昌县,围攻那大镇,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1月16日,中共成立琼崖第一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
文昌县抗日民主政府。抗日胜利后,改称“文昌县民主政府”。文昌县设6个区、37个乡、365个保、3538个甲。
民国三十年(1941年)7月4日,琼崖独立总队在文昌县大昌乡美德村地区重创
日军车队,取得了美德伏击战的胜利,开创了对日军作战以来两个支队联合在运动中消灭敌人的先例。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3月,琼崖民主政府析置文南、文北两个县建制,属中共琼崖北区地委,直至解放。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属海南特区行政长官公署。文昌县设6个区、35个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0年4月,文昌解放,文南、文北两县重并为文昌县。同年5月,解放伊始,文昌县人民政府按照解放前的行政区划,管辖6个区,35个乡。同年6月间,海南军政委员会将原属琼山县而在该县境内的沙港、梅山、龙家、坡口和毓英等五个乡划归文昌县管辖。是年11月建政时,对国民党政权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文昌县设立10个区,127个乡和5个办事处。撤销锦山、公坡两区建制,增设头苑、重兴、清澜、翁田、抱罗和铺前等区。
1951年,建政时成立文昌县人民政府。
1952年5月,再次调整行政区划,将文昌县10个区127个乡调整为13个区196个乡,2个办事处。
1953年4月,再次调整行政区划,将文昌县13个区调整为11个区,196个乡调整为171个乡,2个办事处不变。
1955年,改为文昌县人民委员会。
1957年8月,撤区并乡,撤销文城、铺前两个办事处,将171个乡合并为24个县辖乡(镇)。
1958年10月,成立文昌人民公社(1958年底取消)。撤销24个乡(镇)人民委员会,设立13个生产管理区,管理区下辖营、连、排、实行军事化编制,文昌县设有100个生产营,524个生产连,67个专业队,1954个生产排;同年12月,把管理区改为分社,分社下辖生产管理区,将红城管理区分为城郊、潭牛和清澜3个分社,东昌管理区分为东昌和蓬莱2个分社。
1959年3月,撤销东昌分社,成立南阳公社,原东昌分社的东路地域划归潭牛公社,其他15个分社也改为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60年8月,增设文城镇人民公社。
1961年5月,增设迈号、竹林、石壁、新桥、东路、龙马、罗豆等7个公社和文城镇,全县计有24个公社和1个镇;同年9月,增设冠南、冯家、蛟塘、宝芳、宋六、龙楼、椰海、湖山、东坡、铺港等10个公社,并相应设置区辖社体制,成立南阳、文教、锦山3个区公所作为县人委派出机关,分辖22个公社。
1964年10月,国营罗豆农场成立,从罗豆公社划出西坡、潭罗、锦园、珠潭、北边洋5个大队归其管辖。同年11月,设置文城镇人委,撤销文城公社(并入城郊公社)、竹林(并入重兴公社)、石壁(并入蓬莱公社)、新桥(分别并入潭牛、城郊、南阳公社)、东路和蛟塘(并入潭牛公社)、宝芳(分别并入东阁、公坡公社)、宋六(并入文教公社)、椰海(并入东郊公社)、龙马(分别并入翁田、昌洒公社)、东坡(并入铺前公社)等14个公社和南阳、文教、锦山3个区,时文昌县辖一个镇,21个公社,228个大队。
1968年4月,成立文昌县革命委员会。
1973年9月,重设新桥、东路公社,文昌县有22个公社,1个镇革命委员会。
1974年春,重设龙马和文城镇公社,撤销文城镇人委;同年11月,重设湖山公社。
1975年12月,重设宝芳公社,文昌县有26个公社,321个大队,1个镇(文城),1个居委会。
1980年6月,取消文昌县革命委员会,复称文昌县人民政府。先后隶属广东省海南军政委员会、海南行政公署、海南行政区革命委员会、海南行政区公署所辖。
1983年9月,撤销人民公社建制,改为区公所,文昌县设26个区公所,189个乡、1个居委会。
1984年,海南行政区改为海南行政区人民政府。
1987年4月,撤销区、乡建制,易名为乡、镇人民政府,文昌县有25个乡、镇,252个管理区(村居委会),其中乡镇是:龙马乡、宝芳乡、湖山乡,重兴、蓬莱、会文、迈号、清澜、南阳、文城、新桥、东路、潭牛、头苑、东阁、文教、东郊、龙楼、昌洒、翁田、公坡、抱罗、冯坡、锦山、铺前等镇。
1988年3月25日-4月13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会议决定设立
海南省、建立
海南经济特区,文昌县属海南省。
1995年11月7日,国务院批准文昌撤县设市,文昌县改为文昌市(县级市),原管辖范围不变,属海南省直辖县级市。
1996年,文昌市辖重兴、蓬莱、会文、迈号、清澜、南阳、文城、新桥、东路、潭牛、头苑、东阁、文教、东郊、龙楼、昌洒、翁田、公坡、抱罗、冯坡、锦山、铺前等22个镇,龙马乡、宝芳乡、湖山乡等3个乡,265个行政村,3236个自然村,境内有5个国有农(林)场和1个华侨农场。
1997年7月,文昌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和市政协从文城镇迁往清澜镇清澜经济开发区办公。
2002年,调整行政区划,撤销
清澜镇、
迈号镇、
南阳镇、
头苑镇,其辖区并入文城镇,设立清澜办事处、迈号办事处、南阳办事处、头苑办事处,由文城镇统一管理;撤销
湖山乡,其辖区并入锦山镇,设立湖山办事处,由锦山镇管理;撤销
龙马乡,其辖区并入翁田镇,设立龙马办事处,由翁田镇管理;撤销公坡镇,其辖区并入抱罗镇,设立公坡办事处,由抱罗镇管理;撤销
宝芳乡,其辖区并入东阁镇,设立宝芳办事处,由东阁镇管理;撤销
新桥镇,其辖区并入潭牛镇,设立新桥办事处,由潭牛镇管理。调整后,文昌市共设置16个镇,即文城镇(辖清澜、迈号、南阳、头苑等4个办事处)、铺前镇、锦山镇(辖湖山办事处)、翁田镇(辖龙马办事处)、冯坡镇、抱罗镇(辖公坡办事处)、昌洒镇、文教镇、龙楼镇、东郊镇、东阁镇(辖宝芳办事处)、潭牛镇(辖新桥办事处)、东路镇、蓬莱镇、重兴镇、会文镇。
2007年9月,经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恢复公坡镇级建制。
2010年,文昌市辖17个建制镇,即文城镇、重兴镇、蓬莱镇、会文镇、东路镇、潭牛镇、东阁镇、文教镇、东郊镇、龙楼镇、昌洒镇、翁田镇、抱罗镇、冯坡镇、锦山镇、铺前镇、公坡镇,下辖255个建制村、35个社区,2个农场(三角庭农场、华侨农场)。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文昌市位于
海南岛东北部,地处北纬19°21'~20°01',东经110°28'~111°03'之间,四至角:最北角为铺前镇的
海南角(木兰头),是突出于琼州海峡的海角;最东角为七洲列岛,是翁田镇东面海域中的群岛;最南角为重兴镇
群先村;最西角为蓬莱镇东头村。东、东南两面濒临
南海,北面是
琼州海峡,西部和西南部依次与
海口市、
定安县和
琼海市接壤。陆地总面积2488平方千米。
气候
文昌市属热带北缘沿海地带,具有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特点,属热带季风岛屿型气候。光、水、湿、热条件优越,全年无霜冻,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23.9℃,多年在23.4~24.4℃之间,年最低气温0.3~6.6℃,出现在1月份。年平均>10℃积温为8474.3℃,年平均日照1953.8小时。夏日日照最长是13.19小时,冬日日照仅10.57小时。年太阳辐射总能量为108.8~115.0千卡/平方厘米。雨量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干、湿季明显,春旱突出,常年降雨量1721.6毫米,平均1529.8~1948.6毫米。雨季主要集中在5~10月份间的汛期,雨量占全年的80%,对于发展热带农业生产条件十分有利。但也有不利的因素,就是雨季主要集中在5~10月份间,而11~4月降雨量仅占全年的20%左右,是造成该市历史性春旱的主要原因;再的是8~11月间该市常受到强热带风暴和台风的影响,年平均发生2.6个,使之造成农作物以及人民生活财产的损失;另外在清明前后的清明风80%的年份都有发生,常造成早稻受害而减产。这三种原因制约着该市农业生产的“低而不稳”。文昌市常年平均湿度为87%,最小湿度为34%。
文昌市属于季节气候区,风向的季节变化很明显。3—9月受低纬度暖气流影响,盛行偏南季风,风向以东南风为主;10月至次年2月,由于北方冷空气入侵频繁,劲吹偏北季风,风向以东北风为主,盛行偏北风。全年最多的风向为东南偏南风。境内各地的常风分布总的特点是:沿海大,内陆小;南部大,北部小。
地质
文昌市的地质构造属雷州地洼列的南缘。50万年前,雷州地洼中部断陷形成琼州海峡。第四纪发生海侵,特别是早更新世和晚更新世的海侵最大。外营力夷平了文昌古生代到中生代的地层,形成大面积的海相沉积。在地貌上表现为台地盖层、海岸堆积阶地,滨海新老沙堤等。海相的沉积,时代有早更新世(Q1m)、晚更新世(Q3m)和全新世(Q4m)三大类。
地形地貌
文昌市属于低丘台地平原地带。平均海拔高度42.55米,地势由西南内陆向东北沿海倾斜。东北部地势平坦属于平原阶地,海拔在50米以下,唯有铺前镇
七星岭(海拔117米)、翁田镇
抱虎岭(207米)和龙楼镇
铜鼓岭(338米)等3座孤丘分布在东北沿海上。西南部地势起伏不平,属于低丘台地,海拔在50—150米之间,超过150米的很少。全市地貌类型可分为五大类,即平原阶地、台地、低丘、滨海沙滩、孤丘。
文昌市境内山岭稀少,海拔不高,一般在几十米至300余米之间。主要的山岭分别有铜鼓岭、
笔架岭、七星岭、
大岭、
虎威岭、抱虎岭、青山岭等。其中,铜鼓岭主峰海拔338米,伴有18座大小不同的山峰。
水文水利
文昌市境内流经流域面积达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
文教河、
珠溪河、
文昌河、
石壁河和
北水溪5条;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下的支流共有32条;河流总长556.6千米,总流域面积2384.6平方千米。
文昌市三面临海,北枕
琼州海峡,东南面为广阔的南海,海岸线南起冯家湾三更峙,北至铺前港。海域底势东部坡度较大,南、北部底势平坦。从冯家湾至清澜港,从东郊邦塘湾至铜鼓咀,从翁田抱虎港西侧至抱虎角均为珊瑚礁底。琼州海峡60—70米深沟,也有2.3米的浅滩,海底比较平坦,底质多为贝、沙烁;七洲列岛底质多为礁石和沙;其余沿海多为沙底,内湾底质为泥沙或沙泥。
文昌市海域海流特点:东部和七洲列岛附近的海流,是由季节风、潮流、陆地沿岸流汇合而成,受岛屿和海底貌影响,产生层流和旋涡,表面流是季风起主导作用,如冬季多吹东北风,表层海流多是西南流;夏季多吹西南风,表层海流多东北流。底层海流则受潮汐支配。琼州海峡的海流受潮汐支配,流势很急,涨潮流向西,退潮流向东。
文昌市海区盐度:近海盐度30‰—34‰,内海盐度8‰—26‰。盐度均受潮汐和河水流量影响,随季节不同而有别,一般8月、9月、10月盐度低,浅海盐度为11‰—32‰。
文昌市沿海的
潮汐现象,主要受南海潮波系统所制约,也受到地形、径流等影响,潮汐类型,铜鼓角以南沿海为非正规全日潮,铜鼓角以北沿海为正规半日潮。铜鼓岭沿海年平均波高0.9米,最大波高3米,为全岛沿海之首。
文昌市境内水利设施有
湖山水库、
石壁水库、石神水库等。
土壤
文昌市土壤类型可划分为八大类,即低丘地带玄武岩砖红壤区、低丘外缘辉长岩砖红壤区、孤丘与花岗岩砖红壤区、台阶地砂页岩砖红壤区、阶地浅海沉积物和砂页岩砖红壤复合区、平原浅海沉积物砖红壤区、滨海砂土盐渍沼泽土区、河流沿岸潮沙泥土区。其土壤分类主要有
水稻土、
砖红土、潮沙泥土、滨海盐渍沼泽土、滨海盐土、滨海沙土6个土类,11个亚类,41个土属,107个土种,10个变种。其中水稻土分5个亚类、21个土属、65个土种。
文昌市土壤类型中,属中低丘地带玄武岩砖红壤区的主要分布在蓬莱、重兴、南阳、新桥、潭牛、东路等地区;属低丘外缘辉长岩砖红壤区的主要分布在重兴镇竹林墟附近及文城镇的迈众墟附近;属孤丘与花岗岩砖红壤区的主要分布在从三角庭的牛炮岭下,沿路一直到加昌同琼海市接壤处,向东侧一大片地区;属台阶地砂页岩砖红壤区的大体以海口市琼山区大致坡墟至该市重兴墟的琼文公路为界;属阶地浅海沉积物和砂页岩砖红壤复合区的主要分布在湖山、抱罗、公坡、潭牛、宝芳、头苑、东阁、迈号等乡镇的靠近西南部分;属平原浅海沉积物砖红壤区的主要分布在主要分布于罗豆、锦山、冯坡、翁田、潭牛、公坡、龙马等乡镇的海积平原区;属滨海砂土盐渍沼泽土区的,由文昌市东北沿海从木兰头至铜鼓角属孤丘矗立的堆积岸及文昌市东南沿海从铜鼓角至冯家湾及市西北沿海的木兰头至东寨港,如头苑镇的霞场蜋,会文镇的沙港蜋,罗豆农场的海蜋、南溪蜋,东郊镇的七〇洋,文教镇的坡柳蜋,在这些港湾的低洼渍水地段,形成盐溃沼泽土;属河流沿岸潮沙泥土区的主要分布在文昌市五大水系的下游区域及其沿河岸的低洼地段。
植被
文昌市属热带季风林区。全市森林植被景观主要分为六大型,分别为低丘夹谷杂木次生林热带果树群落、海岸砂堤人工林海缘区杂树矮灌疏草群落、湿性草地群落、滨海椰子林蒲桃群落、干性荒坡草地群落、港湾滩涂地红树林群落。
低丘夹谷杂木次生林热带果树群落:主要分布于文昌市西南低丘夹谷地区的重兴、蓬莱、南阳、迈号、新桥、东路和潭牛镇的一部分地方。主要树种有海棠、苦楝、厚皮、赤兰、黄槁、漆树。典型的热带果树有菠罗蜜、黄皮、落枝、龙眼、阳桃、咖啡、人心果。典型的小灌木和草木是油甘子和茅草,经济林有橡胶。
海岸沙堤人工林海缘区杂树矮灌疏草群落:主要分布于文昌市东北部沿海岸带,北起铺前港,南至冯家湾,200余千米的海岸带内侧的平野荒坡地。树种有海棠、江其、坡艮、露蔸、野香茅、桃金娘、落地生根等。靠近庄地带生长着较茂密的小粟子(牛酸树)和其他杂木。
湿性草地群落:主要分布于文昌市砂页岩外缘和滨海沉积内缘的中间地带的升谷坡、真正坡、白秋坡、唐教坡、中山坡为主的约6000公顷湿性草原。绝大部分为稀疏草地,生长着岗松,坡竹草、金钱草、谷精草,属沙草地群落。
滨海椰子林蒲桃群落:主要分布于文昌市南部的清澜、东郊、会文镇沿海一带,是市内椰子树主要分布地,尤以东郊为最,椰子面积2438.7公顷,占全市椰子面积的22.7%。
干性荒坡草地群落:主要分布于文昌市北地区的准平原台地,土壤沙质,缺水干旱,灌丛稀少,多为疏矮草地,生长着莎草,蜈蚣草、鸭咀草、硬草、山绿豆属等群落。
港湾滩涂地红树林群落:主要分布于文昌市沿海港湾滩涂地,如头苑镇的霞蜋、东阁镇的官建、排港、南文、宝僚、官田等沿海一带,文昌江下游两岸,东郊镇的后海、白石、线尾、码头沿海一带,清澜八门湾、会文沙港蜋、冯家湾,铺前、罗豆地区的东寨港沿岸。
自然灾害
1949-2023年期间,海口、文昌、琼海、万宁、陵水、三亚、乐东、东方等沿海市县均为海南初台“光顾”过的市县,最频登陆地点是文昌和万宁,两者出现的频次均占登陆初台总数的27.6%。2008年第1号台风“浣熊”于4月18日在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登陆,是最早登陆海南的初台,它也是1949年以来最早登陆中国的初台。2011年第17号强台风“纳沙”于9月30日14时30分在文昌市翁田镇登陆(登陆时中心最大风速42米每秒),受其影响,全市出现大风暴雨天气,造成17个乡镇21.11万人受灾,倒塌房屋38间,直接经济总损失6.2655726亿元。2014年7月,台风“威马逊”造成全市11人死亡、2人失踪。2014年9月16日9时40分,第1415号台风“海鸥”在文昌市翁田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最大风力13级(40米每秒)。受其影响,全市出现大风暴雨天气,造成17个镇34.6579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总损失19.617亿元。2019年8月1日凌晨1点50分,台风“韦帕”在海南省文昌市沿海登陆。
2023年,文昌市共防御台风5个,汛期共启动防汛防风Ⅳ级应急响应8次,Ⅲ级应急响应2次,Ⅱ级应急响应1次。
2024年,台风“摩羯”在文昌登陆,该市17个镇受到正面袭击,受灾损失非常严重,各类基础设施大面积损毁,群众生产生活受到很大影响。截至9月7日,预计直接经济损失327亿元,共转移安置群众14.9万人。
2006-2015年,海南省发生过20次龙卷风,其中文昌市有三次,时间依次为2006年8月2日、2009年3月29日和2014年5月20日。
2016年6月5日下午3时许,文昌市锦山镇突发超强对流天气,引发龙卷风灾害,造成锦山、冯坡两镇多个村民小组受灾。截至2016年6月6日,龙卷风灾害已造成1人死亡、11人受伤、178间房屋受损,712人被紧急转移。
文昌市为多台风地区,台风的登陆往往伴随着暴雨的降临,造成洪涝频发。2008年9月24日受0814号强台风“黑格比”影响,文昌市遭受洪涝灾害。全市25个乡镇和办事处32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3.8千公倾,成灾面积5.26千公倾;损坏水利设施多处。直接经济损失2亿元。2010年10月,海南岛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致侨乡文昌市128个自然村18.6万人受灾。2014年10月24-26日,受对流云团以及地形抬升作用,海南岛北部、中部和东部地区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强降雨造成琼海等地出现城市内涝。截至10月28日9时统计,琼海市和文昌市9万人受灾,3700余人紧急转移安置,农作物受灾面积1.6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000余万元。
截至2020年3月31日,据不完全统计,文昌17个镇不同程度出现旱情,人畜饮水困难村庄298个,水井出水不足689眼,水井干涸26眼;农作物受旱面积74412亩,占全市农作物总面积的9.0%。河(溪)流断流19条。
文昌市位于海南新生代构造活动带的北端,地下熔岩多喷发,断裂活动强烈,是地壳运行较为活跃地区。明万历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亥时(1605年7月13日午夜),琼北发生7.5级大地震,导致陆地沉陷形成的。据研究,该次地震造成陆地沉降幅度一般在3至4米,陆陷成海的最大幅度在10米左右,陆沉面积达100多平方千米。地震使整个沉陷体块垂直下降的,这种情况在中国国内外地震史上是相当罕见的。根据文昌市地震局统计数据显示,自2000年起,文昌市M1级地震频发,震中地点主要发生在文昌以东南海、文琼交界、文昌沿海等一带。至2010年,文昌市达M1级的地震共发生16次。2018年8月27日,文昌市地震局在文昌市罗豆南山村海畔“海底村庄”遗址举行“海南琼北大地震(1605年)遗址”揭牌仪式。
文昌市境内水土流失地区主要分布在东部的龙楼、公坡等12个镇。1999年,文昌市宝陵河栋山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水利部列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十百千”示范小流域。2020年,文昌市水务局将龙楼镇、公坡镇、铺前镇划入水土流失省级重点治理区。
除上述灾害外,文昌市还曾遭受低温阴雨、虫害、雷暴等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截至2023年11月,文昌市境内总流域面积2384.6平方千米,年集雨量39.44亿立方米,年地表径流量18.69亿立方米,是文昌地区水利灌溉和水路运输的重要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23年11月,文昌市土地总面积23.52万公顷,文昌境内沙瘠土壤所占比例较大,全市三类四类农田达64%,适宜种植粮食作物的田地面积较小;海湾滩涂面积较大,较适宜于渔业捕捞和海水养殖等。
矿产资源
截至2023年11月,文昌市境内有铁、钨、钛、铬、铅、铝、钴、煤、锆砂、宝石、水晶、石英砂、高岭土等十多种矿产,仅大中型矿体就有十几处。矿区有龙马的石英砂,蓬莱的铝矿和铺前的锆钛矿。
林草资源
截至2022年3月,文昌市森林面积为108837.19公顷,森林蓄积量达到474.1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44.1%。
2023年,文昌市造林绿化面积0.9273万亩,森林覆盖率44.1%。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01%,绿地率为40.3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6.13平方米。
生物资源
2023年,文昌市有自然保护区4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2个,市级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6002.2公顷,其中国家级4400公顷,省级9415.5公顷,市级2186.7公顷。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3种,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38种。
海南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文昌市龙楼镇,保护区内有穿山甲、蟒蛇和海南大风子等珍贵的动植物。
海南清澜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文昌市,保护区面积为43719.3亩,保护区红树林面积20153.17亩,属于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区由八门湾片区、会文片区、铺前片区等三大区域组成,呈带状分布。保护区内物种丰富,有红树植物19科24属36种、鸟类28科117种和鱼类300种。
海南麒麟菜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文昌市和琼海市,保护区总面积90平方千米,共有3个片区,分别是抱虎角片区25平方千米、春桃村至冯家村片区40平方千米、三更峙至草塘村片区25平方千米。其中文昌境内面积65平方千米,琼海境内面积25平方千米。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核心区面积36.81平方千米,缓冲区面积19.29平方千米,实验区面积33.9平方千米。主要保护对象为
麒麟菜及其自然生境,包括
珊瑚礁生态系统、海草床生态系统。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类”的“海洋与海岸自然生态系统类型”。
文昌名人山鸟类自然保护区,位于文昌市东路镇,总面积32680亩,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完全由私人投资创建的鸟类自然保护区。区内有珍稀植物1000多种,受国家保护的灰鹤、白鹭、牛背鹭及本地鸟等鸟类达100多种,数量几万只。名人山因邢宥和
丘濬在此相会而得名。
文昌市陆生动物主要有兽类、蛇类、爬行类、昆虫类和鸟类等,其中野生鸟类有100多种,昆虫类有100多种,其他类均有数十种不等。水生动物主要有鱼类、虾类、蟹类、贝类和一些独特的海洋动物(如海胆、海参、海蜇、海马、海龙、沙虫等),其中贝类有30多种,鱼类有近百种,虾类和蟹类各有十多种。
文昌市陆生植物主要有粮食作物类(包括水稻、玉米、高粱、小米、薯类、豆类和其他杂粮作物),蔬菜瓜果类(西瓜和冬瓜产量较多),热带亚热带水果类(荔枝、龙眼、杨桃、蒲桃产量较多),还有以花生为主的油料农作物和以甘蔗为主的糖料农作物,以及椰子、槟榔、橡胶、胡椒为主的热带经济作物,此外还有野生绿肥等其他农用植物。森林植被方面,全市有木本植物500多种(其中花类近百种),木麻黄林带环布沿海沙滩,以及竹类十多种和草类近千种等。水生植物比较有名的是一类统称为“
红树”的海洋滩涂植物,属国家保护的珍稀野生植物,全市红树林面积总计近3000公顷。此外,其他的海洋植物主要是水底藻类,如麒麟菜、石花菜、江蓠菜、马尾菜、紫菜、叉菜和海带等;其中麒麟菜和石花菜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化工、制药与食品原料,江蓠菜、紫菜和海带可作食用。淡水植物主要有莲藕、浮萍、水葱和水浮莲等。
海洋资源
文昌市有
木兰港、
八门湾等40个沿海天然大小湾,海域范围内有
七洲列岛等大小岛屿43个。
行政区划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2010年,文昌市户籍人口58.46万人;中国内地文昌籍人口40万余人,祖籍文昌的海外华侨、华人、华裔同胞120万余人,市内有归侨、侨眷、港澳台同胞亲属19万余人。据文昌市侨务部门公布的数字显示,海外文昌人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近30万人、七十年代约60万人、九十年代约120万人,每20年翻一番,分居世界50多个国家,主要侨居在东南亚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等国。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文昌市常住人口为560894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增加23468人,增长4.37%;全市0—14岁人口为101223人,占18.05%,15—59岁人口为335954人,占59.90%,60岁及以上人口为123717人,占22.0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94046人,占16.77%;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341862人,占60.95%,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19032人,占39.05%。
截至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6.91万人,出生率7.56‰,死亡率7.82‰。城镇人口35.08人,城镇化率61.64%。
民族
文昌市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黎族、苗族、蒙古族等28个民族,少数民主人口均呈散居状态,未形成聚居村落。
语言
文昌市乡土方言为标准
海南话,通用普通话。海南话(琼文话)为海南岛代表方言,系汉语闽方言系统,与闽南话、雷州话、潮州话较为接近,其中
文昌话语音清晰,影响较大,被视为海南话的标准语,是海南广播电台、电视台与社交使用的主要方言。海南话由于远离闽南母语,加上长期受当地少数民族方言及中原北方官语的影响,其发音上与闽南母语已有很大差异。海南话主要分布在汉族居住的大部分地区,人口约550万,约占海南省总人口的80%。
宗教信仰
文昌市境内流传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截至2010年年底,文昌市信教群众约有3000人,其中基督教2500余人、佛教400余人、天主教100余人。有1个宗教团体,即文昌市基督教“两会”(文昌市基督教三自爱国会和文昌市基督教协会),尚没有办公场所。依法批准注册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12个,其中佛教合法活动场所1个,位于文城镇启智里(文昌
宏光寺);天主教合法活动场所1个,位于抱罗镇昌造(天主教昌造堂);基督教合法活动场所10个,分布在文城、清澜、龙楼、东阁、文教、宋六、东郊、会文、蓬菜、东路等地;道教在农村较为普遍,人数难以统计。
文昌市有
宏光寺、
孔子庙、
天主教昌造堂和
基督教清澜聚会点等宗教活动场所。
经济
综述
文昌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148.54亿元,达到2021的308.73亿元,年均增长6.4%。人均GDP从2012年的27454元提升至2021年的54570元,按现价计算,2021年是2012年的2.0倍。202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242.29亿元,是2012年的1.7倍。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2年的10.45亿元,到2021年达到14.42亿元,按同口径计算,年均增长6.4%。
2021年,文昌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08.73亿元,首次突破300亿元大关,创历史新高。三次产业结构由2016年的38∶23.4∶38.6调整为2021年的33.7∶22.4∶43.8。
2023年,文昌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79.8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2022年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1.38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90.69亿元,增长16.0%;第三产业增加值157.79亿元,增长9.9%。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4.61:23.9:41.5。从三次产业拉动力来看,分别拉动GDP同比增长1.1、3.7和4.3个百分点。全市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22年下降1.0%。非农产业占比提升了1.6个百分点;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1.5%,较2022年提高0.4个百分点;非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总投资比重较2022年提高8.4个百分点。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2022年上涨0.4%。全年全市享受企业所得税15%优惠政策的企业34家,免征税款9604.83万元。享受进口“零关税”自用生产设备2批次,货值合计44.4万元,减免税款10.3万元。进口“零关税”交通工具1辆,价值合计66万元,减免税款44.7万元。
“十四五”时期,文昌市围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做大做强,发展以航天科技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打造旅游产业,发挥航天、侨乡、椰乡等优势,建设旅游公路和旅游驿站,将航天航空、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乡村游览等作为旅游发展的重点领域,构建“航天+旅游”模式。同时,围绕康养医疗、文化体育、教育培训、金融服务等重点领域,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
2021年,文昌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08.73亿元,首次突破300亿元大关,创历史新高。三次产业结构由2016年的38∶23.4∶38.6调整为2021年的33.7∶22.4∶43.8。
2023年,文昌市非农产业占比提升了1.6个百分点;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1.5%,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非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总投资比重较上年提高8.4个百分点。
2023年,文昌市享受企业所得税15%优惠政策的企业34家,免征税款9604.83万元。享受进口“零关税”自用生产设备2批次,货值合计44.4万元,减免税款10.3万元。进口“零关税”交通工具1辆,价值合计66万元,减免税款44.7万元。
2023年,文昌市GDP完成379.86亿元,同比增长9.1%,增速排名海南省第四,两年平均增长6.5%,排名海南省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1.36亿元,投资总量排名海南省第四,同比增长7.9%,两年平均增长5.8%,在第一类平台市县排名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46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在海南省排名第五,两年平均增长1.7%,在第一类平台市县排名第二。
2023年,文昌市固定资产投资比2022年增长7.9%。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2.4%,非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0.9%。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下降33.0%,第二产业投资下降28.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5.2%。全年投资项目466个,与2022年增加44个,其中2023年新开工项目146个。
2023年,文昌市房地产开发投资58.77亿元,比上年下降22.4%。其中,住宅投资39.86亿元,下降18.4%;办公楼投资1.89亿元,下降47.4%;商业营业用房投资4.19亿元,下降67.4%;其他投资12.82亿元,增长22.9%。房地产项目房屋施工面积370.09万平方米,下降1.7%,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14.31万平方米,下降68.8%。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36.98万平方米,增长27.7%;商品房销售额42.73亿元,增长24.7%。
2023年,文昌市有省市重点项目72个,2023年计划投资174.52亿元,全年完成投资133.91亿元,完成计划投资的76.7%。其中:省重点项目3个,2023年计划投资7.1亿元,全年完成14.15亿元,完成计划投资199.3%。
2023年,文昌市全口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88亿元,比2022年增长9.8%。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54亿元,比2022年增长4.0%。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9.10亿元,比2022年增长35.2%,非税收入7.44亿元,比2022年下降18.9%。
2023年,文昌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8.38亿元,比2022年增长13.6%,其中,民生支出58.50亿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的74.6%。
第一产业
“十四五”时期,文昌市做大做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加强水稻生产功能区建设,优先保障水稻、椰子、地瓜、冬季瓜菜、文昌鸡等重要农产品供给。积极开垦撂荒地,大力发展椰子树、热带水果、冬季瓜菜、花卉等热带特色高效种植业,发展文昌鸡、猪、罗非鱼、东风螺等现代化养殖,创新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同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产品品牌化发展,提升水产养殖现代化水平,推动休闲渔业发展。
2023年,文昌市特色
高效农业规模扩大,
文昌鸡产值37.75亿元,增长10%;新增
椰子种植面积9618亩,椰子加工产值21亿元,增长40%。
县属场站:
三角庭农场位于文昌市南部,重兴镇境内,以种植橡胶、胡椒、茶为主。
竹□(生僻字,为左右结构:山+良)农场位于文昌市中部,竹□(生僻字,为左右结构:山+良)水库的东侧,紧靠青山岭,场地在头苑镇境内。以养殖奶牛和种植胡椒为主。
海藻养殖场位于文昌市东南部,主要以养殖拟石花菜和麒麟菜等藻类。
国有农场:
海南省国营东路农场成立于1994年09月09日,注册地位于文昌市东路镇,经营范围包括橡胶、热带产品。
海南省国营南阳农场成立于1988年11月09日,注册地位于文昌市南阳镇,经营范围包括橡胶、胡椒的生产、种养业,建筑,修理。
海南省农垦橡胶研究所注册地位于文昌市新桥镇美文橡胶研究所,经营范围包括橡胶抗风高产品种选育和栽培应用技术研究。热带作物丰产栽培、植物组培养和良种良苗开发研究。
文昌市罗豆农场,位于文昌市锦山镇,成立于1985年06月05日,经营范围包括百货、五金、土特产、农副产品、生产资料。该农场引进文昌昌洒发发瓜菜专业合作社,种植冬瓜。2016年,文昌昌洒发发瓜菜专业合作社被评为“2020年海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
海南省岛东林场成立于1998年07月06日,注册地位于文昌市东路镇约亭圩,经营范围包括营林、砍伐、木材销售。
文昌市华侨农场成立于1988年08月20日,注册地位于文昌市潭牛镇升谷坡,经营范围包括农牧业、工业、渔业、林业生产、商业、农产品加工业、老年疗养、场地租赁、认证服务。
2023年,文昌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1.70亿元,比2022年增长5.1%。从内部行业看,种植业产值86.7亿元,比2022年增长2.8%。蔬菜(含菜用瓜)收获面积33.0万亩,比2022年增长6.0%;产量49.5万吨,比2022年增长7.3%。园林水果收获面积11.7万亩,比2022年增长10.4%;产量15.9万吨,比2022年增长22.7%。林业产值4.5亿元,比2022年下降6.7%。橡胶产量0.2万吨,比2022年增长12.6%。牧业产值48.1亿元,比2022年下降2.0%。猪、牛、羊肉类产量4.0万吨,比2022年增长12.8%。家禽肉8.12万吨,比2022年下降5.3%。渔业产值66.0亿元,比2022年增长11%。水产品总产量36.7万吨,比2022年增长9.2%。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6.4亿元,比2022年增长30.5%。
第二产业
“十四五”时期,文昌市重点打造功能完备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航天科技产业,发展
商业航天,依托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推动水产品育种、生物检测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围绕生态环保、航天航空、食品安全等领域,壮大先进制造业。推动“整装+零配件”“制造+维护保养”“生产+应用再集成”等融合发展。以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贸易为突破点,谋划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产业。
2021年,文昌市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59.67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1.7%,增速排名海南省前列。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新增有效发明专利17件,增长28.8%。
2023年,文昌市工业增加值29.95亿元,比2022年增长10.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9%,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下降1.2%。33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8.74亿元,比2022年增长18.1%。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产值增长42.7%,重工业产值下降1.3%。从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产值下降4.5%,股份制企业产值增长34.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产值下降33.3%。
2023年,文昌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8.4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38亿元。
2023年,文昌市建筑业增加值60.85亿元,比2022年增长18.6%。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单位11个,比2022年同期增加5家,增长51.7%。文昌市资质内建筑企业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47万平方米,比2022年下降12.3%;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61.60万平方米,比2022年增长1010.6%。文昌市资质内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750.4万元,比2022年下降9.1%;上缴税金4329.5万元,比2022年增长24.1%。
第三产业
十四五时期,文昌市围绕康养医疗、文化体育、教育培训、金融服务等重点领域,聚焦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聚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培育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2023年,文昌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0.51亿元,比2022年增长11.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94亿元,比2022年增长15.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8.22亿元,比2022年增长7.8%;金融业增加值13.55亿元,比2022年增长1.4%;房地产业增加值24.59亿元,比2022年增长11.7%;其他服务业增加值56.44亿元,比2022年增长7.9%。
2023年,文昌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46亿元,比2022年增长8.9%。按经营地分,城镇零售额87.94亿元,比2022年增长8.8%;乡村零售额15.52亿元,比2022年增长9.4%。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86.90亿元,比2022年增长6.4%;餐饮收入16.55亿元,比2022年增长24.0%。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中,家具类比2022年增长117.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比2022年增长59.4%,体育、娱乐用品类比2022年增长51.5%,化妆品类比2022年增长45.5%。
2023年,文昌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4%。
2023年,文昌市货物进出口总额完成12.11亿元,比2022年增长28.6%,其中,货物出口完成6.17亿元,下降9.1%;货物进口完成5.94亿元,增长125.9%。全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3519万美元,比2022年下降30.3%。全年全市服务进出口8775.12万元,比2022年增长31.3%。
截至2023年末,文昌市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01.75亿元,比2022年增长6.0%;全市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47.07亿元,比2022年增长7.2%。
截至2023年末,广发证券公司文昌营业部累计开立证券账户2.31万户,比2022年增长12.0%;累计托管市值13.72亿元,比2022年下降9.7%。全年累计股票交易量196.29亿元,比2022年下降32.5%。
2023年,文昌市保险机构保费收入4.58亿元,比2022年上涨14.4%;理赔支出1.53亿元,比2022年增长23.5%。其中,财险保费收入1.85亿元,理赔支出1.14亿元;寿险保费收入2.77亿元,理赔支出0.38亿元。财险保费收入占四成,寿险保费收入占六成,财险理赔约占四分之三,寿险理赔约占四分之一。
2021年,文昌市旅游总收入60.59亿元,比2013年增长5.7倍。2023年,文昌市实现旅游总收入68.4亿元,比2022年增长31.9%。2024年“五一”假期,文昌市旅游总收入2.58亿元,同比增长25.31%;客房平均入住率78.06%,同比增长4.26%。
经济功能区
截至2022年9月,文昌市产业开发区(园区)共有8个,分别为
文昌国际航天城、
约亭产业园、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区、龙楼食品加工基地、铺前琼台两岸现代渔业产业园、硅砂科技综合产业园、华侨航天科创园、宋氏文化园。
文昌国际航天城,于2020年6月挂牌成立,作为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之一,肩负着建设航天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基地,打造空间科技创新战略高地的历史使命。2022年,文昌国际航天城实现营收107亿元、税收5.15亿元、固投44.07亿元,分别是2021年的5.23倍、2.25倍、2.62倍;2023年1-10月,航天城实现营收167.02亿元、税收5.85亿元、固投40.31亿元,分别是去年同期的2.53倍、1.56倍、1.93倍。2023年完成营收221.01亿元、固投63.22亿元、税收7.02亿元,分别增长106.9%、43.5%、36.3%,增速分别排名海南省重点园区第二、第二、第三。中国唯一的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发射工位竣工。截至2023年2月,文昌国际航天城园区注册的经营主体1300多家,其中航天类企业122家,包括航天科技火箭院、中科宇航等众多企业签约入驻,产业集群效应初显。
约亭产业园重点打造以食品加工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集中发展食品(预制菜)及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低碳循环再制造产业。截至2023年8月底,园区已入驻企业项目35个,吸引了浙江菲诺食品、深圳润园四季、海南勤富、烟台吉斯波尔酿酒及油滴(香港)控股等知名企业入驻;已投产运营项目10个。上半年新增动工建设项目4个、新增投产企业3家、新增规上企业2家。2023年,约亭产业园完成营收56.58亿元、税收1.17亿元、固投18亿元,分别增长68.1%、56.2%、23.2%。分别新增落地、动工、投产项目11个、7个和5个,新增服务贸易类企业6家、规上企业3家,以食品加工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加快成型。入选海南省首批创建重点产业集群名单,已达升级省级产业园标准。
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位于文昌市东南角沿海,不是一个普通的渔业产业养殖园,而是由旧的渔业养殖基地升级而成,以海洋水产种苗繁育为特色,集水产科研育种、种苗繁育、绿色健康养殖、科普教育、科技孵化等功能为一体、三产融合发展的综合性园区。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冯家湾“虾苗谷”名扬在外,冯家湾的虾苗产量一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0%,是海南最大的南美白对虾苗种生产基地。2023年,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完成产值5.47亿元,增长42%。永久海水取水工程、尾水治理项目等基础设施陆续建成投入使用。实质性启动关键科研项目3个,获“冯家湾科技专项”支持项目4个。园区已经成功在车间养出东风螺、南美白对虾、老鼠斑鱼、海葡萄、海马等10多个种类。
重要企业
2023年,文昌市第二产业中,新纳统企业——粤海饲料有限公司、菲诺食品有限公司对规上工业产值的贡献率为64.7%,
海南农垦基础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对市资质内建筑企业产值的贡献率为84.3%。
社会事业
教育
文昌是全国知名的文化之乡,教育兴盛,人才辈出。明清时代科甲鼎盛,文昌县进士及第16人,举人104人,其中有与
丘濬、海瑞齐名,并称为海南“一鼎三足”的
邢宥,有“师生同甲”、“叔侄同科”、“一里三进士,七里八举人”的人文佳话。清末,文昌县有大学毕业生54人,中学毕业生94人,产生了被国外史学家称为近代“改变中国面貌的家族”宋氏家族。
2023年,文昌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40所,其中幼儿园99所,普通中小学139所(普通高中6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市教职工9155人(在编教职工5509人,员额人员58人,编外教职工3588人),在校(园)学生93173人。全市有幼儿园99所,在园幼儿15641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90.3%,教职工2234人(教师1164人)。其中公办幼儿园48所,在园幼儿8548人,占比54.7%;民办幼儿园51所,在园幼儿7093人,占比45.3%,普惠性民办幼儿园37所,在园幼儿6103人。
2023年,文昌市在办中小学校139所,在校学生75450人,教职工5499人(教师4648人)。其中公办中小学135所,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在校生占比97.7%,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保持在96%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已全部消除56人及以上大班额。全市有6所普通高中学校,在校学生11342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7.74%,教职工1153人(教师957人)。有文昌中学、文昌市华侨中学等两所省一级(甲等)学校,引进了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文昌学校。职业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965人,教职工151人(教师126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人数66人,主要为中度残疾儿童少年,教职工34人(教师21人)。
医疗
2023年,文昌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62家,其中:公立医疗机构32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皮肤性病防治中心1家,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家,民营医院7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家,其他医疗机构315家。医疗卫生机构病床位2480张。卫生机构人员总数为4307,其中,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550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317人,注册护士1704人。
科技
2009年,
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破土动工。2016年,
长征七号火箭、
长征五号火箭先后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文昌市开启了航天时代。2020年7月23日,
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载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
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中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2024年5月3日17时27分,
嫦娥六号探测器由
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
2023年,文昌市向海南省科技厅申报了21个省重点研发项目,8个获得了立项,获得省财政资金1944万元的支持。全年全市拥有1家创新创业服务机构,2家市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星创天地,1家博士后工作站。全年组织椰子研究所的海南省热带木本油料技术创新中心认定为海南省技术创新中心,截至2023年,该市拥有1个海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海南省技术创新中心和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全市全年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的企业共有25家,全市拥有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7家。全市全年共有9家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9家。
2023年,文昌市完成技术合同205项,累计成交额为2991.63万元,同比增长13.8%。全年全市拥有各类专利1101件,有效发明专利121件,同比增长26%,实用新型836件,外观设计144件。全年全市成立1家新型研发机构—文昌市紫贝海洋科技产业研究院。截至2023年,该市共有10家新型研发机构。全年全市共发放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48件,截止年底全市拥有外国专家45名,同比增长73.1%,其中A类6人,B类36人,C类3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文昌市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4个,文化艺术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村级文体活动室312间,数量均与2022年持平。
体育
截至2024年7月,文昌市有6000多个排球场,被誉为“中国排球之乡”。(中国仅有三个,另外两个为广东台山市、福建晋江市。)据《文昌县志》记载,民国四年(1915年)前后,许多从南洋回文昌的华侨被聘为教员,传授排球技术。排球这项运动被文昌人玩得花样百出。1958年,全国青少年排球锦标赛在秦皇岛举行,文昌中学排球队一战成名夺得冠军,还留下一个“光脚不怕穿鞋”的故事。1964年,文昌中学排球队在全国少年九人排球赛再次夺冠。当时的广东省政府为表彰文昌,拨款5万元在文昌中学校内修建了文昌第一座体育馆,群众称之为“一个冠军换来一座体育馆”。此后排球在文昌乡村迅速普及,“中国排球之乡”由此得名。2022年,
林美媚更是创造了海南沙排的新历史——代表国家队出战世界沙滩排球未来赛(比利时鲁文站),与夏欣怡搭档,以七战全胜的成绩夺得冠军。2023年6月,海南男子排球队在2023年中国首届男子九人排球精英赛中分别战胜了中国国内职业排坛的劲旅北京队、上海队、广东台山队,以三战全胜的成绩夺冠。2024年4月5日,以中国女排前队长、里约奥运会冠军
魏秋月命名的魏秋月工作室在文昌市排球馆挂牌成立。2024年7月,包括“九九杯”海南(文昌)乡镇排球联赛在内的“三村”文旅品牌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的第四届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名单。
环保
2023年,文昌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2.91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3.5%。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下降8.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长86.4%,农副食品加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长4.5%,非金属矿采选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长10.1%,食品制造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长52.2%。
截至2023年末,文昌市拥有国家三级环境监测站1个,环境监测人员8人。全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9.5%,其中城市(镇)PM2.5年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PM10年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城市(镇)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0%。
2023年,文昌市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规模0.25万立方米/日,新增和改造城镇污水管网21.64千米,城市(县城)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57.1%,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100%。
2023年,文昌市有运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1座,全市生活垃圾最大焚烧处理能力达650吨/天,全市生活垃圾总转运能力达850吨/天。全年全市生活垃圾总产量为22.04万吨,均运至文昌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无害化焚烧处置,城乡生活垃圾收运率及无害化处理率稳定保持100%。
社会保障
民生保障
截至2023年末,文昌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048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9010人。特困人员对象人数2903人。各类福利院床位数403张。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870万元,筹集社会福利彩票公益金542.3万元。年末全市参保人数达979191人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扩面工作完成率达147.3%。其中:职工(含离退休)养老参保118780人,城乡居民养老参保268066人,职工(含离退休)医疗保险参保83053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456708人,工伤保险参保52584人。
就业情况
2023年,文昌市城镇新增就业6351人,比2022年增长1.7%。城镇登记失业率3.5%。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528人。
住房保障
2023年,文昌市对
文昌市人民检察院老宿舍区、文昌市房产宿舍楼、文昌市财经办公室宿舍区等7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共涉及14栋楼、221户、建筑面积约2279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297万元,7个小区均于2023年12月底通过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2021年至2023年,全市累计开工建设安居房4962套,已建成1334套,2023年分配销售631套。全市共建设公共租赁住房3190套,政府购买69套,共3259套,2023年轮候分配入住110套,分配入住率100%。
居民收支
文昌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20090元增加到2021年的39420元,年均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8196元增加到2021年的19151元,年均增长9.2%,农民增收步伐明显快于城镇居民,发展红利惠及城乡。
2023年,文昌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605元,同比增长5.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0900元,同比增长4.7%,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742元,同比增长7.6%,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3.4%。全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2936元,同比增长9.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7753元,同比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7824元,同比增长11.5%。
交通
综述
文昌市市区距省会海口市约60千米,距美兰机场约40千米;
海南东环高速铁路途经文昌市,随着
海文大桥建成通车,文昌市与海口市将实现同城一体化发展。
公路
截至2024年6月,文昌市交通以公路运输为主,主骨架公路由海文高速、文琼高速、文临高速、连接
铺前跨海大桥和清澜跨海大桥的滨海旅游公路、环岛旅游公路组成。
海口—琼海高速公路海文段(
海口—文昌高速公路)于2002年9月28日正式建成通车,路线起于琼山桂林洋,沿原琼文公路的东或西侧,终点于文昌英城,全长51.66千米,全线为双向四车道,路基宽度24.5米,全封闭、全立交,设计行车速度为每小时100千米;文琼段于2019年9月21日举行通车仪式。2016年11月开建,全长65.7千米,主设计标准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千米,起点位于G9812海文高速公路终点处,途经文昌市的文城镇、会文镇,进入琼海市的长坡镇、塔洋镇、泮水办事处,终点连接G98海南环线高速公路(东线高速)琼海博鳌国际机场进出场路。
360国道
文昌—临高公路于2022年12月28日正式通车,线路采用双向四车道的干线一级公路设计标准,其起点位于文昌市文城镇,与G9812文琼高速清澜互通相接,途经文昌市、海口市、定安县、澄迈县、临高县五个市县,线路全长121.36千米,其中文昌段13.86千米。
海口—榆林(东)公路(G223):修建于1952年,1982年起定为国道。北起海口市,循东南沿海地区向南延伸抵三亚市。海榆东线(G223)文昌管养里程9千米,路面宽11一12米,沥青路面,公路等级二级。
海口—文昌高速公路:始建于2000年3月,2003年起定为国道。北起海口市,循东南沿海地区向南延伸抵文昌市。全长51.66千米,路基宽度24米,呈双向六车道,路面为水泥结构。时速可达120千米/小时,1小时可到达海口市。海口—文昌高速公路东西同境内10多条省、县道公路相交,是文昌市进出各市县的门户口。
文昌—临高公路(G360):公路是国家“十三五”交通扶贫“双百”工程,是琼北地区一条东西大通道,采用双向四车道的干线一级公路设计标准,其起点位于文昌市文城镇,与G9812文琼高速清澜互通相接,线路全长121.36千米,其中文昌段13.86千米。该公路将文昌至临高的车程由2小时缩短至1小时。
截至2010年底,文昌市境内共有省道公路6条,分别为铜宝线(S316)、灵文加线(S201)、文铺线(S203)、文清线(S204)、文蓬线(S205)、隆三线(S212),总长227.557千米。共有县道公路20条,共管养里程约232.03千米。
截至2022年9月,文昌市农村公路养护里程3137.109千米,其中县道215.563千米,乡道716.194千米,村道2205.352千米。“十三五”以来,文昌市实施窄路面拓宽工程项目62个,总里程402.7千米,完成自然村通硬化路工程项目1336个,总里程1327.9千米。
截至2023年4月,文昌市公路总里程达3500公里,其中境内省道363.5公里,县道215.6公里,乡道716.2公里,村道2205.4公里。
截至2024年6月,文昌市境内国道、省道、农村公路总里程达3137.197千米,农村公路密度达126.1千米/每百平方千米。
截至2010年12月底,文昌市共有桥梁60座,桥梁长度共计1953.21米,全市有乡村道路桥梁176座共3011.5米(总长数未包含下田桥),其中县道4座共49.4米,乡村道管桥梁172座共2962.1米。
清澜大桥全长1828米,四车道,飞架
清澜湾东西两岸,直通
文昌航天发射场,于2012年12月正式通车。
铺前大桥是连接海口市、文昌市的跨海大桥,于2015年3月开工建设,是当时海南省规模最大的独立跨海桥梁工程。滨海旅游公路长度100千米,犹如一个反方向的“C”字将清澜大桥与铺前大桥连接起来,经过东郊、龙楼、昌洒等7个镇。
铁路
海南东环高速铁路按Ⅰ级、双线、250千米/小时的标准建设,功能定位以客运为主、兼顾城市轨道交通和少数轻快货运,经过文昌市东路、潭牛、文城、会文、重兴5个镇。
文昌站是海南东环高铁的一个客运站,位置在文昌市文城镇宝孙村旁,距离文昌汽车站近3千米。2009年9月29日动工建设,2010年12月30日建成通车运营,到达海口市区需25分钟,到达海口美兰国际机场需20分钟,到达三亚需1小时30分钟。
航运
文昌市建有码头的港口主要有2个,分别为
清澜港和
铺前港。
清澜港:国家一级开放口岸港口、海南省第二大渔港,位于文昌市东南部,处于八门湾(也称后港)的西岸,有文教河、文昌河从湾东西两侧流入,水域宽阔,面积达12万平方米,港内风浪很小,回淤较少。2010年,清澜新港生产性泊位为1个5000吨级危险品码头、3个5000吨级通用码头和一个5000吨级旅游码头,其码头总长度942米,综合通过能力370万吨/年。
铺前港:1996年,铺前港有钢筋水泥结构码头4个,即客货两用码头、工业专用码头、渔船专用码头、军用码头,均建在港口南边,码头之间相距100米,先后连筑起2000米长的防沙堤。2005年开始进行维修,至2007年,维修码头工作面420平方米,防浪堤201.9米,疏浚港池25000立方米。
1996—2010年,文昌市有水路航道共5条,其中2条为海路,3条为河路。
清澜港航道:1996年,清澜港进港航道水深为3.2—9.4米,航道宽度约200米,最窄航道宽度约60米;有航道3条,其中沿海航道1条,内河航道2条。其中,沿海航道可满足5000吨级船舶航行,进港航道为单向航道,总长5500米,有效宽度为64米,设计底标高为-7.3米。
铺前航道:1996年,铺前航道主要有3条,分别为铺前港进港航道、铺前港至曲口航道、珠溪河航道,其中铺前港进港航道从铺前湾1号浮标至4浮标,全长6千米;铺前港至曲口航道全长5.5千米;珠溪河航道由海军码头至珠溪河二桥,全长7.1千米,河道宽有40米左右,为自然状态河道,每年刮台风时,有40—50吨的船只均驾到该河段避风。
文昌河航道:2010年,航道等级为七级,靠近文城的航道水深度略浅,低潮时水深一般在0.8—1米,靠近八门湾河段的水深在1.2米以上,乘潮可通航50吨级船舶。在文昌河航道上通航的船只主要是小型货轮和渔船。
文教河航道:2010年,由坡柳水闸至八门湾头,通航里程12.4千米,航道水深0.8米,底宽8米,弯曲半径90米,航道等级为七级,通航20吨船舶。该航道在河口及水闸下游水深较浅,低潮时仅为0.5—0.6米。航道上渔民设置的捕鱼罾网、木桩等碍航物较多,通航条件较差,对船舶航行存在较大隐患。在航道上通航的船舶主要是渔船。
公共交通
2019年,文昌市共拥有道路运输营业性车辆1411辆,其中客运车辆559辆(含公交和出租),货运车辆852辆。客运线路59条,其中省际线路4条,跨市县线路20条,市内线路25条。公交线路12条,线路基本覆盖城区各交通要道,覆盖率达90%。
文化
综述
明清时代,文昌县科甲鼎盛,进士及第16人,举人104人,其中有与
丘濬、海瑞并称“一鼎三足”的
邢宥,留下了“师生同甲”“叔侄同科”“一里三进士,七里八举人”等众多人文佳话。近代以来,文昌更是文化兴盛,人才汇兴。他们或直接推动改变中国改变世界,如近代“改变中国面貌的家族”宋氏家族;或长于各自事业的科学家、将军、成功商人,如共和国开国大将张云逸、社会学家和教育家陈序经等。现存的文昌学宫(文昌孔庙)、溪北书院以及文昌中学的前身蔚文书院,是文昌人才的摇篮,见证了“一里三进士,七里八举人”的荣耀。截至2018年,文昌市通过开展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发现遗存的各类不可移动文物单位共354处,其中铺前镇和十八行村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村),而文昌学宫、斗柄塔、韩家宅等3处则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还有欧村林家宅、东路约亭等1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3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昌市也被称为“华侨之乡”,文昌人出洋早,宋末明初已有先驱者怒海行舟,乘帆船到南洋群岛谋生。据有关资料统计,至2010年祖籍文昌的华侨华人有120万余人,是文昌现住民的两倍多。华侨分布的地域广,遍布世界50余个国家和地区。“下南洋”是文昌文化的一大特点。侨乡文化包括侨乡历史、侨乡歌谣、海外舶来语、中西合璧建筑,以及对海上保护神水尾圣娘的信仰等。
饮食
“
文昌鸡”位列海南四大名菜之首,
文昌椰子、
冯家湾花螺入选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素有“海南椰子半文昌”的美誉。此外尚有
盐焗鸡、
清补凉、
抱罗粉、
铺前马鲛鱼、
糟粕醋、
椰子饼、意粿、椰叶粽、
赤烧、信封饼、三交留、椰子将面包、黑糖椰丝甜粑、东阁粿子、
椰汁西米露、
锦山牛肉干、
文昌空心煎堆、
文昌按粑等美食。
文昌鸡是海南省传统名菜,号称海南“四大名菜”之首。文昌鸡是一种优质育肥鸡,因产于海南省文昌市而得名,其特点是身体不大、毛色鲜艳、翅短脚矮、身圆股平、皮薄滑爽而且肉质肥美。文昌鸡的传统吃法是白切,蘸着吃的酱汁则是精髓所在;同时配以鸡油鸡汤精煮的米饭,俗称“鸡饭”。
铺前马鲛鱼的吃法为一碗白稀饭,两片文昌铺前香煎马鲛鱼,沾一点酱油、辣椒,加一点小橘子汁。在城市餐馆里,煎马鲛鱼往往要搭配本地小橘子,以果香丰富脂香,以酸甜调解油腻,以粘稠突出脆爽,进一步提升香煎马鲛鱼的口感与身价。
锦山牛肉干是用黄牛肉经过切片后,滤水、晾干,再用白糖、香料和多种中药材为辅料,然后慢火炒熟,香料药材渗透在牛肉中,出锅滴油晾干即成。2017年,锦山牛肉干被授予“中国地方名小吃”,跻身于中国名牌美食行列。
文昌蜂蜜主要为百花蜜,琥珀色,色泽晶亮,呈半透明状细腻液体,拉起可见柔性拉丝,不断流。
抱罗粉最早可追溯至明朝,其起源于海南粉,传到文昌抱罗镇后,工艺略微做了改变,配料与汤汁也做了改变,因变于抱罗镇而得其名。
铺前糟粕醋
铺前糟粕醋,又称“糟粕醋”“女人醋”“三八醋”,是文昌北部铺前的一种传统民间小吃。铺前糟粕醋采用民间酿酒过程中产生的酒糟发酵产生的酸醋作为汤料,外加蔬菜(如石葱)、海菜、动物内脏(如牛腩)、脆骨、蟹籽、财类等做成的一种小吃。辅料配以辣椒、糖、蒜末等。
清补凉主要是以红豆(绿豆)、薏米、花生、空心粉、椰肉、红枣、西瓜粒、菠萝粒、鹌鹑蛋、凉粉、椰奶等多种配料调制而成的冰爽解渴饮品。
鸡饭由文昌鸡的鸡汤、鸡油配制而成。先用蒜葱爆锅,后用洗净晾干的优质大米一起炒,出香味后,再放入电饭锅内加水蒸熟而成。
椰子饭由椰蓉、椰汁、大米为主料制成,椰子饭的另一种形式为椰子盅,做法为以整个椰子开口装入大米蒸煮,椰肉、椰水、米饭三者合一。
笠饭的外壳是用鲜椰叶或野菠萝叶编织而成,把洗净的大米装进椰子叶制作的外壳内,有些还加入一块猪肉,放进铁锅内加水煮熟即成。
习俗
服饰:文昌市服装衣着以汉族人口为主,无特色服装。二十世纪末期,文昌人着木屐、中山装、旗袍等衣服已经不多,且“补丁”服装和“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等思想,已随着经济的好转开始改变。人民的着装以当下流行服装为主(中老年人着装以简便为主)。
饮食:文昌人食物一般以大米为主,搭配杂粮,以蔬菜、椰子、各类酱类或鱼肉为佐餐。20世纪初,由于文昌部分农民需从事大量劳动力的农活,一天食四顿饭成为补充劳动力的主要来源。早餐时间从5点多至8点,一般为稀饭配咸鱼或自家制作的小菜,或到市集同伙伴饮一顿老爸茶,配以各种果类点心。中餐时间从10点多至12点,配当地特色的家常菜。第三顿饭,被当地人们称为“日斗”(音译),一般不会再重新做饭菜,而是就着午餐剩下(不需加热)的食材而食,其就餐时间一般为14点至15点之间。晚餐,则是人们这一天中最丰盛的一顿,主要食物有鸡肉、鱼肉、青菜、清汤等。
进入21世纪,人们经济逐步好转,就业方式从单一的农业生产转为多元化。早餐,大部分人开始不再局限于在家自己做,而是到集市上,品尝当地的特色风味美食,如老爸茶、抱罗腌粉、河粉汤、煎堆、东阁棵仔等。食用早餐过后,人们会到当地市场购买新鲜的鱼、肉、青菜,根据各家个人的口味进行煎、炸、炖、煮。午后,闲暇的人们会到老爸茶馆,饮一壶冰红茶,配以各种点心。晚餐则与午餐一样,甚至更为丰富。
居住:1996年以前,文昌的农村住房变化不大,一般为庭院式布局(主要为瓦房结构),由正屋(主屋)、横屋(庑廊)、围墙、门楼(或小门)组成。有一家一院的,也有数家顺序连在一起的大院(有些一边是庑廊,有些两边都是庑廊)。房屋一般坐北朝南,也有坐西向东的,随居住村庄地形而定。正屋一般是一厅四房,水泥砖木结构(不少房子使用进口梢木或柚木),双层瓦顶,水泥地板。有的用马赛克、瓷砖修饰厅堂墙壁和地板。屋檐下、正厅人字檐和大门两侧以及房门、窗门上端,还画上(或瓷砖画嵌上)品德高尚的松、竹、梅和各种象征吉祥的画图,如“松鹤延年”“喜鹤穿梅”“狮子戏球”等壁画。房子四周种上各种果树或高大挺拔的椰子树。城镇居民的住宅一般为小楼层的套间。2000年后,农村的瓦房逐步被平顶房或小楼层房替代,其格局由庭院逐步转为类似城镇的小套房。有些住宅面积大的,会把房子围上一个小院子,在里面种上一些果树和时蔬。而城镇居民的住宅由小楼层转为各类高楼层的商品房。
1.婚姻
文昌市的婚姻习俗,一般有提亲、订婚、行聘、结婚4个程序。这些习俗,世代相沿持续相当长的时期,至21世纪仍未有太大变化,但个别家庭会将其简化。
提亲:一般由介绍人(亲戚朋友)或媒婆牵针引线,到男女双方去提亲。双方家庭有意后,便将女方的“八字”(出生年、月、日、时)写在红纸上送给男方,俗称“出年庚”。男家收到庚帖(“八字”)后,请算命先生“合命”,如无冲克便将“庚帖”置于米缸里,在三日内,家中不出不祥之兆,便认为生辰八字合适,可以定亲。这就通常所说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婚姻序幕。
订婚:订婚就是送聘礼“定命”(搭年庚),俗称“送槟榔”或“送乾坤帖”(上写男方主婚人的姓名和男方姓名、八字以及订婚礼物名称数量)。女方收到“乾坤帖”和聘礼后,填好“乾坤帖”,退回部分礼款,从此,双方成了亲家,婚姻关系就正式定下来。在订婚这一天,男女两家都要张灯结彩,筹设酒菜招待亲戚朋友、酬谢媒人,以告大家知之喜之。
送礼:订婚子女长大到结婚年龄时,由男方托介绍人或媒人征求女方准备结婚的意见,同意后,便择日给女方送大礼,也叫“行聘”(内容有现金、猪肉、糕点等)。此外,在出嫁前3天男方还送去一些糕点、现金,称为送“束髻”。
结婚:婚前两三天内,出嫁新娘要整眉、发,俗称“开面”。结婚那天,男方雇轿车,带着媒人到女方接新娘。新娘离开家庭前,先向祖先和双亲行辞别礼,由新郎请新娘上轿车。轿车到达男家后,一般由新郎请新娘入中堂。礼毕由伴娘(后由新郎)扶新娘入“洞房”。接着举行婚宴。宴前由男女傧相陪伴新郎、新娘向宾客敬酒,然后大家入席宴饮。席间有猜拳行令助兴的习俗。令词内容繁多,常见的有一帆风顺、双喜临门、三星拱照、四季平安、五谷丰、六畜兴旺、七星伴月、八仙过海、九九长寿、十全十美。散席后,还有看新娘吃晚餐(俗称“晚席”)、“闹房”(逗新娘)、“听房”(偷听新婚夫妇的枕边细语,作为传播的笑料)等习俗。婚后第三天,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俗称“回门”)。受到岳父母的款待,回来时还要带回丰盛的糕点、棵类,作为第一回“迎路”,送给左邻右舍和亲戚朋友。至此,结婚的程序算告结束。
2.生育
孩子出生到十二天,岳父母都要给女儿送猪肚等营养物补养,名曰“补肚”(也有个别地方成为“补北”)。婴儿满月,要举行“弥月”之庆,先给新生婴儿当祖“命名”,然后设酒席招待客人。孩子长到一周岁,就要作“兑岁”。作“兑岁”还有“拾岁”的习俗,即母亲把小孩子抱到正厅中间的地上,然后由父亲把事先准备好的纸、砚、笔、墨、算盘、剪刀和煮熟涂红鸡蛋、鸡脚和糕点等9件东西,摆在托盘里,端放在小孩的面前,让孩子来拣,以揣测小孩的爱好和未来事业。
1.春节
文昌人欢度春节,称过年。文昌人尤其注重春节,过年的习俗一直未曾有太大改变。
a.农历十二月廿四日,“送灶神”。从这天开始直到除夕,叫作迎春日,城乡各家各户都用新扫把或竹枝将屋内屋外全面打扫卫生清洁,有的还借此时机修灶、粉刷墙壁。家家户户都忙着办年货,同时做年宵品,如椰子糖、京果、年糕、油角、糖米块和备咖啡、牛奶、茶等饮料,以过年待客用。男女老幼都添新衣服。
b.除夕之夜,家家门前张灯结彩,门上贴上内容都是吉祥喜庆语,或有具时代意义的新春联,门楣贴上“迎春接福”“民富国强”,正厅贴上福、禄、寿红纸字幅,屋内还贴上各种年画。
c.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宰文昌鸡,少则杀两三只,人口多的则杀五六只。农村的用八仙桌(城镇的则用自家的饭桌或其他桌子替代),先将碗筷摆好,斟上美酒,端放好鸡和鱼等供品,拜祭祖先。然后,合家团聚,吃“团圆饭”。鸡宴十分丰盛,小孩吃鸡腿,老人吃“鸡胸脯”。同日夜晚,家家户户灯火辉煌,热气腾腾,象征人丁兴旺、家业发达。在除夕之夜,各家的院子里都竖着一支用彩色纸捆裹着的长达十米八米的竹杠,把鞭炮从竹杠顶端垂挂到地面,深夜12点,霎时鞭炮齐鸣,五彩烟花升天,民房正厅祖先神龛内点燃香烛,人们在欢乐的气氛中迎来新春的曙光。到天明时,各家各户庭院里都铺满一层层厚厚的红色炮仗衣,为的是图个来年大吉大利。
d.正月初一,人们都会早早起床,梳洗干净,着上崭新的服装,出门彼此见面都道喜,说句吉利话,见到小孩则赏予“利是”(压岁钱)。这是长辈对子孙健康成长的祝福和期望。
节日期间,城乡普遍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娱体育活动。按旧俗年初二起,一直至三月底,几乎村村都演“公仔戏”(木偶戏),不少村庄请业余琼剧团演大台戏。村中一般农户都设三四桌酒,热情款待至爱亲朋。不少乡镇白天开展排球、乒兵球、拔河、下象棋等项体育比赛;夜间电影院、录像放映室席无虚位。
2.元宵节
文昌市民间元宵节十分热闹。这一天,人们大都吃椰子甜稞汤圆,寓有团圆、美满、幸福、吉祥之意。此外,文昌市普遍开展元宵花灯活动,文昌市人民公园每年都会开展猜灯谜活动。元宵庙中香烛、花灯、结彩,由2021年元宵以来生男丁者捐资筹办,由出生最早的第一号男丁(俗称丁酒头)之家长牵头负责,每丁制作花灯一盏,置于庙中,人们一看灯数,可悉全村一年所生男丁之数。在元宵节的晚上,有不少村庄,家家户户的门口都张挂上花灯,村头搭起拱门彩楼,燃灯烧烛。
3.端午节
文昌人称之为“五月雪”。这一天,文昌的龙船赛,常会在清澜港或文昌河举行。文昌人端午节所吃的粽子,品种繁多,最普遍的有裹蒸粽、咸肉粽、腊肠粽、八宝粽等。
4.中秋节
文昌市民间在中秋时节有“拜月娘”、祭月的习俗,其中,以中秋赏月、吃月饼的风俗最为盛行。祭拜月亮时最主要的物品是月饼,祭供后由全家人员分食。20世纪末以后,虽然不兴祭月拜月,但吃月饼却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
5.冬至
冬至,文昌人称之为“东节”或“冬雪”。文昌个别地区,会将其定为祭祖上坟的曰子。冬至扫祭祖宗坟墓和清明仪式差不多,然而比清明尤为普遍和隆重。文昌习俗冬至前后三天都可祭墓,扫墓时,各家男女老幼来到已故亲人的墓地,摆上鸡、蛋、鱼蟹、猪肉等祭品,燃香点烛,烧纸钱悼念祖先,同时修墓整道,培土除草,以寄哀思。此风俗至今流传。
艺术
截至2024年7月,文昌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9项。
文昌公仔戏,又称“木偶戏”,2008年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具有海南地方特色的戏曲艺术品种之一,它融文学、美术、音乐、戏剧为一体,在海南流行四五百年而不衰,是不朽的民间艺术瑰宝,具有艺术、民俗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南海航道更路经指的是海南渔民将千百年来航行于南海等海域所积累的各种知识、经验世代相传,并形成以口头相传的《更路传》、手抄《更路簿》等独特的航海诸要素相结合的“航海图”,主要流传于海南东部沿海地区。该项目于2008年6月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齐见德、郑庆能被列为该项目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文昌“
盅盘舞”,2005年被列入海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源于元末明初,初时仅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九至十二日纪念冼夫人的“军坡节”期间表演。表演者分生、旦、丑三个角色,生角手执筷子击瓷盘(碟),旦角手执叠置的瓷盅撞击,丑角手拿彩扇,三人翩翩起舞。
唐代即已出现关于海南椰雕的记载,明清时期椰雕被作为珍品进贡朝廷,赢得“天南贡品”之誉。20世纪中叶以来,椰雕技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提高。椰雕(海南椰雕)一般经过设计、选材、开料、雕镂、造胎(铜或锡质等)、镶嵌、修饰或打磨、上漆或贴金、装饰(配套)等工序。2007年7月23日,
椰雕(海南椰雕)入选第二批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7日,椰雕(海南椰雕)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昌灰塑壁画是文昌流传最广的民间艺术之一,也是文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通常取材自民间喜闻乐见的祥禽瑞兽、花卉植物等纹样,寄托着文昌人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常用于装饰建筑物。文昌孔庙、林家宅、韩家宅、十八行村古民居等文昌市古建筑中,至今仍保存着大量绘制了上百年的壁画。
文昌鸡养殖与烹调技艺于2009年被列入海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养殖经过选种、孵化小鸡、放养、笼养四个阶段,从孵化饲养到宰杀烹调,全程约200天。选种,要选育纯正的文昌鸡种苗,文昌产的传统纯正鸡种体型小、耐粗料、抗热好、肉质优良;孵化,传统孵化方法是用稻草做窝,选已配种的鸡蛋(用日照或灯光照观察,内有黑影,俗称有头)放在窝中,由母鸡孵化20多天出仔;放养,在园林中放养,主要食物有昆虫、草籽、稻谷、树果(以榕树籽为最佳);笼养,鸡苗放养约125天后进行离地笼养。
琼侨歌谣跟随海南籍华侨华人产生、迁徙,传唱着琼侨的历史与当下。2007年,琼侨歌谣入选第二批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琼侨与故乡联结的纽带。
文物古迹
据2024年4月综合网站信息显示,文昌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项。
斗柄塔,位于文昌市铺前镇岭内村东北的七星岭最高峰,呈八角形,共有七层,高有30多米,犹如七星生柄,故名为“斗柄塔”。2013年3月,斗柄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昌学宫,亦称文昌孔庙,由孔庙、文昌宫和蔚文书院组成,是海南省保存最完整古建筑群,被誉为“海南第一庙”。2013年3月,文昌学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韩家宅位于文昌市文城镇地富宅村,整体建筑占地165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四面环绕厚实的高大院墙,外观规模恢宏气派。宅院坐西北朝东南,采用单纵轴线多进式,右侧置一排横屋的格局。2013年3月,韩家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溪北书院位于文昌市文北中学校园内,由名贤
潘存发起并主持修建,是海南省保存最完整的古代书院。溪北书院是一所硬山门的四合院型古建筑,由大门、讲堂、经正楼和斋舍等组成,全部砖瓦结构,其间由东西廊相连,四周由围墙环绕,院内有两棵超过百年的古树。2019年10月16日,溪北书院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昌符家宅,位于文昌市头苑镇松树下村,故此又称松树大屋,修建于民国四年(1915年),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由3栋连体2层瓦顶房和8间横屋组成,共有34个房间,是海南比较传统的三进单横屋式。2019年10月16日,文昌符家宅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风景名胜
综述
2021年,文昌市接待旅游过夜人数437.06万人次,比2012年增长2.5倍。2023年,文昌市接待游客总数860.99万人次,比2022年增长27.7%,其中:过夜游客459.87万人次,比2022年增长27.2%;一日游游客401.12万人次,比2022年增长28.3%。2024年“五一”假期,文昌市接待游客总数37.81万人次,同比增长14.06%。
截至2023年末,文昌市共有4A级景区3家,3A级景区2家,椰级乡村旅游点20个,其中五椰级2家,三椰级11家,二椰级5家,一椰级2家。
文昌市境内主要有
海南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际生态旅游区)、
东郊椰林风景名胜区、
清澜高隆湾旅游区、会文冯家湾旅游区、铺前木兰湾旅游区、东路名人山鸟类自然保护区和八门湾红树木自然保护区等一批山水景区,此外还有尚在开发建设之中的东郊航天主题公园。
乡村旅游
截至2023年8月,文昌市有海南省椰级乡村旅游点20个。
截至2024年7月,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网站显示,文昌市有中国传统村落12个。
截至2024年7月,国家文物局网站显示,文昌市有国家历史文化名村1个(会文镇十八行村)。
重要景点
海南铜鼓岭景区位于文昌市龙楼镇铜鼓岭国际生态旅游区铜鼓北路铜鼓岭景区,为4A级旅游景区。景区主峰的海拔高达338米,向东延伸,拥有18座连绵起伏的峰岭,三面环海,是处于海南岛东端的临海山岭。景区拥有热带常绿季雨矮林,山上有1019种植物,其中有12种珍稀濒危植物,还有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
宋氏祖居景区位于文昌市昌洒镇古路园村,为4A级旅游景区。宋氏祖居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是两间七架桁正屋和两间横屋,建筑面积200平方米,祖居多次被台风摧毁。为纪念宋庆龄及其家庭在历史上所做的贡献和深远的影响,1985年文昌县政府出资,按照原貌重修宋氏祖居,并相继兴建宋庆龄陈列馆、宋庆龄汉白玉雕像。
椰子大观园位于文昌市文清大道502号,为4A级旅游景区。景区是农业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在原有椰子种质资源库的基础上改建而成,景区拥有200多种棕榈植物、130多种海南特色树种以及世界各地椰子品种17种,集中展示了椰子的饮食文化、产品文化、历史文化和精神文化。
文昌孔庙位于文昌市文城镇文东路20号,为3A级旅游景区。文昌孔庙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明洪武八年(1375年),迁址于文城镇文东里20号,总面积3300平方米。它是海南省保存得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中国南方最具特色的古文化旅游点之一,被誉为“海南第一庙”,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昌孔庙大门前立有孔子行教像一尊,大成殿内设有孔子神龛,神像、神牌、四配十二哲神位、皇帝玺印、匾额、楹联,祭器齐全,还增设了孔子箴言、名家书法碑林,北京、山东孔庙、孔府、孔林图片展览,孔子七十二弟子图谱、孔子圣迹图、文昌进士碑等。
春光椰子王国位于文昌市龙楼镇乌土三角路东北侧,为3A级旅游景区。景区是集研发生产、科普推广、旅游观光、体验购物等功能为一体的以椰子为主题的观光工厂。景区建有椰王宫、椰美食制程廊道、椰艺阁、椰之春、椰膳苑和御椰园等景点。游客通过可视化生产车间、研发检验室,可观看到椰子成为休闲食品的过程。
其他景观
东郊椰林位于文昌市东郊镇建华山,占地26.5平方千米,拥有椰树50万余株,椰林面积2000余公顷。景区内有红椰、青椰、良种矮椰、高椰、水椰等多个品种的椰树。景区内的沙滩是天然的海水浴场,可开展各种沙滩运动和水上活动。此外景物还建有多处旅游码头、海滨度假村、海鲜坊。
高隆湾位于文昌市文城镇清澜地区,湾内风平浪缓,水洁沙白,海岸椰林成带,水温宜人,景点内有度假村、酒店、大型淡水泳池及其他旅游服务设施等。
冯家湾位于文昌市会文镇文昌至琼海公路中段东侧,沙滩绵延8千米,宽度100—150米,沙白如银,海滩坡度平缓,西边是毛陆岭和由珊瑚礁盘组成的三更峙,三更峙三面临海,形成半岛。为1982版《西游记》外景拍摄地。
八门湾位于文昌河至清澜港中间,是文昌河和文教河汇合注入清澜港的内海港湾,河区两岸长满红树林,面积近666.7公顷。建有八门湾绿道,是文昌市重点打造的大型乡村旅游项目。
石头公园位于文昌市铜鼓岭的唐洪港,由亿万年前的燕山造地形成的岬角,经千万年的巨浪冲击和风化剥蚀而成。景区分为三个部分,即形状千姿百态的石头、墨绿色花岗岩、天然鹅蛋石等。
海底自然公园位于文昌市东海岸冯家湾红树林区前沿距海岸线3千米的浅海下,由各类珊瑚构成。
“
海底村庄”位于海口市美兰区东寨港至文昌市铺前镇一带的海湾海底,由陆地陷落成海底的村庄残迹组成,是一个陆陷成海的地震废墟。景点所在海滩上有古戏台,海面上有“浮水墩”孤岛,海底有村庄的遗物。
七洲列岛位于文昌市东部约30千米的海面上,是海南省最东部的海岛,名列“文昌八景”之一。
著名人物
明代,文昌县涌现出了翰林院庶吉士
何测、左佥都御史
邢宥,后者与
丘濬、
海瑞被誉为“琼州三贤”。近代以来,文昌县出现了宋耀如家族和
张云逸等多位将军,现代涌现出上千名教授、专家学者,其中有闻名中外的教育家
陈序经、数学大师
范会国、现代书法学奠基人
祝嘉、中国科学院院士
林鸿宣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
林浩然、
张偲等。
截至1999年,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分类,各姓氏来琼来文始祖不少人是七品以上职官,明清两代考中进士16人、举人104人。辛亥革命以后,国民政府高中级职官243名,其中,有国民政府行政院长
宋子文,上将3人,中将38人,少将153人。人民政府高级干部40人,其中,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
宋庆龄、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张云逸,中级干部405人,县、团、处级职官1334人;高级知识分子1398人。
重要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