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疾病筛查
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措施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通过血液检查对某些危害严重的先天性代谢病内分泌病进行群体过筛,使患儿得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避免因脑、肝、肾等损害导致生长、智力发育障碍甚至死亡。
对象
所有出生72小时(哺乳至少6~8次)的活产新生儿。
内容
筛查疾病的种类依种族、国家、地区而别,还与各国的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水平及疾病危害程度有关。
国际公认的作为筛查疾病的条件有:①有一定的发病率;②早期缺乏特殊症状;③危害严重;④可以治疗;⑤有可靠的并适合大规模进行的筛查方法。
1974年欧洲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曾推荐20种疾病作为筛查内容,其中包括苯丙酮尿症(PKU)、枫糖尿症、组氨酸血症、半乳糖血症等。2006年美国医学遗传学会新生儿筛查专家组对现有84种新生儿先天性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根据筛查技术、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等条件,分为第一类29种首要筛查疾病,第二类25种次要筛查疾病及现阶段不易筛查疾病。
我国目前筛查疾病仍以苯丙酮尿症(PKU)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为主,某些地区则根据疾病的发生率选择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病等筛查或开始试用串联质谱技术进行其他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等少见遗传代谢病的新生儿筛查。
2023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出生缺陷防治能力提升计划(2023-2027年)》。
方法
(1)采血时间 采血应当在婴儿出生72小时,哺乳至少6~8次。
(2)采血滤纸 采血滤纸必须与标准滤纸一致,为一质地、厚度、吸水性、渗水性等相当均一的特制纯棉优质滤纸。多数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选用的滤纸是国际上认可的美国Schleicher& Schuell 903特种滤纸,既保证了筛查的质量,又具与国际筛查质料的可比性
(3)采血部位及采血方法 多选择婴儿足跟内侧或外侧。其方法是:按摩或热敷婴儿足跟,使其充血,酒精消毒后用一次性采血针穿刺,深约2~4毫米,弃去第一滴血后将挤出的血液滴在特定的滤纸上,使其充分渗透至滤纸背面。要求每个婴儿采集3个血斑,每个血斑的直径应≥10毫米。
(4)标本的保存与递送 血滤纸片在室温下阴干,在规定时间内送达筛查中心,或暂时放入纸袋在2~10℃冰箱中保存。
(5)采血卡片填写要求 应在采血卡片上逐项填写所有项目,不能漏项。字迹要清楚,文字要规范。
(6)筛查方法 随着现在实验诊断技术的发展,国内多数筛查实验室已采用荧光分析法(全定量)进行PKU筛查,极少数仍用传统的Guthrie细菌抑制法(半定量),也有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PKU筛查。CH筛查有酶联免疫法、酶免疫荧光法。近10多年来发达国家已采用串联质谱技术对包括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代谢紊乱等约25种遗传性代谢缺陷进行筛查,大大提高筛查效率。串联质谱技术是将来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发展方向。
(7)筛查结果处理 为保证检测质量,检测由专人负责进行。对检测结果为阴性的,一般不通知市、县管理中心,对阳性可疑病例,则进行复查,若仍为阳性,就反馈到市、县中心,市、县中心要配合做好阳性病例的召回(或追访)、复查和确诊工作。
(8)病例追踪 确诊后的患儿要及时给予长期、正确的药物治疗或饮食控制,以保证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社会效果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24 03:21
目录
概述
对象
内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