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柏容(1911年7月24日-1995年3月),
安徽黟县人,纺织教育家、
化学纤维和环境治理专家,中国化纤专业学科创始人之一,纺织系统环保专业奠基人。
人物生平
1911年7月24日,方柏容出生于江苏省溧阳县(今溧阳市)的一个店员家庭。6岁进私塾读书,后相继在当地读小学、初中。
1924年,经人介绍,到吴兴东吴中学读高中,白天读书,夜间、星期天到大丰织造厂做工,过着半工半读的生活。方柏容好学上进,一心想进大学深造,
1928 年6月,迫于生计,只得进上海悦华丝织厂当技工。从此,他与“丝”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该厂工作一年多,稍有积蓄,就到山东烟台芝罘工专读书。但只维持了2年,又被迫辍学。
1930年-1935年,在上海、烟台等地做工和担任教学,经济有所好转。方柏容决心出国留学,并选定了当时国际上尚处于开发阶段的
人造纤维技术作为深造的内容。
1936年,只身赴意大利米兰工程大学留学,1941年5月取得了人造纤维
专业博士学位。1941年,获意大利皇家工程大学化学工程博士学位。方柏容取得博士学位后,即想回来报效祖国。在取道美国纽约回国途中,因日本侵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交通受阻,他只得滞留在美国,进了
哥伦比亚大学、贝尔研究所等单位,继续钻研和工作。同年留学美国,1941年至1947年任美国新泽西贝尔研究所化学研究员。
1943年,在
美国贝尔实验室从事有机化合物合成研究,快速制成军工产品六羰化钨〔W(CL)6〕。
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方柏容矢志把自己学到的科学技术,贡献给祖国发展
人造纤维工业,决定动身回国。他放弃了在美国的固定工作和优厚待遇,毅然率领全家,克服重重困难,于1947年5月回到上海。
1947年5月,方柏容回国后在南通学院任教授,主讲人造纤维学等课程;同时在中央工业试验所进行纤维试验和研究工作,主编《纺织建设》杂志。
1949年,建国后,历任南通纺织学院教授,华东纺织工学院教授、纺化系主任,中国纺织大学教授,上海环境科学学会第一届副理事长。专于
化学纤维。
1952年,院系调整进入
华东纺织工学院(今
中国纺织大学)。
1954年,与
钱宝钧创设中国
化学纤维专业。编著有《等规聚合物纤维工艺原理》、《化学纤维》、《粘胶纤维的制造》。
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
1991年夏天,祖国部分地区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当时已移居美国却时刻关心同胞命运的方柏容,在美国通过大使馆和报社向灾区捐款,1991年8月26日还写信给国内同事,将他参加编写《辞海》的稿酬捐献给了灾区人民。1991年10月是中国纺织大学40周年校庆,那时他已届80高龄,却不辞辛劳,万里迢迢从大洋彼岸回到学校,向在校教师同仁介绍他在美国收集到的教育、科研信息;在上海市纺织工程学会作学术报告,介绍国际化纤科技最新动态,听讲人受到很大启迪。他为支持学校进入国家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高等学校(即“211工程”)的行列,于1994年写信并汇款给学校。他在生前还实现了夙愿,把节省下的部分退休工资,在学校环保专业设立了学生奖学金。
1995年3月,病故,享年84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方柏容从国外留学回来后,不遗余力地在报纸、刊物上宣传发展
化学纤维工业的重要性。他和同样热心化纤事业的副院长钱宝钧教授等一起创建开设了化纤专业课程,1954年秋正式对外招生。为了办好这个新专业,方柏容倾注了全部精力,培养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编写出了专业需要的成套教材,建成了实验基地。当时学校缺少有化纤专业基础的教师,他在学校领导支持下,采取从相近的染整专业抽调品学兼优的毕业生改学化纤专业,同时选派优秀教师到当时的苏联学习、进修、实习,解决了专业教师短缺的难题。为了专业需要,他收集了大量有关专业资料,编写出专业急需的教材。利用学校现有条件,自制实验设备,因陋就简地建成了学生实验基地,并且在自制设备上,纺出了粘胶人造丝。
方柏容和专业的同仁一起,经过几十年的辛勤努力,使化纤专业教学取得很大发展,是第一批被批准招收研究生的专业,最早被批准设立博士点;1986年又被国家教委批准为重点专业,并建立纺织院校中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是
中国纺织大学承担国家重点科研任务和省市以上科研成果奖最多的专业。40年来培养出的化纤专业毕业生已桃李满天下,成为化纤行业教学、科研、生产管理的骨干,有的还担任重要的领导职务。方柏容直接为国家培养了一批硕士、博士研究生。
方柏容在担任繁重的行政领导和教学任务的同时,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进行科研工作。50年代,他主要进行粘胶人造丝的研究开发。他根据中国实际情况,探索用多种原料作粘胶人造丝的试验研究;与钱宝钧教授合作进行棉短绒制浆粕和粘胶强力帘子线纺丝的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方柏容坚持数十年研究开发化纤新品种丙纶,取得很大成绩。在50年代末,他最早将意大利纳塔发明的
等规聚丙烯(丙纶)技术介绍到中国。他带领几名研究生,白手起家建设成实验基地,解决了聚合、纺丝等一系列技术问题;为学生开设“
等规聚合物”讲座,并撰写出版了《等规聚合体合成纤维》专著。70年代,当人们对丙纶作为服用纤维的发展前景还将信将疑的时候,他以极大的热情,在全国合纤情报会议上作了《迎接丙纶的春天》的学术报告,受到与会代表的欢迎。他的学生深有体会地说:“方老师对丙纶一直是孜孜不倦,倾注了巨大的心血,反映了他对学术上新的生长点的敏锐目光,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近几年来,细旦、超细旦丙纶的研制开发相继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被列为国家产学研(即产业、高校、中科院结合的推广体制)高科技产业化项目,达到国际水平。
方柏容有着强烈的超前意识和创新精神。化纤在国内还是一片空白的30年代,他就出国攻读人造纤维博士学位;在70年代的动荡岁月里,环保尚未为人们充分认识和重视的时候,他已在默默地做着环境治理专业创建的准备工作。
尽管“
文化大革命”中断了他的试验,他仍不灰心。他说:“1971年起下放工厂‘锻炼’5年多的实地观察、调查、分析、科学实验和查阅到的国内外最新技术资料及参加各种技术交流活动,所吸取到的先进经验,极大地培养了我对环境保护的深厚感情。”1975年他正式提出了组建环保专业的建议,得到纺织工业部和教育部的批准,成为全国纺织系统最早成立的环保专业,在全国也是最早创办该专业的高校之一。
他创建的环保专业还取得了“高浓度含PVA废水的有效处理”、“羊毛污水处理”等一批有实用价值的科研成果,帮助工厂解决了许多生产上的污染问题,有的还取得了专利发明权。
他的科研成果“洗毛污水的净化及综合利用”于1979年获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
主要论著
1 方柏容.
粘胶纤维制造(意大利文)(博士论文).1941.
2 方柏容.人造丝的发源小史.纺织建设,1947(1):33-41.
3 方柏容.棉绒纺制粘胶纤维的初步实验报告.华纺学报,1957(4):19-22.
4 方柏容.
化学纤维的原理和制造(上、下册).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
5 方柏容.等规聚合体合成纤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
6 方柏容.化学纤维(上、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
7 方柏容译.人造纤维工艺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1959.
8 方柏容.
等规聚合物纤维工艺原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2.
9 方柏容.高强力纤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3.
10 方柏容.
粘胶纤维生产中三废综合治理.人造纤维,1980(3):8-19.
11 方柏容.迎接丙纶的春天.合成纤维工业,1980(2):1-6.
12 方柏容.黄浦江水黑臭机理研究(英文).污水治理国际会议会刊,1981.
13 方柏容.等规聚丙烯纤维化学变性.中国纺大学报英文版,1985 (2):1-9.
14 方柏容.NMP的紫外分光光度测定.纺织特品技术,1986(1):34-38.
15 方柏容.
等规聚丙烯未拉伸单丝的结构形态.中国纺大学报,1987(4):40-47.
16 方柏容.
等规聚丙烯纤维的化学改性(一)——光氯化.合成纤维工业,1988(1):25-28.
17 方柏容.等规聚丙烯纤维回弹性与热定型关系.中国纺大学报,1988(3):39-43.
18 方柏容.F8633菌降解
聚乙烯醇特性的研究.中国纺大学报,1990 (3):18-22.
人才培养
由方柏容一手创办的环保专业,经过近20年的建设,规模由小到大,专业内容不断拓宽,学科自成体系,1993年成立了中国纺织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在教学、科研方面成绩卓著。编出了《环境治理工程》、《大气污染及控制》、《环境监测》和《环境科学概论》等一批有水平的专业教材。
社会任职
他担任过《纺织建设》和《上海环境科学》杂志的主编、《辞海》分科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纺织》编委兼化纤分科主编、《纺织词典》编委会副主任兼化纤分科主编。
1980-1986年他曾担任上海市纺织工程学会化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造纸学会理事、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常务理事、
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
曾被推选为上海市长宁区第七、八届人大代表。
个人生活
方柏容在留学期间与中国文化名人、前
国立北京大学刘半农教授的长女刘育厚相识,并在意大利完婚。
人物评价
方柏容1947年留学归来,1987年退休,在大学任教整整40年,把他的一生献给了纺织教育事业。方柏容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治学严谨,学术上有很深造诣;虽在过去历次运动中受到过不公正的待遇,但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即使在逆境中仍以事业为重,工作上勤勤恳恳几十年如一日。方柏容在中国纺织大学工作了35年,为纺织教育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全国纺织系统高校创办了第一个环境保护和治理专业;在国内最早进行化纤新品种
等规聚丙烯纤维的研究开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