旛读音 fān 。是形声字,“
㫃”为形旁,“番”为声旁。本意是一种竖直悬挂的长幅
旗帜,现代汉语已将其归为“
幡”的异体字。
字意
(1)〈文言义〉〖名〗长幅下垂的旗,后作“幡” [pennant;long,narrow flag]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
降旛出石头。—— 唐·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汉 王粲 《务本论》:“末世之吏,负青旛而布春令,有劝农之名,无赏罚之实。”
《
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行到
马行街,只见扬旛挂榜做好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闲话》:“礼部奉了伪旨,将梓宫擡送皇陵,我执旛送殡。”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卷七】【㫃部】旛
幅胡也。从㫃番声。孚袁切〖注〗臣铉等曰:胡幅之下垂者也。
说文解字注
(旛)旛胡也。各本作幅胡也。今依叶石林抄宋本及韵会所据本订。韵会作幡胡。幡卽旛之俗。序例。所以书幡信。字亦从俗。叚巾部之幡为旛而旛废矣。旛胡葢古语。如㼾甎之名㽃瓳。见广雅。汉尧庙碑作墦?。玉曰璠璵。艸木盛曰緐庑。皆双声字。凡旗正幅谓之縿。亦谓之旛胡。广韵云。旛者、旗旐总名。古通谓凡旗正幅曰旐。是则凡旗幅皆曰旛胡也。吴语。建?胡。韦注。?胡幡也。幡卽旛字。与许互相发明。旛胡卽?胡。谓大也。吴都赋作祀姑。误。谓旗幅之下𡍮者。集韵、类篇、韵会皆有此七字。今据补。从㫃。番声。孚袁切。十四部。按当依符袁切。
康熙字典
【卯集下】【方部】 旛 ·康熙笔画:18 部外笔画:14
《
广韵》《
集韵》《韵会》孚袁切,并音番。《说文》幅胡也。《注》徐铉曰:胡,幅之下垂者也。《释名》旛,幡也。其貌幡幡然也。《玉篇》旌旗总名也。《后汉·礼仪志》立靑旛。
又《广韵》附袁切《集韵》符袁切,并音烦。义同。
词语
【旛儿】即旛胜。 清 陈维崧 《
五福降中天·甲寅元旦》词:“画粉旛儿,银泥胜子,笑上人头髻。”参见“ 旛胜 ”。
【旛竿】悬旛的竿。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一折:“秀才是草裏旛竿,放倒低如人,立起高如人。”
【旛旂】旌旗。 唐 韩愈 《辛卯年雪》诗:“波涛何飘扬,天风吹旛旂。”
【旛胜】旧时立春日的装饰物。多剪纸、绢、金银箔成小旗、人、燕、蝶等形状,挂在花下、贴在屏风上或戴在鬓发上。亦互为馈赠。 宋 范成大 《鞭春微雨》诗:“旛胜丝丝雨,笙歌步步尘。” 清 沈初 《西青笔记·纪庶品》:“新正 江 南进挂屏……插细珠串为旛胜於瓶,剧有巧思。”
【旛盖】旛幢与华盖。《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只听得一片笙箫仙乐,响振虚空,旌节导前,旛盖拥後,冉冉升天而去。”
【旛幢】泛指旌旗之类。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景明寺》:“于时金花映日,寳盖浮云,旛幢若林,香烟似雾。” 唐 顾况 《宿湖边山寺》诗:“香透经窗笼桧柏,云生梵宇湿旛幢。”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遥望天际,有旛幢车骑,乘云而至,辍乘以奉帝。”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闲话》:“杂扮冠带骑马,旛幢细乐引导。”
【旛帜】旗帜。 明 宋濂 《燕书》之三十:“谋夫孔多,可伐者一也;矛戟銛利、旛帜精明,可伐者二也。”
【
旛麾】指挥用的旗子。《吴子·应变》:“凡战之法,昼以旌旗
旛麾为节,夜以
金鼓笳笛为节。麾左而左,麾右而右。”旛,一本作“ 幡 ”。
【
旛旛】飞驰貌。《古文苑·石鼓文之三》:“左骖
旛旛,右骖騝騝。秀弓时射,麋豕孔庶。” 章樵 注:“
旛旛,取其轻举貌。”
【旛旟】旛旗之属。
贵官仪仗使用。 清 刘青芝 《寄李侍御》诗:“骢马乘来四载馀,京华处处避旛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