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籽西瓜是葫芦科西瓜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无籽西瓜根系非常发达,主根深入土层深达1米多;茎蔓匍匐地面,茎干短粗;瓜叶梗短粗,叶片宽大,具有多倍体的各种特性;花是雌雄异花,但雄花完全败育;花的花瓣黄色,花柄短粗。
染色体组成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介绍了几种无籽果实,如无籽番茄、无籽西瓜和香蕉等。我们知道,
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在子房发育成为果实的过程中,需要一定量的
生长素。一般来说,果实发育所需生长素是由胚珠发育形成的幼嫩种子提供的,三倍体无籽西瓜是根据
染色体变异的原理培育而来的。但是,无籽西瓜的发育仍然需要生长素,那么没有种子,生长素从何而来呢?
一般来说,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合成部位是
叶原基、嫩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在这些部位,存在着与生长素合成有关的酶系。在多种酶的
催化作用下,植物体内的色氨酸经过氨基转换、脱羧作用和两个氧化步骤,最终变成生长素(
吲哚乙酸)。在二倍体西瓜的花粉中,除含有少量的生长素外,同样也含有使色氨酸转变成生长素的酶系。当二倍体花粉萌发时,形成的花粉管伸入到三倍体植株的子房内并将自身合成生长素的酶体系转移到其中,从而在子房内仍能合成大量的生长素,促使子房发育成无籽果实。
栽培技术
无籽西瓜的栽培技术,有与普通西瓜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栽培方式各种各样,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病虫害与防治
(1)症状:猝倒病属于西瓜苗期病害。此病来势快,尤其在苗床内一旦发病折倒一片,突然死亡,属于突发性病害。受害苗起初近地面茎部呈水渍状病斑,随后病部变黄褐色而干枯收缩似线状,子叶尚未凋萎,幼苗即成片折倒。潮湿时在病部出现白霉。有时幼苗尚未出土,胚芽和子叶已变褐,腐烂死亡。
(2)传播途径与发病条件:
西瓜猝倒病是由腐霉菌和疫霉菌引起的,以卵孢子在土壤中存在最多。幼苗被侵染后,以菌丝在寄生组织内吸取营养,使组织迅速腐烂,并在病部产生孢子囊,然后直接萌发或形成游动孢子,借雨水或灌水传播,引起连续侵染传播。
低温高湿环境有利于病菌的滋生和蔓延,尤以10—15℃繁殖最快,30℃以上受到抑制。早春育苗床低温、弱光、高湿、苗子过稠、生长细弱,造成抗病性降低是引起猝倒病发生的外因和内因条件。
(3)防治方法
①使用腐熟有机肥:苗床土要从未种过瓜类的大田中取土。不能用掺有瓜类残株病叶所沤制的有机肥,所使用的有机肥一定要充分腐熟,防止病菌侵染。
②提高苗床温度:早春提早育苗床要设置一定的加温设备,一旦遇到阴雨(雪)天气,作短时间补充加温,使床温能在20℃以上,苗子生长健壮,病害也不会发生或
发病轻。
③加大幼苗间距:采用营养钵育苗,能拉开育苗间距,幼苗生长空间大,生长壮,抗病能力提高。
④控制苗床湿度:播种时一次浇透水,采取用覆细土保墒的方式,要尽量减少浇水次数。若需浇水,浇后及时覆土降低苗床湿度。
⑤药土播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每平方米用药10克,加细土10-15公斤,拌匀配成药土,播种时将1/3药土作为垫土,然后把种子播在垫土上,再将下余的2/3作为盖土,下铺上盖,种芽夹在药土的保护层内。
(1)症状:西瓜枯萎病又叫蔓割病、抽棵死。在西瓜的整个生长发育期都可发生,但以抽蔓到结瓜中期发病最盛。发病初期,叶片白天萎蔫,早晚即能恢复,几天后,叶片早晚都呈现萎蔫状,茎基部纵裂,维管束变褐色并呈现胶汁粉红色霉状物。病菌从根部的伤口或细胞间隙侵入在导管内发育,堵塞导管,使之不能输送水分而引起叶片枯萎。本病是老产瓜区为害最大的病害之一。
(2)传播途径与发病条件:
西瓜枯萎病菌为
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病菌以菌丝体、
厚垣孢子、菌核在土壤、病残体或厩肥中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附在种子表的
分生孢子也能越冬。
高温高湿是发病的重要外部条件,植株长势弱、品种自身抗病性差又成为发病内因。病菌在8-34℃均能生长,24-28℃为最适。土壤偏酸(pH4.5-6.0)发病快、病情重。连茬种植、偏施氮肥、土壤粘重、排水不良均会导致或加重枯萎病的发生。
(3)防治方法:
①嫁接防治:用西瓜嫁接专用
砧木90-A、90-C,无籽西瓜作接穗进行嫁接,防病效果最为明显,特别是连作地,嫁接是防此病的根本措施。
②实行轮作:枯萎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多年,需进行5—7年轮作。可以和粮、棉作物轮作,南方采用水稻与西瓜轮作防病效果更好。
③种子消毒:用40%
甲醛溶液对水150倍,浸种1—2小时后捞出冲洗干净;用50%多菌灵
可湿性粉剂1000倍浸30—40分钟;或用10%漂白粉浸种10分钟。浸种后需用清水冲洗干净。
④灌根:发病初期田间发现零星病株时,要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
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50%代森铵水剂1000倍液,每株500克,均有一定防治效果。
(1)症状:
西瓜炭疽病又叫黑叶风,在西瓜的整个生长过程都能发病。幼苗期发病发生猝倒。叶片受害时开始呈现水浸状圆点,有时出现轮纹状,病斑扩大互相连接,叶片呈现坏死,干燥破碎,潮湿时叶片正面常有粉红色粘状物。此病多发生在西瓜生长后期,造成果实腐烂。果实受害时,开始也是呈水渍状,病斑扩大而形成褐色凹陷,着生环状小黑点,干燥时出现龟裂,果肉外露,潮湿时中间产生粉红色粘状物,严重时病斑连片,导致果实腐烂。
(2)传播途径与发病条件:病菌在土壤病残体及种子表面越冬。其中种子带菌可直接危害到子叶,引起苗期发病。病菌靠风吹、雨水喷溅、灌水流冲、整枝压蔓等田间活动传播。高湿是引起发病的主要原因,高温低湿时也很少发病。此外,酸性土壤(pH值为5—6)、偏施氮肥、排水不畅、阴雨连绵、重茬等均易发病。采后贮藏或运输过程中湿度过大,也可以造成果实发病腐烂。
(3)防治方法:
①种子消毒,与防治枯萎病相同。
②平整土地,防止积水,瓜垄不易太长,以利雨季排水畅通。
③与非瓜类作物轮作,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使植株长势稳健,提高抗病性。
④通风排湿:在大棚或温室中栽培要注意通风排湿,降低棚内湿度,减少叶面结露时间。
⑤药剂防治:病害发生初期可用50%多菌灵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隔7—10天喷洒一次,连续喷2—3次。
4、
病毒病:又称花叶病,是影响无籽西瓜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严重年份会造成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
(1)症状:病毒病的症状表现为花叶和蕨叶两种,花叶型表现为叶面凸凹不平,叶片上出现黄绿和深绿相间的花斑,新叶畸形,植株先端节间缩短。蕨叶型表现为新叶狭长,皱缩扭曲,花器不发育,难坐果,或形成畸形小果。
(2)传播途径与致病条件:
西瓜病毒病是甜瓜花叶病毒或
黄瓜花叶病毒侵染所致。主要靠蚜虫传播。植株长势弱是感病的内部条件,高温、干旱、强光、蚜虫发生和迁飞是西瓜病毒病发生的外部因素。特别是西葫芦、甜瓜易生病毒病,发病也早,离它们近的无籽西瓜地也易感病。整枝、打杈易使病毒从伤口入侵,种子带毒也会感病。
(3)防治方法:
①培育壮苗:培育健壮秧苗,提高自身抗病能力,这是防止病毒病发生的根本所在。
②加强田间管理:使瓜田尽可能远离甜瓜、西葫芦等菜地,搞好田间管理,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
③浸种:催芽前用10%磷酸三钠浸种10分钟,或用70℃恒温干热处理72小时。
④防治田间蚜虫,控制传毒媒介。虫螨立克对蚜虫、红蜘蛛杀伤效果好。
⑤防止接触传染。整枝、授粉时不要用手指掐断茎蔓或花梗,折断时不使手接触汁液。发现重病株要及时拔除。
5、疫病:疫病也是危害西瓜的一个主要病害,从苗期到结果期均可发病。一般在苗期和生长前期发生高温多湿时发病多而较严重。
(1)症状:西瓜幼苗期发病,子叶上面出现圆形水浸状暗绿色病斑,后中部变成红褐色,幼苗近地面缢缩,倒伏而死;成株染病,叶面初生暗绿色水浸状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湿度大时软腐似热水烫过、干燥时易破碎;茎部发病呈水浸状病斑,然后腐烂,病部以上枯死;果实发病呈暗绿色圆形凹陷的病斑,严重时扩展到全果软腐,表面产生棉毛状红色菌丝。
(2)传播途径与发病条件:疫病属于真菌病害,以卵孢子在土壤中病残体上越冬,并可长期存活。病菌靠风吹、雨溅等方式从西瓜伤口处侵入。疫病发生对温度不严格,5—38℃均可发病。高湿是发病主要条件,多雨天、低洼地排水不畅,通风不良是发病的主要因素。
(3)防治方法:①高垄栽培:选择排水良好的土质和地块实行高垄栽培,注意雨后及时排水。合理浇水,严禁漫灌,每次浇水的水位线应随植物的生长和温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使根部保持干燥。一旦发现此病,立即停止浇水,拔除病株,蔓延停止后再浇水。要注意及时整枝,防止生长过密,通风不良。②药剂防治:喷洒具有治病和保护双重功效的露速净400-600倍液,或70%霜疫清600-800倍液,均有良效。特立克为无公害特效生物杀菌剂,几乎可杀死一切真菌病害,对疫病有特效,它是一种绿色木霉菌,利用吸收病菌营养繁殖自身或消融病菌菌丝,使病菌死亡。越是有利病害发生的条件,特立克药效越明显,使用浓度600—1000倍
苗床准备
育苗床应建在背风向阳,地势较为高燥的地方,以东两向为宜。苗床一般宽1.2,长8~10米,深10~15米,要求底平边直。营养土用过筛后的田园肥土(未种过瓜)70%加过筛后的腐熟农家肥30%,每立方营养土加入尿素0.25~0.5千克,二铵0.15千克,多菌灵100克,允分混合均匀,用营养钵(直径8~10厘米)或营养土块育苗,钵间用营养土填紧,苗床要在播种前1~2天浇透底水。并扣小拱棚升温。
浸种催芽
先将种子晾晒2~3天,用55~60℃温水(二开一凉)浸种并不停搅拌,水温降到室温后温水兼有浸种和杀菌的双重作用。将浸过的种子捞出搓洗,洗掉种子表面粘液,以种子不打滑为宜。
将浸泡洗净的种子像磕瓜子一样,放在上下门齿之间,轻轻一磕,听到“咔啪”一响即可。将磕过的种子均匀推在温毛巾上,以种子互不相压为宜,四边向上叠起,从上卷起,卷成毛巾卷。把毛巾卷放在33~35℃恒温箱内催芽。注意:毛巾要用干净毛巾,湿度不宜过大。以毛巾手拧干滴水为宜,温度一定恒温。经24小时大部分发芽。将已出芽的挑出备播,芽长以0.2~0.3厘米为宜。将毛巾洗干净,将剩下的种子继续催芽,注意余下的种子不要用水洗。催芽48小时后仍不发芽的种子已丧失生活力,不必再催芽。
苗期管理
无籽西瓜在苗龄30天左右、幼苗具有2~3片真叶时定植为宜,因此,应在定植前的30天左右播种育苗。要选择晴天上午播种,播种时用细棍在每个营养钵的中心扎深0.5~1厘米的小孔,将发芽的种子芽朝下伸入小孔平放,然后覆盖1厘米厚过筛细土,播种后贴苗床表面盖一层地膜,上扣小拱棚。
播种后出苗前要保持较高温度,白天28℃以上,最高可达35℃,夜间22~25℃以利出苗。50%~70%露出土时及时撒掉床面地膜。2片子叶微展后适当降低温度,白天23~25℃,夜间15~20℃,以防形成高脚苗;第一片真叶展开到定植前一周,白天28~30℃,夜间20~23℃,定植前一周开始加大通风炼苗。
无籽西瓜带壳出土现象较多,当幼苗出土50%~70%时,在温暖的晴天上午揭开棚膜“摘帽”,每隔1~2天摘一次,直到全部摘除。摘帽时需要注意:尽量避免在高温和温度低于15℃时进行。若种壳干燥发硬,可先喷少许水,使种壳温润变软后再摘。齐苗后苗床培土一次。
田间管理
亩施优质农家肥3~5方,尿素20~30千克,二铵20~30千克,硫酸钾20千克,精细整地,按行距1.7~2米做畦,高垄栽培,高垄宽60厘米左右,高15厘米左右,覆盖80~90厘米宽地膜,选择无风晴天定植,亩定植500~700株,随栽随浇水。实行三蔓整枝,留主蔓第3雌花坐果最好,避免低节位坐瓜。
无籽西瓜采用
人工辅助授粉,目的性强,坐果早而整齐,果实成熟较一致,是增产的关键技术之一,早晨8点左右,用当日开放的授粉品种的雄花给无籽西瓜的雌花授粉,开花后授粉的时间越早越好,最迟不超过10点,一杂一雄一花可授3~4朵雌花,授粉要均匀,动作要轻,避免伤及柱头。
幼苗期(团棵前后)每亩追施尿素5千克,以促进幼苗生长,开花坐果期一般不浇水,不施肥;西瓜如鸭蛋大小时瓜已基本坐稳,追施一次膨瓜肥,亩追尿素15~20千克,硫酸钾15千克,生长后期叶面喷洒0.2%磷酸二氢钾,可提高产量和品质。
嫁接育苗
无籽西瓜嫁接育苗成活率低,愈合速度慢,是当前生产中普遍发生的问题,它制约了无籽西瓜生产的发展,并给瓜农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要提高无籽西瓜嫁接育苗成活率,培育健壮嫁接苗,就必须按照无籽西瓜的结构特性和生长特点来进行嫁接育苗。
培育
1.无籽西瓜品种和砧木选择。无籽西瓜选用郑抗无籽三号、郑抗无籽四号、
丰乐无籽一号、
丰乐无籽二号等品种。砧木可选用葫芦、南砧一号等,没有在无籽西瓜生产中试验、推广的砧木不要使用。
2.营养土配制。育苗营养土可采用如下配方:砂、土杂肥、优质菜园土各l/3,分别过筛后混合,每立方米营养土中加入
磷酸二铵300克。这样既可保证苗期生长所需养分,又能使嫁接时取苗顺利,多带须根。
3.育苗时间。由于嫁接需10天左右的愈合时间,播种要比西瓜常规育苗提前10天左右,即定植前50天前后开始育苗。
4.浸种破壳。将精选并晒后的无籽西瓜种子用55℃的温水浸种,不断搅拌,水温降至30℃时浸种6~8小时。葫芦种皮厚,吸水慢,浸种时间为24~36小时,期间应搓洗2~3次并置换清水。
由于无籽西瓜种子的种皮较厚,尤其种脐部分更厚,再加上种仁不饱满,所以出芽困难,必须破壳才能顺利发芽。最简易的方法是“嗑子”,就是将浸泡过的种子洗净擦干,将脐部放在上下门齿之间,轻轻一咬,刚能听到“卡啪”声便可。
5.催芽。将已破壳的无籽西瓜种子、砧木种子放在电热毯内或恒温箱内催芽,温度控制在33~35℃,保湿透气,经24~36小时,种子芽长0.3厘米时即可播种。
6.播种。砧木和接穗播种先后取决于嫁接方法。由于无籽西瓜种子发芽势弱,出苗慢,播种时期应别于普通二倍体西瓜。采用插接法,砧木要比接穗早3-5天播种,用靠接法接穗要比砧木早7~10天播种。靠接法砧木和接穗均密集播种;插接法砧木播种在营养钵内,接穗密集播种。播前苗床先浇透水,水渗下后把发芽种子平卧点播,间距15厘米左右。用营养钵播种时,浇水渗下后在钵中央扎1厘米深的小孔,将1~2粒发芽种子点播孔中,无籽西瓜顶土力弱,覆土不要过厚,约1厘米左右;砧木覆土2.5厘米左右。全畦播完后,在床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保温保湿。
7.播种后的管理。无籽西瓜从种子萌动到子叶出土要求较高温度,掌握在白天30~35℃,夜间25℃左右。床温低时出苗时间长,苗瘦弱发黄。砧木要求温度稍低些,白天28~32℃,夜间20~25℃。当幼苗拱土时及时撤去地膜。出苗后通风降温,白天22~25℃,夜间18~20℃,防止幼苗徒长,促进下胚轴健壮。
无籽西瓜幼苗在出土时子叶常被种壳紧紧夹住,很难自行脱落。因此,出苗后必须立即进行人工“摘帽”。摘帽最好在第一次通风前,种壳还湿润时进行。
插接法当砧木真叶显露,接穗子叶展平时为嫁接适期;靠接法当接穗第一片真
叶露心(手指肚大小),砧木子叶展平,真叶显露时为嫁接适期。
嫁接
嫁接在晴天的上午进行,便于提温。嫁接时上部大棚要用草帘遮荫,防止直射光照射。
嫁接工具为刀片、竹签和嫁接夹。刀片用刮脸刀片即可;竹签长10厘米左右,一端削成与接穗粗细相等的平面,另一端为楔形。
1.插接法。插接前一天砧木浇水,保证土壤湿度。插接时先将砧木的真叶及生长点从基部削除,然后用竹签在砧木上方切削点与胚轴成30~45度角斜戳深0.8厘米小孔。取出接穗苗,在子叶下1厘米下胚轴往下削长0.8厘米左右的楔形面。迅速拔出砧木中的竹签,将接穗下轴准确地斜插入砧木中,使之与砧木切口四壁刚好贴合,不过松过紧。在嫁接前可分批将插穗苗放入800倍70%甲基托布津溶液中2小时,以提高抗病性。随嫁接随盖小拱棚,保证棚内湿度。
2.靠接法。嫁接前先将砧木苗和接穗苗放入800倍70%甲基托布津溶液中2小时。嫁接时削去砧木生长点,在砧木下胚轴距子叶0.5~1厘米处用刀片向下斜削约45度的切口,深及砧木下轴2/5~1/2,切口长约1厘米,然后将接穗从子叶下2~2.5厘米自下而上斜削1个约45度的切口,切口长度与砧木吻合,同时用刀片在接穗已形成刀口并外露的部分的另一面轻轻削去一层表皮,目的是增加接穗与砧木的接合面,提高成活率。将砧木和接穗的切口相互嵌合,用嫁接夹固定好。嫁接后立即把苗栽入营养钵内,随即浇水。砧木和接穗胚轴基部相距1厘米左右,以便成活后切断接穗根。接口应距地面2厘米以上,防止发生自生根。随栽苗随盖好小拱棚。
嫁接后的管理
1.温度、温度、光照管理。嫁接后密闭小拱棚,使棚内湿度达到饱和,如湿度不够,可于盖棚前地面洒些水。嫁接后成活期间白天温度控制在25~28℃,夜间20~22℃。每天上午的9时至下午的4时要用草帘遮荫,防止直射光照射,减少水分蒸腾。3天后逐步揭去遮盖物,增加受光量,一周后可不再遮荫。5天后嫁接苗开始成活,进行通风换气,逐步加大通风量。掌握温度白天最高不超过35℃,夜间不低于17℃。定植前7天对嫁接苗进行变温锻炼,白天最高38℃,夜间最低15℃,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2.砧木除萌芽和接穗断根。在嫁接苗生长过程中,一部分砧木子叶节出现不定芽,且生长速度快,应及时切除,避免与西瓜接穗争夺养分,影响接穗成活与生长。
一般插接苗12天后,靠接苗10天后,即可判断成活与否。靠接的嫁接苗成活后,应及时从接口下切断接穗根系,断掉自根营养,并及时去除嫁接夹。
三倍体无籽西瓜培育
原理
采用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如用
秋水仙素(一种植物碱,含有剧毒)处理二倍体西瓜的种子或幼苗,使其在细胞分裂的中期,阻碍纺锤丝和初生壁的生成,使已经复制的染色体组不能分向两极,并在中间形成次生壁。结果就形成了染色体组加倍的细胞,使普通二倍体西瓜染色体组加倍而得到四倍体西瓜植株。然后与二倍体西瓜植株 (作为父本)杂交,从而得到三倍体种子,三倍体的种子发育成的三倍体植株,由于减数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生殖细胞。再用普通西瓜二倍体的成熟花粉刺激三倍体植株花的子房而成为三倍体果实,因其胚珠不能发育成种子,因而称为三倍体无籽西瓜。
具体措施
(1)用 0.2~0.4%的秋水仙素(C22H26O6N)液体将二倍体普通西瓜的种子浸泡12~24小时,或在每天下午6~7点钟用 0.2~0.4%的秋水仙素液体滴在其幼苗茎尖生长点上,连续进行四天。
(2)处理后的种子或幼苗,要用清水洗干净。处理及缓苗期间,应将植株置于散光下,以免日光直接照射,致使秋水仙素分解破坏。同时亦切忌高温,因为在高温情况下,秋水仙素对植物的毒性增强,容易造成死苗。因此,在成活前应给予良好的栽培条件和精心管理。
(3)多倍体的鉴定:①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后,应注意观察多倍体植株。若形成多倍体,它萌芽的肥厚度明显增加,幼根尖端发生膨大现象;②考察植株的体型,多倍体具有体型较大的特点。如叶片较大,根茎变粗,花、果实、种子都较大,茎叶组织比较粗糙,颜色深绿,有时有皱缩现象;③四倍体叶面的气孔较大,单位面积气孔数目相对减少,花粉粒较二倍体的花粉粒大一倍以上;④为了鉴定的准确起见,尚须直接在显微镜下检查染色体数目是否已经加倍(普通二倍体西瓜2N =22,四倍体西瓜4N= 44)。
(4)三倍体西瓜制种:用四倍体西瓜作母本,授以二倍体的花粉粒,结出三倍体的西瓜种子(存在于四倍体的子房发育成的西瓜中)。小面积制种,按照西瓜开花习性,在每天下午按时套袋(防止自由传粉)。第二天早晨进行人工授粉,同时挂上标记。大面积制种时则需要分区隔离,按一定比例培植四倍体母本和二倍体父本的植株,且要及时为母本去雄使四倍体植株接受二倍体父本植株的花粉,以产生三倍体种子备用。
以上是第一年的工作。在第二年,将三倍体种子与二倍体种子间种,自然或用人工的方法,让二倍体花粉刺激三倍体植株的子房发育成西瓜,即成三倍体无籽西瓜。在大田生产中三倍体种子也可以不与二倍体种子间种,而是只种三倍体种子。在其植株开花期间,用低浓度2.4-D(2---4---
二氯苯氧乙酸)喷洒在花蕾上,使子房发育成无籽西瓜果实。
应当注意:种子是由胚珠的各部分发育而成,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成。所以第一年得到的西瓜应是四倍体西瓜,其中的种子是三倍体的。确切地说,该种子的胚是三倍体的,而种皮则是四倍体的(该种皮由四倍体的珠被发育而成)。第二年得到的西瓜才是三倍体西瓜,其内无籽确切地说是只有种皮(三倍体的胚珠发育而成) 而无胚(授粉不受精,不能形成受精卵,因而无胚)
催芽技术
无籽西瓜
栽培无籽西瓜所需要的种子为三倍体西瓜种子。三倍体西瓜种子具有四倍体种子的厚硬种壳,木栓化程度高,尤其在喙部特别肥厚,口紧。种胚发育不完全,种胚的重量较低,胚重仅占种子重的38.5%(二倍体种子胚重占种子重的50%),种胚体积占种壳内腔的60—70%,同时还有相当比例的畸形胚,如大小胚和折叠胚。由于上述原因,三倍体种子在自然发芽状态下,胚根不容易钻出种壳,因此发芽率较低。为了克服上述困难,就需要采取措施促使发芽。
所需条件
1.水份
催芽必须在种子吸足水份后进行,因此需要浸种。浸种的目的是使种皮和胚吸收水分,软化种皮,使氧气容易透过,有助于幼胚原生质的活动,加速发芽。
2.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氧气
催芽时必须保证种子发芽所需的温度(33~35℃),催芽设施所需湿度不宜过高,透气性要好,避免发生烂种。
3.破壳:可减少种胚萌发出壳的阻力,促使种子发芽。
种子处理
1.选种和晒种
首先根据品种的性状,按种子的形状、色泽、大小及饱满程度进行选种,挑出四倍体和二倍体西瓜种子,剔除畸形种子和杂种、劣种。然后在浸种前几天,把种子晒上1-2天,有利于提高种子的发芽势。
2浸种
将三倍体种子放入55℃的温水(两开兑一凉),进行搅拌,然后让水自然冷却,浸种6-8小时。55℃温水兼有浸种和杀菌双重作用。
3人工破壳
无籽西瓜种子破壳的方法可分为干籽破壳和湿籽破壳两种。干籽破壳工效高,但容易损伤种胚,且浸种时间和浸种温度难以掌握,影响发芽率的提高。湿籽破壳容易打滑,工效低,但浸种时间长短对发芽率影响小,易于掌握,发芽率较高而稳定。当前多以湿籽破壳为主。
湿籽破壳的具体方法是:浸种后,捞出进行多次搓洗直到种皮不滑溜为止。为了洗净种子表面的粘液,可用
草木灰、锯末或细沙拌种子,用手搓洗后用清水冲洗2-3次,再用干净布擦去种子表面水分,用牙齿轻轻嗑一下种脐(和平时嗑食用瓜子一样),使其略开一个小口,嗑种时一定要轻,只要听到“咔嚓”一声即可。种皮开口不要过大,以防伤及种仁。也可以用老虎钳和指甲剪夹开。使用
老虎钳时,为了控制其夹力,可在支点后端夹一块橡皮或橡皮管。
催芽
经过浸种和破壳的种子,置于33-35℃的恒温条件下进行催芽,需要保持一定的湿度。经24小时,90%以上有发芽能力的都可发芽,把芽长0.5cm的挑出即可播种,余下的继续催芽,36小时后,正常种子基本全发芽。催出的芽不宜过长,胚根过长在播种时容易断根。催芽48小时后仍不发芽的种子已丧失生活力,不必再催芽。为了使无籽西瓜种子更好的发芽,就需要合适的发芽床和恒温设施。
1 发芽床
综合各地情况,介绍几种适合无籽西瓜发芽的发芽床。
1.1 布卷法
该法简便易行,发芽率高。具体操作是将嗑好的种子,用一块白布(最好用棉布)或毛巾浸湿拧干(湿布不淋水为止,不要太湿),单层铺开平放1-2层种子,把布的四边叠起后,从一端开始滚卷成一个外形似
花卷馍的“种子布卷”。布卷使每层种子以布或毛巾隔开,种子各层间有缝隙,增加透气性;而且种子紧贴湿布吸湿保湿好,有利于种子发芽。
1.2 沙床法
首先准备河沙,过筛,清除有机质,蒸煮杀菌,冲洗干净,湿度以手握成团指缝不出水,松手即开为度,备用。具体是将嗑开的种子,与等体积的河沙拌均匀,盛入瓦盆,再置于33-35℃的
恒温箱中催芽。湿沙一方面继续供给发芽所需的水分,保持胚根的湿润,另一方面使种子间互相隔开,改善种子发芽的通气条件。
1.3 沙盘法
无籽西瓜种子经浸种、破壳之后,选用长方形搪瓷盘或脸盆,盛装清洁的河沙1.5cm厚,再用开水浸泡河沙进行消毒。然后将湿沙装进纱布或其它布缝成的小袋,挤去水分(处理后湿沙的含水量约为干沙重的24%)。将湿沙倒在盘或盆内摊平拍实后,在沙面划出边长为1cm的小方格,在每一个方格的交叉处插一小孔,用镊子将种子的尖端朝下并投放小孔内。全部投放后按紧沙子,使沙与种子的间隙减小,使种子的末端与沙面
齐平。最后,用湿纱布或棉布覆盖沙面,再将盘置入恒温箱或其他加温设备中催芽。这是浙江金华市农科所推广的方法。
1.4 吸水纸法
取吸水纸8
张一叠,用蒸馏水或冷开水浸湿后,滴去多余水分,垫在平底的饭盒或瓷盘内作为发芽床,将处理好的种子平摆在纸上,种子上面覆盖湿布。然后加盖,放上
温度计,一并放在恒温箱中催芽。也可以在吸水纸下面放上厚约2cm的湿沙,进行保湿。
1.5 谷壳炭法
广西采用的是谷壳炭作基质催芽。其方法是,把已烧好的谷壳炭用清水浸泡2-3小时,再用净水冲洗1-2次,减少碱性(若谷壳炭存放时间过长或重复使用,必须用开水浸泡消毒)。然后在催芽器底层铺上约3cm厚、含水量400%左右的谷壳炭,然后将种子均匀地撒在谷壳炭上。播种密度以种子不重叠为好,种子上面再盖上一层约1cm厚的湿谷壳炭。最后放入温室或温箱中催芽。
以上介绍的方法均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建议最好使用布卷催芽法,此法简便省工,容易掌握,无籽西瓜种子发芽率高。
2 恒温设施
无籽西瓜发芽适温为33-35℃恒温。这就需要准备符合此条件的恒温设施。
2.1 电热恒温箱催芽
较大面积种植无籽西瓜,需要种子较多,用电热恒温箱催芽,是比较稳定可靠的方法,此法温度可自动调控,一般24-36小时就可发芽。如果条件具备的话,提倡使用此法。
2.2 体温催芽
这是群众常用的一种方法,适合于少量的种子催芽。先将破壳的种子用干净的湿棉布(棉布浸湿后拧干到不大淋水为止)包起来,而后装入不必封口的
塑料袋或用薄膜包住,然后系在贴身腰上或放在贴身的上衣口袋中,睡觉也不取出来,每隔8-10小时打开薄膜或塑料袋换气。用体温催芽,一般24-30小时即可出芽,挑出芽长0.5cm的种子,再用拧干的湿布包起来继续催芽。这种方法也能保证33℃左右的恒温。
2.3 保温瓶催芽
先在保温瓶中放入35℃的温水,约半瓶,而后放入用湿布包好已吸足水分的种子,种子不宜过多,用细线钓住种子包,不要接触水面,盖上保温瓶,用瓶盖压住线头。为了不使瓶中温度降低,要把保温瓶用棉被包上放在室内温度较高的地方。十几个小时后,调换35℃温水继续催芽。
2.4 火炕催芽
北方农村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将处理好的种子用湿布包好,放在火炕上进行催芽。应注意种子不要直接与火炕接触,以防温度过高,烫坏种子。在催芽过程中,每隔几个小时将种子翻动1次,使种子受热均匀。
2.5 电热毯催芽
北方农民床上广泛应用电热毯,逐步代替火炕加温,这种电热毯用来种子催芽效果很好。其方法是将电热毯折成两层,中间放一些棉被,先用温度计观察一下温度,当温度在33-35℃时,将破壳的种子用棉湿布包好,上下再多包两层湿布后用塑料薄膜包好,放入棉被中催芽。应注意的是用电热毯催芽如果种子较多,不要将塑料薄膜包的过严,以防空气不够,造成烂种。
2.6 简易发芽箱催芽
根据种子数量和热源的热量用木版或硬纸板自制一个简易发芽箱。箱内用活动通气隔板分为二三层,最底层安装电灯泡(没有电源时,可用小炭炉或油灯代替),以上各层用于种子催芽。木箱(或纸箱)四周用旧棉絮或麻袋或薄膜罩上,以利于保温,顶部安装温度计。催芽前用增减
电灯泡或控制火量来调节温度,等温度基本稳定(33-35℃)后,再放种子催芽。箱内放几块湿布以增加湿度。值得注意的是,种子不要离热源太近,防止湿度不够和温度过高而烧坏种子。
畸形对策
优质无籽西瓜品种有时候出现不正常果实原因如下:
1.无籽西瓜属于三倍体西瓜,坐果是单性结实,本身就容易受不良气候的影响。
2.前期管理差,植株发育不良,果实授粉期、发育期气温偏低,降雨少,土壤湿度小。
3.坐果节位偏低,特别是低节位坐果,容易产生畸形果、厚皮果、空心果和着色秕子果。
4.坐果节位偏高,特别是在第4个节位以后坐的果实,容易出现皮厚三棱瓜等。
5.着色秕子果还与
磷肥的施用有关。磷肥施用过多,产生着色秕子果的机会多。
6.授粉方式不当:在雌花柱头上的雄花花粉不足或涂抹花粉不均匀,导致外瓜等畸形果。
7.使用坐瓜灵等激素时处理方法不当,导致西瓜皮厚、三棱畸形、空心、着色秕子。
8.病虫害的危害,特别是
蓟马、
蚜虫、
螨虫、病毒病的危害严重,导致许多地区栽培无籽西瓜出现出现畸形、空心和着色秕子等问题。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