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长的一天》由原田真人执导,原田真人、半藤一利担任编剧 ,
役所广司、
本木雅弘、
松坂桃李、
堤真一、
山崎努等主演的剧情、历史、战争电影,于2015年8月8日在日本上映。
1945年4月,太平洋战争接近尾声,然而战火硝烟愈加浓烈,战争有如巨大的绞肉机,无情吞噬着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已成强弩之末的日本,此时国内政坛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海军出身的
铃木贯太郎(山崎努 饰)被提名为下任日本首相,这位年龄高达77岁的老人曾在
日俄战争中声名鹊起,也曾在“
二·二六事件”中险些丧命。起初他以年事已高的理由拒绝首相之职,但在
裕仁天皇(本木雅弘 饰)的亲自劝说下,铃木毅然受命。在此之后,铃木的长子(小松和重 饰)出任首相秘书官,新任首相正式开始组阁。
组阁过程中,陆军大将
阿南惟几(役所广司 饰)被确定为陆军大臣的人选。当年铃木贯太郎任侍从长的七年时间里,阿南以侍从武官的身份追随天皇长达四年,因此他深得天皇和铃木首相的信任。与此同时,阿南进入内阁的消息和“本土决战作战计划”的流出,令畑中健二(松坂桃李 饰)等少壮派军人倍感振奋,他们摩拳擦掌,准备和来自大洋彼岸的敌人决一死战。谁知到了4月12日,就在
迫水久常(堤真一 饰)就任内阁书记官长的同时,纳粹德国的元首希特勒饮弹自尽,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局急转直下。
同年5月25日,美国对日本展开空袭。惨烈的东京大空袭令成千上万的平民百姓葬身火海,流离失所。天皇所在的宫殿虽无大碍,却也遭到火势的侵扰。事态已变得极其严峻,天皇在宫城的地下防空洞召开了恳谈会。在铃木首相、阿南陆军大臣等六名内阁成员及内大臣
木户幸一(矢岛健一 饰)的面前,天皇表达了希望终止战争的意愿。
7月27日,同盟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日本成为接下来最主要的打击目标。或者接受公告无条件投降,或者迎接新一轮的决定性打击,日本政府面临痛苦的抉择。在此期间,日本方面请求苏联从中斡旋,总算促使美国暂时减轻了打击的力度。内阁连日来召开会议,和平派主张投降,主战派则强烈要求本土决战。激烈的辩论争吵之下,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最终他们也没有给世人一个明确的交待。
为了回应日本的漠视,美国于8月6日在
广岛投下一颗原子弹。前所未有的破坏力和杀伤力极大震撼了日本人的心。在此之后,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及御前会议迅速召开,内阁大臣手足无措,共同等待着天皇的“圣断”。而就在此时,阿南惟几仍未放弃本土决战的努力。令人震惊的消息旋即传来,8月9日,第二颗原子弹在长崎爆炸,遭受直接打击的陆军将校群情激奋,他们强烈要求推翻现任内阁,建立军人政权。身处乱流之中的阿南惟几苦恼不已。是夜,身为阿南陆军同期同时也是内阁成员的国务大臣安井藤治(山路和弘 饰)针对阿南的主张提出忠告。
8月10日,御前会议再度召开,裕仁天皇表示“此时此刻,继续战争将导致文化的破坏和全人类的不幸,此结果绝非朕所期望。”进一步表达了希望停止战争的想法。然而阿南为首的主战派和铃木为代表的和平派却剑拔弩张,正式决裂。阿南发表“彻底抗战”的训话,与少壮派斥责主张投降的一方为“国贼”,此时此刻军队中似乎正酝酿着一场政变。
8月14日,天皇做出“圣断”,决定无条件接受《波茨坦公告》,黎明的曙光即将到来。而军中如滚汤一般沸腾,泪水纵横的畑中煽动一部分军人冲击近卫师团警备司令所,试图阻止天皇“玉音放送”的录制工作。距离8月15日还有几个小时,铃木、阿南、畑中等人,他们有着不同的立场和阵营,却为着共同的祖国而践行着各自的使命。
电影中本木雅弘的英俊面孔和
昭和天皇的形象相差甚远,只有模仿的气若游丝的吐字方式,稍微能让人把他的表演和天皇本人联系起来。电影中展现的天皇形象始终冷静、克制、凛然——无条件接受《波茨坦公告》,投降条款尚未敲定就结束战争,意味着天皇已经做好赴死的心理准备。电影美化昭和天皇的形象,在日本国内遭到批评。电影史学家
四方田犬彦评价道:“这部电影采用《
昭和天皇实录》中的资料,巧妙地运用蒙太奇手法,呈现出一个为了实现和平不惜一切努力、诚实的掌权者形象,电影与书同一年上市,显然并非巧合。原田导演让
裕仁天皇登上银幕,反而遮蔽了他的本质,剥夺了观众批判地思考天皇历史角色的机会。”(资料来源于凤凰网)
《电影旬报》评选的日本百大佳片之一的《日本最长的一天》,片中
三船敏郎破腹自尽10分钟的黑白加色喷血画面,实际上是对军国主义殉道的膜拜和追忆。(三亚日报数字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