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古称碧鸡山,明代称太华山,元代以来俗称西山,远眺形似巨佛长眠,亦名卧佛山,又有睡美人山之称,位于东经102°37'~102°38',北纬24°57'~24°59'之间,位于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境内,在昆明市区西15千米,
滇池西岸,北起碧鸡关,南至
海口,绵亘35千米,东临滇池,西连
安宁市东部的红岩山丘,东西宽3~4千米。
位置境域
西山,位于东经102°37'~102°38',北纬24°57'~24°59'之间,位于
昆明市西山区境内,地处
滇中高原,在昆明市区西15千米,滇池西岸,北起碧鸡关,南至海口,绵亘35千米,东临滇池,西连安宁市东部的红岩山丘,东西宽3~4千米,总面积16平方千米。
地理环境
地质
西山属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形成的断裂带区域,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包括石灰岩地层和玄武岩地层,是中国西南峨眉山玄武岩地层出露较为典型的地区,其上部发育的玄武岩红色风化壳,整个滇中高原面上具有一定代表性。
地貌
西山北部山势高耸,南北走向,有碧晓山、华亭山、太华山、太平山、罗汉山、挂榜山诸峰,以美女峰最高,海拔2511米,高出滇池水面620余米;以南山势较低,顶部海拔多在2200米左右。断层崖龙门绝壁海拔2300余米,高出滇池414米,最高海拔2359米,最低海拔1890米。
气候
西山中下部年均温14.7°C,最热月均温19.8°C,极端最高温31.5°C;最冷月均温7.7°C,极端最低温-5.4°C,年平均气温在10~22°C之间,年较差12.1°C,年的年活动积温5368.5°C,年平均降水量1094.1毫米,干湿季分明。
植被
西山植被的类型和组成与基质的分布相适应,玄武岩地区的主要植被由滇油杉林,滇油杉、高山栲林,滇青冈林组成;石灰岩地区的主要植被为华山松林,云南松疏林及稀树灌草丛。且伴随着山体高度的变化,森林垂直带谱十分显著。山体下部,以栎类为主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体上部,以云南松华山松为主的针叶林占据主要地位;在海拔2150米以上的石灰岩地带,冲天柏林和多种落叶阔叶林随处可见。
土壤
西山的土壤类型以红壤为主,同时存有红色石灰土。具体土壤类型因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依次为:
沼泽土、
水稻土、红棕壤、
棕壤(玄武岩地区)及红色石灰土(石灰岩地区)。
主要山峰
西山由碧鸡山、华亭山、太华山、太平山、罗汉山、挂榜山、老青山、观音山等山峰组成。
华亭山,西山诸峰之一,前人畅游至此,“仰睇碧空,宵云谒谒,状如华盖”,遂取名“华亭”。
太华山,《清一统志·云南府》:太华山“环拥苍秀,其麓为太平山,其左为华亭山,皆称名胜”。 山顶设有昆明太华山气象站,山间建有太华寺。
美女峰海拔2511米,高出滇池水面620余米,为最高峰。
南山,山势较低,顶部海拔多在2200米左右。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西山分布有167科、594属、1086种灌乔木和其他植物。此外,此地还生长了一些珍稀树种,如台桧、鹅耳枥、化香树、八角枫、滇紫荆等四季常青的树木。该区种子植物共计有114科451属799种,分别占云南高原种子植物区系的56.16%、30.23%、14.41%,其中,裸子植物共计2科5属7种,分别占全区的22.22%、29.41%、41.18%;被子植物(双子叶和单子叶)共计112科446属792种,占全区的57.73%、30.26%、14.36%。
西山有蕨类植物31科,64属,133种(包括变种及变型),分别占云南蕨类植物60科,198属,约1500种的51.7%,32.3%,8.9%,分别占中国蕨类植物63科,231属,约2600种的49.2%,27.7%,5.1%,种的密度达8.3125株/平方千米,远远大于0.00027株/平方千米的全国蕨类植物密度,0.00395株/平方千米的云南蕨类植物密度,也远高于被誉为植物王国里的皇冠的西双版纳的蕨类植物密度(0.0171株/平方千米),在昆明西山的蕨类植物区系中,有2个变种为该地区特有:
花叶假蹄盖蕨、
二回疏叶蹄盖蕨,有17个中国西南地区特有种,3个为云南特有种,有5个是以滇中高原为其主要分布的种类。
旅游资源
西山有国家、省、市级文物11处,因其远眺群山,既像一尊躺卧的大佛,又似一位仰卧的妙龄少女,所以西山又有了“卧佛山”和“睡美人山”的称号。在明代,昆明西山与通海秀山、巍山
巍宝山、宾川
鸡足山,合称“云南四大风景名山”。由于其历史文化悠久,在古代就有了“滇中第一佳境”的美誉。
(1)龙门景区主要包括龙门、揽海处、慈云洞、云华洞、达天阁、罗汉崖、三清阁、灵宫殿、真武殿、朝天门、千步崖等。
(2)小石林景区是以岩石地质景观为主的喀斯特地貌小石群,小石林景区顶部视野宽阔,滇池和昆明市区林立的高楼大厦尽在眼前,同时也是观看日落的最佳位置。
(3)其他景区(除去龙门景区和小石林景区)主要景点有聂耳墓、升庵祠、太华寺、太华古道、华亭寺、玉兰园、南洋机工抗日纪念碑等。
历史文化
地名来源
西山,古称碧鸡山,明代称太华山,元代以来俗称西山,远眺形似巨佛长眠,亦名卧佛山,又有睡美人山之称。因其在城西,当地百姓习惯称它为西山。1956年10月,昆明市第八、第九区建市辖区以境内名胜西山命名。
文物古迹
11世纪至20世纪初叶,西山曾建有
梁王避暑宫、进耳寺、碧鸡寺、普贤寺、华亭寺、太华寺、太平寺、松隐寺、三清阁、龙门、张仙殿、如意观、朝圣庵、龙王庙等。
“升庵”是明代文学家
杨慎的号。他一生著作约有180部,其中有关云南的重要著作有《滇程记》《滇载记》《云南山川志》《南中集》等。明万历年间,云南布政使尤廷龙为纪念这位文化名人,将其原居所“碧峣精舍”修为“
升庵祠”。徐霞客纪念馆位于升庵祠内。徐霞客曾详细地考察过西山,在升庵祠停留,写下《游天华山记》。
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位于前往华亭寺的公路旁,1987年7月7日落成。碑高9米,基座上镌刻着“赤子功勋”四个大字;碑额有当年南侨机工荣誉纪念章图案。
华亭寺位于华亭山山腹。宋嘉祐八年(1063年),大理国鄯阐侯
高智升建楼台别墅。元延祐七年(1320年),玄通元峰创建佛寺,是昆明的佛教圣地。明天顺六年(1462年),明英宗赐名“华亭寺”。
华亭寺依山势坐西向东,建筑属中轴对称封闭院落。殿宇巍峨,佛像庄严,庭院宽敞,规模宏大,布局严谨,环境幽邃。1983年被列为昆明市文物保护单位,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开放的全国重点寺院。
太华寺,又名佛严寺,位于西山太华峰山腹,太华寺始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年),云南梁王命建梵刹,“一载而成,赐寺额曰佛严,山曰太华”,延请高僧玄鉴无照住持,玄鉴成为太华寺“开山第一祖”。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云贵总督
范承勋拆吴三桂翠湖新府材料重修太华寺。大雄宝殿南北两侧游廊与两厢亭阁楼台连接,建筑别具寺庙园林特色。思召堂北面,靠山依次排列塔林,古塔安葬着太华寺历代方丈灵骨。太华寺1983年3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聂耳墓,坐落太华山与罗汉山之间的山坳,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聂耳不幸在日本藤泽鹄沼海滨溺水而逝,他的骨灰由挚友张天虚从日本带回,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安葬于西山华亭东坡。1980年5月13日迁葬太华山新墓园。聂耳墓园呈月琴状,占地1200平方米,7个花坛表示7个音阶,步道上二十四级石阶,象征聂耳二十四岁年轻的生命,墓穴位于“月琴”发音孔处,墓前竖立着白色花岗岩的聂耳雕像,墓后镶有七块巨大晶莹的墨石,墓碑镌刻郭沫若书“人民音乐家聂耳之墓”。1986年,聂耳墓被国务院公布为
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门景区是三清阁古建筑群及龙门石窟的统称,
三清阁,建筑在罗汉山与挂榜山之间的悬崖绝壁之上,高出滇池水面300多米。三清阁九层十一阁建筑群高低错落,由灵官殿、三清殿、玉皇阁、凌霄阁等景点组成。
龙门石窟,位于三清阁南面,包括北由三清阁“别有洞天”石洞门起,南至达天阁止的整个在千仞削壁上的石窟石道工程,由揽海处、慈云洞、云华洞、达天阁等景点组成。整个龙门石雕、石室、崖壁上,历代文人留下不少题咏,是书法和摩崖石刻艺术珍品。1983年3月龙门石窟被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南气象博物馆位于太华山美人峰之巅。始建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迁至现址,由云南气象、天文、地震科学先驱者、中国自然科学家
陈一得创办,其气象业务延续至今。1993年列为省级文物,后相继被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称号,2008年成立云南气象博物馆。全馆包括一得楼和一得夫妇墓。
民风习俗
“三月三、耍西山” 是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是昆明人耍西山的传统习俗。这一天,大家到西山踏青,登龙门,唱山歌,对小调,耍龙舞狮,野餐赏景。
陈毅曾在三言长诗《昆明游西山》道:“昆明城,三月三,数万人,游西山,华庭怪,太华寒,龙门险,滇池宽”。
农历三月初三,又称“上巳节”,源于战国,自先秦至唐十分繁盛。西山区从1999年起,在过去“玉兰”调子会活动的基础上,推出了“三月三、耍西山”民间艺术节,是一项群众广泛参与、知名度高、具有西山本土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
神话传说
龙门的旁边为达天阁,是在原生岩石雕凿而成的石室。石室外的横额上刻有石龛,龛内刻有一仙翁。石室外北侧刻有跳跃的鲤鱼,南侧刻有金龙,这就是鲤鱼跳龙门的典故。龙门至今流传着各种传说,有一个关于状元情节的传说:中国自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开科举以来,云南千年没有状元。何时在绝壁上凿出龙门,云南就有人跃龙门金榜题名,大魁天下。
据说很早以前昆明一带没有湖泊也没有小溪,只有一片贫瘠的土地。一个年轻的猎手,为了给昆明寻找水源,告别新婚的妻子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东海,并在途中救下了遇险化作小红鱼的东海龙王三公主。龙王有心许配三公主给猎手,但青年执意不肯,龙王恼怒将猎手变成一条小黄龙。小黄龙忘不了对妻子以及家乡的思念,一天趁龙王不备,放开量喝足东海水后飞回昆明,然而妻子由于思念过度已故并化作了睡美人(今滇池边的西山)小黄龙悲痛欲绝,吐完腹中海水后撞山而亡,他吐出的东海水汇集成了今天美丽的滇池。从此山水相依,一对情侣永不分离,昆明也就有了这颗高原明珠、云南最大的淡水湖。
保护研究
价值意义
西山是云南高原最大的断层湖泊滇池湖周的主要山体,是离昆明市区最近的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具有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及美化环境的价值和功能,研究该地区的植物对西山森林公园、滇池及其生态环境的保护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西山境内文物荟萃,具有极高的观赏游览价值,可称为滇中文物的宝库。
生态保护
西山境内设有昆明滇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管理局和昆明西山林场。2009年,西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成立,昆明市园林绿化局所属的昆明市西山森林公园成建制整体划转西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管理。
2020年,“西山林场植被修复项目”由云南省杨善洲绿化基金会与日本株式会社山田养蜂场合作开展实施。该项目连续5年由日本山田养蜂场每年捐赠490万日元,共245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155万元),在昆明市西山林场实施“城市面山植被恢复·宫胁造林项目”,每年种植本土壮苗2万株,并确保存活率在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