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景区
北京市昌平区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明十三陵景区,是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境内的旅游景区,是明十三陵陵区中对外开放的一部分。
发展历史
1955年,长陵被辟为旅游景点正式对外开放。
1959年10月1日,在定陵原址建立的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郭沫若同志题写馆名“定陵博物馆”。
1987年4月,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对昭陵地面建筑开始进行复原修缮。
1990年8月,完成了昭陵明楼木架结构和瓦饰的更换及祾恩殿、祾恩门、两庑配殿、神功圣德碑亭的复原修建。9月1日,昭陵作为旅游景点正式对外开放。
1991年至1992年,又对昭陵陵宫外的附属建筑如宰牲亭、神厨、神库进行了复原修建。
2021年4月28日,康陵为旅游景点正式对外开放。
2024年7月13日,明十三陵计划2030年前实现全面开放。计划共分为三期,时间为2024至2030年,其中一期为2024至2025年,开放思陵、永陵;二期为2026年至2028年,开放茂陵、泰陵、德陵和新行宫遗址;三期为2029年至2030年,开放献陵、裕陵、庆陵。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明十三陵景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明十三陵景区所在的昌平区,区域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5°50′17″~116°29′49″,北纬40°2′18″~40°23′13″之间。
地形地貌
明十三陵所处地形为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开敞,山间众溪汇于陵前河道后,陵区的几道水流自西北向东南奔泻而去。陵前6公里处的神道两侧有两座小山,东为“龙山”,西为“虎山”,符合东青龙、西白虎的四灵方位格局。用风水理论来衡量,天寿山山势延绵,“龙脉”旺盛,陵墓南面而立,背后主峰耸峙,左右“护砂”环抱,向南伸展至平原,前景开阔。陵墓的明堂平坦宽广,山上草木丰茂,地脉富有生气,无疑是一处天造地设的帝陵吉壤。
气候特征
明十三陵景区所在的昌平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雨量充足,气温适宜。
主要景点
神路景区
神路又名十三陵神道,即长陵神道,是长陵陵寝建筑的前导部分,总长约7.3公里。明朝时由南而北,依次建有石牌坊、三孔桥、大宫门、神功圣德碑亭、石像生、龙凤门、南五孔桥、七孔桥、北五孔桥等系列神道墓仪设施及桥涵建筑。始建于明正统初年,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完成。现除桥涵建筑已残坏外,其他墓仪设施保存较好。
神道上的第一座建筑,也是中国现存最早和建筑等级最高的大型仿木结构石牌楼。建于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是明世宗朱厚熜为旌表其祖先的丰功伟绩而建造的功德牌楼。
坊体由白石和青石雕琢组装而成,面阔五间(通阔28.86米)。形制为五门六柱十一楼。五门之中,中部明间最宽,左右两侧次间、稍间宽度依次递减。顶部有主楼5座、夹楼4座、边楼2座。明间主楼最高,其正脊顶部至地面高约12米。各楼均作庑殿顶。其下构件均依木制构件形制进行雕刻。支撑楼体的6根石柱下端均有夹杆石。夹杆石四面浮雕精美,分别雕刻着“双狮滚绣球”、“云龙”和“草龙”图案。夹杆石顶部前后各雕麒麟或卧狮,左右两侧均雕宝山。此坊体量宏伟,比例谐调,制作精美,通透空灵,是中国现存石牌坊中少有的上乘之作。
大红门处于龙山和虎山之间,是陵区的总门户。大宫门墙体为红色,单檐庑殿顶,上覆黄色琉璃瓦,下承石刻冰盘檐,辟三券门。券门内两侧各有门枕石,当年曾装有门扇。文献记载,大宫门两侧原各有角门。封闭陵区南端的墙体,从大红门左右两侧延伸至龙山、虎山两山之巅,然后再向东西两侧蜿蜒而去。大红门处于高岗之上,中门正对天寿山主峰,左右又衬以龙山和虎山,气势非凡。
大红门一方面是天寿山陵区的门户,同时其设置的三个门洞,也规范了进出陵区人员的礼制观念。中门是已故皇帝、皇后棺椁和神主、神牌、祭品、仪仗通行之门。左门(东门)是皇帝谒陵通行之门。右门(西门)是谒陵官员谒陵进入陵区所经之门。这是古代“居中而尊”和“尚左”礼制观念的具体体现。
下马碑立于大红门前左右两侧,形制相同,高5.32米。碑的正反面均刻有“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八字。朝廷命官前来谒陵,到此碑前必须下马步入陵,以示崇敬。下马碑,在警示谒陵者的同时,也烘托装点了陵区门户。
明人张循占曾对陵区神圣威严进行过描绘:“华表双标白玉栏,红门下马驻银鞍。朝霞照耀青袍色,翠滴松楸碧殿寒。”
碑亭平面为方形,台基边宽23.1米,亭高25.14米,四面各辟券门,重檐歇山顶。碑亭四壁及台基为明朝原物,亭内石条券顶是清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1785年~1787年)修缮时改建的,现仍完好如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曾对顶部残坏的构件进行更换和加固。
碑亭之内树立着“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此碑用白石雕成,通高7.9米。碑式采用“龟趺螭首”式。碑首有六条高浮雕形式的蛟龙。蛟龙首尾交盘、头部下垂。碑趺是一个昂首远眺的大龟。龟下有一层长方形的石台,上刻水波漩流。此种碑式自唐代以后遗存较多。《大明会典》中称此种碑式为龟趺螭首。而在一些古代建筑营建的书籍之中又称其为赑屃鳌坐碑或屃头龟蝠碑。传说龙有九个不成龙的儿子,他们长相不同,各有所好,故而依据各自的喜好,各司其职。赑屃、霸下或立于碑首,或仆于碑下,都是忠于职守。无论称呼怎样,都显示出此种碑式的高贵等级与神秘色彩。
长陵神功圣德碑碑首正面篆刻“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九个大字。碑身阳面即是明仁宗朱高炽亲自撰写的“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碑文。该碑文撰写于明洪熙元年(1425)。碑文书丹者,为正统初著名书法家、太常卿兼翰林侍书程南云。所书碑文,结构严谨,笔力遒劲,是一件难得的书法佳作。长陵神功圣德碑恢宏壮观的碑亭、形态优美的华表、雄伟高大的碑石这外在形式,与宏篇巨制的“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碑文相互映衬,相得益彰。长陵神功圣德碑其他三面,明朝时没有文字。清代增添了清高宗、清仁宗的御制诗文。
华表立于神功圣德碑亭四角,白石雕刻而成,高10.81米,对称而设。四座华表形制和纹饰相同。基座均为平面呈八边形的须弥座。其上下坊束腰处均雕有精美致的云龙图案。华表柱八角形,但棱角处比较浑圆。柱身上雕刻着萦绕柱身盘旋而上的升龙和云朵。华表上部装饰云形石板。在顶部蹲立着一只昂首长嘶的神兽——蹲龙。这四座既是墓前的标志,又是碑亭的石雕装饰物,使周围的环境更显庄严神圣。华表四周明朝时曾设有白石栏,后毁坏。1994年,修葺神道时进行了重新配置。
石像生
从长陵神功圣德碑亭往北的800余米的区域内,矗立着12对石兽和6对石人。据史料记载,陵墓石刻在西周时就已出现,但汉之前遗留下的实物不多。汉以后逐步大量出现,盛于唐,清代衰落。这些石兽、石人在古代称作石仪卫,明朝以后称“石像生”。封建帝王崇奉“事死如事生”的礼念,认为人死以后,在阴间仍需要阳间的一切,诸如衣、食、住、行等等。因而在陵园的建造上,必须再现生前的生活场景。所以在陵园的神道两侧树起石人和石兽,展示出帝王驾前的威仪,取“形状如生”之意。
十三陵石像生设置基本沿用明孝陵制度,不同之处是将石望柱由石像生的中间移到石像生的最前端,并增加了四功臣像。其排列顺序是石望柱、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武将、文臣和功臣。石兽和石人均相对排列于神道两侧。狮子、骆驼、象、马四种动物,是现实生活中的动物。它们或生性凶猛,或性情温顺,或象征吉祥,或伴人左右。而獬豸、麒麟则是传说中的神兽。石兽之后为石人——将军、文臣和功臣。石人,又称“翁仲”。相传,秦代有位大将名叫阮翁仲。他身高力大,驻守边疆。因其防范匈奴有功,死后,秦始皇为纪念他,就在咸阳宫的司马门外,为他铸了铜像。后来,人们就把守护庙宇、陵墓的石像、铜像统称为“翁仲”。十三陵神道上这六组石人,雕刻精细,神态逼真。将军头戴凤翅盔,身着铠甲,威风凛凛,一派虎威;文臣和功臣身着朝服,头戴七梁冠,手持朝笏,神态肃穆。十三陵神道上的石像生,均用整块巨石雕刻而成。其中最大的石象,包括基座,体积近30立方米。
棂星门位于石像生的尽头。它设门三道,每道门有两块门枕石,可安两扇门扉,以取“设六扉而开阖”之意。三门之间为短墙,在明代时曾有黄绿琉璃饰件,后世修葺时改为现在的红墙灰瓦形制。1994年修缮时,恢复了其的琉璃照壁形式。
由于三门的大额枋中部上端各饰有宝珠火焰装饰,人们又称之为火焰牌坊。而帝后入葬山陵时,必须经过此门,所以又常称之为龙凤门。
长陵景区
长陵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朱棣仁孝皇后的合葬陵,在十三陵中是建筑最早、面积最大、规模最宏伟、工艺最考究、原建筑保护最完整的一处墓园。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区内最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昭陵景区
昭陵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穆宗朱载坖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是目前十三陵中第一座大规模复原修葺的陵园,也是地面建筑最完整的陵园。地面建筑由神功圣德碑亭、祾恩门、祾恩殿、两庑配殿、宰牲亭、神厨、神库等组成。昭陵为十三陵中中等陵寝建筑规模的开放旅游景点。
定陵景区
定陵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神宗朱翊钧及其孝端皇后孝靖皇后的合葬陵。始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历时6年建成,耗银八百万两。陵墓建成时朱翊钧只有28岁,直到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才正式启用,该陵墓整整闲置达30年之久。定陵成为十三陵中最大的三座陵园之一。它的地面建筑共占18万平方米,前有宽阔院落三进,后有高大宝城一座。陵正门前方是三卒汉白玉石桥。过了桥是高大的碑亭。亭周围有祠祭署、宰牲亭、定陵监等建筑物300多间。再往后就是陵园最外面的围墙“外罗城”(围墙外的围墙)。定陵也是迄今唯一一座经过发掘的明代帝王陵。2021年10月,定陵入选为“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康陵景区
康陵是明朝第十位皇帝武宗朱厚照孝静皇后的陵寝。康陵的陵宫营建历时一年时间,目前的主要建筑有神道、祾恩门、祾恩殿遗址、棂星门遗址、石五供、明楼、圣号碑等,陵园占地2.7万平方米。
文化活动
人文历史
传说
据《兴国衣锦三僚廖氏族谱》记载,明永乐五年(1407年),风水大师廖均卿奉朱棣旨意到北京考察风水。几经周折,廖均卿在昌平黄土山(即今天寿山十三陵所在地)找到“吉壤”,经朱棣亲自踏勘确认后封为“天寿山”。于是,明十三陵便迈开了历史的第一步。
相关人物
廖均卿曾从政,江西兴国县梅窖镇三僚村人,明代三僚堪舆文化传人,曾被请至京师,为永乐帝择陵。
主要活动
2024年2月4日,2024明文化论坛筹备会启动暨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明文化专项基金捐赠颁证仪式在北京市明十三陵景区游客中心召开。
2024年7月13日,2024明文化论坛在北京市昌平区全球明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所获荣誉
2011年5月,明十三陵景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评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管理单位
北京昌平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2015年12月成立的北京昌平旅游发展公司,2020年5月更名为北京昌平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21年6月重启运营,是昌平区国资委监管的一级企业。
北京昌平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整合优化文化旅游资源、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打造重点文旅产业项目、组织策划大型文体活动、创建特色文旅品牌、明十三陵景区运营等。
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旅游服务开发有限公司隶属于昌平区国资委一级监管企业北京昌平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职能是整合优化文化旅游资源、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打造重点文旅产业项目、组织策划大型文体活动、创建特色文旅品牌、明十三陵景区运营等,同时以资源价值盘活与开发为导向,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其下级公司还包括神路、长陵、定陵、昭陵等景区公司。
旅游信息
交通
自驾
北京—拉萨高速公路,到达昌平西关环岛后,向北进入京银路,500米后红绿灯向右行驶进入昌赤路,沿途会经过石牌坊、十三陵总神道(简称神路)、七孔桥到达丁字路口后,直行长陵、左转定陵和昭陵。
公共交通
乘坐北京地铁昌平线,在十三陵景区站出站换乘949路公交车到达神路景区;
乘坐872路公交车,途经神路景区、定陵景区和昭陵景区,终到长陵景区;
乘坐878路公交车,途经神路景区,终到定陵景区和昭陵景区;
乘坐昌67路公交车,途经神路景区、定陵景区,终到昭陵景区。
门票
半价票
1.6周岁(不含6周岁)~18周岁(含18周岁)未成年人、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
2.持有社会保障金领取证的人员凭有效证件;
3.港澳台青少年凭《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或学生证等有效证件。
免票
1.6周岁(含6周岁)以下或身高1.2米(含1.2米)以下的儿童;
2.现役军人凭有效证件享受免票;
3.离休人员凭离休证;
4.残疾人员凭有效证件;
5.持北京通-养老助残卡;
6. 60岁以上老人免票;
以上均需本人持有效证件到窗口办理。
明十三陵景区:8:30-16:30。
2024年3月28日,北京市昌平区推出明十三陵“三陵一路”优惠联票,“三陵一路”联票门市价165元,仅限游览景区一次,此次推出的联票优惠价格为98元,4月4日至6日三天可无限次畅游明十三陵长陵、定陵、昭陵、神路景区。
参考资料
明十三陵景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明十三陵计划2030年前实现全面开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4-07-15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7 17:14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