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目张胆
汉语成语
明目张胆,汉语成语,出自唐·房玄龄等《晋书·王敦传》。
成语出处
今日之事,明目张胆为六军之首,宁忠臣而死,不无赖而生矣。(唐·房玄龄等《晋书·王敦传》)
后人据此典故提炼为出成语“明目张胆”。
成语典故
东晋大将军王敦,在东晋建国之初,因拥立新帝有功,成为手握大权的重臣,王家也是江东声名显赫名门望族。但是随着权势的逐渐扩大,王敦越来越不满足于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他想要成为真正至高无上的皇帝。东晋刚刚建立六年,他就以“清君侧”为借口,率军攻进都城建康,杀掉了一批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大臣,并挟持皇帝。他的所作所为激怒了朝臣,很多人站出来反对王敦,到了这时他自己也意识到篡权的时机还不成熟,所以只能心不甘、情不愿地回了武昌。
就在这一年冬天,东晋皇帝司马睿去世了,明帝司马绍即位。王敦认为这是实现他皇帝梦的大好时机,但是又没有借口再次进军都城,于是他就向明帝大施压力,让明帝给自己更多的特权,以便为将来篡位夺权做准备。无奈之下,明帝只能让王敦在朝中任职。为了安抚他,还给了他很多的特权,比如他可以佩带宝剑上殿,他还可以在皇帝面前大摇大摆地走路,不必像其他的臣子那样毕恭毕敬。但是王敦对此并不满足,又自任扬州牧,把他的军队驻扎在离京城很近的姑孰。
没过两年,王敦就已经不再满足于皇帝给他的这些特权了,于是又找了个借口说要讨伐“奸臣”温峤,准备再次兴兵进犯京城,但是这时王敦身患重病,没有办法指挥打仗,就派了他的哥哥王含为元帅。王敦的倒行逆施激起了朝臣的极大不满,他的叔伯弟弟、丞相王导就写信斥责他说:“如果说前几年奸臣祸乱朝纲的时候,你们出兵京城还算是有借口的话,那么这一次你们的所作所为根本就毫无道理可言。任何一个人都能看出你们这样做是为了篡位夺权。皇帝对我们王家的恩宠已经无以复加,你们如今做的事情根本就不是臣子应该做的。我王导可能没有足以匡扶天下的文韬武略,但我还是要旗帜鲜明地做六军的首领,带领军队和你们战斗到底,哪怕是死,我也要以一个忠臣的身份去死。”
但是王敦却对王导的劝阻置之不理,坚持叛乱。后来王含攻城不下,王敦病死,各路勤王的军队也纷纷赶到京城迎战,王含只得败逃到荆州,最后死在了那里。
成语寓意
贪婪是致命的毒药。东晋初年,王家在江东的势力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了,但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王敦并不知满足,还是想方设法要登上皇帝的宝座,最终身败名裂,还落下乱臣贼子的骂名。俗话说:“水满则溢,月盈而亏。”什么事情到了极致之后再往前就只能往相反的方向走了。人们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握尺度和火候,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成语运用
“明目张胆”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原指有胆识,敢做敢为;后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
北宋·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新唐书·卷一一六·韦思谦传》:“丈夫当敢言地,要须明目张胆以报天子,焉能录录保妻子邪?”
明末清初·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三一回》:“起初不过把那死了的尸骸割了去吃,后来以强凌弱,以众暴寡,明目张胆的把活人杀吃。”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一百三:“近日京师奔竞之风,是明目张胆,冠冕堂皇做的。”
清·李伯元《中国现在记·第一一回》:“始而这事还秘密,后来便明目张胆了。”
参考资料
明目张胆.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6 18:56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典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