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敦(266年~324年),字处仲,
琅琊临沂(今
山东省
临沂市)人。晋武帝
司马炎的女婿,治书侍御史
王基的儿子,东晋时期大臣。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王敦年轻时相貌俊秀,生性洒脱,善于评鉴人物,精通《
左氏春秋》,尤喜
清谈,深得族兄
王戎赞赏。迎娶晋武帝之女
襄城公主(《世说新语注》作
舞阳公主)为妻,被拜为
驸马都尉,后又担任
太子舍人。
元康九年(299年),皇后贾南风废黜太子
司马遹,将其送往
许昌幽禁,并严禁东宫官属送行。王敦却违反禁令,与同僚
江统、
潘滔、
杜蕤、鲁瑶等人在路侧送行,望着
司马遹痛哭拜送,受到时论的称赞。他们因此被司隶校尉
满奋收捕入狱,但在河南尹
乐广、都官从事孙琰的营救下,最终都得以释放。后来,王敦又改任
给事黄门侍郎。
立身乱局
永宁元年(301年),赵王
司马伦篡位称帝。当时,王敦的叔父
王彦正任兖州刺史。司马伦遂命王敦到兖州慰劳王彦,加以笼络。不久,齐王
司马冏传檄天下,起兵讨伐司马伦。王彦虽收到檄命,但因畏惧司马伦兵力强盛,不敢应命,后因王敦力劝方才举兵。是年四月,司马伦兵败被杀,
晋惠帝复位。王敦因功升任
散骑常侍、左卫将军、
大鸿胪、
侍中。
永嘉元年(307年),王敦在族兄
王衍的安排下,外任广武将军、
青州刺史,后又被征拜为
中书监。当时天下大乱,王敦将襄城公主的陪嫁侍婢百余人全部许配给军中将士,散尽府中库财,独自返回洛阳。
永嘉三年(309年),东海王
司马越自荥阳入朝,不顾幕僚潘滔的反对,任命王敦为扬州刺史。当时,琅琊王
司马睿正以安东将军之职镇守
建业(扬州州治,今江苏省
南京市)。而王敦的从弟王导则在司马睿幕府担任安东
司马,深受司马睿信任。王敦遂与王导一同帮助司马睿在江东树立威望,使得司马睿逐渐获取江东士族的拥戴。
永嘉四年(310年),王敦被征拜为尚书,与建武将军钱璯一同北返洛阳。但钱璯行至广陵(治今江苏省
扬州市),却举兵叛乱,转而攻打王敦。王敦逃回建业,向司马睿告变。司马睿授王敦为安东军谘祭酒。王敦遂留在扬州,未再回朝。
助建东晋
永嘉五年(311年),扬州刺史
刘陶病逝。王敦被再次任命为扬州刺史,并加
广武将军,不久又进拜左将军、
假节、都督征讨诸军事。同年,
匈奴汉国攻破洛阳,俘获
晋怀帝,史称
永嘉之乱。皇室、士族纷纷南下江东。当时,司马睿被推为盟主,
承制任命官吏。江州刺史
华轶却不肯从命。司马睿遂命王敦与历阳内史
甘卓、扬烈将军
周访共讨华轶。华轶兵败被杀。
永嘉六年(312年),巴蜀流民在
湘州(治今湖南省
长沙市)作乱,推
杜弢为首领。乱军北上席卷荆州、江州,甚至威胁到扬州的安全。王敦进屯
豫章(治今江西省
南昌市),命武昌太守
陶侃、豫章太守周访共讨杜弢。当时,荆州刺史
王澄因平乱失利而遭免职,调赴建康(即建业)。他途经豫章,前去拜访王敦。王敦与王澄不睦,竟以勾结杜弢为罪名,将王澄杀死。
建兴元年(313年),陶侃大破杜弢,被王敦表荐为荆州刺史。但他随即就因竟陵太守
杜曾叛乱,大败而回。王敦以“处分失所”为由,请求自贬为广武将军。但司马睿没有同意。
建兴三年(315年),陶侃讨平杜弢之乱。王敦作为统军元帅,进拜镇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江扬荆湘交广六州诸军事、江州刺史,封汉安侯,可自行选置刺史以下官吏。不久,陶侃欲回镇荆州,前来向王敦辞行。王敦忌于陶侃的军功,竟趁机将其扣留,调任为广州刺史,以堂弟
王廙接掌荆州。他甚至想杀死陶侃,但因忌惮其亲家周访,最终没有动手。
建武元年(317年),司马睿称晋王,建立东晋,并于次年正式称帝,史称
晋元帝。王敦此时已升任
征南大将军,又进拜大将军,加
侍中、江州牧。当时,杜曾仍在荆州一带作乱。王敦遣部将朱轨、
赵诱征讨杜曾,但均被杜曾击败。他上表自请贬职,被免去侍中,后又请辞江州牧。司马睿又任命王敦为荆州牧。但王敦仍力辞州牧一职,最终被授为荆州刺史。
权重遭忌
司马睿能立国于江南,是因得到了南北门阀大族的支持。琅琊王氏在其中更是起到决定性作用,故而在东晋建立后权势极盛。王导内掌朝政,王敦外握兵权,王氏子弟皆位居要职,以致有“
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但也因此引起了司马睿的忌惮。而在同时,王敦亦渐见专擅,如私自擢用降将杜弘,自行加任割据险处的何钦为将军等。司马睿更是厌恶。他为了减弱琅琊王氏的影响力,重用丹阳尹刘隗、尚书令刁协等亲信,并逐渐疏远王导。王敦对此也是极为不满。君臣之间逐渐产生嫌隙。
太兴三年(320年),梁州刺史周访病逝。湘州刺史甘卓调镇梁州。王敦趁机请求以亲信陈颁接任湘州刺史。湘州所处位置十分紧要,素有牵制荆州的作用,司马睿不愿让湘州被王敦所控制。刘隗也建议司马睿派遣心腹重臣出镇湘州,以防备王敦。司马睿遂以宗室
司马承为湘州刺史。王敦又上表陈说古今忠臣如何被皇帝猜疑、如何被小人离间,想以此感动司马睿。司马睿却对王敦更为忌惮,但在明面上是还是给王敦增加属官、赏赐羽葆鼓吹等仪仗,提高他的待遇。
太兴四年(321年),司马睿在刁协的建议下,将扬州诸郡的
僮客恢复良民身份,以备征役,随后又以戴渊、刘隗出镇合肥、淮阴。他还将所征发的兵卒全部分配给戴渊、刘隗,名义上是抵御北方的
后赵政权,但其实是在防备王敦。王敦致信刘隗,表示要和他修好,同心戮力共辅王室,却被刘隗所拒绝。他不禁更为恼怒。而就在当年九月,豫州刺史祖逖病逝。王敦最为忌惮的周访和祖逖,至此全都去世。王敦认为再无人可以在军事上威胁自己,因此决意举兵入京。
举兵叛乱
永昌元年(322年)正月,王敦在武昌(江州州治,在今湖北
鄂州)起兵,以讨伐奸臣刘隗的名义东攻建康。他上疏列举刘隗十大罪状,表示只要刘隗授首便撤军退回。党羽沈充在
吴兴(治今浙江省
湖州市)举兵响应。不久,王敦兵至芜湖,又奏列刁协罪状。司马睿大怒,下诏定王敦为“大逆”,表示要亲率六军与其决战,并急调刘隗、戴渊入卫建康。但当时门阀士族对王敦起兵大多态度暧昧。
温峤便曾表示王敦所为必有原因,不算过分。王敦的兄长
王含时为
光禄勋,亦闻讯叛投王敦。
王敦起兵之初,曾遣使前往梁州、湘州,约甘卓、司马承一同东下。甘卓虽允诺,但却一直未曾出兵,在朝廷和王敦之间持观望态度。而司马承则囚禁来使,在长沙(湘州州治,即今湖南省长沙市)举兵声讨王敦,并攻杀王敦的姐夫湘东太守郑澹。
王敦一面命南蛮校尉魏乂、将军李恒等率两万兵马攻打长沙,一面命参军
乐道融去游说甘卓出兵支持自己。乐道融本就不满王敦叛乱之举,趁机背叛了王敦,反劝甘卓袭击武昌。当时,司马承亦命主簿
邓骞到梁州劝说甘卓,促请其起兵勤王。甘卓经过多番犹豫,最终还是决定支持朝廷,遂传檄声讨王敦。武昌震动。王敦忙遣使向甘卓求和,请他罢兵退回梁州。甘卓再次犹豫,刚刚行至猪口(在今湖北省
仙桃市)便停军不进。
刘隗很快便与戴渊相继赶回建康,并与刁协一同入宫,请求司马睿诛杀留在京中的琅邪王氏族人,却被司马睿所拒绝。当时,王导率宗族子弟二十多人,每日至台城待罪,最终都得司马睿宽恕。司马睿又命王廙去劝止王敦。但王廙非但不能谏阻王敦,反而被王敦留下,协助王敦的行动。就在当年三月,王敦大军逼近建康。司马睿以右将军周札守卫
石头城(建康军事要塞,在今
清凉山一带),并亲自披甲出镇城郊,准备迎战。而刘隗则戍守金城(在今江苏省
句容市),作为外援。
王敦欲先攻金城,打击刘隗。杜弘却认为周札刻薄少恩不得军心,建议先取石头城。王敦遂进攻石头城。周札开城投降。司马睿忙命刘隗、戴渊等率部反攻石头城,但皆大败而回。太子
司马绍闻听诸军皆败,欲亲率将士出城决战,被
温峤谏止。刘隗、刁协率败兵回到台城。司马睿给二人配备人马,让他们逃离建康,自寻生路。刁协刚刚逃至
江乘(治今江苏句容北),便被随从斩杀,首级送呈王敦。而刘隗则逃回淮阴,但却遭到
刘遐的袭击,只得率妻小亲信投奔后赵。
专掌朝政
王敦起兵打的旗号是
清君侧,而此时刁协伏诛、刘隗北逃,朝中“奸臣”业已清除。但他却继续拥兵石头城,不但不到台城朝见司马睿,反而纵兵四处劫掠。建康大乱,台城中的官员、卫士尽皆逃散,只剩安东将军
刘超与两名侍中随侍在司马睿身侧。司马睿无奈,只得遣使向王敦求和。他命公卿百官到石头城拜见王敦,同时大赦天下,宣告王敦等无罪,以王敦为丞相、
都督中外诸军事、
录尚书事、江州牧,封武昌
郡公,食邑万户。至此,朝政大权尽归王敦,司马睿被彻底架空。
王敦掌权后,因戴渊、
周顗素有人望,将二人收捕杀害。当时,甘卓仍停驻于猪口。王敦以朝廷的名义发出
驺虞幡(绘有
驺虞图形的旗帜,用以传旨解兵),命甘卓退兵。甘卓担心继续进攻武昌会逼得王敦劫持天子,遂下令撤军。乐道融与都尉秦康都认为应继续进军,并建议甘卓分兵截断彭泽湖口(彭泽湖长江入口,在今江西
湖口),断绝王敦在建康与后方武昌的联系,然后一鼓解决王敦。甘卓不听,径自撤回梁州。随后,王敦又对朝廷官员及军镇将领进行了一番调整。
王敦当时驻兵石头城,一直不肯到台城朝见司马睿。长史
谢鲲试图劝说王敦,让他朝见天子,以消除君臣之间的隔阂。但王敦却担心入朝时会发生变故,竟“不朝而去”,径自回镇武昌,遥控朝政。不久,魏乂攻破湘州,擒获司马承,将其用槛车解送武昌。王敦命荆州刺史王廙在半路将司马承杀害,同时又指使襄阳太守
周虑袭杀甘卓,控制了湘州、梁州这两个能够牵制江州的军事重镇。而与此同时,沈充亦由吴兴攻入吴国(治今江苏省苏州市),杀死了吴国内史
张茂。
王敦在武昌大肆谋害忠良,扶植亲党,后又自领宁、益二州都督。他还取消司徒一职,将司徒府官属全部并入自己的丞相府。司马睿因大权旁落,于是年(322年)年末忧愤而死。司马绍即位,史称晋明帝。当时,王敦因司马绍勇而有谋,欲诬以不孝之名将其废黜,但却遭到温峤等大臣的强烈反对,最终未能得逞。他为了就近掌控朝政,又暗示朝廷征己入朝。司马绍遂手诏征召王敦入朝,授其
假黄钺以及“奏事不名,
入朝不趋,剑覆上殿”等殊礼,赐班剑甲士二十人。
图谋篡位
太宁元年(323年)四月,王敦由武昌移镇
姑孰(在今安徽省
当涂县),屯驻于城东的
于湖,并自领扬州牧,直接控制了京畿地区。此后,王敦权势更盛,甚至达到“四方贡献多入己府,将相岳牧悉出其门”的地步。他控制扬州江州、荆州、徐州等重镇,以
沈充、
钱凤为谋主,以诸葛瑶、
邓岳、
周抚、
李恒、
谢雍为爪牙,更纵容沈充等人胡作非为,有篡夺晋室之意。但在当时,王氏兄弟如王导、
王彬、
王舒、
王棱等,都或明或暗地反对王敦。王棱甚至因此被王敦暗杀。
司马绍面对“王敦专制,内外危逼”的局面,命
郗鉴以兖州刺史之职镇守合肥,欲以其为外援对抗王敦。但王敦却表举郗鉴为尚书令,迫使司马绍将郗鉴召回朝中。郗鉴在入朝途中被王敦扣留于姑孰,但因素有名望,使得王敦未敢轻易加害。他最终还是被放回了建康,遂与司马绍共谋讨伐王敦。当时,王敦与钱凤等亲信密谋篡晋,不慎被堂侄
王允之(王舒之子)获悉。王允之假装酒醉沉睡,骗过了王敦。他不久便以回京探父为由回到建康,通过王舒、王导将王敦的图谋报告给了司马绍。
王敦于不久后患病,因会稽内史周札一族(
义兴周氏)势力强盛,便采纳钱凤的建议,决定铲除周氏,为后嗣子孙消除祸患。他指使庐江太守李恒,诬称周氏勾结妖道
李弘图谋不轨。当时,周札的侄子
周筵正在王敦的军府担任谘议参军。王敦遂在军中将周筵收捕处死,同时命沈充前往义兴(治今江苏宜兴)尽杀周氏子弟,随后又进兵突袭会稽(治今浙江省绍兴市),攻杀周札。后来,王敦又杀害司马绍的心腹冉曾、公乘雄等人,并以“三番休二”的方式减少宿卫的当值兵力。
王敦病势愈来愈重,遂矫诏拜养子
王应(王含之子)为武卫将军,作为自己的继承人。他认为王应年少难当大事,在与钱凤等谋划后事时提出了三套方案:上策为放弃兵权,复归朝廷;中策为退回武昌,拥兵自守;下策为举兵东下,颠覆朝廷。钱凤却认为下策才是最好的计谋,遂与沈充决定在王敦死后发动叛乱。而与此同时,司马绍一面命侍中陈晷、散骑常侍虞騑去探问王敦病况,一面却微服到芜湖察看王敦大军的营垒预作讨伐的准备,还不断派遣大臣去询问王敦的起居。
身死军败
太宁二年(324年)六月,王敦以左司马温峤为丹阳尹,意图借此监视朝廷动静。但温峤却将王敦的谋划尽数禀报给司马绍。司马绍当即决定讨伐王敦,亲自驻屯于台城宣阳门外的中堂,并作出一系列军事部署:
司马绍为了消除将士对王敦的畏惧之心,对外宣称王敦已死,只是以钱凤为讨伐对象。王导亦率宗族子弟为王敦发丧。晋军将士对王敦的“死讯”信以为真,登时士气大振。王敦大怒,遂以诛杀温峤等奸臣为名,再次举兵。他此时病势沉重不能领兵,便以王含为元帅,与钱凤、邓岳、周抚等率五万大军向建康进发,并暗示钱凤等在破城后杀死司马绍。沈充亦于吴兴起兵,直趋建康。
王含、钱凤等军水陆并进,很快便攻至建康,屯于秦淮河南岸。温峤移驻北岸,因宿卫兵力薄弱而所征边军尚未抵达,下令烧毁朱雀桥,与叛军隔河对峙。王导期间曾试图劝降王含,但未能成功。不久,司马绍出屯南皇堂,命将军
段秀和中军司马
曹浑等率数千甲卒,乘夜渡河袭击叛军,在
越城(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大败王含,斩杀其前锋将领何康。王敦闻败震怒,欲强撑病体亲赴前线督战,最终因病重乏力而未能成行。
王敦在重病之中愤恨交加,当日便死在姑孰军府,终年五十九岁。他临终遗命,让王应先即位称帝再为自己操办丧事。但王应却秘不发丧,只用草席包裹王敦尸身,外涂白蜡后埋于军府厅堂之中,而后便和诸葛瑶等纵酒行乐。与此同时,沈充亦进至建康城外,与王含等部会合。而刘遐、苏峻等部边军随后也都相继赶到建康。沈充、钱凤等认为边军远来疲惫“未堪攻战”,遂领兵渡过秦淮河,想趁虚击溃边军。他们虽一度攻至宣阳门外,但最终还是被边军打退。
王敦的死讯此时也逐渐传开,叛军顿时军心涣散。王含、沈充等自知大势已去,遂连夜烧营溃逃。司马绍命庾亮、苏峻等追击沈充,又命温峤、刘遐等追击王含、钱凤。王含、王应父子逃奔荆州,却被王舒溺杀于长江。钱凤、沈充也相继被杀,首级传送京师。司马绍又命起出王敦的尸首,焚毁其所着衣冠,摆成长跪的姿势斩首戮尸,随后将王敦、沈充等人的首级一同悬挂在城南朱雀桥上示众。时为太宁二年(324年)七月,王敦之乱至此被彻底平定。
主要成就
军政
王敦是琅琊王氏的重要人物,在永嘉之乱期间与王导、王旷等倡议南迁,并以扬州刺史的身份帮助司马睿在江东地区树立威望。他利用手中掌握的军队,统领甘卓、周访、陶侃等将领,先后扫平华轶、杜弢等势力,先后收取江州、湘州、荆州、广州等地,使得司马睿的势力范围由扬州一地发展到江南全境并最终建立东晋政权。
王敦在东晋建立后,都督六州军事,掌控长江中上游的军队,与王导一内一外,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他及后又以诛奸臣为名,起兵攻入京师,架空皇帝司马睿,尽掌朝政内外大权,将琅琊王氏的权势推向了巅峰。
书法
琅琊王氏书风鼎盛,与
陈郡谢氏、
颍川庾氏、
高平郗氏同为主宰东晋书坛的主要家族。史称“博哉四庾,茂矣六郗。三谢之盛,八王之奇”。王敦虽不在“八王”之列,但亦以工书著称。
唐代书学理论家
张怀瓘将王敦的书法列为第三等,归入“名迹具显者一十九人”,并称其草书为第四。(《书议》、《书估》)北宋《
宣和书谱》称其“喜颠草”、“以工书得家传之学,笔势雄健”。元代
盛熙明则在《法书考》中列其书法为中品。
轶事典故
王敦击鼓
王敦曾当众表演击鼓,音节谐韵,神情自得,旁若无人,在坐观看的人都称他雄爽。
澡豆为饭
王敦与公主成亲不久,在公主府中
如厕,看到漆箱里盛着很多干枣。他以为是厕所里摆设的果品,便顺手拿起来吃,竟将干枣全部吃光。其实这些干枣是用来塞鼻孔,防臭味的。王敦出来后,又有婢女端来金澡盘、琉璃碗,里面分别盛着水与澡豆,让他净手。他却以为是干粮,便将澡豆倒进水里喝掉。婢女全都掩口而笑。后世以“
澡豆为饭”形容一个人没见过世面的窘态。
面不改色
石崇以生活奢华见称,厕所都常有十多名有美貌的婢女侍奉,并放置甲煎粉和沈香汁;而如厕后的人都会更换新衣。很多客人都因为要在众侍婢前脱衣而感到害羞,但王敦则一直神情自若。
石崇(一说王恺)举办宴会时,大多都会命令美人行酒,更规定如果客人不饮光杯中的酒就会杀死美人。一次王敦作客,坚持不肯喝酒,石崇就斩了三个美人。王敦仍是面不改色。
开阁释妾
王敦曾沉迷于女色,家中养有婢妾数十人,有人为此规劝。王敦便打开后门,将家中婢妾全部放出,任凭她们离去。
蜂目豺声
“
蜂目豺声”指眼睛像胡蜂、声音像豺狼,在相法上被认为是凶残之相。王敦年轻时,潘滔曾对他说:“你蜂目已露,但豺声未发。今后一定会吃人,也一定会被别人吃掉。”
满目琳琅
有人去拜访太尉王衍,遇到其族兄弟王戎、王敦、王导在座,在另一间屋子又见到王敦的弟弟王诩、王澄。他回家后,对人道:“今日太尉府一行,触目所见,无不是琳琅珠玉。”后世以“
满目琳琅”形容美好、优美的事物很多。
我进周退
王敦早年在洛阳时便与周顗相交,每次见到周顗都会很不自在,要拿扇子遮住脸。但在南渡之后,却再没有这种感觉。他叹道:“不知道是不是我进步了,而伯仁退步了。”
自有公论
庾亮曾问王敦道:“听说您有四位好友,都是哪几位啊?”王敦答道:“您家的中郎(指
庾敳),我家的太尉(指
王衍)、阿平(王澄)以及胡毋彦国(
胡毋辅之)。其中阿平最差。”庾亮问他谁最优秀。王敦道:“自有人。”庾亮追问到底是谁。王敦道:“自有公论。”他言下之意,最优秀的就是自己。
终夜难言
卫玠南渡后,到豫章拜访王敦。因要夜坐清谈,王敦便请来
谢鲲相陪。卫玠见到谢鲲,非常高兴,再也不理王敦,与谢鲲一直谈到第二天早晨。王敦竟然一整夜都没能插上嘴。
击缺唾壶
王敦酒后喜欢咏唱
曹操的《
步出夏门行》中的“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一边唱,一边用
如意击打唾壶,以致壶沿被敲得全是缺口。后世以“
击缺唾壶”形容对文学作品的高度赞赏,也用以形容有志之士的愤慨之情。
后辈之憾
桓温平蜀后,在蜀宫中大摆酒宴,宴请麾下僚佐及蜀地缙绅。桓温素来性情豪放、气概直爽,当日更是英气勃发,在席间畅谈古今成败存亡之道。满座之人对其磊落之态,无不赞赏,散席之后仍有回味。但周馥却叹道:“遗憾的是你们这些后辈都没有见过王大将军!”
八裴方八王
王祥、王戎、
王衍、王敦、王澄、王导、
王绥、
王玄是西晋时期
琅琊王氏的八位杰出人物,合称
八王,同时期的
河东裴氏则有
裴徽、裴康、
裴楷、
裴绰、
裴瓒、
裴遐、
裴頠、
裴邈并称
八裴。时论常将八裴与八王并论,即“八裴方八王”,其中与裴瓒相对比的就是王敦。
人物评价
亲属成员
宗族
表格参考资料:《琅邪王氏世系演变图志》及
亲属
舅舅:
羊鉴,出身
泰山羊氏,官至光禄勋,封丰城县侯。
姐夫:郑澹,官至湘东太守,王敦叛乱时被
司马承攻杀。
表弟:魏乂,担任南蛮校尉。
妻子:司马脩袆,晋武帝之女,封
襄城公主,一作舞阳公主。
妾室:
宋袆,擅长吹笛,在王敦败亡后先后被晋明帝司马绍、吏部尚书阮孚、镇西将军谢尚所纳。
史籍记载
影视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