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嫔李氏(
朝鲜语:영빈이씨,1696年—1764年),
朝鲜英祖的后宫
嫔御。本贯
全义李氏,是思悼世子
李愃的生母,朝鲜正祖
李祘的祖母。
人物生平
入宫受宠
李氏生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朝鲜肃宗二十二年)七月十八日,她的曾祖父是幼学(没有功名的儒生)李正立、祖父是通训大夫(正三品下)李英任,父亲李榆蕃没有任何职位,后追赠议政府左赞成,外祖父则是幼学金佑宗。从家世来看,李氏出身下级两班,但后来
朝鲜肃宗称她为“
委巷女子”(与“簪绅家女子”相对),可知她的实际出身与平民无异。
李氏在六岁那年作为宫女入宫,因为“应对周旋合度”而得到肃宗赏识,肃宗养病时,她被
仁元王后挑选伺候肃宗,可见她是一名受到国王、王妃信任与肯定的宫女。
雍正二年(1724年,
朝鲜景宗四年),英祖继位,事务繁多,仁元王后特地将“见识不凡、聪慧过人”的李氏赐给英祖,补上给事列,英祖由此宠幸她,并表示在宫中挑选李氏这种“厚德之人”繁衍子嗣即可,无需再专门拣择嫔御。
雍正四年(1726年,朝鲜英祖二年)十一月,英祖让怀有身孕的李氏越过淑媛等爵位而受封淑仪(从二品)。议政府参赞李秉泰曾以
朝鲜孝宗后宫
安嫔李氏生翁主七岁后才封淑媛的旧例来劝谏此举之不当,而民间亦有同姓之讥,英祖表示:“予岂不知此?适偶然耳。”后来英祖解释其破格之举是出于“冀望
螽斯之庆”,所以在分娩前特授封爵。雍正五年(1727年,英祖三年)四月二十七日,映嫔李氏诞下一女,是为
和平翁主。
母子隔阂
雍正六年(1728年,英祖四年),李氏晋升从一品贵人。同年,已故的
靖嫔李氏所生的英祖当时唯一的儿子
李緈夭折了,此后王室延续“三宗血脉”(孝、肃、显三宗)的希望被寄托在李氏身上。面对焦急的英祖,李氏表示:“产育之男女,天也,岂可一朝一夕所望乎?”英祖的心情才稍微放松了一些。此后李氏连生四女(有封号者仅
和协翁主,其余早卒),但还是在雍正八年(1730年,英祖六年)十一月受封正一品嫔,徽号映嫔。由于当时正值
宣懿王后国丧,此举导致内外骇叹。
雍正十三年(1735年,英祖十一年),映嫔李氏生下一子
李愃,英祖自是高兴万分,翌年就立为世子,是为思悼世子。但她和思悼世子的关系并不融洽。这是因为当时服侍思悼世子的大都是曾服侍过
朝鲜景宗的宫人,对英祖怀有贰心,也瞧不起出身宫人的映嫔李氏,经常讲映嫔年轻时的事情,甚至出言不逊,又怂恿世子不要常去看“私亲”,映嫔听说后非常不悦。由于东宫宫人的不恭顺,英祖和映嫔不想见那些宫人,去东宫的频度也越来越少,但又没有罢黜那些宫人,而是让她们继续伺候思悼世子。而世子幼时喜欢弄刀舞枪,不想让父母知道,甚至刻意回避父母宫中的宫人。后来英祖曾罢黜过个别东宫宫人,还大多数宫人还是留下。父子、母子之间的隔阂就这样种下了。
乾隆三年(1738年,英祖十四年),映嫔李氏生下了她与英祖之间最后一个孩子
和缓翁主。乾隆九年(1744年,英祖二十年),思悼世子迎娶了
洪凤汉之女,即
惠庆宫洪氏。映嫔与惠庆宫洪氏之间关系甚笃。尽管由于礼法上映嫔李氏地位低于世子嫔,不敢对洪氏自处以慈母,并对洪氏用敬语,以致让洪氏有些无所适从,但洪氏还是不懈怠对亲婆婆的问安。她对
仁元王后、
贞圣王后是五日一问安,而对映嫔李氏则是三日一问安。惠庆宫洪氏曾给儿子正祖
李祘说:“余之入阙以后,幸无所失,皆先嫔之赐也。”不过在思悼世子长大后与英祖的种种冲突中,映嫔李氏基本都缺席,最多只是私下向儿媳洪氏表达悲伤遗憾之意。世子要去温阳温泉时,映嫔李氏曾要求小女儿和缓翁主帮忙斡旋,这是《
恨中录》中仅有的关于她调解英祖父子关系的记载。而对于英祖,她则百般顺从,对于英祖对子女的“慈爱不均”也束手无策。懿昭世孙
李琔诞生时,映嫔李氏帮助儿媳生产,并且非常高兴,英祖却颇为不悦,责备她忘记上年故去的和平翁主,映嫔李氏只是“笑之”,并叹息“圣心之偏僻”。而思悼世子的精神疾病日甚一日,到了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英祖三十六年)以后,更是对映嫔李氏都出言不逊。
下大处分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英祖三十八年)五月,发生罗景彦告变事件,使思悼世子处于风口浪尖,地位岌岌可危。思悼世子怀疑领议政申晚在背后捣鬼,于是迁怒于姐夫永城尉
申光绥(申晚之子),到处追杀他,映嫔李氏看到儿子如此疯狂,逐渐绝望。她前往世子所居的昌德宫,差点被杀。其后更有传闻称思悼世子企图弑父。映嫔李氏担心儿子精神疾病发作,真的干出弑父之事,经过一番权衡,在闰五月十三日早晨向惠庆宫洪氏留下一封说明自己心迹的书信,然后就向英祖告发世子的恶行以及可能危及英祖的阴谋。其告变版本有二,一个是《玄驹记》中收录的英祖废世子教书中的版本:
“世子戕杀中官内人奴属,将至百余,而烙刑等惨忍之状,不可胜言,而其刑具皆在于内司等处,无限取用。长番中官逐之,只小中官别监昼夜同处取用,遍赐此辈妓生僧属,淫亵昼夜,予之侍人,招来拘留。近日饰非忒甚,欲一奏,而以母子之恩,不忍以奏。近日御苑中造冢,欲埋不敢言之地,令侍人被发,傍置利剑,欲行不测之事。顷日往彼阙,几乎被死,仅以身免。一身虽不可顾,仰念圣躬,何敢不爱?若此之故,顷日祈雨御门露处之时,心自祝曰:‘圣躬若便,则三日内雨下;悖子若得志,不雨矣。’果雨,自此心稍定矣。今则圣躬之危,迫在呼吸,何敢牵私不奏?”
另一个是惠庆宫洪氏《恨中录》中的版本:
“(世子)病情渐剧,更无可望,小人于情不忍为此言,而应以保护圣躬、拯救世孙、扶宗社于平安为是,请下大处分!父子之情,岂忍而为此,何可责其病人之病乎?虽为处分,请遗恩惠,使世孙母子平安!”
英祖得到映嫔之告变后,就勒令世子自裁于
昌庆宫徽宁殿,最后思悼世子被饿死于徽宁殿前的米柜中,是为
壬午祸变。在壬午祸变期间,英祖曾透露映嫔所告之语,都承旨李彝章质问:“殿下以深宫一女子之言,动摇国本乎?”英祖震怒,差点要处死他。
含恨而终
儿子死后,映嫔李氏一直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惠庆宫洪氏记载她自壬午祸变以后“废食潜卧”了一段时间,并对洪氏说:“余之本心则为宗社、为圣躬之事,思之则凶且恶,嫔宫虽知余之心,而世孙男妹岂可深知余心?……或无其举措,亦可保全国家,余有错乎?非也非也,此乃妇人柔弱之见,余岂有错!”她晚上常常睡不着觉,望着天空伤心,并经历内心挣扎。每到思悼世子魂宫,就嚎啕大哭。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英祖四十年)七月二十一日,她参加了对思悼世子的
禫祭,会晤洪氏,约定秋天以后再见面,但五天后就去世于
庆熙宫养德堂,享年六十九岁。
映嫔李氏死后,英祖非常悲伤,不顾后宫死去必须在宫外敛棺的惯例,在宫中敛棺后才将映嫔李氏的遗体出送壮洞私第(后下葬于杨州延禧宫大野洞),并亲自在其棺材上题写“守义保社”四字,谥号、宫号、墓号均为“义烈”,并亲自撰写墓志及《表义录》,表彰映嫔李氏大义灭亲。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朝鲜正祖十二年),锦城尉朴明源以宫号、墓号不宜雷同为由请求改号,于是
朝鲜正祖改其宫号为“宣禧宫”。光武三年(1899年),思悼世子被追崇为君主后,
朝鲜高宗改映嫔谥号为“昭裕”,升格其墓为园,改称“绥庆园”。
历史评价
死因争议
根据惠庆宫洪氏的《恨中录》通常流传的版本,映嫔李氏是在参加完思悼世子的
禫祭后
发背而死。但在更早版本的《泣血录》中则写道:“……无异自处而下世,为圣躬而不出悲色,其悲痛久成心疾,不宁唯是,七十老人废食数日而下世……”。有学者据此认为映嫔李氏是参加完禫祭、脱下丧服后绝食自杀。
人际关系
影视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