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
西周青铜器后,春秋战国时期是
中国古代青铜器铸作的又一个高潮期。可分为春秋早期,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早期,战国中晚期3个阶段。春秋早期青铜器形制和组合与西周晚期基本相同, 纹饰也沿袭西周的特点。这一阶段代表器物有山东黄县南埠出土的
纪国媵器、河南
三门峡上村岭出土的
虢国青铜器、湖北
京山苏家垅出土的
曾国青铜器、山东
烟台上夼出土的
纪国青铜器、山东
历城百草沟出土的鲁国媵器及湖北
随县熊家老湾出土的曾国青铜器等。
春秋中期以后的青铜器以
蟠螭纹的流行为标志,山西
侯马所出的
陶范和旧著录中的晋公?等器物上都有细密的平面蟠螭纹。
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 青铜器纹饰发展成浮雕状,繁复的镂空花纹则达到了东周时期青铜器制作的顶峰。代表器物有河南
新郑铜器群,安徽
寿县蔡侯墓铜器群,山西
浑源李峪村铜器群以及辉县山彪镇和琉璃阁,河南
淅川、
长治分水岭,湖北
随县擂鼓墩等地出土的铜器群等。到了战国中晚期,许多铜器都变成素面的,而且
服御器、日用器大量增加。代表器物有长沙、寿县等地出土的楚器,
陕县后川出土的魏器等。
西周的有铭青铜器属周王室和王臣制作的占大多数,
诸侯国的为数甚少。到了春秋时期,王室、王臣的礼器几乎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列国诸侯、卿大夫甚至
卿大夫家臣铸造的器物。这和当时王室衰微而诸侯、大夫及家臣势力不断壮大的形势相吻合。
大体上呈现以三晋为中心的中原、以
秦国为中心的西方和以楚国为中心的南方三足鼎立的格局。此外,北方、西南方、东南方等几处
少数民族区域也各有其独特风格。
器物制作方面主要体现在合范法铸造的高度发达、
失蜡法的应用、模印法制范、镶嵌工艺的普遍流行,以及兵器的
表面处理技术等。湖北
大冶县铜绿山的矿井遗址体现了东周时代青铜冶铸业的巨大规模,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