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是指
傍晚前
出版的综合性城市
报纸。如:《
羊城晚报》、《
北京晚报》、《
法制晚报》等。
词语示例
曹禺《
日出》第三幕:“看报,看晚报!看一家子喝
鸦片烟的新闻。”
发展历史
在北京有北京晚报,法制晚报;许多大城市都有以城市名命名的晚报。
世界上最早的晚报出现在
17世纪的
欧洲。1616年德国法兰克福城出版的
法兰克福晚报是晚报的先驱。
18世纪30年代,美国
波士顿曾出现受欢迎的《
晚邮报》,而
费城出版的
宾夕法尼亚晚邮报,以其在1776年7月6日最先刊登
独立宣言而著称。19~20世纪,晚报普遍出版,并获得日益广泛的读者。
米兰出版的《
晚邮报》(
意大利),在意大利同时期出版的报纸中销路最广。
1941年创刊的
法兰西晚报,是法国当时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日本三大报(《
读卖新闻》、《
朝日新闻》、《
每日新闻》)(日本)均出早晚两刊,各地印行总数均在200万份以上。
约在1865年,《
香港船头货价纸》改名为《
中外新报》,被认为是第1份中文晚报。
20世纪30年代以后,晚报有所发展,其中出版时间长、影响大的是《
大晚报》(1932年2月~1949年5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曾两度出现创办晚报的热潮。· 第1次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先后创办《羊城晚报》、《北京晚报》、《
天津晚报》等,连同1946年创刊、上海解放后继续出版的《新民报晚刊》( 1958年改名 《
新民晚报》)共有13家。在“
文化大革命”初期,全部被迫停刊。
第2次热潮出现在80年代初期。到1988年11月,全国已有晚报40家,其中发行量在160万份以上的有上海《新民晚报》和广州《羊城晚报》。
特点介绍
晚报在新闻报道的内容和方式上具有明显的特点:
① 以城市市民为主要读者对象。除报道当天国内外重大新闻外, 还大量采集、发布发生在市民身边的新闻;及时发表群众的意见、要求;深入市民家庭,
密切联系群众。
② 注重报道社会新闻和文化、
体育新闻;提供有关日常生活的各种知识,做读者衣食住行的参谋;为人们的生活、休息和娱乐服务。
③ 晚报送到读者手中已在傍晚,读者阅读心理与读晨报有所不同,所以晚报注意生动活泼,短小精悍,有人情味和可读性,重视读者共同兴趣。
④ 注意新闻时间性,体现“报晚信息早”的特色。
与早报
早报,也叫晨报,是早上发行的,一般稿件截至于前一天下午4点之前,排版之后稿件在凌晨2点之前印出来,5点左右各报刊点可得到最新的早报,有什么重大新闻出了新进展可以及时进行改动处理。
晚报一般是下午2点左右出来的,是报道从前一天上午到本天上午的事,由于时间有些事是本天的新闻,进行现场采访和报道可能性就越大,所以一般晚报时效性比之早报差一点。
前景
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报纸,为了适应现代社会信息量增加和读者及时了解外界新情况的迫切需要,把每天出版的晨报—晚报体系,发展成为几个小时即出版一期的“
时报”。
各地晚报
法制晚报
《法制晚报》的前身是《北京法制报》,由
北京青年报社斥资打造。办一张“离你最近的报纸”是《法制晚报》的办报理念。《法制晚报》努力创新,在做足特色上下功夫;在形式上力求创新;在内容上努力贴近读者,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报道市民身边的人和事,强调服务性和可读性。
重庆晚报
综合性市民报,中共重庆市委主办的
党报。有《记者陪你走》、《都市万花筒》、《七色较场》、《重庆环保世纪行》、《晚报时评》、《消夜谈》、《较场论剑》、《舆论援助热线》等栏目。
重庆时报
《
重庆时报》是由
重庆市总工会主管主办的一份综合类都市生活日报。融新闻性可读性、服务性、实用性于一体。奉行“奉献最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的办报理念,以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为办报宗旨。创刊来,《重庆时报》日发行量已突破38.7万份,据央视专项调查,日平均阅读率32.01%,比第二名高出10.7%个百分点,雄居重庆第一。
《重庆时报》聚集了一批国内报业精英,现有员工3000余人。
重庆时报社总部位于重庆市
南岸区南城大道,办公面积有4500多平方米,发行中心位于
渝中区上清寺,办公面积约2000平方米;印务中心占地58亩,近10000平方米厂房;在全市设有72个发行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