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弦乐《晨景》 是
挪威作曲家
爱德华·格里格于1888年为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五幕评剧《培尔·金特》写了二十三段配乐。后选择其中八段改编为两个组曲。本曲就是《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第一首。这原是
诗剧第四幕中主人翁培尔·金特流浪到
摩洛哥时,描写日出和清晨景色的音乐。
《晨景》田园风的快板,描写
摩洛哥海岸清晨的气氛。原为诗剧第四幕第五场的
前奏曲。远涉重洋,前往
美洲去贩运
黑奴,往中国贩运偶像,一时成了富商。这时,他培尔·金特来到摩洛哥,一天清晨,在一个山洞前面,他用独白披露自己的内心活动。但这段音乐所描绘的并非是炎热的沙漠,而更像
北欧清晨静谧清新的抒情画面。
在
单簧管与
双簧管的和声上,
长笛奏出清爽悠扬的主题,不久
大提琴奏出晦暗的
副题,渐入高潮后又返回主题,乐曲具有牧歌风格,由单一的田园风味主题加以自由而精心的发展构成。
小提琴的波浪式
音型使音乐的跳跃感强,很活泼,色彩明亮清新。感觉像金色晨光穿过薄薄的云雾在海面上波光粼粼,又向它穿透林间,一缕一缕地洒向草地,
高潮时朝阳喷薄而出。谧静的森林渐渐苏醒,鸟鸣声、猎号声令人陶醉。这醉人的画面在主题的重复中减弱消失……给人以梦境般的朦胧曼妙,充满浓郁的诗情画意。
爱德华·格里格(Edvard Grieg,1843一1907)是挪威杰出的作曲家、钢琴家,
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他出生在挪威
卑尔根的一个富裕而有教养的家庭,父亲学识渊博,母亲则有较高的
音乐修养,经常在家里举行家庭音乐会。格里格从小就显出对音乐的喜爱,六岁从母亲学习钢琴,九岁就开始作曲的尝试。然而挪威
小提琴家奥莱·布尔(Ole Bull,1810一1880)帮助他选定了一生的事业。奥莱·布尔说服其父把他送进了
莱比锡音乐学院,先后师从于E·F·文策尔和莫歇勒斯,接受严格系统的西欧
音乐训练,受到舒曼、肖邦
音乐风格的影响。1862年毕业于莱比锡音乐学院后,回国创办挪威
音乐学校,并从事音乐创作。他立志发扬挪威的民族音乐,曾收集和整理过大量的挪威民歌,并在创作中体现了这种民族的传统和风格。由于他对
挪威音乐文化事业作出了杰出成就,因此生前获得了很高的荣誉。他的一生几乎是在和病魔作斗争中渡过的,但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伟大工作。人民热爱他,死后为他举行
国葬。主要作品除《培尔·金特》组曲外,还有《a小调钢琴协奏曲》、抒情小品10册以及歌曲60余首等。
格里格的音乐创作是在继承
挪威民间音乐传统的基础上,融合欧洲其他
民族音乐以及
传统音乐的因素,如莫扎特、
瓦格纳、舒曼、
门德尔松等的风格和技巧,在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打上挪威印记,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的作品充满挪威
民族民间音乐特有的泥土芳香,他创作出了许多既绮丽清新又粗犷纯朴,具有北欧特征和柔和抒情的诗人气质相融合的优秀作品。《培尔·金特》组曲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他曾说:“无论祖国的前途如何,要把我和挪威分开那就等于割掉我的手臂和双腿。”格里格以他一生质朴的思想言行和音乐创作充分表明:他不愧是祖国最忠诚的儿子。他向世界宣告了挪威民族不屈的性格,因而他赢得了挪威乃至世界的尊重,特别是他那些质朴无华而光芒四射的音乐篇章,更是
世界音乐文化的瑰宝。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