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主义
带有威权主义的中派保守主义
“普京主义”是指带有威权主义的中派保守主义,是普京在新世纪所形成的俄罗斯国家治理思想。
简要介绍
“普京主义”,即带有威权主义的中派保守主义,是普京在新世纪所形成的俄罗斯国家治理思想。“普京主义”之所以能够赢得俄罗斯选民的支持,是因为其汲取了历代的治国经验以及历史传统。“普京主义”的提出,向世人释放出了明确的信号,即俄罗斯要拥有与美国比肩的世界政治大国和政治强国地位,值得我们进行不断关注以及研究。
主要内容
要理解和弄懂“普京主义”,首先应了解普京当政以来业已形成的理论和意识形态。这种理论和意识形态可以用一句话简要概括,即带有威权主义的中派保守主义。事实上,这种中派保守主义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
第一,既坚持俄罗斯政治选择的“民主道路”,又将“民主道路”赋以“主权民主”原则和俄罗斯的传统特色。所谓“主权民主”,按照普京的解释,就是“俄罗斯的民主是带有自身传统的俄罗斯人民的自我管理的权力,绝非外部世界强加给我们的民主标准”。 换句话说,就是俄罗斯传统的、带有集权特色的民主。当然,人们对这种民主的认识见仁见智、意见各异。这种民主虽然具有三权分立的基本制度,但总统集中了较大的权力,可以说是一种带有某些俄罗斯传统集权和习惯法的延续。鉴于此,西方对这种民主是持有极大保留和异议的。
第二,正如普京所说,中派保守主义“立足于俄罗斯人民在千余年的历史中创造的基本道德——精神价值观”,即俄罗斯的传统价值观。对于中派保守主义,普京赞赏有加,曾多次引用俄国著名唯心主义宗教哲学家别尔嘉耶夫的话解释,“这不是影响向前和向上运动的力量,但却是阻碍向后和向下的力量”。
第三,带有威权主义的中派保守主义“尊重本国历史的每一个时期”,吸取俄罗斯历史上的宝贵经验和传统,包括苏联时期的帝国因素(排除红色因素),即强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和“铁腕”治国理念。这实际上就是保守主义带有“中派”的含义。因为只有不否定俄罗斯历史的每一个时期,才能把当前俄罗斯的各阶层人民团结在一起,共同致力于国家的强大和复兴。
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庞大鹏认为,普京主义试图解决的四个基本问题:
1、从国家建设、社会制度方面来说,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究竟要实行什么样的社会政治制度?
2、从地缘政治上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西部边界实际上退回到300年前彼得大帝刚要开始扩张时的边界,普京主义要解决的问题就变成是究竟是像历史上一样,实现后苏联空间的成员国再一体化以发展,还是固守现有的国土疆域,按照正常国家的形式发展?
3、在文化和意识形态上,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面对一种重大的情感缺失,即曾经的大国荣耀感与民族自豪感的缺失。因此这个问题也就浮出水面,一个复兴的俄罗斯是不是需要一个统一的思想?是不是需要一个让全社会都能够接受、并能指导俄罗斯继续在大国荣耀道路上发展的思想?
4、从国际关系上来讲,俄罗斯和西方的关系问题是其百年以来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那么,俄罗斯是积极融入西方世界,还是兼顾东西,实施大欧亚战略,成为欧亚大陆的强国?
相关著作
庞大鹏、柳丰华徐坡岭等著《俄罗斯政治经济外交(2000—2020)》中,对于普京自2000年执政以来的政治、经济、外交进行了介绍和评述,认为“普京主义”以俄罗斯文化保守主义为底色,结合俄罗斯联邦宪法民主主义自由主义倾向,兼具俄罗斯传统的国家主义、威权主义色彩。“普京主义”的内涵与俄罗斯国家特征和历史上的治理路径一脉相承。俄罗斯的国家特征是对内集中管理、对外建立安全缓冲区,具有国家性和聚合性,对内集中管理,集中优化一切政治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建立大国和强国,这是俄罗斯国家性的体现。对外建立安全缓冲区,以实现国家安全。普京提出的“欧亚战略”,体现了俄罗斯的聚合性特点。国家性和聚合性的结合,形成了普京治国理政的两个基本特点:一是以大国主义、强国思想、国家作用和主权民主为内核的俄罗斯保守主义成为观念共识;二是以动员型模式实现追赶型发展成为路径依赖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18 09:27
目录
概述
简要介绍
主要内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