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杂剧《月明和尚
度柳翠》:南海观世音菩萨
净瓶内的杨柳枝因偶污微尘,被罚往人间,在杭州作风尘妓女,名为柳翠。三十年后罗汉月明尊者化成风魔和尚,经过三次说法,使柳翠醒悟,同时坐化升天。
金院本有《月明法曲》、《净瓶儿》二本,内容应与此剧有关。《度柳翠》杂剧现存的息机子本、《
元曲选》本和《
柳枝集》本均未录作者姓名,至清李调元在《
剧话》卷下始提出其作者为李寿卿,后
姚燮《
今乐考证》亦主此说,并作了进一步的考证,到
王国维《曲律》卷二把《度柳翠》杂剧列在李寿卿名下,遂为定论。
李寿卿为元初杂剧作家,《
录鬼簿》记他为“太原人,
将仕郎,除县丞”,并且和
纪君祥、
郑廷玉同时,作有杂剧十本,基本上是
历史剧和佛道剧。
柳翠井巷,南起
河坊街东段,北至保佑桥东弄,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小巷,因巷内有柳翠井而得名。据传,柳翠是
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住在杭州抱剑营街的名妓。她色艺双绝,名满京城,而且“好佛法,喜施与,造桥
万松岭下,名柳翠桥,凿井营中,名柳翠井”。
关于柳翠的传奇故事,800多年来,一直在杭州人民中间广为流传。早在南宋时,说话人已编成脚本在临安(杭州)城里说讲。元代剧作家
王实甫为此编写了“月明度妓”戏剧。明清时期,关于柳翠的传说更为广泛,街谈巷议,多种多样:
有的说柳翠女原系南海观音
净瓶内的一片杨枝叶,偶污微尘,罚往人世,转入轮回,在杭州抱剑营街,积
女墙下为妓女,三十年后填满宿债,观音菩萨令第十尊罗汉月明尊者,落实点化还元,同登佛会;有的说柳翠女与富户璘相交甚密,柳翠的父亲死后,她向牛璘乞钞一千贯,请了
皋亭山显孝寺僧十众,为亡父作佛事,而寺众能诵经的只有九人,不得已以厨下烧火疯和尚补之。这和尚即月明罗汉化身。后来月明多次至柳家,为柳翠讲法,劝她出家。柳翠顿下醒悟,遂剃发为尼,不久坐化,归葬于皋亭山下。月明罗汉也乘云而去。
明代
田汝成所撰的《西湖游览志》卷十三中,对于柳翠的传说记述得更为详细。明末作家
冯梦龙根据众多传说,编写了《月明和尚度柳翠》的故事。收入《今古小说》中。另外,清代雍正年间(1723-1735)编纂的《
西湖志》、
康熙年间(1662-1722)出的《
湖壖杂记》以及
翟灏编撰的《
通俗篇》等文人笔记,都记载了柳翠井巷、柳翠桥弄等地名一代代地称呼。
冯梦龙版故事中柳翠所在的抱剑营,是越王屯兵之所,在宋代才变成烟花柳巷。有趣的是,蝎子精和唐长老在床上搭话时,提到柳翠和明月之后,旋即就提到了越王与
西施的典故。
值得注意的是,西游记中引典处谈论的正是僧妓风月之事。但据冯梦龙版本,是柳翠的前世(玉通禅师)被官妓红莲诱破了元阳,而柳翠与明月和尚并无此瓜葛。可知唐僧之所言拒者,似是而非,颇为生趣。
言玉通禅师得罪临安府府尹柳宣教,着
官妓诱破了元阳,圆寂谢世。随后转生为柳宣教之女,名为
柳翠。因回乡路阻,与母亲流落杭州,十六岁流落风尘,因“丰姿貌美”,又通
诗词歌赋、针指
女红,经十余年做到抱剑营(宋代著名烟花柳巷)魁首,沐及全城公子王孙。其二十八岁时,玉通禅师生前的好友月明禅师、法空长老二人使柳翠认清前世因果,坐化升天。
文中提到观音大士“见尘世欲根深重,化为美色之女,投身妓馆,一般接客”,死后化为黄金骨,被
西域胡僧辨识,挖出之后见其“骨节联络,交锁不断,色如黄金”,称为黄金锁子骨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