𬜯(lǎng)塘镇,位于广东省
云浮罗定市东南部,
镜船盆地东部,总面积84.1平方千米。东西北三面毗邻罗定市
金鸡镇、
船步镇、
围底镇,南面与
阳江阳春市接壤,距罗定市28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𬜯塘镇常住人口为33810人。
历史沿革
注:(“䓣塘”“朗塘”指𬜯塘镇。𬜯为 “艹”+“两”,上下结构,拼音:liǎng,意为靠近水的平缓高地。最新版现汉该字已简化,但部分输入法对该字简体未进行收录。参考《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
𬜯塘镇在北宋
开宝六年(973年)至明
万历四年(1576年)属
泷州泷水县地。
明万历五年(1577年)至
清末(1912年)隶属广东
罗定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划归罗定县第三区。
1958年公社化后,属船步公社。
1961年6月从船步分出设立𬜯塘公社。
1983年8月,撤销公社,设立区,1986年11月撤区建立𬜯塘镇。
经济状况
2018年,全镇工业生产总值8.22亿元,同比可增长1.6%;农业生产总值2.72亿元,同比可增长1.6%;第三产业预计总值3502万元,同比增长5.01%。农民人均纯收入10252元,同比增长7.48%。
工业
工业发展态势良好。2018年,华润水泥(罗定)项目正常生产,为地方创税约1.3亿元,创造就业岗位275个,其中𬜯塘籍务工人员111人,占比40.74%,有效解决了当地群众的就业问题。
此外,𬜯塘镇拥有1个大型石场、5间标准化生产的石灰厂和冠雄眼镜厂、商诚首饰盒加工厂等骨干企业。
农业
农业发展势头强劲。𬜯塘镇种茶历史悠久,拥有第一茶场、第二茶场、天子岭茶场为主的三大茶场,种茶面积超过3000亩,年产茶叶出产的天子茶深受人们的喜爱,享誉南粤地区。
温氏集团长塘猪场占地938亩,年产猪苗约16万头,年产值6500多万元。
天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完成投资2400多万元,酱油日产量20多吨;生态肉牛养殖场年销售400多头,销售额500多万元。
统筹市归集扶贫资金1500万元建设铨镁扶贫光伏项目,占地70亩,总装机容量2200KW,采取光伏大棚底种植高效农作物的立体发展模式,扩大土地利用价值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入股贫困户收入。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丰富。𬜯塘镇拥有天子山、天子岩、万寿山、天子茶场、龙沸水库等自然风光,北羌、木头塘村共有超过60座石山更是组成了形状奇特的峰林景观,别具𬜯塘特色。此外,该镇有𬜯南九座屋、仙姑庙、石顶庙等文化遗迹,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基础。
自然资源
𬜯塘镇位于罗定市东南部,东经111°43′,北纬22° 43′ ,年平均气温22摄氏度,全年无霜期345天,年平均降雨量1250毫米。
𬜯塘境内多山,属丘陵岩溶区,石灰石资源丰富,石头山总面积超过2万亩,是罗定乃至广东西部区域重要的建材和化工原料生产、供应基地之一。
全镇共有耕地32654亩,其中水田23302亩,旱地9352亩,粮食播种面积31496亩,粮食总产量13561吨,稻谷播种面积19731亩,全年总产量8147吨;旱粮播种面积8390亩,总产量1890吨。
特色农业产品为茶叶,大豆和九仔豆。全镇茶叶种植面积8000多亩,是“天子茶”的产地,也是云浮地级市的茶叶主产区。𬜯塘种茶历史悠久,规模大。又大力发展九仔豆种植,并被列为广东省“一乡一品”项目。在2019年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的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名单中,𬜯塘镇大豆产业成功入选。
人口民族
全镇下辖12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共201个村(居)民小组。2018年底,全镇总人口49218人,其中农业人口39249人,非农业人口9969人。绝大多数为汉族。
教育事业
2019年8月18日,举办了2019年助学奖学奖教大会,市委常委、统战部长莫炳佳,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蓝建阳,副市长覃建新,政协副主席覃天朝,云浮老领导王肇唐及𬜯塘镇班子成员、杰出乡贤企业家、获奖受助学生等出席大会。会议通报了𬜯塘教育基金会收支情况及教育教学情况,并对2018-2019学年一批成绩优秀的学生及教育教学取得优异成绩的学校、教师进行奖励,给品学兼优而家庭困难的学生发放助学金。𬜯塘镇负责人、杰出乡贤代表以及受助、获奖师生代表分别作了发言。
莫炳佳、蓝建阳分别在会上对𬜯塘镇近年来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表示衷心祝贺。希望继续做好教育工作,优先发展教育,努力推动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广大教育工作者爱岗敬业、牢记使命、屡创佳绩;各位同学要志存高远、勤学善学,充满理想、充满激情、充满收获,懂得感恩,为社会多作贡献;希望热心的乡贤、企业家继续支持和关心𬜯塘教育基金会的发展,推动𬜯塘教育事业再创辉煌。
据统计,2019年𬜯塘教育基金奖学奖教助学集体2个,学生67人,老师19人 ,共发放奖励金20多万元。大会召开前,𬜯塘镇还举行了教育基金会大楼落成典礼。据了解,𬜯塘镇教育基金会大楼占地面积170平方米,楼高四层,建筑总面积793平方米,总造价210万元,由谭惠英女士和黎宇君先生全资捐建,是罗定市第一栋落成使用的教育基金会大楼。
乡镇规划
𬜯塘镇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非公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该镇特色资源是石灰石,镇内石灰石品位高、储量大,是罗定市石灰石主产区,是全球最大的
纳米碳酸钙原料供应基地之一。
2017年,投入资金174.9万元,建设硬底化村道5条共5.83公里,全镇所有行政村和98%的自然村已实现村道硬底化。
近年来,𬜯塘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龙头企业带动明显。𬜯塘镇积极实施《云浮市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实施方案》,以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为目标,深入推进“公司+理事会+农户”模式,先后引进了温氏长塘猪场和天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为𬜯塘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注入新动力。
其中,温氏长塘猪场项目占地938亩,总投资7000多万元,年产猪苗约16万头,采用“公司+农户”的“温氏模式”进行生产,合作农户年总收益达4000多万元,户均7万元以上。
天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投资9330万元,已投入资金超5000万元,酱油、调料日产量达20多吨,生态肉牛养殖规模达600多头。该公司以生产无公害“绿色养生食品”为发展理念,充分利用𬜯塘镇丰富的旱地资源,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公司主要经营豆制品、酱调料、禽畜保健类食品,产品销往港澳及珠三角地区,全面建成后可带动300多人就业,实现年产值1.8亿元。
𬜯塘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科学发展,建设幸福罗定”工作要求,深入践行“聚人心、打基础、促发展、树品牌”工作思路,扎实推进“一个加强和四个坚定不移”工作部署,统筹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综合治理等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
历史文化
醮会
𬜯塘镇的农村醮会历史悠久、传承百年。𬜯塘镇的醮会很多以庙命名,也有以社坛命名,一般五年一大醮,三年一小醮,每年秋收后的小醮叫禾谷醮。分为搭坛、开坛、行香、行径、祭神等。
醮主要内容是祭神,所以祭神和菩萨巡游是必须进行的,取消了菩萨巡游,很多地方都以民间文化巡游代替,各地均以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娱乐活动吸引外地游客。
每年正月十五,大旺塘村的仙姑庙和石庵村的天仙娘娘庙炮会远近闻名,参与者甚众,场面热闹;石庵村的榃文庙醮会、木头塘的崎岭祖庙醮会、𬜯南的镇兴庙醮会是最具代表的三大醮会。
举办较大型的醮会需要搭大棚、戏台、点天灯竹等,连续几天几夜,内容包括有扮饰巡游、沿途歌舞、祭神、烧铁铳炮、跳禾楼、演社戏、抢花炮、上刀山、舞狮子、舞龙、武术表演、猜灯谜等。家家还杀鸡祭神,款待亲戚朋友,比过春节还要热闹,很多民间艺术活动都可以在醮会上表演。醮会一般选在秋收以后,或春节后,庙、社日等农闲时举行。
炮会
在每年的元宵节,𬜯塘镇石菴村都会以“炮会”这一习俗祈求风调雨顺,生活幸福。
炮会从明朝末清朝初开始,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炮会”是以拜祭天仙娘娘来祈福还愿的一种民间民俗文化活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社会和谐、生活幸福,村中各家各户均大摆筵席宴请亲朋好友。
在当日的“炮会”上,有请神、拜神、醒狮、八音曲艺、烧炮等系列文艺活动。村内鸣锣击鼓,醒狮起舞,专职人员将村民捐来的大量炮竹进行燃放,热闹非凡,除了倾巢出动的当地男女老少外,还有移居他乡的宗室亲友,以及慕名而来的周边县市群众近2万多人前来观看。
整个活动通过传统古朴的祭祀形式,凝聚了人心,激励着村民们爱国爱家、发奋进取,让积极和谐的村风民情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风景名胜
𬜯塘镇𬜯南村拥有丰富的历史遗址,𬜯东有太平楼、河古水利陂、思罗石拱桥等历史资源,其中仙姑庙位于𬜯塘镇大旺塘村陈蔡顶,祠建于清早期。庙位于一座小石山顶上,内存有乾隆三年《刘仙庙重建碑》和蔴篮水碗等古迹。近年庙已重修,并于山之两侧修上山台阶。庙可浏览整个船步、𬜯塘盆地,近有7星拱照(水塘),远有五马巡城(石山),景色美不胜收,曾收入旧《
罗定志》中。
古民居
𬜯南九座大屋
𬜯塘镇的古建筑主要集中在𬜯南村,在九座屋和四条桅两个小村就登记祠堂、府第、民居、书塾16处。主要大宅为龙田里,建于清嘉庆年间,距今200多年,平面布局三路三进,共有九条主屋脊,俗称九座屋,也叫九条梁,建筑面积近900平方米,其后建筑的三和里面积1500平方米,凤岗里2680平方米。二座为清中建筑,三座为清末建筑,属于广府与客家地区建筑的结合体,而正立面山墙设置大镬耳又凸显当地地方特色,建筑物包含有黑色、黄色、青色、红色等多种色彩,装饰有挑梁、斗拱、插梁、屏门木雕、封檐板木雕、素瓷花窗、龙船脊、博古脊等,前院明堂有两推车首,分别作桥厅和花厅,后堂正厅供奉祖先神位,俗称香火堂,围墙外有半月塘,以助风水。三合土夯土墙与青砖包坭砖墙的结合,使到外部美观,内部实用,防御性能好,屋顶结构杂而不乱,呈现纵横交错的韵味。门的构造非常讲究防盗,也讲究艺术性,有圆条趟栊,甚至有菱花形、八角形趟栊,有插栊,有企栊,内外双层企栊等。木雕主要在檐口板、屏风门板、出跳和神楼龛罩等,非常讲究章法,在适应气候方面,大量天井和冷巷的设置使室内自然通风,在火热的夏天室内也非常阴凉,体现了处于亚热带气候古建筑的特色。
九座屋的敷文书院是一处典型的古代乡村书院,建于清道光年间,距今已有170多年历史,后来一直做乡村小学,规模较大,占地两亩,可以反映当地的文化发展状况。
九座屋黎姓自四条桅村迁来,四条桅村有外翰第、武德第和黎氏宗祠,因为村内立有四条
石桅杆而得名,武德堂现为香火堂,设有武德骑尉祖堂。黎氏宗祠建于外村,是一处年代较早、较大型的祠堂,二进硬山顶龙船博古脊,八角形石檐柱,有鼓乐台和神堂龛罩,门外有半圆弧围墙和半月塘,地域特色明显。
据族谱记载,该屋先祖黎诵禹,字扬善,号庆堂,例授武略骑尉即用营千总补守府。生五子,长子为国子监太学生,四子为按察司检校厅升授州司马。五子为例授京外府佐堂,均有功名。黎氏先祖因随军征瑶,于明嘉间落籍泷水,传九世才定居于𬜯南,建九座屋聚族而居,建筑对内开放,对外封闭的特点及建筑形式。村中祠堂于村外另觅地建造。
村内现有黎诵禹及其子孙所建造的大屋六座,“敷文馆”一间。每座建筑面积都超过3000平方米,有二进、三进、四进,都是夯土墙体,青砖瓦房,围墙、天井、排水渠、大屋外半月形池塘均用灰砂土夯筑,屋面多为悬山顶,风火山墙(镬耳)多在前后作装饰用,形式变化多样,檐板与屏风雕花精美,绘画鲜艳生动,室内对联均雕刻于屏柱上,石材有灰黑色大理石、帝女红花石和白砂岩石等,学校亦建于清代,有讲坛,花园及两排面向内院的书房,为典型的乡村私塾大馆。
大𬜯黎庶望祖屋
𬜯塘居委大𬜯村有黎庶望祖屋和
黎庶望故居。黎庶望为黄埔一期毕业生,十九路军高级参议,曾任罗定县县长,是最年轻县长之一,兄弟三人都是民国要员。黎庶望故居建于其祖屋后面,左后侧有三层高的青砖炮楼。
石庵和北羌
石庵和北羌位于𬜯塘东侧,境内石灰岩山峰林立,有五马巡城,韩信点兵、将军捧印、天子岭和天子岩洞等,景色秀丽。境内洞穴众多,既有风景观光洞穴,也有剿匪战斗遗址洞穴,也有供古脊椎动物考古洞穴。北羌现存一座四层三合土夯土炮楼,4.8米见方,高12米,墙厚40公分。北羌覃氏宗祠以祖堂三层木雕龛罩最具特色。此外北羌还有一处清代地质灾害遗址,山石的崩塌,曾将一个乡村压毁,现存可见有房屋、祠堂墙基,明堂和水塘遗址。石庵覃氏香火堂后山是一处极具特色的风景小区,有石灰岭山道直通后山,山顶上重建庙供奉天仙娘娘。
天子岩
天子岩洞座落于石菴村,为天然岩洞,洞中有洞,洞中奇石怪异,各具形态。
1989年秋开始辟为景点,中有太平楼洞深达数里,解放前就有不少墨客文人挥笔题诗,可惜岁月久远,尽以模糊,廖可观其斑点。暇塘窿洞,流水淙淙,而不知所源。
北羌炮楼
罗阳八角楼为一处民国期间的典型庙宇建筑。建筑建于关帝庙原址上,曾作为两市三县(罗定、阳春、云浮)乡公所办公楼,也曾作过游击队的驻地。罗阳天井是石灰岩“峒”的典型地区,其地四面为山,峒低洼如漏斗,水只有从漏斗底部山洞中排走,原村庄已迁移至高岗,只剩下部分基址。
𬜯东
仙姑庙“麻篮水碗”
位于大旺塘村后石山顶的仙姑庙,旧《罗定志》有记,位于二区𬜯东石曹下堡陈塘下村山顶,乾隆初年建,旁包石井,二水极清洌,虽旱不竭,四面古树环绕,清雅宜人,来游者多题詠。今庙已属重建,石井仍在,庙内存有清乾隆元年的《刘仙庙碑记》,船步、𬜯塘诸山尽览无遗,还可看见七口水塘如星光点缀,田畴村舍织入画图中。
思罗石拱桥
发源于𬜯东的小水溪弯曲绕经黄金𬜯思罗峒,到河𬜯寨止,共有4座古桥,一座石拱桥,三座石板桥,桥墩用灰砂砌石,形状不规则,但小桥流水,朴素自然,十分可爱雅致,沿河有六座古水陂,灰砂构筑,水渠也是灰砂砌筑,是古代典型的溪峒水利工程,现仍在使用,峒面宽阔,成为旱涝保收的粮产区,故得名为黄金𬜯。
𬜯东巡司寨是一个巨大的山洞,洞口经人工用石块砌筑的山门,遍布枪眼、炮台,是村民避祸之地,山门上书“太平楼”,太平楼内古脊椎动物化石甚多,因为采挖磷矿而被掏空。现洞内四通八达,可容万人。
天子茶乡
𬜯塘镇是茶的故乡,种茶历史悠久,相传南宋末年,皇帝南游途经𬜯塘镇天子岭,时值炎夏,身体染疾,幸在此山石岩处觅得山茶一丛,泡制饮服,顿觉清爽开窍,病却身强。此茶遂成宫中上品,被誉为“天子茶”。
天子茶场出产的绿茶以其色泽深绿灰润、茶味甘醇,芳香浓郁等优点而深受人们的喜爱,产品享誉南粤地区,“天子岭茶皇”还在广东省第六、七、八届名优茶评比中获金奖,“天子茶”在2008年获国家绿食品认证。1965年在天子岭建立𬜯塘茶场(又名天子茶场),在平石花樟建立第二茶场。茶山采茶,茶厂参观制茶、茶庄饮茶,天子岭上俯瞰,景色尽收,风景宜人。
罗阳万寿寺
万寿山位于罗定市𬜯塘镇罗阳圩西南面(罗阳圩口), 距罗阳高速𬜯塘出口6公里处,在建罗阳万寿山文化公园,占地面积300多亩。
《万寿山上万寿庵缘记》
明朝崇祯六年,岁次癸酉。罗阳周边有一人家,姓朱名召南,是明朝皇室,曾被崇祯皇帝赐封为武举千总大将军派往岭南领兵镇守粤西,因时逢世乱迁徙到现阳春河朗光荣山田村隐居,是始迁山田的二世祖。在一次剿匪战斗中因寡不敌众被追杀至罗阳圩境地,遭前后夹攻,在情急之下为保命从马背上腾空飞跃到袈裟藤下避过一劫。后为念此恩原地建造了万寿庵来世代供奉以报救命之恩。
根据民国《罗定志》记载,罗阳原有万寿庵,始建于明代末年,兴盛于清代,毁于民国时期。
太平盛世,佛光普照。2017年丁酉孟春,逢酉有喜。罗阳众乡贤和佛教信徒、信众提议,规划建设罗阳万寿山文化公园,建环山道路3公里,凉亭3个,文化长廊100米,并在其中复建万寿庵,并更名为罗定万寿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成万寿寺,恢复其昔日荣光,发展并弘扬“天人一体”佛教文化,是众生万民的期盼。罗定万寿庙(寺)复建在万寿山文化公园内,计划建设主殿1座,附楼1座,彰显“天人合一、天人互泰“,福佑众生。
所获荣誉
𬜯塘镇获市镇级工作实绩显著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镇、财税工作成绩显著单位、市“平安工程”和“五化工程”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市先进武装部和三八红旗集体等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