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遇挫
社会学术语
期待遇挫是文学接受的发展阶段经常出现的现象,是指读者的期待视野在文本阅读中遭遇挫折而无法实现的情形,由姚斯提出。
产生
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本文的既成心理图式,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每一位读者心理的期待视野都是依据其审美标准的提高和艺术感受能力的加强而逐渐变化的。只有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本相融合,即所谓”视野融合“时,读者才能谈得上接受和理解作品。
姚斯说:“通俗或娱乐艺术作品的特点是,这种接受美学不需要视野的任何变化,只是根据流行趣味标准实现人们的期待。”真正赢得大多数读者喜爱的作品,往往即有与读者的期待视野的顺向相应又有逆向遇挫。一部作品艺术成就的高低,显然与这样一种对读者期待视野丰富补充的程度,也就是超越读者期待视野的程度有关。
在具体的文学接受活动中,接受主体常常伴随着期待指向上的遇挫,从而造成接受心理上的失落。这一方面是由于主体期待视野、审美经验、前理解的先在性制约;另一方面本文的艺术探索性和创造性的特点,给主体解读提供了客观性压力和难度,而接受主体审美追求的努力和本文艺术内涵的感召,使主客体走向交流、契合、理解成为必然。
期待遇挫是文学接受的发展阶段经常出现的现象,是指读者的期待视野在文本阅读中遭遇挫折而无法实现的情形。
类型
期待遇挫有两种相反的情形:
一是正面性期待遇挫,这是读者的期待视野在文本阅读中遭受阻碍而又契合作者原意和作品意义的情形。这种遇挫由于符合文学接受的正面效应,因而显然可以称为正面性期待遇挫。
二是负面性期待遇挫,这是读者的过高期待视野在文本阅读中由于作品水平过低而遭受阻碍的情形。当今文坛中媒体“炒作”出的“高水平”与作品本身的低劣成鲜明对照的情形是也。这种遇挫由于体现了文学接受的负面效应,因而称作负面性期待遇挫。
关系
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之间的关系:
一般说来,在文学阅读过程中,只有伴随着期待遇挫的作品,才能吸引读者,才能显示出作品的艺术魅力。如果完全合乎读者的期待,一切都不出读者的所料,这往往表明作品缺乏新意,表明作者创作能力的低下。这样的作品,不可能令读者感兴趣。同时,我们还应意识到另外一种情况:如果文体特征或文本内涵完全超出了读者的经验期待视野,形成“完全遇挫”,阻绝了读者的经验期待视野,形成“完全遇挫”,阻绝了读者的介入,同样难以产生艺术魅力。
在文学阅读过程中,读者的期待视野与作品之间,常常呈现为以下三种情况:
(1)完全顺应,即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情节发展、意境指向等,与读者期待视野中的预先测定完全一致。
(2)完全遇挫,即作品由于文句组合的牵强离奇,或本文内涵的过于模糊,超出了读者的期待视野,阻绝了读者的介入,令人不堪卒读。
(3)既有顺向相应又有逆向遇挫,即一方面,本文在不时唤起读者期待视野中的预定积累,同时又在不断设法打破读者的期待惯性,以出其不意的人物行为、故事情节或意境调动读者的想象。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25 00:53
目录
概述
产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