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猪毛菜
苋科木猪毛菜属植物
木猪毛菜(学名:Xylosalsola arbuscula (Pall.) Tzvelev)是苋科、木猪毛菜属小灌木。枝条开展,老枝淡灰褐色,小枝平滑,乳白色。叶互生,老枝上的叶簇生于短枝的顶部,叶片半圆柱形,淡绿色,无毛。花序穗状;小苞片卵形,顶端尖;花被片矩圆形,顶端有小凸尖;花被片在翅以上部分,向中央聚集,包覆果实,上部膜质,稍反折,成莲座状;花药附属物狭披针形,顶端急尖;柱头钻状。种子横生。
形态特征
小灌木,高40-100厘米,多分枝; 枝条开展,老枝淡灰褐色,有纵裂纹,小枝平滑,乳白色。叶互生,老枝上的叶簇生于短枝的顶部,叶片半圆柱形,长1-3厘米,宽1-2毫米,淡绿色,无毛,顶端钝或尖,基部扩展而隆起,乳白色,扩展处的上部缢缩成柄状,叶片自缢缩处脱落,枝条上留有明显的叶基残痕。
花序穗状;苞片小苞片长;小苞片卵形,顶端尖,基部的边缘为膜质,比花被长或与花被等长;花被片矩圆形,顶端有小凸尖,背部有1条明显的中脉,果时自背面中下部生翅;翅3个为半圆形,膜质,有多数细而明显的脉,2个较狭窄,花被果时(包括翅)直径为8-12毫米;花被片在翅以上部分,向中央聚集,包覆果实,上部膜质,稍反折,成莲座状;花药附属物狭披针形,顶端急尖;柱头钻状,长为花柱的2-4倍。种子横生。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450-1000米的山麓洪积扇砾石荒漠、沙丘边缘、丘间沙地及盐土上。
生境干旱,分布区的降水量30-200毫米,有的地区可达100-200毫米。垂直分布多数在300-1500米,少数可达3000米。土壤为砾质盐碱化棕钙土、砾质石膏灰棕荒漠土、荒漠化灰钙土、灰棕细沙或暗灰色粗沙土,pH7.4-9。
在柴达木盆地的南缘,以伴生种地位出现在麻黄、梭梭、驼绒藜荒漠群落中,也有时形成优势的荒漠群落。与其混生的有膜果麻黄(Ephedra przewalskit)、梭梭(Haloxylon ammadendron)、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中亚紫菀木(Asterothamnus centrali-asiaticus),几乎见不到草本植物。在新疆的准噶尔盆地北部、东部和中部戈壁耐盐小半灌木梭梭荒漠中,木猪毛菜以亚优势种或主要伴生种出现在荒漠或草原化荒漠群落中。主要伴生植物有梭梭、霸王柴(Lygophllum xoothoxylon)、盐生假木贼(Anabasis salsa)、短叶假木贼(Anabasis brevifolia),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至吐鲁番盆地接近干旱沙地和草原带,常与禾草、蒿属形成草原化荒漠类型,与其共生的有沙生针茅(Stipa glareosa)、小蒿(Artemisia gracilescens)、地白蒿(Artemisia terrae-albae)、驼绒藜、黄沙拐枣(Calligonum flavidium)、刺旋花(Convolvulus tragacanthoides)等。在固定沙丘和半固定沙丘荒漠中,以主要伴生种出现在沙蒿(Artemisia arenaria)、白梭梭(Haloxylon persicum)群落中。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新疆(阿勒泰、布尔津、哈巴河、奇台、乌鲁木齐、克拉玛依、乌苏、博乐、霍城、伊宁、若羌等)、内蒙古、宁夏、甘肃西部;蒙古国、哈萨克斯坦、中亚、伊朗及欧洲也有分布。
生长习性
在中国柴达木盆地,4月上旬发芽,4-5月营养生长,6月孕蕾开花,花后生长停止,7-8月结实,果实在植株上保存9-10月上旬。11月叶枯黄凋落,生育期150-160天左右。种子借助风力传播;根颈处也可滋生新芽。枝条再生力差,不能频繁刈割。
主要价值
木猪毛菜幼枝叶嫩,质地柔软,梢带咸味。绵羊、山羊春季乐食,秋季落叶也采食。骆驼四季均乐食,是骆驼的良好牧场。从化学成分上看,木猪毛菜粗蛋白质含量较高,灰分和钙也丰富,在荒漠化草地上为良等饲用植物。
木猪毛菜茎叶含鞣质,可做染料和药用。具有消炎止痛功效。也做为固定沙漠、绿化沙漠的植物。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无危(LC)。
参考资料
木猪毛菜.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
Salsola arbuscula.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0 15:37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