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量利分析(Cost--Volume--Profit Analysis)是“成本—
业务量—
利润分析”的简称。它被用来研究
产品价格、业务量(销售量、服务量或产量)、单位
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总额、销售产品的品种结构等因素的相互关系,据以作出关于
产品结构、产品订价、
促销策略以及
生产设备利用等决策的一种方法。本量利分析中最为人们熟悉的形式是盈亏临界分析或称
保本分析。许多人把两者等同起来。确切地说,盈亏临界分析只是全部本量利分析的一部分。显然,盈亏临界分析并非只着眼于找出一个不盈不亏的
临界点或称
保本点,它所期望的是获得尽可能好的
经营成果。这种分析方法可以用来预测企业的
获利能力;预测要达到
目标利润应当销售多少产品(或完成多少销售额);预测变动成本、销售价格等因素的变动对利润的影响等等。
简介
本量利分析是成本--产量(或销售量)--利润依存关系分析的简称,也称为CVP分析(Cost--Volume--Profit Analysis),是指在
变动成本计算模式的基础上,以数学化的会计模型与图文来揭示
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价、销售额、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
规律性的联系,为
会计预测决策和规划提供必要的
财务信息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本量利分析它着重研究销售数量、价格、成本和利润之间的数量关系,它所提供的原理、方法在
管理会计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同时它又是企业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的重要工具。
前提条件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成本、销售数量、价格和利润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例如,成本与业务量之间可能呈
线性关系也可能呈非线性关系;
销售收入与销售量之间也不一定是线性关系,因为售价
可能发生变动。为了建立
本量利分析理论,必须对上述复杂的关系做一些
基本假设,由此来严格限定本量利分析的范围,对于不符合这些基本假设的情况,可以进行本量利扩展分析。
由于本量利分析是在
成本性态分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成本性态分析的基本假设也就成为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也就是在相关范围内,
固定成本总额保持不变,
变动成本总额随业务量变化
成正比例变化,前者用数学模型来表示就是y=a,后者用
数学模型来表示就是y=bx,所以,
总成本与业务量呈线性关系,即 y=a+bx。相应的,假设售价也在相关范围内保持不变,这样,销售收入与销售量之间也呈线性关系,用数学模型来表示就是以售价为斜率的直线y=px(p 为销售单价)。这样,在相关范围内,成本与销售收入均分别表现为直线。
由于有了相关范围和线性关系这种假设,就把在相关范围之外,成本和销售收入分别与业务量呈非线性关系的实际情况排除在外了。但在实际经济活动中,成本、销售收入和业务量之间却存在非线性关系这种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将在后面放宽这些假设,讨论非线性条件下的情况。
该假设是指在一个生产和销售多种产品的企业里,每种产品的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重不会发生变化。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企业很难始终按照一个固定的品种结构来销售产品,如果销售产品的品种结构发生较大变动,必然导致利润与原来品种结构不变假设下预计的利润有很大差别。有了这种假定,就可以使企业管理人员关注价格、成本和业务量对
营业利润的影响。
所谓产销平衡就是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总是可以销售出去,能够实现
生产量等于销售量。在这一假设下,本量利分析中的量就是指销售量而不是生产量,进一步讲,在销售价格不变时,这个量就是指销售收入。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生产量可能会不等于销售量,这时产量因素就会对本期利润产生影响。
正因为本量利分析建立在上述假设基础上,所以一般只适用于短期分析。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本量利分析原理时,必须从动态的角度去分析企业
生产经营条件、销售价格、品种结构和产销平衡等因素的实际变动情况,调整分析结论。积极应用
动态分析和
敏感性分析等技术来克服本量利分析的局限性。
分析关键
所谓盈亏临界点,就是指使得
贡献毛益与固定成本恰好相等时的销售量。此时,企业处于不盈不亏的状态。
盈亏临界点可以采用下列两种方法进行计算:
A.按
实物单位计算,其公式为: 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实物单位)=固定成本 /
单位产品贡献毛益
其中:单位产品贡献毛益=单位
产品销售收入-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B.按金额综合计算,其公式为: 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用金额表现)=固定成本 /
贡献毛益率贡献毛益=销售收入 -- 变动成本
基本关系
在进行本量利分析时,应明确认识下列基本关系:
1.在销售
总成本已定的情况下,盈亏临界点的高低取决于单位售价的高低。单位售价越高,盈亏临界点越低;单位售价越低,盈亏临界点越高。
2.在销售收入已定的情况下,盈亏临界点的高低取决于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的高低。固定成本越高,或单位
变动成本越高,则盈亏临界点越高;反之,盈亏临界点越低。
3.在盈亏临界点不变的前提下,销售量越大,企业实现的利润便越多(或亏损越少);销售量越小,企业实现的利润便越少(或亏损越多)。
4.在销售量不变的前提下,盈亏临界点越低,企业能实现的利润便越多(或亏损越少);盈亏临界点越高,企业能实现的利润便越少(或亏损越多)。
基本公式
本量利分析是以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为基础的,其基本公式是变动成本法下计算利润的公式,该公式反映了价格、成本、业务量和利润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即:
税前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销售价格×销售量-(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销售单价×销售量-
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
即:P=px-bx-a=(p-b)x-a
式中:P——税前利润
p——销售单价
b——单位变动成本
a——固定成本
x——销售量
该公式是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出发点,以后的所有本量利分析可以说都是在该公式基础上进行的。
贡献毛益
贡献毛益是指产品的销售收入扣除变动成本之后的金额,表明该产品为企业作出的贡献,也称
贡献边际(contribution margin),
边际利润或
创利额,是用来衡量产品
盈利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由于变动成本又分为制造产品过程中发生的变动
生产成本和非制造产品过程中发生的变动
非生产成本,所以贡献毛益也可以分为制造贡献毛益和营业贡献毛益两种,本书中如无特别说明,贡献毛益就是指扣除了全部变动成本的营业贡献毛益。
贡献毛益可以用总额形式表示,也可以用
单位贡献毛益和
贡献毛益率形式表示。
贡献毛益总额(total contribution margin,TCM)是指产品
销售收入总额与变动成本总额之间的差额。用公式表示为:
贡献毛益总额=
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即: TCM=px-bx
由于:
税前利润=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贡献毛益总额-固定成本
可以写成:P=TCM-a
所以:贡献毛益总额=税前利润+固定成本,即:TCM=P+a
单位贡献毛益(unit contribution margin,UCM)是指
单位产品售价与单位变动成本的差额。用公式表示为:
单位贡献毛益=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即:UCM=p-b
该指标反映每销售一件产品所带来的贡献毛益。
贡献毛益率(contribution margin rate,CMR)是指贡献毛益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
百分比,或单位贡献毛益占单价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为:
贡献毛益率=贡献毛益总额/销售收入总额×100%=单位贡献毛益/销售单价×100%,即:
该指标反映每百元销售收入所创造的贡献毛益。
与贡献毛益率相关的另一个指标是
变动成本率(variable cost rate,VCR)。变动成本率是指变动成本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百分比或单位变动成本占单价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为:
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总额/销售收入总额×100%=单位变动成本/单价×100%,即:
将变动成本率与贡献毛益率两个指标联系起来,可以得出:
贡献毛益率+变动成本率=1,由此可以推出,
贡献毛益率=1-变动成本率,或
变动成本率=1-贡献毛益率
可见,变动成本率与贡献毛益率两者是互补的。企业变动成本率越高,贡献毛益率就越低,变动成本率越低,其贡献毛益率必然越高。
分类
单一品种
单一品种条件下本量利分析主要是确定保本\u4fdd利点;
1、
保本点是指能使企业达到保本状态时的
业务量的总称。单一品种的保本点有两种表现形式:保本点销售量和保本点销售额。
2、
保利点 是指在单价和成本水平确定的情况下,为确保预先确定的
目标利润能够实现而达到的销售量和销售额的总称。具体包括实现目标利润销售量和实现目标利润销售额。
3、保净利点 是指实现目标
净利润的业务量。具体包括实现目标净利润销售量和实现目标净利润销售额。
多品种
加权平均法是指在掌握每种产品本身的贡献边际率的基础上,按各种产品销售额的比重进行
加权平均,据以计算综合贡献边际率,进而计算多品种
保本额和
保利额的一种方法。
前提
1、假定所有成本都以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形影的
成本习性模型已经存在。
2、假定在一定时期内,业务量总是在
相关范围内变动。它的变动不会改变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所有特征。
3、假定在多数情况下企业只生产和销售一种产品;若
企业组织多种产品的
生产经营,则假定其品种结构不变。
4、假定
计算期内产品的
生产量和销售量一致,企业能够自动实现产销平衡。
5、假定企业按照
变动成本法计算
产品成本和按贡献式程序确定损益。。
关系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