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特警组
香港特警队
机场特警组(英文:Airport Security Unit,缩写:ASU),前称机场保安队,前身为特别行动队(英文:Special Action Squad,缩写:SAS),成立于1977年11月14日,隶属于香港警务处行动处行动部新界南总区机场警区,是准军事化特种警察部队
宗旨
机场特警组宗旨包括一个抱负、4个目标,每个目标下各有5个价值观。
抱负
“致力使机场特警成为一队拥有极高推动力、专业及崇高地位的独特化部队。
组织
曾经存在组别:狙击手队,考虑到警察力量调度配置后,于1999年解散。
发展历史
1975年中,外国再度传闻有恐怖份子欲借慕尼黑惨案的声势,到世界各地破坏汉莎航空的民航飞机。在英国陆军特种部队特种空勤团的建议下,特别任务连的一支小队被派遣往英国接受特种空勤团训练。
1977年11月14日,由英国返回香港的5名人员小队所组成的特别行动队成立,长期驻守于启德机场候命。
1978年初,特别行动队开始主动出击作高姿态巡逻,并且从特别任务连引进人员,组成有24名人员,由一名高级督察指挥,穿着和当时的警察机动部队一样的军装,手持雷明登。几个月后,警队决定扩大特别行动队的职务及功能,遂改变组织为机场保安队,转变形式为一个专业化的特种警察部门;与此同时,从特别任务连引进退役人员以扩充编制,同时策划一项航空保安巡逻系统,于1978年5月21日起正式执行与现时形式相同的职务。1970年代后期,机场保安队扩充编制至40名人员,由一名高级督察出任主管,一名督察出任副主管。
1998年,香港国际机场迁往赤鱲角岛后,机场保安队为了避免香港市民及旅客将其与机场保安有限公司混淆,并且特显其特种警察部队身份,更改名称为机场特警组。与此同时,机场特警组再扩充至94名人员,由一名总督察出任主管,4名高级督察出任副主管。
2001年九一一事件后,机场特警组加强了与外国机场反恐队伍交流,互相派遣人员接受训练,学习最新颖的反恐战术及交换情报等。
2003年,首次有女性警务人员(警员张美兰)成功投考加入机场特警组。同年5月初,机场特警组战术训练场启用。
2007年,机场特警组的常规编制增加至104名。同年,因应国际形势转变,机场特警组加入了应付核生化武器袭击的训练。
2010年9月9日,位于机场警区的第2座训练场──机场警区障碍训练场启用。
2012年1月,由时任主管总督察罗达诚领导的3人机场特警组代表团访问了负责英国两座主要飞机场(希思路机场及伦敦格域机场)保安的伦敦警察厅航空保安部及萨塞克斯警队,并且研究、探讨、评估航空业面临的挑战及最新形势,包括反恐、重大事故应变、空难、伦敦奥运的保安策划及筹备事务、社区警政、情报搜集,以及装备、枪械、战术及训练。
遴选及招募
?至1997年
遴选测试、遴选
1997年,机场保安队举行香港国际机场迁往赤鱲角岛前的最后一次招募,投考程序包括为期一日的遴选测试及为期3日的遴选,主要测试投考人的团体精神、领导才能、在承受压力下面对困难的克服性、对使用各种武器的信心、智能以及基本体能。遴选中的体能部份有限,要求亦仅中上;当年考官主要发掘具备潜能的投考人,于投考人成功通过遴选及加入机场保安队后,再安排人员接受循序渐进的专业体育发展及体能提升计划。
成功通过遴选的投考人,会进入为期8周的基本训练课程(英文:Basic Training Course),由机场保安队主办,部份项目由特别任务连要员保护组爆炸品处理课警察搜查队警察谈判组医疗辅助队提供。
持续训练
成功通过上述所有阶段的投考人,方能成为正式一员。往后,人员于每日当值(10小时)的首一个半小时,均需要进行体能及战术训练,及接受每周一日全面性的特别训练。当人员累积一定经验后,会被安排接受各种专门训练。
2001年至今
因为以往机场特警组与特别任务连各自举办招募,使到有兴趣的人员因为时间冲撞,而未能够参加两边同时间举行的招募,使到两个单位各自可能错失有潜质的人员。2001年开始,特别任务连与机场特警组共同举行联合招募计划,以节省重复遴选时间及训练资源,并且有利于单位间的内部人手调配,吸引更多人员投考,为到每年逾80至逾110名投考人提供更多特种警察发展途径选择机会。至2013年,反恐特勤队亦加入联合招募计划。
投考加入机场特警组的人员须有至少3年年资,服务纪录良好、视力良好,于该职级服务期间曾经驻守于警察机动部队拥有优势,现役特别任务连、反恐特勤队、跟踪支援队要员保护组保护证人组人员获得优先考虑。获得所属主管的推荐后,投考人会接受面试,内容包括了解投考人投考的动机、了解投考人的胆识、性格及对恐怖组织的认识等。
遴选测试
成功通过面试的投考人会进入为期一日的遴选测试(英文:pre-selection;通常于每年9月首周或者10月首周举行),以测试投考人的体能是否有能力应付基本遴选内容:
甲部份:时间限制于40分钟内完成全部项目(甲级等于3分、乙级等于2分、丙级等于1分,丁级等于无分),设有最低确实数值要求(详细资料于括号内),投考人于任何一小项中不达到最低要求,就自动被取消继续参与遴选的资格。
乙部份:
丙部份:
身体检查
通过遴选测试的投考人,会于同月月中被安排接受全面性的身体检查。
基本遴选
成功通过身体检查的投考人,会被安排进入为期4日、由机场特警组、反恐特勤队及特别任务连共同主办的基本遴选(英文:Basic Selection,通常于每年10月首周一或者11月首周一举行,与遴选测试相隔一月),当中包括智能、体能(包括掌上压、举哑铃、搏击、负重(沙包及大杉等)长跑、长途游泳(从水警北分区──马料水水警基地,游往丫洲等)、跳水及徒手潜水等)、射击、意志力压力管理、面对困难的克服性、应变能力(包括安排两名投考人为一组,要求投考人在仅配备一条绳子的情况下,构想如何两人在不沾水的情况下渡河,并且完成该任务)、心理测试能力倾向、团体精神及领导才能测试等等。每年举行的基本遴选,通常结果有1/3投考人被淘汰。于2013年举行的基本遴选,有约70名人员投考,结果只有逾10名通过。
专门部队基本训练
成功通过基本遴选的人员被挑选后,会被安排接受为期6周、由机场特警组、反恐特勤队及特别任务连共同主办的专门部队基本训练(英文:Specialist Unit Basic Training,缩写:SUBT),内容包括:体能训练、武力控制技巧、搏击、枪械使用(根据统计,在训练过程中,人员均需发射逾1,500发子弹)、反恐知识、野外定向(包括地图使用及观星定位等)、基本都市战术、基本郊野战术、室内近身作战、战术运用、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由爆炸品处理课教授的拆弹训练、由要员保护组教授的要员保护训练、由警察搜查队教授的反恐安全保障搜查训练及由警察谈判组教授的谈判训练等等。其中基本都市战术,内容包括观察、地图知识、小队掩护、建筑物及直升机快速游绳垂降及强攻进入(Force entry)等等;基本郊野战术训练则包括了观察、地图知识、寻找掩护及埋伏点及小队协调等等。每年举行的专门部队基本训练,通常结果只有约20至30名投考人通过。
机场特警组高级训练
成功通过专门部队基本训练的投考人,会进入为期4周的机场特警组高级训练(英文:Airport Security Unit Advanced Training,通常于每年12月举行),内容包括:航空安全条例、针对香港国际机场所研制的战术及处理核生化武器等。每年举行的机场特警组高级训练课程,通常结果只有约15至20名投考人通过。
认知课程
成功通过机场特警组高级训练的投考人,会进入为期两周的认知课程。
最后筛选
成功通过上述所有阶段的投考人经过最后筛选后,方能成为正式一员。
训练
往后,人员于每日当值(10小时)的首一个半小时,均需要进行(包括搏击及压点控制在内的)体能及战术训练,及接受每周一日全面性的特别训练(包括专业培训课程以及考核等等)如果表现未如理想,会被随时下令离队。此外,为了保持机场特警组随时能够以最佳体能状态应付事件,人员于每年均需要再次接受相关的体能考试。任期为最少3年。
相关参见 机场特警组战术训练场及机场警区障碍训练场
除了使用上述两座警察训练设施及其他实际环境外,机场特警组亦借用国泰航空的国泰城飞行培训中心作为战术训练用途。
战术及行动医学课程
战术及行动医学课程(英文:Tactical Medicine Course)为由医疗支援队与医院管理局合作举办的课程,为期半年,专门为到警察机动部队及特种警察部队设计。课程导师由医疗支援组人员出任,医院管理局人员则出任客席讲师,及对课程提供专业意见。课程共有12个单元,每个单元为期一至两日,每个月教授两个单元。课程内容涵盖多个专业范畴,包括创伤医疗、紧急辅助医疗、意外处理及核生化事故等的处理。训练地点分别为警察机动部队总部、雅丽氏何妙龄那打素医院及急症室,以及救护车随车等。人员如果成功通过考核,将会获得由警务处助理处长(行动)和香港中文大学意外及急救医学教授联名签署的证书,成为合资格的警察行动医疗员(英文:Police Tactical Medic)。
警察辅助医疗急救课程
警察辅助医疗急救课程'(英文:Police Paramedic Training Programme,缩写:PPTP)于1995年起正式教授,是由香港警务处医院管理局合作举办的专业化急救及医疗训练课程,用以专门训练部分香港警务处部门的警务人员,人员接受训练后会成为警察辅助医疗急救人员(英文:Police Paramedic Cadre,缩写:PPC);所获得的资格,相等于一名拥有二级紧急辅助医疗资格的香港消防处救护人员。课程由香港警务处顾问编排,为全球战术及行动的医疗课程。为期10日的密集式训练(包括到医院实习)内容包括:气道及呼吸的处理、中心静脉导管静脉注射输液法、创伤处理、缝针技巧、高级心脏支援术、分流和灾难应对、细菌、化学污染、辐射、核生化及恐怖袭击处理等等。通过基本的训练后,人员将会被派往医院急症室实习。为求掌握高水平的急救技巧,人员亦必须持续地复修有关的训练课程。
警察导向战术急救医疗课程
警察导向战术急救医疗课程(英文:Police Oriented Tactical Emergency Medicine Course,缩写:POTEM)于2006年11月起正式教授,由香港警察学院的3位医疗顾问设计,分别是医院管理局新界东医院联网急症科统筹专员暨雅丽氏何妙龄那打素医院急症科部门主管陈德胜医生、新界西医院联网矫型及创伤学组联网部门主管周育贤医生和香港中文大学外科学系意外及急救医学教学单位的郭浩祺教授,为专业化的战术急救训练课程,分为3个层次──初级、基本以及高级训练,用以专门分别培育训练部分香港警务处部门的警务人员,人员接受训练后会成为警察医疗员(英文:Police Medic),于战术环境、突发事故或者灾难现场发生时为到伤者提供紧急医疗服务,避免救援及紧急医疗队伍可能因为环境、时间及能力的阻碍而无办法第一时间深入现场照顾伤者,延误救治。
机场特警组人员需要接受当中为期8日、针对特别行动单位的行动需要而设计的高级训练课程,课程内容涵盖初基训练课程中的日常警察事务期间所遇到的受伤事故,包括急救医疗集体打斗所引起的创伤、爆炸或高处堕下受伤,以及四肢骨折等等技巧;基本训练课程的战术急救医学、运输医学,以及枪伤和生化事故导致受伤个案的处理;以及高级训练课程独有的在户外各种不同的模拟行动中进行训练。
装备
机场特警组于2008年教育及职业博览的香港警察摊位中,展览武器及装备。
每名机场特警组人员的随身装备共重逾35磅,于行动时,增加至共重逾50磅。下列为已经曝光、记录过或公开过的装备。
通讯器材
医疗设备
自动体外心脏去颤器
长脊椎板
呼吸辅助器
医疗氧器
脉搏血氧定量计
防暴装备
防爆风镜
护耳罩
防毒面具,包括S-10型。
战术背心
防弹衣
防生化衣
游绳手套
紧急游绳战术腰带
护膝
战术靴
防弹盾,以炭铝合金制造,约4高。其中一款于盾近顶部位置安装了一块防弹的纤维玻璃镜,让人员能够视察环境。盾上设有装置,可以让持盾人员同时手持冲锋枪。盾下设有轮胎,以便推进。防弹盾几乎可以抵御任何类型的子弹射击。
武器
枪械
其他
震眩弹(或称震摄弹、震撼弹和盲袭弹)
爆破工具
其他
车辆
机场特警组所使用的警察车辆与一般香港警察车辆相像,然而内部设计及所携带的装备不同。每辆专用警察车辆都有配备特别工具(例如爆破工具)等。
已知行动记录
以下为不完全纪录:
公众联系
特警组义工队
机场特警队拥有其义工队,义工队会经常参与外展等义务活动。
流行文化
香港国际机场于暑假期间推出的“小机场大学问.暑期职业探索之旅”活动,让3至8岁的小朋友化身飞机师、空中服务员、机场特警组人员及记者,以实习生身份试穿制服,接受两小时“特别训练”,感受分秒必争的工作生活。选择扮演机场特警组人员的小朋友,会被保送到机场内的“挑战擂台”受训,挑战大型体育电玩游戏,加强体能与反应;小特警又可转战“反斗大事件射击场”,执起玩具手枪练习射击,改善眼界与速度感
著名队员
轶事
禁忌
为应付劫机及恐怖分子,机场特警组时刻须背负中型武器,除须保持高度警觉,当中亦有不少禁忌。包括不准与旅客拍照、尽量使用职员洗手间,以及须坚守保密原则等等。
赤身跑步
机场特警组男性人员经常赤身(上身裸露)围绕着香港国际机场四周的强风环境下跑步,不分天气,以作体能及意志的磨练。
相关题材作品
机场特警组角色一直有在电影及电视剧中亮相,包括《紫雨风暴》(1999年)及《特警新人类》(1999年)、《重装警察》(1999年)、《保持通话》(2008年)、《女警爱作战》(2012年)及《机场特警》(2020年)等等。
以及香港警队2021宣传片守城。
相关参见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2 19:14
目录
概述
宗旨
组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