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品处理课
香港警务机构
爆炸品处理课(俗称拆弹专家;英文:Explosive Ordnance Disposal Bureau,缩写:EOD)于1972年成立,隶属于香港警务处行动处行动部,主要责任为处理小口径弹药除外(由军械法证课负责)的所有(包括水下的)爆炸品,包括爆竹烟火炸药炸弹简易爆炸装置、爆裂物、生物武器化学武器辐射核武器等、检查子弹及爆炸品的储存库及设施,以及销毁等任务[1]。
组织
发展历史
1972年,爆炸品处理课成立。成立初期,人员全为英国军队拆弹军人,直至1980年代,陆续由香港的警务人员,经由警察队的培育训练,逐步取缔。
1986年,爆炸品处理课引入拆弹机械车辆。
2000年9月19日至21日,爆炸品处理课在青山靶场用了3天,共40次,销毁了于过去两年行动间所检获的物品,合共逾980公斤的强力炸药,以及2000多支信管。是香港回归后,其中一次最大规模的爆炸品销毁任务。
2010年5月25日,拥有22年拆弹经验的袁汉荣晋升为首位华人主管。同年,爆炸品处理课全面革新了其装备,包括引入新防爆衣、数码X光系统及拆弹机械车等等。同年10月,爆炸品处理课与海外资深爆炸品处理专家进行交流及训练。
遴选训练
遴选
爆炸品处理课人员全数由后备爆炸品处理小队中提拔,用以代替离任正规人员。投考加入后备爆炸品处理小队,拥有机械工程学及其他理科资历拥有优势,曾经驻守香港警察机动部队获得优先考虑,同时需要通过为期3日的遴选,内容包括基本心理测试机械操作及在不同环境下(包括高度狭窄空间)的工作能力等等。
训练
成功通过遴选后的投考人,会被安排接受为期6周的训练,包括体能(包括负重训练)、在压力环境下工作、土制爆炸品装置处理基本课程(英文:Basic Improvised Explosive Device Disposal,缩写:IEDD;内容包括炸药常识、炸弹使用、土制炸弹的结构及运作、拆弹原则、电子学及器材运作等等)以及(为期3日2夜)60小时的实习。
执照考核课程
通过上述阶段的投考人,会被安排接受为期两周的炸弹处理员执照考核课程,通过者方能够加入后备爆炸品处理小队。每年举行的整个遴选过程,通常结果有80%至90%投考人被淘汰。
培训
期后,后备爆炸品处理小队人员需要参与定期的训练日及为期一年的月性训练日(每月举办一次),并且通过每年为期3周的炸弹处理员牌照续期课程。
爆炸品处理课的日常训练均属于高度危险性质,包括在不同的地形上引爆威力极度强劲的爆炸品等。此外,部份人员需要接受水下爆炸品处理等训练。
装备
防爆工具
拆弹工具
大事记
六七暴动
主条目:六七暴动
于1967年7月开始,左派阵营开始在香港、九龙及新界街头到处放置真假土制炸弹,使到警察疲于奔命,其间有多人被炸死或炸伤。当时警队未有专门处理爆炸品的行动小组,大部份负责拆除炸弹的人员都缺乏经验,仅会以绳索进行引爆。六七暴动期间,合共发现了1,167个炸弹,造成包括1名驻港英军军人、1名消防队长和2名警务人员殉职──包括了华籍警员杜雄光和外籍高级督察麦基云(英文:Ronald John McEwen),分别于香港岛告士打道怡和街拆除炸弹期间被炸死的。
青衣货轮误捞空投炸弹案
1995年7月6日,一艘货轮青衣外600的海面上起锚时,意外捞起了一枚直径14、长44吋及重500磅的美国制造M64型空投炸弹。爆炸品处理课出动,耗时个半小时解除危机。是次为香港历史上发现最大型的炸弹案件。
东京街爆炸品发现案
主条目:东京街#爆炸品发现案
2006年4月8日,工人于深水埗长沙湾东京街进行渠务工程期间发现了大量认为于1940至1950年代期间由驻港英军遗留下来的爆炸品,包括弹壳、手榴弹迫击炮火箭炮等多种威力巨大的爆炸品,炸弹仅藏于路面下1米深的泥土中,其中最巨型的炸弹长60厘米,最小型的是蛋形手榴弹。警务人员需要疏散附近居民,港铁长沙湾站A2出口亦需要被关闭。消防及紧急应变保安队搭起两个帐篷,向着目标不停射水为到炸弹降温。至傍晚6时许,爆炸品处理课共挖出588枚爆炸品,其中手榴弹逾200枚,而且巨型炮弹不少,排列路上。警务人员需要扩大封锁范围至周围约200米,不准任何途人接近。晚上7时46分,爆炸品处理课于坑内进行了引爆;期后爆炸品处理课继续进行挖掘,及以化学品燃烧坑内已经被引爆的爆炸品所遗留下来的残余火药,随后移走572枚炸弹,带返爆炸品处理课基地进行化验
已知行动纪录
以下为不完全纪录(主要集中于2011年后的公开报道)
题材作品
爆炸品处理课角色一直有在电影及电视剧中亮相
宣传片
守城(2021年香港警队最新宣传片-守城)
相关电影
高度戒备》(1997年)拆弹专家(2017)拆弹专家2(2020)等等。
电视剧
相关参见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11-27 22:06
目录
概述
组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