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手锏
词语释义
杀手锏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shā shǒu jiǎn,原意为小说中搏斗时出其不意地用锏投杀敌人的绝招,现指出其不意击敌制胜的招数,比喻看家本领。出自清代小说《说唐全传》
释义出处
释义
[weapon used in initiative attack] 一作“撒手锏”,喻指取胜的绝招
出处
《说唐》第九回:“ 秦琼 把锏法一路路传与 罗成 ,看看传到杀手锏,心中一想:‘不要吧,表弟勇猛,我若传了他杀手锏,天下只有他,没有我了。’”
详细释义
杀手锏也写作“撒手锏”。意思是,使出绝招,亮出底牌
现代汉语词典》中“杀手锏”见1168页“撒手锏”。“锏”的释义是:“古代兵器,金属制成,长条形,有四棱,无刃,上端略小,下端有柄。”“撒手锏”的释义则是:“旧小说中指厮杀时出其不意地用锏投掷敌人的招数,比喻最关键的时刻使出最拿手的招数。”
杀手锏源自《说唐全传》罗成秦琼互教自家武艺,但是都留一个心眼,罗成没有教自家绝杀“回马枪”,秦琼没有教自家绝杀“杀手锏”,但是在日后的作战中都让对方见识了自家的绝活。
史籍记载
说岳全传》里也有关于杀手锏的描述。岳飞在收服杨再兴时,激斗数日不分胜负,后来在梦中得到杨景传授杀手锏才打败杨再兴。
“撒手锏”和“杀手锏”,读音差不多(撒读sa,杀读sha),从表面上看意思似乎也差不多。但如果认真研究一下,就会发现,两种使用方式会引起含义上的重大区别。
“杀手”在这里并不是名词,而是作为形容词用,表示“绝招”、“狠招”、可以一击致命的手段。
“杀手锏”可能是人们对于“撒手锏”的一种误读,锏本来是一种手持兵器,有双锏有单锏,古代交战当中很少有人愿意自己的兵器脱手,所以“撒手锏”才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有时候可以用来一击致命,变成了一个“杀招”,现代人为了突出手段的效果,就直接称作“杀手锏”。
按照词典里所说,“撒手锏”是军队双方在战场上进行厮杀,当主要作战兵器无法取胜甚至于被打掉,在相持不下或被敌将追杀面临险境时,一方抽出锏来,突然回身给敌将以致命一击,瞬间扭转局面取得胜利。在这样的一击中。对“撒手锏”,既要强调技术含量高、作战威力强,更要强调出其不意,要在最关键的时候使用,达到“一招制敌”的的功效,一举扭转战局,打赢战争。
杀手锏其实不是一个词,而是秦琼的功夫里面秦家锏的一个招数也是最厉害的一招。就像大家所熟知的亢龙有悔一样,不是词语。也就是引申为留了一手的意思。
秦琼家祖传锏法中最后一招“杀手锏”。(又名:撒手锏)
语义扩展
拓展领域
杀手锏一词,原为撒手锏,重在撒,而不在锏。
撒手锏变为杀手锏,这一转折发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历史表明,杀手锏的研发,主要是应用了新的原理,如机枪、雷达、导弹、原子弹、激光;拓展了新的领域,如飞机、舰船、潜艇、人造卫星;形成了新的组合,如坦克、航母、互联网。因此,杀手锏问世后,往往会相应形成新型作战力量。
精神控制
杀手锏之高地:精神控制。从精神上控制敌人化敌为友,才是战争的最高境界。
在军事装备创新的竞赛场上,领头者不怕别人尾随,不怕别人仿制,更不怕别人“山寨”,就怕别人另辟蹊径。当前,美军到处炫耀其所谓颠覆性技术和物理装备,推行震慑战略,以吸引别人眼球,而对生物学、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探索和军事应用却秘而不宣,正说明其奉行的恰恰是孙子所揭示的战争之诡道: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2 08:29
目录
概述
释义出处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