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夫人赋
汉武帝刘彻赋作
《李夫人赋》是汉武帝刘彻的赋作。此赋以浓墨重彩的手法,真实而多层面地传达了作者对李夫人的深切怀念,表达了对美好生命逝去的无尽悲哀。其赋文保留了楚辞体的文学样式,继承了这种文体注重抒情的文学创作特点,形式与写情自然契合,融和无间。《李夫人赋》在汉武帝时期甚至整个汉代,都是颇具特色的重要抒情赋作,作为中国文学史上首篇悼亡赋,其题材内容和艺术形式在赋史上都有开拓意义。
作品原文
李夫人赋
美连娟以修嫭兮①,命樔绝而不长②。饰新宫以延贮兮③,泯不归乎故乡④。惨郁郁其芜秽兮⑤,隐处幽而怀伤。释舆马于山椒兮⑥,奄修夜之不阳⑦。秋气憯以凄泪兮⑧,桂枝落而销亡。神茕茕以遥思兮⑨,精浮游而出畺⑩。托沈阴以圹久兮⑪,惜蕃华之未央⑫。念穷极之不还兮⑬,惟幼眇之相羊⑭。函荾荴以俟风兮⑮,芳杂袭以弥章⑯。的容与以猗靡兮⑰,缥飘姚虖愈庄⑱。燕淫衍而抚楹兮⑲,连流视而娥扬⑳。既激感而心逐兮㉑,包红颜而弗明。欢接狎以离别兮㉒,宵寤梦之芒芒㉓。忽迁化而不反兮㉔,魄放逸以飞扬。何灵魄之纷纷兮,哀裴回以踌躇㉕。势路日以远兮,遂荒忽而辞去㉖。超兮西征㉗,屑兮不见㉘。寖淫敞怳㉙,寂兮无音。思若流波,怛兮在心㉚。
乱曰㉛:佳侠函光㉜,陨朱荣兮。嫉妒闟茸㉝,将安程兮。方时隆盛,年夭伤兮。弟子增欷㉞,洿沫怅兮㉟。悲愁於邑㊱,喧不可止兮。向不虚应㊲,亦云己兮。嫶妍太息㊳,叹稚子兮。懰栗不言㊴,倚所恃兮。仁者不誓,岂约亲兮㊵?既往不来,申以信兮。去彼昭昭㊶,就冥冥兮㊷。既下新宫,不复故庭兮。呜呼哀哉,想魂灵兮!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连娟:纤弱貌。嫭(hù):美貌。
②樔(jiǎo)绝:绝灭。
③饰新官:装饰新宫殿。延贮:引颈期待。
④泯:灭。
⑤芜秽:荒芜,谓田地不整治而杂草丛生。
⑥山椒:指山陵。
⑦奄:有停留的意思。阳:指天明亮。
⑧憯(cǎn):古同“惨”。万分悲怜,凄惨。
⑨茕茕(qióng qióng):忧思的样子,孤独无依的样子。
⑩畺(jiāng):古同“疆”。
⑪沈阴:这里指在地下。圹:同“旷”。
⑫未央:意即未半。
⑬穷极:谓天之尽头。
⑭幼眇(miǎo):即窈窕,美好貌。相羊:犹言徘徊。
⑮荾(suī):花蕊。荴(fū):散布。
⑯杂袭:相杂而累积。
⑰的:的确。容与:娴雅自得的样子。
⑱虖:同“乎”。
⑲燕:同“宴”。淫衍:放纵而奢靡。
⑳娥扬:娥眉扬动。
㉑激感:感动,打动。
㉒狎(xiá):亲近。
㉓寤(wù):睡醒。
㉔迁化:变化。
㉕裴回:同“徘徊”。
㉖荒忽:同“恍惚”,隐约而不可辨识。
㉗西征:太阳西下。
㉘屑:倏忽之间。
㉙寖淫(jìn yín):逐渐。敞怳(chǎng huǎng ):模糊,不真切。敞,通“惝”。
㉚怛(dá):哀悼。
㉛乱:通常指辞赋篇末总括全篇旨意的一段文字。
㉜佳侠:佳丽。函:包藏。
㉝闟(tà)茸:指地位及品性卑贱者。
㉞欷(xī):抽泣之声。
㉟洿(wū)沫:泪流满面。
㊱於(wū)邑:哽咽。
㊲向:通“响”。
㊳嫶妍(qiáo yán):憔悴,忧伤消瘦。
㊴懰(liú)栗:悲伤,忧伤。
㊵“仁者”二句:形容仁者为亲施加恩惠,义无反顾。
㊶昭昭:光明,指阳间。
㊷冥冥:昏暗,指阴间。
白话译文
你的姿容纤弱而美好啊,可叹性命短暂不长久,装饰了新宫久久期待着你啊,你却消失了身影不再回归故乡。荒草丛生一片凄凉景象啊,你身处幽暗之地令我神伤,把车马停在陵墓旁啊,长夜漫漫何时天明?秋气寒凉令我心中惨痛啊,那可人的桂枝玉陨香销,我的灵魂孤独地思恋着远方的你啊,精神脱离躯体四方漫游。长期寄情于地下的你啊,痛惜你花容如繁华早逝,天的尽头大概并不遥远啊,我想念你那翩翩徜徉的身姿。花蕊绽放等待着春风啊,沁人的芬芳愈加浓郁,明亮的面容婉顺安详啊,飘摇于风中却更加端庄。燕儿飞去飞来栖止于楹梁啊,你美目流盼娥眉轻扬。我如有所感心中追寻着你啊,你却将红颜深深地掩藏。相会欢愉亲热又终于分离啊,我深夜从梦中惊醒心下茫然,你忽然逝去再也不回转啊,魂魄放任无拘自在逍遥。思绪飘渺无定啊,你徘徊驻足我心哀戚,道路越来越远啊,恍惚中你飘然离去。如同红日西坠,霎时不见了踪迹。一切渐渐朦胧起来,静悄悄地再也没有了声音我对你的思念如流水不绝,心裹永远凄怆伤怀。
结语说:佳丽光彩照人,却如鲜花般凋零;那些嫉妒卑贱之辈,如何能与你相匹敌!正当鼎盛年华,却夭折而亡,兄弟小儿哭个不休,涕泪交流。悲愁郁结于中,哀声不绝于耳。我们的哀痛你无法知晓,真令人无可奈何。可叹你忧伤瘦损,又哀怜年幼的小儿,你哀怆不语,心中定是有所希冀。仁者不必发誓,难道对待亲戚还要誓言。你虽从此一去不复返,我还是要表白自己的诚意。你远离光明的人世,前往昏暗的阴间,降临到了新宫,不再去往日的庭院。可悲啊可叹,我终日想念着你的魂灵!
创作背景
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之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之前的一个秋天,李夫人卒。李夫人是汉武帝的宠妃,年纪很轻就去世了。在她病重的时候,汉武帝亲自前往探视,然而,李夫人却不肯直接面对天子,她用被蒙着头致谢,李夫人死后,破格以皇后礼安葬。武帝对李夫人思念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说他能使李夫人的神灵重返宫廷,他用放幻灯的方法使李夫人的身影重现。汉武帝坐在另一帷帐中观看,遥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她在幄中就坐,又徐步而出。武帝不得到跟前仔细端详,愈发思念感伤,当即作了一首诗:“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他令乐工把这首诗配上曲调,在宫里演唱。除了这首诗之外,汉武帝还写了一篇赋,史书称其因“思念李夫人不已”,“又自为作赋,以伤悼夫人”。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汉武帝是西汉唯一一位有辞赋作品传世的皇帝。据《汉书·艺文志》载:“上所自造赋二篇。”颜师古注云:“武帝也。”这二篇赋中的一篇应是《汉书·外戚传》载录的《李夫人赋》,而另一篇赋则未知何指。由《汉书·艺文志》之著录,印证汉武帝的今存作品,不难发现汉武帝不仅好辞赋,而且还亲制辞赋。他的《李夫人赋》是中国文学史上悼亡赋的开山鼻祖。
赋分正文与乱辞两部分。正文主要通过幻想与追忆,抒发对亡妃李夫人的绵绵伤痛。赋的开头四句:“美连娟以修嫣兮,命樔绝而不长。饰新宫以延贮兮。泯不归乎故乡。”新宫可筑,而美好生命逝去就再也不能回来。这与“露唏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薤露》)的对生命易逝的悲痛无奈有异曲同工之妙,表明武帝在哀悼李夫人的同时,对生命的短暂进行了深沉思考。接下来的“惨郁郁其芜秽兮,隐处幽而怀伤”两句,是对李夫人身处墓中凄惨境况的想象。在此,武帝不写自己如何伤怀李夫人的早逝,而是写李夫人的亡魂在墓室中为思念自己而心伤,这种进一层的写法,想象大胆奇特,倍加抒发了武帝的无尽哀伤。而“秋气憯以凄泪兮,桂枝落而销亡”,以眼前秋景抒心中哀情,再次传达出对爱妃早逝的伤痛。在这种伤悼的心理引导下,作者想象其灵魂脱离肉体,去寻找李夫人的踪迹,见到了“函荾荴以俟风兮,芳杂袭以弥章。的容与以猗靡兮,缥飘姚虖愈庄”的李夫人。如此神奇想象,如梦似幻,足见汉武帝对李夫人思念之刻骨铭心。接下来的“燕淫衍而抚楹兮,连流视而娥扬,既激感而心逐兮,包红颜而弗明。驩接狎以离别兮,宵寤梦之芒芒”,由冥冥想象,转入对往日欢乐生活的追忆;由对往日的追忆,又回到眼前似梦非梦的幻境中。在此番幻境中,李夫人的身影是“忽迁化而不反”,或“哀裴回以踌躇”。以李夫人灵魂的不忍离去来表达作者对夫人灵魂归来的强烈期盼。然人死不能复生,武帝最终在李夫人灵魂“荒忽而辞去”、“屑兮不见”的幻境中,再次回到眼前阴阳相隔的残酷现实,“思若流波,怛兮在心”,无限伤痛,如流水连绵不绝。
乱辞再次抒写了对李夫人早逝的无限悲痛,表示将不负其临终所托,体现了武帝对李夫人的一片深情。乱辞中从“弟子增欷”到“倚所恃兮”一段,描写了伤悼李夫人的凄恻场景,极其感人。这一段对李夫人兄弟和稚子伤悼李夫人的哀恸场景进行描写,极富人情味。从中不难发现汉武帝虽为一代雄主,亦有普通人真挚感情的一面。
《李夫人赋》在汉武帝时期甚至整个汉代,都是颇具特色的重要抒情赋作,其文学史意义不容忽视。
其一,《李夫人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悼亡赋,在辞赋题材方面具有开拓意义。今存武帝之前的悼亡文学,有《诗经》的《邶风·绿衣》和《唐风·葛生》,但皆以诗歌形式出现。而文学史上的第一篇悼亡赋,则非《李夫人赋》莫属。马积高认为此赋乱辞一段“写得颇亲切,为后世悼亡之作所祖”。其实,《李夫人赋》不仅仅在写作手法上“为后世悼亡之作所祖”,更在悼亡赋题材上有开拓之功。汉武帝《李夫人赋》之后,悼亡赋继作不断。如曹丕《悼天赋》、曹植《思子赋》、王粲伤天赋》《思友赋》、曹髦《伤魂赋》、潘岳《悼亡赋》、南朝宋武帝刘裕《拟汉武帝李夫人赋》、江淹《伤爱子赋》《伤友人赋》、宋人李处权《悼亡赋》等,皆属此类。众多悼亡赋作的出现,使悼亡成了中国古代辞赋的一大重要题材。
其二,《李夫人赋》的艺术手法为后世悼亡文学提供了借鉴。一是《李夫人赋》以“桂枝落而销亡”比喻李夫人之死,这一手法为后世悼亡诗赋所因袭。如,潘岳《悼亡赋》“含芬华之芳烈,翩零落而从风”、刘裕《拟汉武帝李夫人赋》“念桂枝之秋霣,惜瑶华之春翦”、梁简文帝《伤美人诗》“香烧日有歇,花落无还时”、阴铿和樊晋陵伤妾诗》“画梁朝日尽,芳树落花辞”、李处权《悼亡赋》“信尤物之易毁兮,审奇花之早落”,等等,这些都是以花落喻妻、妾的死亡,是对《李夫人赋》中以“桂枝落”喻李夫人死的承袭。二是《李夫人赋》以幻觉抒哀情,将心理幻境与眼前实景相结合的艺术手法,为后世悼亡诗赋所继承。在《李夫人赋》之前,《邶风·绿衣》悼亡,主要通过睹物伤人,表现作者哀思;《唐风·葛生》悼亡,在睹物伤人的同时,对亡人坟茔的凄惨景象进行描写,以抒写作者“予美亡此,谁与独处”的悲伤。而《李夫人赋》悼亡,则充分利用辞赋长于铺陈的优势,展现了汉武帝伤悼李夫人时产生的种种幻境,以此表达心中的无尽感伤。在描写心理幻境的同时,《李夫人赋》还在乱辞中描写了伤悼李夫人的眼前实景,进一步写出了对亡妃的无限悲思。这虚实相间的抒情方式,使全赋在哀伤百转的同时,充满着神奇和迷幻。《李夫人赋》的这一艺术独创,为后世同类题材文学所接受。如潘岳《悼亡赋》:“神飘忽而不反,形安得而久安?袭时服于遗质,表铅华于余颜。……延尔族兮临后庭,人空室兮望灵座,帷飘飘兮灯荧荧。灯荧荧兮如故,帷飘飘兮若存,物未改兮人已化,馈生尘兮酒停樽”,想象亡妻灵魂的飘忽不返及其妆扮,并将这一心理幻境与“空室”、“人已化”的眼前实境结合起来,表达了不尽悼念之情。又如江总奉和东宫经故妃旧殿诗》“犹忆窥窗处,还如解佩时。苔生无意早,燕入有言迟。若令归就月,照见不须疑”,李处权《悼亡赋》“悄空闺之岑寂兮,想音容于冥漠。……把怀平生之好合兮,竟缱绻而难舍。觊魂梦之可接兮,睇长松于广野。虽涸流以濡翰兮,浩予悲之莫写”,都是将眼前实景与心理幻境结合起来抒写对亡人的思念。这些,都可以看出《李夫人赋》对后世悼亡诗赋艺术手法的深远影响。
其三,《李夫人赋》是汉代抒情赋作的先导。在《李夫人赋》之前,骚体辞赋已成为汉人抒情的主要文体,但大多是在代屈原立言之际表达个人的不遇情怀。如贾谊的《吊屈原赋》《惜逝》、严忌的《哀时命》等,情感虽挚,但终隔一层。而《李夫人赋》虽为骚体,但直抒作者在李夫人死后的内心感受,这种抒情手法不仅较借代古人立言来抒情要自然亲切得多,而且开启了汉代抒情赋作的先河。这种情感的直接抒发,是对《诗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诗序》)精神的继承,也是对屈骚“发愤以抒情”传统的弘扬。《李夫人赋》之后,虽代屈原立言的拟骚赋仍有继作,但抒情赋作至东汉已逐渐蔚为大观,特别是汉末魏晋的伤悼赋,基本上都是直抒胸臆的赋作,这是《李夫人赋》导夫先路的结果。
其四,《李夫人赋》为魏晋时代人生命意识的普遍觉醒开了先河。汉武帝《李夫人赋》在沉痛伤悼李夫人的同时,体现出对生命易逝的思考。这与汉武帝的世界观变化有关,据《史记·封禅书》和《汉书》之《武帝纪》《郊祀志》等记载,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得了一场大病之后,深感到生命的脆弱,从此逐渐沉迷于神仙。这种变化同样体现在他的《秋风辞》和《李夫人歌》中。在这里,对功业的孜孜以求已荡然无存,代之而起的是对生命的思索与追问、对生命存在的珍视与爱恋。汉武帝的这类作品,与同时代出现的《战城南》、乌孙公主的《悲愁歌》等作品一道,透露出汉代文学创作的嬗变:从一味地歌功颂德、润色鸿业的主题逐步转向抒写真情、思考生命的主题。这种看似转向颓唐的文学风尚变化,实际上体现了西汉人个体生命意识的逐渐觉醒,为魏晋时代人生命意识的普遍觉醒开了先河,其意义之重大,值得后人在研究西汉文学时给予充分重视。
名家点评
复旦大学教授郑利华:赋文保留了楚辞体的文学样式,继承了这种文体注重抒情的文学创作特点,形式与写情自然契合,融和无间。在篇幅上以精短取胜,避免一些楚辞体冗长、琐碎的铺叙,以突出抒情的凝集与真切的程度。(《古文鉴赏辞典》)
作者简介
刘彻(公元前157年—公元前87年),即汉武帝,汉朝的第五代皇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也是一位爱好文学、提倡辞赋的诗人。幼名刘彘,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其母是皇后王娡。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54年,建立了汉朝最辉煌的功业之一。其作品今存《李夫人赋》《瓠子歌》《天马歌》《李夫人歌》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1 22:04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