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元,1999年毕业于
中国人民大学,获
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教授、博士,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教育学会理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人本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是
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个人简介
1983年毕业于
山西财经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中南财经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教授、博士,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教育学会理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评审专家,人本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是
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主要著作
[1]《
公共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9月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 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人力资源管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版。
[3]《职业生涯管理:原理·方法·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版。
[5]《
人本发展经济学》,专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9月版。 李晓西教授在《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第11期发表书评。《新京报》2006年12月8日“书评周刊”C24版介绍。
[6]《战略性激励: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精要》(第2版),专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8月版。
[7]《战略性投资:现代组织学习型人力资源开发全鉴》,专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
[8]《
广告学教程》(第二版),编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9月版。被评为“2006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9]《追求永远:中国企业家谋求长程发展行为案例研究》,专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8月版。
[10]《人本方略:现代公共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通论》,专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9月版。
[11]《战略性激励: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精要》,专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
[12]《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程》,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8月版。
[13]《广告学教程》(第一版),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2月版。
[14]《人力资本运营》,专著,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年9月版。
[15]《
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专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版。此著为本人博士论文,荣获
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中国财经报2000年9月5日“读书”版发表书评。获国家图书奖和第二届全国教育图书奖一等奖。
[16]《
市场经济中的国家计划》,专著(主笔,与王乃静合作),济南出版社,1997年7月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长期发展规划司系统干部规划方法培训用教材及参考文献。
[17]《宏观经济分析》,主编,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年版。
出版图书
论文
[1]中国企业人力资本产权变革三次浪潮评析,《
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第7期。
[2]关于高考制度改革若干基本问题的战略思考,《新华文摘》2007年第11期。
[3]加强劳动法规建设,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北京劳动保障》,2007年第5期。
[4]从战略高度谋划国企人事制度改革:访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宝元;创新不是无中生有(署名鲍源),《中石化人事管理》,2007年第3期。
[5]国企改革再掀“股权激励”新浪潮,《中国报道》,2007年第5期。
[6]中国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与机会均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10期观点摘编。
[7]关于高考制度改革若干基本问题的战略思考,《
湖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8]市场经济广域性与体制改革新突破,《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6期。
[9]树立广义薪酬概念,注意内在激励作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劳动工资动态》2006年第10期。
[10]中国市场化改革:新时期要有新突破,《
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第83G-4期。
[11]回归人本管理:百年管理史从“科学”到“人文”的发展趋势,《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12]人本发展经济学要义:阿马迪亚·森“以自由看发展”思想的一个理论拓展,《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第9期。
[13]矿难频发的宏观制度根由及对策,《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第54P-5期。
[14]中国市场化改革: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
[15]转型期企业人力资源契约化管理的法规环境约束,《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16]以人为本:高校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5年第9期。
[17]论现代公共组织民主化变革与整合,《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第68I-2期。
[18]拨开蒙在理论上的迷雾,《企业管理》2005年第7期。
[19]关于首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第52P-8期。
[20]中国企业改革战略格局中MBO的制度逻辑解义,《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第7期。
[21]发展繁荣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若干战略问题思考,《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22]从“授权”到“竞合”:关于组织中人际沟通的两个焦点问题,《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5年第3期。
[23]公共组织及其变革:一个制度经济学视角与解析,《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7期以“传统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特点”转摘。
[24]关于MBO:朗咸平之错,《齐鲁周刊》,2005年第1期。
[25]组织学习论:组织行为在社会生态学意义上的一个解说,《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第1期。
[26]政府再造,公民社会浪潮与中国公共
组织变革,《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27]教育危机与行政垄断,《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第40P-4期。
[28]关于教育产业的经济学意义,《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29]论三层四维战略性绩效评估,(2)《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第22P-2期。
[30]我们距离卓越有多远:转型期中国企业家的行为缺陷,《企业管理》,2004年第1期。
[31]简论腐败的制度性根源及其治理战略,《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32]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制度激励,《学习与探索》,2004年第1期。
[33]战略性激励: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精要,《生产力研究》2003年第12期。
[34]现代化,国际竞争力与人本方略,《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第12期。教育部《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第1期转摘。
[35]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团队整合力,《
中国中小企业》,2003年第11期。
[36]现代组织人力资源管理要义探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37]战略性激励论,《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第4期。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工业企业管理》2003年第6期转载。
[38]制度创新与小康建设,《学习与探索》,2003年第2期。
[39]浅谈全方位市场化制度创新,《人民日报(内部参阅)》,2003年第8期。
[40]投资经营教育产业得回报合乎经济学情理,《教育与经济》,2002年第4期。
[41]不学张瑞敏,《企业管理》,2002年第12期。
[42]现代企业人力资本运营简论,《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第76G-5期。
[43]教育产业化的经济学诠释。《人民日报(内部参阅)》,2002年第41期。《科学新闻》,2003年第3期(转载)。
[44]企业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史论解析,《财经问题研究》,2002年第10期。
[45]国家发展规划的理论基础与战略视界,《经济学家》,2002年第5期
[46]国有企业人力资本运营转型研究,载《转型期中日发展比较》,经济科学出版社(中文版)2002年9月;日本学文社(日文版),2002年9月。
[47]正面审视教育产业化运作的制度逻辑,《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第36期。
[48]人力资本产权安排与国有企业制度改革,《新华文摘》,2002年第1期。
[49]三域社会再生产网络与新型国家发展规划体系,《经济问题》,2001.10。
[50]转型期国有企业人力资本运营问题研究,《国有经济论丛》(2001),
吉林人民出版社。
[51]创新即成企业家,《商界》,2001年第11期。
[52]企业经营者人力资本股权化:制度意义与实现途径,《管理现代化》,2001年第5期。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工业企业管理》2002年第1期转载。
[53]人力资本产权安排与国有企业制度改革,《财经问题研究》,2001年第8期。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6期以“国有企业人力资本产权安排构想”为题转摘。
[54]杜拉克教你当企业家,《中外管理》,2001年第8期。
[55]新型国家发展规划体系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01年第60期。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国民经济管理》2001年第5期转载。
[56]中国的宏观经济发展战略:跨世纪审视与前瞻,《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57]人力资本约束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58]关于中长期规划内容体系的思考与设计,《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01年第3期.
[59]人本方略: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年第3期.
[60]转型发展中政府的角色定位及转换,《财经问题研究》,2001年第1期。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国民经济管理》2001年第5期转载,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2期转摘。
[61]比较优势、科教兴国与人本经济发展方略,《经济研究参考》,2000年第37期。
[62]如何形成合理的教育收费机制,《前线》,2000年第5期。
[63]人力资本产权与中国企业改革,《学术论坛》,200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