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古,又曾称李文固,汉族,系明末清初梅县丙村(今丙村镇梅花管理区)人,其故居尚在,坟墓也还完好,葬于今丙村镇福寿管理区神宫坑笔架山腹地。其实从其墓
碑文上看,其真实名字叫李文古。
人物传说
李文古,又曾称李文固,其实从其墓碑文上看,其真实名字叫李文古。汉族,系明末清初
丙村(今
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春月吉旦重修。还有地师镜明古先生主扦字样。
梅县区传遍全
梅州,由梅州而传至闽粤赣台,以至五大洲客家居地。甚至有些地方,不是李文古的事,也套在李文古身上。这说明,李文古对民间社会的影响是很深广的;这些故事,也是客家民间文化的精华。
现就有关李文古的精彩故事,编录如下,以飨读者。
三戏先生
话说
程乡县丙村(今
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堡梅花村,有个出穷的农家孩子,叫李文古,自幼聪明伶俐,又肯动脑筋,话说做事都比一般孩子古怪,十分机智。但因家穷,到七八岁才进
私塾一天, 先生叫大家一起背诵《
人之初啼笑皆非。自此以后就不敢随便刁难李文古了。
看谁落塘
评论:
三戏学台
清朝科举,他曾故意三戏学台,使自己落榜,传为一时之佳话。
“毕叭声,其鲇乎?”
话说,
明朝灭亡之后,
清朝照样开科取士,从县考童生取
秀才,到省考秀才取举人(称
乡试),到京城会试考
进士,直至殿试点
翰林、考
状元、
榜眼、
探花,都照明代科举之例。此时,因是
满族人当
皇帝,旧时由于受
大汉族主义思想影响,汉族人都不愿为
满清皇朝当官,不愿参加清廷的科举考试。李文古也是个民族气节观念很强的人,内心不服异族统治,所以不愿赴考。但
清朝这次参加县州考
秀才,学台(主考官)是姓严。李文古便胸有成竹。考试的题目是《王立于池上》。李文古
下笔成文铜鼓丙村(今
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正是面对
鳄鱼潭,背靠
铜鼓峰)。那学台听了哭笑不得,只好把李文古再次落选。
评论:李文古自幼重民族气节,为了使自己考不中
秀才,免得将来做
清朝的官,他
煞费苦心啼笑皆非,怒而钩笔,这就正中了李文古逃避为清廷做官的意愿。妙哉,痛快!
三戏白食客
李文古,因不愿做
清朝的官,无意仕途,玩世不恭。在三戏学台之后,在家闲住。他家附近,有间
私塾讨人厌,不管附近那家有餐好食的,他总是不请自到,为人又刻薄。李文古不知被他白食过多少回,心里也对他感到讨厌,心想,一定要巧妙地对他进行教育一番。
一日,李文古到该
私塾计上心来,也不答话,转个身偷偷地将个大饼放在先生的灶头角上。那先生回厨下洗碗,一看灶头角上有个大饼,口水就流出来了,拿起一看,圆圆端端的,
拗开一闻,香香甜甜的,馋性一来,
不管三七二十一,三下五除二就吞下肚里去了。谁知,这又正中了李文古之计。待他大饼则吞下肚,李文古忽然紧张地跑回来,在
灶头评论:
三戏村姑
李文古不愿参加科举考试,但觉得文化知识总还是要学,因此,在家中坚持自学,把《
四书》、《
五经如花似玉上村下村的小伙子都眼斟斟的看着她,真是想得
垂涎三尺骑虎难下同个个姑娘个嘴
李文古的同伴们,在
隔远偷看着上述的一切情况,都以为文
古真尿急了有药方
东瞧西望,脸色铁青。心想,她一定是尿鼓得急了。于是眉头一皱
计上心来 不一会儿功夫,李文古就回来了。
叔母丈二金刚一一摸不着头脑。待
叔母停手时,文古已被打得
皮破血流叔母评论:
三戏李二何
李二何,家名
李士淳,是今
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人,与今
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泛泛之辈,他于明代
崇祯年间,中会试第一名
进士会元翰林院皇太子李自成(
闯王)的起义部队攻占了北京时,
崇祯皇帝树倒猢狲散孤掌难鸣,独木难支反清复明已无望,便决以退隐,躲在阴那山灵光寺著书立说,先后著有《三柏轩诗文集》和《
阴那山志》行世。是时,清王朝为巩固清廷统治,便极力收买拉拢汉人为其服务,曾多次下诏李二何应诏出山做官。李二何屡接清廷诏书,
心神不定;去好还是不去好?正在犹豫末决。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李文古见老叔李二何决心难下,便乘各种场合,有意规劝李二何,不可为
满清王朝李文古是很注重民族气节的人,自动放弃仕途,不当
清朝问心有愧。于是,他特地搭船去松口见二何叔,见机行事。
李二何一定,知他话中有话,令人深思,也就不便再辨了。叔侄俩怏怏地回到二何家中。文古见二何房间门
角头明朝已经
心灰意懒,但对
清朝危而不持还有一次,李文古与李二何一般文友饮宴,讲定要行酒令。这酒令规定:其中要有一个物件、一个古人名、一句官话、一句千家诗。
违令者要罚酒
三盅。讲好后,便依次行令。
第一人说:“我有一张床,,送给
张子房。张子房不要?春色恼人眠不得。”
第二个人说:“我有一把伞,送给曹子建。曹子建不要,为什么不要?翦翦秋风阵阵寒。”
第三个人说:“我有一双屐,送给王安石。王安石不要,为什么不要?应嫌
屐齿印
苍台。”
大家听了
面面相觑,弄得李二何满面通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但他从此便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意志,始终没再出山。而是归隐阴那山写诗著书,以终天年。由他携带来的明太子,也在
阴那山汉家天下皇帝崇祯在
煤山吊颈,
明朝明朝罢了。
评论:李文古三戏李二何的故事,集中地反映了李文古的民族气节。他机智巧妙地,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场合、事物,明比暗喻地规劝自己的宗叔李二何,使他逐步觉醒,从而坚定自己的意志,不为
清朝三戏叔母
偷宰鸭嫲
李文古在
阿叔家搭食多年,转眼就近成年,长得
牛高马大,但除了上山打柴割鲁,以助家用之外,就是迷书读书。这时正是
清朝秀才要为阿叔出口气
眼泪汪汪南洋去了。他说,人家是给财主掌牛,受点气怪不得,我是给自家放牛都这样受气,做生做死无人思量,留在家里受苦有什么意思,所以,我想阿叔一定是跟人家学样。也卖牛做盘钱过
南洋南洋水客 劝叔姆讨小
南洋怎么办?想来想去,还是找老侄才有办法。于是又去找李文古,这时文古已经在村里私孰教书,自己开伙了。
阿侄阿叔如此这般讲了一通。阿叔听罢,笑眯眯地走了。但他心中总是半信半疑。
评论:
此外:
文学界共同努力,为
民间文学的文化资产尽心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