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教授,女,1994年毕业于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
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戏剧 。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学术专著
《
明清之际苏州作家群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学史》(合撰),撰写第三卷中的“戏曲史编”和第二卷中的“元明清文学史”部分,
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
《中华文学通史》(撰写其中古代戏曲的若干章节)
华艺出版社1997年出版。
《中华文学发展史》(撰写其中古代戏曲的若干章节)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出版。1991年获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戏剧学系硕士学位,1994年获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
文学博士学位。现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发表过专著《
明清之际苏州作家群研究》等。
主要论文
《目连戏的两种面貌一一〈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与〈劝善金科〉的比较研究》
北京《戏剧》1991年第3期。
《目连戏中“恶”与“惩恶”论析》 上海 《戏剧艺术》1992年第3期。
《从目连戏看民间剧作与宫廷剧作艺术上的差异》 武汉 《
武汉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
《面对“商人世界”:热情与冷漠一一明末清初小说戏曲比较之一》 武汉《武汉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
《略论明末清初苏州作家群剧作中的“戏中戏”》
北京《文学评论》1995年第1期。《关于明清之际“苏州作家群”的名称和成员》 湖南《
中国文学研究》1995年第2期。《特殊的“家人”和特殊的献身一一明清之际苏州作家群“义仆戏”论析》
北京《文学遗产》 1995年第3期。 《清初苏州剧作家考辨三则》 安阳 《殷都学刊》 1995年 第3期。
《尺牍文略论》(与邓绍基合著) 《山西师大学报》1997年第24卷。
《百年戏曲史研究的科学化进程》 《
中国古典文学学术史研究》
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百年来戏曲史著述的发展演变》 南京《江海学刊》1998年第3期。 《清代宫廷大戏三题》
北京《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9年第1期。 《朱素臣号“笙庵”抑或“苼庵”?》 《古籍研究》1999年第4期。
《丘园〈虎囊弹〉是否仅存“山门”一出》 包头 《阴山学刊》 2000年第2期。
《解读张问陶》
北京《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明代产生及流行的关羽戏的特点》 论文集《关羽、关公和关圣》,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02年1月出版。
《汤显祖的传奇折子戏在清代宫廷里的演出》
北京《文艺研究》2002年第1期。
《清代时剧<罗和做梦>正源》
北京《文学遗产》2005年第1期。
《清代谐谑小戏与文人传奇关系初探一一以<花鼓>、<扣当>为例》《
河南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学术短文
《汪笑侬和京剧〈党人碑〉》 《文史知识》1998年第6期。
《是否有两个朱素臣?》 《
中国文化报》1999年11月4日。
《〈思凡〉与〈僧尼会〉的来龙去脉》 论文集《古代戏曲论坛》
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
《〈升平宝筏〉在清代宫廷里缘何受青睐》 论文集《古代戏曲论坛》
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
《清代宫廷大戏的产生及特点》 论文集《古代戏曲论坛》
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
《古代戏曲与正统文学、俗文学及民间文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7 月31日。
《流失英国的三种中国古代戏曲选集孤本》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11月4日。
《民歌在清代花部小戏中的作用一一从<小放牛>谈起》《文史知识》2006年第9期 《明清小戏艺术表现法则中的变与不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8月10日
古籍评注
《寓言典故三百篇》大连出版社1994年出版。 《古文小品三百篇》
大连出版社1995年出版。
《晏殊晏几道欧阳修诗词精选》
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年出版。(与邓绍基合作)
《历代小说精品一一附历代文言小说精品》
时代文艺出版社1995年出版。
《尺牍精华》巴蜀书社1998年出版。(合作)
《不怕鬼的故事》(合作)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古今文学名篇》(合作)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
《唐宋名篇》之“唐宋词卷”和“唐宋文卷” (合作)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中国文史经典讲堂·明清小品选评》 三联书店(
香港)有限公司2006年6月出版
出版图书
随笔心得
《中国文艺史的新篇章》 《人民日报》1992年5月28日。 《“养心”之妙》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6月27日。
《职业与兴趣》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7月11日。
《 你有爱好吗?》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10月31日。
《也谈“修生养性”》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11月14日。
《人和树一一春天的话题》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3月29日。
《亲情的位置》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5月17日。
《说说“相见恨晚”》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5月24日。
《什么是“个人魅力”?》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8月2日。
《登箭扣长城》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2002年8月8日。
《才华横溢 本色率真一一汤显祖的写戏、做人与为官》 《当代戏剧》2002年第3期。
《情感需要培养?!》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9月27日。
《“想象”的魔力》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1月10日。
影视评论
《情感贯穿与“间离效果”一一观评剧〈天桥旧事〉有感》
北京《戏剧评论》1989年第6期。
《对人物的多重审视一一观近年戏曲新剧目断想》 《文论月刊》1990年第6期。
《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一一从京剧〈盘丝洞〉说起》 《艺术景观》1991年第1期。
《一个女人的精神世界一一评小说〈生为女人〉》 《作品与争鸣》1991年第9 期。
《千古传奇再评说一一从戏曲舞台到电视荧屏的〈杨家将〉》 《杨家将》
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年出版。
《耐人寻味的〈回娘家〉》 《文艺报》1993年2月27日。
《有感于包公戏》 《
中国教育报》1995年2月5日。
《对精神乐园的寻求一一评美国电视剧〈父亲、儿子和情人〉》 《
中国教育报》1995年4月2日。
《挚爱人生一一日本电视剧〈爱〉观后》 《
中国教育报》1995年8月6日。
《道义永存一一观第三届BESETO戏剧节有感》 《
中国民航报》1996年12月9日。
《孤胆英雄的魅力一一观〈毁灭者〉有感》 《
中国电影报》1997年5月1日。
《“官兵”好当“贼”难拿一一观话剧〈官兵拿贼〉有感》《文艺报》1998年7月2日。
读书评论
《传统文化与戏曲的交融与剥离一一读〈传统文化与古典戏曲〉》《人民日报》1991年2月23日。 《高悬的心灵世界一一〈北京名匾〉读后记》 《
中国民航报》1996年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