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舜臣
朝鲜半岛民族英雄
李舜臣(朝鲜语:이순신/리순신;英语:Yi Sunshin/Lee Sunshin,1545年4月28日-1598年12月16日),汝谐,本贯德水(今朝鲜黄海北道开丰郡),朝鲜王朝中期武臣,朝鲜半岛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民族英雄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朝鲜仁宗元年)三月十八日,李舜臣生于朝鲜首都汉城乾川洞(今韩国首尔乙支路五街)。他的十二世祖李敦守在高丽时代官至中郎将,不过在朝鲜王朝,他的家族属于文班(东班),五世祖李边在朝鲜世宗至成宗时期官至工曹判书、领中枢府事,曾祖父李琚官至兵曹参议(东班正三品)。祖父李百禄官至平市署奉事,嘉靖十九年(1540年,朝鲜中宗三十五年)六月被司谏院弹劾“性本狂悖,日与无赖之徒纵酒无忌,多有泛滥作弊之事”而被罢官。其父李贞没有出仕(一说为西班从六品秉节校尉),一生默默无闻,可谓家道中落。李舜臣就是李贞与草溪卞氏之子,他还有兄长羲臣、尧臣和弟弟禹臣。
李舜臣少年时代,举家移居忠清道牙山乡下。他从十一岁开始就在私塾学习汉文,但对武艺更感兴趣。他二十一岁结婚,在出身武人的岳父方震的影响下,从二十二岁开始习武,并熟读《孙子兵法》、《吴起兵法》等兵书,尤其擅长射箭。隆庆六年(1572年,朝鲜宣祖五年)参加武科考试,不慎从马上跌下,左脚骨折,伤势严重,人们甚至怀疑他死了,他撑着一只脚站起来,折下旁边柳枝并剥下树皮来裹住伤口,引起整个考场啧啧称赞。养好伤后,李舜臣于万历四年(1576年,宣祖九年)再赴武科,终于中举。李舜臣的毕生好友、大臣柳成龙称“李氏世业儒,至舜臣始得武科”。
宦海沉浮
入仕后,李舜臣被任命为咸镜道童仇非堡的“权管”(临时管理),镇守朝鲜东北边疆。万历七年(1579年,宣祖十二年)初调回汉城,任训练院奉事,任内曾坚决拒绝兵曹正郎徐益将其亲信破格提拔为参军的请托。同年十月,转任忠清道兵马节度使麾下之军官,翌年七月任全罗道兴阳钵浦水军万户。由于李舜臣性格正直,不善逢迎,所以全罗道水军节度使李𢧳对他很不满,打算找个罪名来修理他。当时全罗道管辖五浦(防踏、吕岛,蛇渡、鹿岛、钵浦),其他四浦兵额大量缺员,李舜臣只缺三名,李𢧳对其他四浦不闻不问,只拿李舜臣麾下所缺三名做文章,准备上报朝廷,李舜臣早有准备,将其他四浦所缺兵额名单交给李𢧳,让他看着办,李𢧳被迫追回了准备呈上朝廷的状启。其后在殿最考课中,李𢧳打算给李舜臣定为下下等,执笔的都事赵宪坚决反对,说李舜臣治军在全罗道明明是最优异的,即使把其他军官定为下下等,也不能这么定李舜臣,李𢧳再次作罢。
万历九年(1581年,宣祖十四年)正月,朝廷所派的军器敬差官来各地考察武器情况,回来后参了李舜臣一本,说他“军器不修”,李舜臣因此被罢官,人们认为李舜臣对军器的管理维修非常尽心到位,这是因为他之前在训练院得罪徐益而被陷害的结果。同年五月,李舜臣复任训练院奉事。当时,李𢧳对李舜臣刮目相看,担任咸镜南道兵马节度使的他请求将李舜臣调入自己麾下,于是李舜臣在万历十一年(1583年,宣祖十六年)再赴东北边疆,其后出任位于朝鲜东北端图们江(豆满江)畔的乾原堡权管。任内设伏擒杀为患朝鲜边疆的女真酋长郁只乃,但咸镜北道兵马节度使金禹瑞向朝廷报告李舜臣不禀告主将擅自行事,因此李舜臣未能得到应有的奖赏。
白衣从军
李舜臣立下首个战功不久后,他的父亲李贞就于当年十一月十五日去世,身在边疆的李舜臣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宣祖十七年)正月才得到父亲去世的消息,遂返回牙山丁忧。万历十四年(1586年,宣祖十九年)正月守丧期满,任司仆寺主簿。当时女真人屡屡骚扰朝鲜,柳成龙举荐李舜臣出任咸镜道造山万户。于是李舜臣当了十六天主簿,又被调任造山堡兵马万户,第三次赴东北边疆防戍,后兼任鹿屯岛屯田官。鹿屯岛守军稀少,李舜臣请求时任咸镜北道兵马节度使的李镒增兵,李镒不听。万历十五年(1587年,宣祖二十年)八月,女真人果然率军围困李舜臣之木栅,李舜臣虽然击退了入侵者,夺回了60多名朝鲜俘虏,但是不仅本人中箭负伤,而且朝鲜士兵也战死10人、被俘虏106人、15匹马。
事后,李镒本想杀李舜臣以灭口,从而使自己逃脱不增兵之责,李舜臣正色斥责道:“我明明多次请求增兵,可兵使您却不许,我的上书都在,朝廷如果知道,那么我是没罪的。况且我奋力战斗,击退敌人,追回我国俘虏,您能说我打败仗吗?”李镒沉思良久后放过李舜臣一马,但仍上报李舜臣“失误军机”、“贻辱国家”。宣祖传旨:“与战败者有异,令兵使决杖,白衣从军,自效可也。”李舜臣遂被贬为普通士兵,这年冬天,李舜臣因功赎罪,回到家乡牙山。
万历十七年(1589年,宣祖二十二年)春,全罗道巡察使李洸得知李舜臣怀才不遇,便起用他为自己麾下的军官,兼任全罗道助防将。十二月除授全罗道井邑县监,翌年转任高沙里、满浦佥使,但台谏以其升迁太快,仍留原任。当时,日本入侵的风声已传入朝鲜,宣祖命重臣举荐将才,时任左议政的柳成龙推荐了李舜臣,于是本来要调任珍岛郡守的李舜臣于万历十九年(1591年,宣祖二十四年)二月升任全罗左道水军节度使(简称“全罗左水使”)。司谏院认为其升迁太快(从六品→正三品),弹劾李舜臣“莅历极浅,亦未能果洽于众望也”,请求取消此次任命,但两次请求都被宣祖拒绝。
海上抗倭
李舜臣上任后,为防备日本入侵,积极修理武器,并研制了龟船。至万历二十年(1592年,宣祖二十五年)四月,日本统治者丰臣秀吉终于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史称壬辰倭乱。朝鲜主将三道巡边使申砬请求革罢水师,专顾陆军,李舜臣赶紧上书力陈“遮遏海寇,莫如舟师,水陆之战,不可偏废”,得到宣祖同意。不久申砬兵败忠州弹琴台,小西行长所部日军于五月三日攻入汉城,此前宣祖已率群臣仓皇出逃。当时,李舜臣正与全罗右水使李亿祺、庆尚右水使元均率28艘战船(元均方面4艘)在朝鲜南海岸巡弋,五月七日在巨济岛玉浦遭遇日军水师,予以痛击,首战告捷,是为玉浦海战。其后又在熊川县的合浦、固城郡的赤珍浦打败日军。三次战斗中,朝鲜军以一人受伤的代价,歼灭日船四十余艘,取得了壬辰倭乱爆发以来朝鲜军队的首次胜利。五月九日,李舜臣听说汉城失守、宣祖播迁的消息后痛哭流涕,然后撤回位于丽水的全罗左水营驻地。
还在平壤的宣祖得知玉浦海战的捷报后,将李舜臣的官阶升为嘉善大夫(从二品下)。李舜臣与李亿祺、元均于五月底再次出海,分别于五月二十九日在泗川海战、六月初在唐浦海战和唐项浦海战中大破日军,李舜臣因功升为资宪大夫(正二品下)。其后,日本企图消灭朝鲜水师,兵分三路从海上进攻,七月初,李舜臣与与李亿祺、元均第三次出海,至固城见乃梁,将日军水师引诱至闲山岛,摆下“鹤翼阵”,大破日军,取得闲山岛大捷,不久又在安骨浦海战中击败日军,两次战斗一共歼灭日船100余艘,李舜臣因功升为正宪大夫(正二品上)。九月一日,李舜臣与李亿祺、元均等第四次出海,袭击驻扎釜山的日军水师,日军不出战,严防死守,朝鲜水师虽然取得了一些战果,但未能攻下釜山,李舜臣也痛失爱将鹿岛万户郑运。
进入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宣祖二十六年),随着明军东援,取得平壤大捷,整体战局大为改观。然而日军死守釜山而不出海,李舜臣也就“无便可击”,朝鲜南海岸陷入胶着状态。七月,李舜臣从丽水移驻巨济岛南面的闲山岛,以加强对日军的防备。八月,宣祖正式任命李舜臣为“三道水军统制使”,仍兼本职,负责指挥全罗、忠清、庆尚三道水师。此时李舜臣麾下拥有110艘战船、110艘伺候船(斥候船)、士兵17000余人。
蒙冤入狱
李舜臣就任三道水军统制使之际,明朝正与日本议和,李舜臣反对停战议和,在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宣祖二十七年)三月接到明朝都司谭宗仁的停战令(禁讨牌文)后,他“气甚不平”、“坐卧不便”,并回信反驳,强调“今之讲和者,实涉诈伪”。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宣祖二十六年)二月到万历二十三年(1594年,宣祖二十七年)九月,李舜臣先后在熊浦、见乃梁、唐项浦、长门浦等地与日军作战,这些战斗或为打击小股日军骚扰,或为配合陆上郭再祐、金德龄等义兵部队,规模不大,斩获亦不如之前的战斗。其后由于明神宗批准册封丰臣秀吉,朝日之间的冲突才彻底停止。在三道水军统制使任内,李舜臣主要是在闲山岛养精蓄锐、发展水师,并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宣祖二十七年)七月接待了前来访问的明朝把总张鸿儒,共商抗倭大计。李舜臣在他的两把长剑上各刻“三尺誓天,山河动色”、“一挥扫荡,血染山河”的字样,显示他抗倭到底的决心。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宣祖二十九年)九月,明日和谈破裂,战端即将重启。日本将领小西行长认为在开战前必须除掉李舜臣,决定行反间之计,派一个叫要时罗的人对庆尚左道兵马节度使金应瑞(金景瑞)说,小西行长与加藤清正有不共戴天之仇,加藤清正即将率军入侵朝鲜,届时要让李舜臣在海上邀击,这样就可以为朝鲜和小西行长两方面报仇。金应瑞上报都元帅权栗,权栗又上报朝廷,宣祖遂命令李舜臣准备迎敌,李舜臣怀疑其中有诈,徘徊不出。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宣祖三十年)正月二十一日,权栗至闲山岛,对李舜臣说:“清正马上就要来了,水师要按要时罗的约定出动,千万不要错过战机!”权栗返回后第二天,朝廷就得知加藤清正已于正月十五日抵达朝鲜长门浦。宣祖震怒,说:“倭酋(小西行长)如示诸掌而指教之,我国不能为之,我国诚天下庸劣国也!”“今者舜臣岂望擒馘清正之首哉?只扬舲耀武,沿洄洋路,而终不得为,诚可叹也!”同时认为李舜臣长期惯于欺君,“武臣轻慢朝廷之习,不可不治”,所以决定严惩李舜臣。二月,李舜臣以“欺罔朝廷”、“纵贼不讨”之罪被捕,取而代之的是庆尚右水使元均
李舜臣在狱中遭到严刑拷打,可能有性命之忧。知中枢府事郑琢上了一道《伸救箚》,历数李舜臣的功劳,为李舜臣辩护,请求宣祖开恩特赦。宣祖遂同意免李舜臣一死,让他再度白衣从军,时为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宣祖三十年)四月一日。此前李舜臣的老母卞氏得知李舜臣入狱,忧虑成疾,不久逝世。四月十三日,李舜臣听说母亲去世的噩耗,赶回牙山奔丧,他悲痛地说:“欲忠于国而罪已至,欲孝于亲而亲亦亡!”在牙山待了三天后就辞别母亲灵筵,继续在都元帅权栗麾下白衣从军。
壮烈牺牲
就在李舜臣蒙冤入狱这年,日军第二次大举入侵朝鲜,史称丁酉再乱,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宣祖三十年)七月十六日,朝日水师交战于巨济岛漆川梁,拥有一百多艘战船的朝鲜水师几乎全军覆没,元均李亿祺等战死。正在庆尚道草溪服役的李舜臣闻讯“不胜痛哭”,都元帅权栗赶来问计,李舜臣自请去沿海前线查看情况。宣祖在群臣压力下,不得不起复李舜臣为统制使。八月三日,李舜臣临危受命,在南海岸收集残船12艘、残兵100余人。朝廷判断水师已不可能振兴,命李舜臣改从陆战,李舜臣上书反对道:“自壬辰年至今五六年间,倭贼之所以不敢攻入全罗道,是因为有水师阻遏道路。现在臣还有十二艘战船,出死力拒战,还有胜算。如果完全撤废水师,那么就是倭贼的庆幸了,臣担心他们从全罗道直抵汉江。虽然战船不多,但只要微臣不死,倭贼就不敢欺侮我国!”朝廷乃收回成命。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宣祖三十年)九月十五日,李舜臣获知日军即将进攻的消息,召集诸将,以“必死则生,必生则死”和“一夫当迳,足惧千夫”的信念来激励大家背水一战。翌日,李舜臣所率的10余艘战船在全罗道海南郡之鸣梁峡遭遇330余艘日军战船,李舜臣记载“诸船一时鼓噪齐进,各放‘地’、‘玄’字(火铳番号),射矢如雨,声震河岳,贼船三十只撞破,贼船退走,更不敢近我师,此实天幸”,是为鸣梁海战。事后,明朝经理杨镐赏给白银和红缎。宣祖本欲升他为崇政大夫,有大臣说李舜臣官阶已高,如果再立功勋则难以奖赏,宣祖就没有给李舜臣升官,只给李舜臣手下诸将升官。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宣祖三十一年)二月,李舜臣选定古今岛作为水师基地,建造了9艘战舰,使战船数量达到21艘,并招募几万户入住古今岛屯田,使朝鲜水师渐有起色。七月,明朝水军都督陈璘率五千明朝水师抵达古今岛,李舜臣“盛办酒肉”以迎接,此后他就在陈璘的指挥下作战。九月,李舜臣和陈璘移驻顺天曳桥,配合陆上联军攻击顺天倭城中的日军,十月,联军攻城不克而撤退,李舜臣和陈璘也撤退至罗老岛。其时丰臣秀吉死讯传入朝鲜,日军打算撤退,十一月,李舜臣和陈璘进军至庆尚道南海岛之露梁峡,打算邀击归国之日军。十一月十八日夜,中朝联军与岛津义弘所部日军遭遇,展开激战。十九日黎明,督战中的李舜臣中弹,对身边的长子李荟、侄子李莞说:“战斗正激烈,千万别说我死了(战方急,慎勿言我死)!”李荟、李莞便秘而不宣,继续代他督战,据《明史》记载,李舜臣是为了救明将邓子龙而死,而邓子龙也在此役中捐躯。翌年二月,李舜臣的遗体被安葬于牙山锦城山(后移葬罗山,位于今牙山市阴峰面三巨里)。
主要成就
研制龟船
李舜臣在万历十九年(1591年,宣祖二十四年)出任全罗左水使后,就着手研制龟船。他研制的新型龟船船首为龙头,船尾为龟尾,长19米,宽4米,用坚硬的木料做成船身,船身上面覆盖着一个用硬木制成的外壳,又铺上铁板,使之成为铁甲船。铁板上面留有十字形的窄路,其余部分插满刀子和锥子。遇敌时,用干草盖住,使敌人不知道上面有刀子和锥子,登上龟船后就被刺死。船身两侧各设10支桨,作为行船的动力,龙头和船身四壁开凿许多枪眼和炮穴,设置天、地、玄、黄等各字火铳。龟船共有船舱24间,装载26门大小火铳和160多名战斗人员,由于船身坚固,不易被破坏,战斗时也非常敏捷,能够较长时间航行,被认为是当时海上最有威力的战舰。
屡败日军
李舜臣在壬辰倭乱(包含丁酉再乱)期间的对日作战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万历二十年(1592年,宣祖二十五年),这年李舜臣与全罗右水使李亿祺、庆尚右水使元均四次出海,大小十余战,屡败日军。其中的闲山岛大捷权栗指挥的幸州大捷金时敏指挥的晋州大捷被誉为壬辰倭乱中朝鲜所取得的“三大捷”。当时,李舜臣所任职的全罗道(别称“湖南”)是朝鲜王朝的粮仓,也是日军未能深入的地区,李舜臣认为“国家军储,皆靠湖南;若无湖南,是无国家”,由此成功打退了九鬼嘉隆加藤高明胁坂安治藤堂高虎等日本名将率领的水师,从海上保卫了全罗道的安全。有观点认为李舜臣的这一系列胜利不仅鼓舞了朝鲜军民的士气、保卫了全罗道的安全,还夺取了制海权、切断了日军补给线,为明军东援争取了宝贵时间、奠定了胜利基础(关于此观点之争议,参见“相关争议”部分)。
第二阶段是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宣祖二十六年)至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宣祖二十七年)。此时日本已知道李舜臣善于诱敌,于是不再主动挑战,李舜臣与日军的冲突也随之减少。李舜臣先后在熊浦、见乃梁、唐项浦、长门浦等地与日军作战,这些战斗或为打击小股日军骚扰,或为配合陆上郭再祐、金德龄等义兵部队,规模不大,斩获亦不如之前的战斗。随着明日议和的全面展开,李舜臣与日军战斗中止。
第三阶段是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宣祖三十年)李舜臣复出后,先与日军打了鸣梁海战,保住了水师仅有的资本,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与明朝水军都督陈璘参与顺天城之战,由于陆上明军的撤退而撤退,最后一战则是与明军一起拦截归国日军的露梁海战,李舜臣于此役殉国。
训练水师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宣祖二十六年)八月,李舜臣获任三道水军统制使,坐镇闲山岛,负责指挥全罗、忠清、庆尚三道水师,基本上也等于朝鲜所有水师。上任之初,他麾下有战船110艘、伺候船(斥候船)110艘、士兵17000余人。李舜臣计划扩军至35000人以上,战船250艘、斥候船250艘。
李舜臣为官清廉,不近女色,赏罚得中,治军有方,故将士对他“畏而爱之”。他除了日夜操练水师以外,还组织军民自力更生,在朝鲜南海岸诸岛大兴屯田、捕鱼、煮盐、陶瓮等事业,从而积累了不少军粮。到他蒙冤入狱时,积累了军粮米9914石、火药4000斤。此外,他还在得到宣祖许可的情况下,开设武科别试,选拔军事人才。
仿造鸟铳
李舜臣还注意吸收日本的先进火器,尤其是鸟铳(铁炮,即火绳枪)。他起用军官训练主簿郑思竣、冶匠乐安水军李必从、顺天私奴安成等人仿造日本鸟铳,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宣祖二十六年)九月取得成功,并且加以推广。
历史评价
杨镐(明朝大臣):李舜臣,好汉子也。收拾战船于散亡之余,能立大功于摧败之后,极可嘉奖。
柳成龙(李舜臣好友、朝鲜王朝重臣):①舜臣有胆略、善骑射。②舜臣为人寡言笑,容貌雅饬,如修谨之士。而中有胆气,忘身殉国,乃其素所蓄积也。兄羲臣、尧臣皆先死,舜臣抚其遗孤如己子,凡嫁娶必先兄子而后及己子。有才无命,百不一施而死,呜呼惜哉!
金堉(朝鲜王朝重臣):
宋时烈(朝鲜王朝大儒、重臣):公内有笃行,贞介自守,意有不可,虽达官要人,必据义媿屈之。发谋制事,举无遗策,奋勇决机,前无坚敌。军政简而有法,不妄杀一人,而三军一志,莫敢违令。至其举大义、斥倭使,使中赂者颜騂、主和者颡泚,则张忠献(张浚)、岳武穆蔑以加矣。以故当积衰讳兵之余,遇天下莫强之贼,大小数十战,俱以全取胜,蔽遮东南,以基中兴之伟烈,至蒙皇上(指明神宗)宠命,锡以印符,则一国之人,虽家尸而户侑,不为过矣。
金日成(朝鲜前领导人):
朴正熙(韩国前领导人):每当国家受到外国侵略的威胁时,尽管统治者是软弱无力的,花郎精神却会从人民中间焕发出来。一个光辉的例子就是李舜臣将军在抵抗外侮时所取得的成就。
佐藤铁太郎(日本旧海军中将、军史学者):古来之战将,尽奇正分合之妙用者,不止一二。拿破仑所云“以全击其分”,亦不外此意义。然观诸海军将官,则必先推东洋之韩将李舜臣、西洋之英将纳尔逊。李舜臣实乃盖世之海将,不幸效力于朝鲜,勇名智名皆不传于西洋,然即使只看不完全之征韩相关纪传,实乃杰出之海将也。不能不说,西洋能与之匹敌者必也求之于兰将勒伊特以上。纳尔逊之人格,无论如何也不能与李将军比肩。此李将军,实乃装甲舰之创造者也、三百年前即已以出色之海军战术鏖战之战将也。
司马辽太郎(日本历史作家):李舜臣是当时朝鲜文武官吏中几乎唯一一个清廉的人物,无论从其统御之才和战术能力还是从忠诚心与勇气,世上竟有如此理想的军人存在,实属奇迹。在英国的纳尔逊以前,世界史上的海洋名将只有李舜臣一人。这个人物的存在久而久之被遗忘于朝鲜,但反而是日本人继承了对他的敬意。随着明治时期创设海军,他的伟业与战术也得到研究。
乔治·巴拉德(George Alexander Ballard,英国皇家海军少将、军史学者):英国人总是很难承认有可以匹敌纳尔逊的海军将领,但是如果有人有资格获得这份殊荣的话,那应该是这位亚洲民族伟大的海军指挥官,他从不知道失败,死于敌人面前;他的航行轨迹可以通过数百艘日本船只及其英勇船员深埋于朝鲜半岛海域海底的残骸编写出来……事实上,毫不夸张地说,从头到尾,他从来没有犯过错误,因为他的工作在各种情况下都是如此完美,以至于无可挑剔……他一生的事业可以概括为:他虽然没有历史经验来指导,但只要能取得显著成果,他就在海洋上该出手时就出手,并且以国家保卫者的最高牺牲结束。
亲属成员
个人作品
李舜臣的遗著及相关文献在朝鲜正祖时期被刊行为《李忠武公全书》十四卷。他至少有3首汉诗(《闲山岛夜吟》、《无题六韵》、《赠别宣水使》)流传于世(其他一些诗可能是后人托名伪作),最负盛名的是《闲山岛夜吟》:
水国秋光暮,惊寒雁阵高。
忧心辗转夜,残月照弓刀。
还有一首名为《闲山岛歌(闲山岛月夜)》的谚文时调也很有名,汉译为:
闲山岛月明夜,上戍楼、抚大刀、深愁时。何处一声羌笛更添愁!
此外还有一副联句脍炙人口:
誓海鱼龙动
盟山草木知
李舜臣的日记《乱中日记》记录了他的壬辰倭乱期间的经历,堪称宝贵的一手资料。该日记及相关书帖、状启被韩国政府指定为国宝第76号,2013年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
轶事典故
自幼好武
李舜臣童年居于汉城,与柳成龙是邻居,并且自幼交好,柳成龙早就将他视为将才。柳成龙记载李舜臣童年时就“英爽不羁”,喜欢与孩子们游戏,并削木制作弓矢,闲逛于闾巷之中,看到不爽的人就要射其眼睛,一些长者为此害怕李舜臣,不敢经过他的家门。
料敌如神
李舜臣在军中昼夜戒严,不曾卸甲。在见乃梁与日军对峙时,诸船已停靠岸边,月色明朗,李舜臣披着铠甲、枕着军鼓而卧。忽然坐起来,叫身边人取来烧酒,喝了一杯后,召集诸将,对他们说:“今夜月色甚明,倭贼诡计多端,没有月亮时会袭击我们,月明时也应该会来袭击,警备不可不严。”于是吹响号角,命令诸船准备战斗,同时传令斥候船去侦察,过了一会儿,斥候船就报告日军来袭,朝鲜诸船便开炮呐喊,日军向朝鲜发射鸟铳,子弹几乎全部落在海里。日军知道朝鲜已有防备,便赶紧撤退。诸将便将李舜臣视为神。
为子报仇
李舜臣获得鸣梁大捷一个月后,就听说了幼子李葂的死讯。李葂有胆略、善骑射,李舜臣认为他像自己,非常疼爱。当年九月,日军入侵李舜臣的家乡牙山,烧杀抢掠,留在牙山侍奉母亲的李葂孤身杀敌,最终自刎。李舜臣听说后悲痛欲绝,一下子老了不少。后来李舜臣驻扎古今岛,有一天午睡之际,梦见李葂哭着对他说:“请父亲诛杀杀我的人!”李舜臣说:“你生前是一条好汉,怎么死了反而就不能杀贼了呢?”李葂说:“我死于贼手,害怕所以不敢杀。”李舜臣醒来悲痛一阵后,又接着睡,又梦见李葂哭着对他说:“父亲为子报仇,在幽冥也是一样。您竟然包容仇人,轻视我的话而不诛杀他!”然后痛哭而去。李舜臣惊醒,询问军中情况,报告有刚捉到的一个日军,正囚禁在船里,李舜臣命令详加审问,果然就是逼死李葂的人,李舜臣遂下令将他处死。
元均恩怨
庆尚右水使元均比李舜臣发迹早,所以在李舜臣出任三道水军统制使后,以被李舜臣节制为耻,但李舜臣不与计较,每每宽容待他,元均还是不满,甚至常常跟人流泪抱怨,也不遵守号令,李舜臣担心这样会坏事,便上疏朝廷,请求辞职。朝廷认为大将不可更易,便将元均调任忠清道兵马节度使。元均在忠清兵使任上还在骂李舜臣,但李舜臣既不为自己辩解,也从没说过元均一句坏话。而宣祖则偏向元均,早就认为“予意舜臣之罪,甚于元均”,为几年后李舜臣蒙冤入狱埋下伏笔。
陈璘交往
李舜臣抗倭的最后阶段处于明将陈璘的节制之下。陈璘脾气暴躁,宣祖曾命李舜臣与他好好相处,柳成龙亦担心陈、李两人不和而招致失败。但李舜臣出色地处理协调好与陈璘的关系。在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宣祖三十一年)七月陈璘率五千水师来到古今岛之际,李舜臣大摆酒席,热烈欢迎。起初部分明军在岛中有违纪现象,李舜臣命令拆除营房,陈璘派家丁询问,李舜臣说:“小国军民听说天将来到,本来欢天喜地,结果天兵专干掠夺的勾当,人们将无法忍受,我也只能撤到别的地方去了。”家丁回去禀告,陈璘大惊,赶来劝阻,并许李舜臣以处断违纪明军的便宜行事之权,于是明军违纪现象大为改观。据说,李舜臣还曾主动将朝鲜的战果让给陈璘,而陈璘亦折服于李舜臣的指挥能力,并总是叫他“李爷”而不称名,还屡次劝他入仕明朝。但有些朝鲜史料说陈璘夺李舜臣之功为己功,则是不实之词。
据李舜臣在日记中记载,露梁海战前夕,陈璘与日本秘密往来,并派人质陈文同到日本军营。李舜臣之侄李芬则记载日本将领小西行长贿赂陈璘,陈璘打算给日军让路,要求李舜臣放日军回国,李舜臣斥责道:“大将不可言和,雠贼不可纵遣!”陈璘惭愧,拒绝了日本使者的求和。小西行长又遣使去求李舜臣,遭到严拒。其后陈璘又打算放过小西行长而先打南海岛的日军,李舜臣说南海岛都是朝鲜俘虏,陈璘说附贼即贼,如果前去讨伐,可以不用打仗就获得大量人头。李舜臣说:“皇上派您讨贼,是来救小邦人命的,现在不救回他们反而杀掉,这恐怕不是皇上本意!”陈璘威胁说自己有皇上所赐尚方宝剑,李舜臣说:“一死不足惜!我作为大将,决不能舍弃倭贼而去杀我国人!”两人争了很久,最后发现露梁峡上有日船后,陈璘接受了李舜臣的要求,与他一起打击日军。但这个故事值得怀疑,因为《宣祖实录》记载是李舜臣“涕泣固请”,而非与陈璘大吵一架。中国学者孙卫国则认为,陈璘之所以答应给小西行长让路,并非出于贪财,而是因为受到刘綎的指令,后来在李舜臣的劝说下决定与李舜臣同仇敌忾、并肩作战。
露梁海战时,李舜臣被围,陈璘赶去解围;其后陈璘被围,李舜臣之侄李莞率军解围,等日军散去后,陈璘正欲感谢李舜臣,才知李舜臣已死,从椅子跌到地上,说:“我还想着是李爷来救我,怎么就死了呢?”他捶胸大哭,明军将士也都跟着哭泣,声震海中。后来陈璘亲自撰写祭文祭奠李舜臣,提到“舳舻几陷,我且汝卫,而既脱于虎口……余谓统制可免夫斯祸,孰知中流矢而捐逝?”
战前祈祷
据说在露梁海战发生前夕,陈璘夜观天象,发现东方将星有变,于是赶紧告知李舜臣,建议他使用诸葛亮的祈禳之法。李舜臣回复说自己忠、德、才都比不上诸葛亮,即使用了诸葛亮的祈禳之法,也不会感应于天。不过他还是在三更时分在船上洗手下跪,向天祷告说:“此雠若除,死即无憾!”忽然有大星陨落于海中,看见的人大为惊异,李舜臣果然就在这场海战中以身殉国。
后世纪念
古代
李舜臣死后,其灵柩从古今岛移至牙山途中,男女老少无不痛苦哀号,不少士人洒酒撰文来祭奠,“如悲亲戚”。陈璘等明朝将领也纷纷为李舜臣撰写祭文或挽联。明神宗命“鲜臣李舜臣行彼国旌恤”,故宣祖也遣官致祭,追赠议政府右议政。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宣祖三十七年),宣祖策宣武功臣,以李舜臣、元均、权栗为一等,封“效忠仗义迪毅协力宣武功臣”,赠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左议政、德兴府院君。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光海君五年),追赠议政府领议政,后因光海君被废而作废。崇德八年(1643年,朝鲜仁祖二十一年),获赐谥号“忠武”。朝鲜正祖对李舜臣尤为推崇,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朝鲜正祖十七年)再次追赠其为议政府领议政,并为其御制神道碑铭,两年后命刊行《李忠武公全书》。
李舜臣殉国后,朝野纷纷为其立祠祭祀,代表性的有宣祖时在李舜臣驻地所立的忠愍祠(位于今全罗南道丽水市)、忠烈祠(位于今庆尚南道统营市)、朝鲜肃宗时在李舜臣的家乡牙山所立的显忠祠。另外,陈璘率明军驻节古今岛期间,曾立关王庙于该岛,康熙五年(1666年,朝鲜显宗七年)扩建并供奉李舜臣和陈璘,朝鲜正祖时赐额“诞报庙”并增加邓子龙的牌位。附近还有李舜臣假墓,也就是陈璘为李舜臣收尸后最初埋葬的地方。昭和十五年(1940年)拆除,1953年重建并更名“忠武祠”,但只供奉李舜臣一人。2018年6月16日,中国驻韩国光州总领事孙显宇曾探访过古今岛忠武祠,签下“中韩友好,源远流长”的字句,并向莞岛郡相关单位对此处见证中韩友好历史遗迹的宣传、复原工作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近现代
到了近代,随着民族主义的兴起和日本侵略的加深,朝鲜半岛对李舜臣的崇拜达到新高,李舜臣开始从“王朝忠臣”被抬高到“民族英雄”的地位,往往与乙支文德姜邯赞相提并论。启蒙思想家申采浩作《水军第一伟人李舜臣传》、朴殷植作《李舜臣传》、小说家李允宰创作《圣雄李舜臣》,此外还有不计其数的“李舜臣实记”问世。
朝鲜半岛脱离日本殖民统治后,对李舜臣的崇拜也在南北双方延续下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多称李舜臣为“爱国名将”,于1950年7月设立李舜臣勋章和李舜臣奖章,用于授予作战中荣立战功的朝鲜人民军海军将士。大韩民国多称李舜臣为“救国英雄”,韩国国军亦设立有忠武武功勋章。韩国许多场所都设有李舜臣铜像,其中最有名的是在首尔市中心的光化门广场所立的李舜臣铜像,与朝鲜世宗的铜像并立。1968年,时任韩国国会议长金钟泌提议在光化门广场十字路口为爱国先烈造像,风水地理学者认为此处南侧日本气势较强,时任韩国总统朴正熙遂指示“挑选日本人最害怕的人物”,因此这尊17米高(含10.5米的基座)的李舜臣铜像被建立起来。一些道路、桥梁、运动场以李舜臣及其谥号命名,如首尔特别市的忠武路、全罗南道光阳市与丽水市之间的李舜臣大桥、忠清南道牙山市的李舜臣综合运动场,等等。另外,李舜臣的头像也在100韩元硬币上出现。韩国海军设计建造的KDX-II驱逐舰被命名为忠武公李舜臣级驱逐舰
相关争议
切断日军补给线
朝鲜半岛方面普遍认为,李舜臣通过万历二十年(1592年,宣祖二十五年)的四次出海、十余次战斗,成功夺取了朝鲜南海岸的制海权,从而切断日军补给线,为明军东援争取了宝贵时间、奠定了胜利基础。但是,日本学者根据当时朝鲜和日本的史料指出,没有任何迹象证明从九州釜山的日军补给线被李舜臣切断,整个壬辰倭乱期间,这条补给线畅通无阻。而当时日军之所以出现粮食困难,是因为朝鲜军比日军想象的要弱,日军长驱猛进,战线太长,没做好充分准备,造成补给困难,此外日本本来计划“因粮于敌”,但朝鲜本身粮食不足,所以日军的后勤就出现了一定问题,跟李舜臣关系不大。
龟船的发明运用
一般认为李舜臣是龟船的发明者,并且是其制胜法宝。但在15世纪的《朝鲜太宗实录》中就已经出现了龟船的记载,所以称李舜臣为龟船的改良者可能更加妥当。另外在朝鲜水师100多艘战船中,龟船只有5艘,其余都是板屋船,因此龟船在海战中的作用可能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东乡平八郎崇拜
相传日本海军名将东乡平八郎崇拜李舜臣,将他视为老师,在日俄战争中打败沙俄海军后的一次庆功宴上,有人把他比作纳尔逊,有人把他比作李舜臣,他说:“也许可以把我比作纳尔逊,但李舜臣比我强。”这段逸闻广为流传,但其出自与东乡平八郎有过往来的在日韩国人企业家李英介之口,然后又被李英介的日本人朋友藤冢明直转述,没有其他旁证,因此可信度存疑。
明神宗赐品真伪
在韩国庆尚南道统营市的忠烈祠里,除了供奉李舜臣的牌位外,还供奉着据传是明神宗赐给李舜臣的“八赐品”(都督印、令牌、鬼刀、斩刀、督战旗、红小令旗、蓝小令旗、曲喇叭),朝鲜人认为李舜臣被明神宗任命为水军都督并下赐了这些物品,所以李舜臣神道碑的题额起首就是“有明水军都督”,然后才写朝鲜的官衔。明亡以后,随着“尊周思明”思想主导了朝鲜王朝的意识形态,“八赐品”也被奉为至宝,后来也被韩国政府指定为宝物第440号。
不过,据韩国韩瑞大学文化遗产保存系教授张庆姬考证,所谓“八赐品”没有一种是明神宗下赐的。其中都督印、令牌、鬼刀、斩刀、曲喇叭虽然确系明朝产物,但与北京官府风格迥异,反而带有浓厚的广东风格,推测是李舜臣死后,身为广东人的陈璘为了悼念李舜臣而私下刻印,并将自己的一些令牌、刀剑、喇叭、旗帜赠给朝鲜留念,其中三种旗帜可能由于后来破损或遗失等原因,在19世纪被朝鲜人重新制作。因而她认为所谓“八赐品”并非明神宗所赐,其实是陈璘与李舜臣战斗友谊的象征物。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李舜臣.韩国民族文化大百科辞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9 12:15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