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维亚托斯拉夫·特奥菲洛维奇·里赫特 (Святослав Теофилович Рихтер,1915.3.20—1997.8.1),父亲为德国人的
乌克兰钢琴家,里赫特被公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大师之一;他以极广的演奏范围,举重若轻的技术以及富有诗意的分句闻名,他的演奏曲目如同百科百书一样广,不管是视谱或背谱演出,都能弹出杰出且深刻的音符,令人赞赏的演奏技巧,与对各个作品深邃且独特的了解,使得他在录音或是现场
音乐会上的每次演出都称得上是传奇。
人物信息
人物生平
里赫特生于
乌克兰的
日托米尔,在
敖德萨长大。不同于一般的
钢琴家,虽然他的父亲-一位管风琴家-教了他一些音乐的入门知识,但他基本上是自学成才。在还是少年时,里赫特就有了出众的视奏能力并经常参与当地的歌剧和芭蕾团体的活动。在法国
梅斯莱庄园音乐节上,他发现并迷上了歌剧,人声和室内乐,这激情持续了他一生。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
敖德萨音乐学院为歌剧排练伴奏。1934年在
敖德萨的一个技师俱乐部,里赫特开了他的第一场独奏
音乐会,在三年之后他进入了
莫斯科音乐学院开始正式学琴,学校没有让这位
神童参加入学考试,因为他不可能通过。他与艾米尔·
吉列尔斯一道师从海因里希·
涅高兹,
涅高兹说里赫特是他“盼了一辈子才盼来的天才学生”。1940年,当他还是一名学生时,便世界首演了
普罗柯菲耶夫的第6号奏鸣曲,从此以后他的名字便与这位作曲家联系了起来。另一件在音乐学院时期著名的事是他不上政治必修课,结果在第一学期便被开除了两次。里赫特一直是
苏联的
政治局外人,也从来没有加入过共产党。 1945年,里赫特遇到了女高音尼娜·多莲卡,并作为伴奏与她合作演出了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
普罗柯菲耶夫的一些歌曲。“这是两位终身伴侣的第一次会面。里赫特和多莲卡终生相伴,但并未正式结婚。她的干练很好地平衡了里赫特冲动的个性。她为他把手表上好弦,提醒他日程安排,还负责管理他的工作事务“(杰分,1999)。
1949年他赢得
斯大林奖,之后在
东欧、
中国举行了众多场巡回
音乐会(里赫特曾来中国演出过,地点是
上海,据说这是
苏联政府首次批准里赫特出国演出,第一次出国演出就选择了
中国,应该是苏联政府指定的吧;曹禺的女儿在写他父亲的回忆录中提到了这次演出,她写到父亲很喜欢听音乐,尤其喜欢
肖邦,平时不修边幅,曹禺得知里赫特来华演出后,虽然票价很贵,但毫不吝啬买票带一家人去听,而且还穿上了西装,以表达对音乐家的敬意。后来,有报道说我国著名
钢琴家殷成宗回国演出时找不到好钢琴,就拿里赫特当时用的钢琴演出,并且该琴成了他后来在
中国演出的专用琴了)。
里赫特首次引起西方世界的注意是通过50年代的录音。而直到1960年,他才被允许到美国进行巡回演出,结果一举造成了轰动,他在卡内基音乐厅开的多场
音乐会,场场爆满。尽管如此,里赫特并不十分喜欢巡回演出。他习惯于不事先安排
音乐会的日程,在最后的几年,他的音乐会通常在不知名的小音乐厅进行,有时还会关掉灯,只用一盏小灯照着钢琴。他在莫斯科去世之前仍在为将要进行的
音乐会作准备。 里赫特演奏的范围包括了钢琴文献中绝大部分的主要作品,但也有遗漏(如,
巴赫的
哥德堡变奏曲,
贝多芬的“华尔斯坦”奏鸣曲、第四钢琴协奏曲和第五“皇帝”钢琴协奏曲)
舒伯特的A大调奏鸣曲;他著名的唱片录音包括演奏弗兰兹·舒伯特,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里赫特说他用一个月的时间背谱学会了巴赫的平均律第二册),弗雷德里克·
肖邦,弗兰兹·
李斯特,普罗科菲耶夫,
拉赫马尼诺夫,亚历山大·
斯克里亚宾等人的作品。他被推崇为
舒曼钢琴作品最好的诠释者。他首演了普罗科菲耶夫的第7号奏鸣曲(他在登台演出的几天前才开始学),和普罗科菲耶夫献给他的第九号奏鸣曲;在独奏之外,他也喜欢演奏室内乐,他的室内乐搭档包括大卫·
奥伊斯特拉赫,本杰明·
布里顿和姆斯蒂斯拉夫·
罗斯特洛波维奇等人;他的手很大,可以掌握12度音。
尽管留下了这么多唱片,里赫特本人很讨厌录音。格伦·
古尔德称他为这个时代最强的音乐交流者,而只有在
音乐会上,里赫特的音乐天才才可以充分发挥出来;可惜的是,他不演奏同胞钢琴大师
吉列尔斯相同的曲目,造成重复,可说相当地遗憾。
他的演奏特别之处在于:能够赋予作品全新的风貌,虽然他的演奏非常具有个人风格,但是他却也是一位很好的室内乐演出者,能够和谐地与他人甚至后辈
演奏家合作演出,例如与英国作曲家布列顿合作的莫札特钢琴协奏曲以及
舒伯特与莫札特双钢琴演出,与同袍
小提琴家大卫·奥伊斯特拉赫、
大提琴家罗斯特洛波维奇、小提琴家
科岗、后辈的小提琴家卡冈、中提琴家巴尔梅特、大提琴家顾德曼等,都有相当动人以及珍贵的演奏记录。
里赫特童年时父亲只教他音乐基础知识,虽然曾短期教过他钢琴,但并没有持续多久,他的钢琴演奏技巧几乎全靠自修而成。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早在十六岁时便具备了弹奏
李斯特b小调奏鸣曲这样难度极高的曲目的技巧,而且还能正确地弹奏管弦乐总谱。十五岁时,里赫特在
奥德萨歌剧院担任合唱团的辅导教师,1934年,由于偶然的机会,他在奥德萨海员俱乐部登台独奏,震惊四座。他以优良的天份获得了奥德萨爱乐交响乐团协会及歌剧院的钢琴伴奏职位。由于他视奏乐队总谱有着惊人的能力,十八岁就当上了合唱员的助理指挥。
1937年,二十二岁的里赫特进入
莫斯科音乐学院,在
涅高兹教授班上开始了正规的钢琴专业训练。当里赫特求教
涅高兹教授时,虽已身怀绝技,但毕竟纯属自学,有许多关键性的问题,如肌肉、手指的协调等问题不仅无人帮他解决,而且积习已深。以二十二岁的年纪来讲,他已经等于被判了死刑。
涅高兹教授不愧是前
苏联最杰出的钢琴教师,他根据里赫特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在师徒两人的努力之下,里赫特不但奇迹般地克服了不科学的演奏积习,并保持了先前演奏中的优良特点,形成了他独一无二的演奏风格。里赫特是
涅高兹最得意的高徒,涅高兹非常欣赏这位弟子的才能。
1940年11月26日,在
涅高兹的推荐下,里赫特在
莫斯科音乐学院小演奏厅为普罗科菲耶夫首演了作曲家的《第六钢琴奏鸣曲》。这次演出事实上里赫特本人作为
钢琴家首次正式登台亮相。此时里赫特才是音乐学院四年级的学生,而出席
音乐会的都是音乐界的著名人士。对所有的人来说,里赫特是一位突然出现的
钢琴家,大家为他那气势凛冽的演奏而惊谔,对里赫特的演奏报以热烈的掌声。普罗科菲耶夫本人非常满意,当下就邀请里赫特为他正在创作的第五钢琴协奏曲担任首演。在1953年普罗科菲耶夫去世之前,里赫特一直受到这位大作曲家的信赖,后来里赫特还分别在1943年和1947年首演了普罗科菲耶夫第七、第九钢琴奏鸣曲,后者是作曲家题献给他的。
1941年,里赫特从莫斯科音乐学员毕业。这一年,
苏德战争爆发,恐怖与不幸侵袭到里赫特的家庭。他的父亲因为属于德国民族而遭到秘密警察逮捕、拷问后被杀害。不久,
罗马尼亚军队占领奥德萨,奥德萨与莫斯科的一切联络被断绝。母亲为了在敌军占领下的奥德萨活下去,两年后改嫁,不久利用德军撤退的机会亡命德国。战争结束后,
苏联当局通知里赫特说他母亲已在奥德萨去世,他也深信不疑。但是住在西德的母亲,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莫斯科广播电台播放儿子的钢琴演奏,便托人带了一封信给里赫特。但由于
美苏冷战,直到1960年,里赫特在美国举行演奏会时,离别二十年的母子才又重新团聚。三年后,里赫特的母亲在前西德去世。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里赫特获得全国音乐比赛钢琴首奖,1949年获
斯大林奖,1950年在前
苏联各地和
东欧巡回演奏,1957年曾来
中国举行独奏会,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60年是决定里赫特命运的一年。当时他已经四十五岁了,在前
苏联已成名多年,但却因为具有德国血统,政府负责文化的官员们一直拒绝批准他到西方去演出。这时,前
苏联钢琴
演奏家吉列尔斯有意无意中给里赫特帮了个忙,使他在西方名声大噪。
吉列尔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即频频去西方访问,在欧美有许多崇拜者,他在很多场合都提到他的祖国还有一个人比他钢琴弹得更好,这个人的名字叫里赫特。因此当里赫特终于能够西方亮相演出时,人们已经对他抱了极高的期望。
1960年10月,纽约的
卡耐基音乐厅出现了骚动,富有传奇色彩的
苏联钢琴家里赫特在这里作了他在西方的首次公开演出。与他二十年没见过面的母亲也坐在观众席中,没有哪一个
钢琴家是像他这样在极不正常的情况下开始其国际演奏生涯的。他演奏的是
贝多芬的乐曲,以《热情》奏鸣曲作为结束。他演奏的终曲是以一种令人透不过气的快速进行的,乐曲的结尾要求加速,但在他的快速演奏中已成为不可能,整个纽约的新闻界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这场值得纪念的
音乐会已灌录了唱片,今天的听众听到时仍然激动不已。里赫特还与
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演奏协奏曲,轰动了西方。当时他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录制的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至今仍被认为是此曲最优秀的录音之一。
接着里赫特到意大利、德国、法国和英国巡回演奏,以惊人的才能及超人的努力取得斐然的成绩,特别是在
伦敦演出
斯克里亚宾的第五、第七及第九奏鸣曲,受到舆论的好评,从此里赫特作为前
苏联新一代杰出
钢琴家得到世界的公认。
里赫特也是一位出色的室内乐
钢琴家,除了在独奏的领域外,他从1968年起,与大卫·
奥伊斯特拉赫搭档演出,这是二十世纪下半期最伟大的二重奏。在他们的合作下,灌录了不少经典之作,如勃拉姆斯第二、三
小提琴奏鸣曲、
肖斯塔科维奇的小提琴奏鸣曲、
舒伯特的小提琴奏鸣曲等等。他们两人还是肖斯塔科维奇最信赖的演奏者,首演了肖氏多部作品。里赫特他还和
布里顿演奏两架钢琴的二重奏,此外,他曾在著名歌唱家
施瓦茨科普夫和
菲舍尔·迪斯考的独唱会上担任伴奏并录制了唱片。
里赫特开演奏会时,他习惯要求将全场灯光熄灭,只在钢琴上留下一盏琴灯,在节目单上,里赫特写下这样一段话:“为什么我弹琴时要这么暗的灯光?我这样做,目的不是为自己,也没有什么如他人所推断的古怪理由(是好是坏,就全看推测的人对我的看法了),而是完全为听众着想。这是个偷窥欲泛滥的时代,对音乐所造成的害处更是无以复加。手指的动作和脸部的表情一点儿也不能反映音乐,而只是将制造音乐的努力表达出来,这对听众正确理解乐曲本身毫无帮助。听众四处张望,看看演奏厅,看看其他座上客,只会误导联想及分散了注意力,成了欣赏音乐的障碍。其实,演奏者应以最纯净、最直接的音乐去打动听众,因此,我衷心盼望这样的气氛会有助于你的沉思,而不是将你带进梦乡。”
里赫特是反对背谱演奏的,他在演奏时一定带上眼镜,从头到为盯着琴谱演奏。对于他的这样习惯,他也有自己的说法,这是印在节目单上最引人注意的一段话:“很不幸,我要很迟才开始在
音乐会中看谱弹奏,虽然很久以前已经预知我其实应该这么作。想想也觉得有趣,边看谱边弹奏的方式,是从前的惯例,那时的曲目甚至还没有现在那么多,内容也没有那么复杂。但这个明智的作法,到了
李斯特就终结了。时至今日,充塞在我们脑子里的,不是音乐,而是一大堆无用的资料,直把人累得要死。本来,弹琴的目的只是奏出好音乐,让听众受到感动。而现在背谱却成了一种竞赛,成了炫耀记忆力的机会,多幼稚,多无聊!正如我所敬重的老师
涅高兹所说:‘虚荣先行,便是本末倒置。’将乐谱放在面前,就可以起到提醒的作用,约束演奏者奉艺术之名而行使的‘自由’,减少他的所谓‘个人风格’。当然,有乐谱放在面前,就一定没有那么容易达到自由奔放的境界。你需要多花些时间,勤奋练习,养成好习惯。因此,你越早开始这样做就越好。在这里我给年轻
钢琴家一个忠告:请采用我这个更健康、更自然的方法,那钢琴家就不会一辈子来来去去只用那么几套音乐节目,把观众闷煞,同时又容许钢琴家创出更丰富,更多彩多姿的音乐生命。”
里赫特的节奏感不但是合乎乐句的自然节奏,甚至已经超越了乐曲本身,融合为自己的情感思想的直率性演奏,其手法之高、之奇,就连普罗科菲耶夫及
拉赫玛尼诺夫都难以与其并驾齐驱。因为里赫特的节奏感不但生动活跃,甚至兼具自然的歌唱性。例如他和马泽尔合作的
巴托克第二钢琴协奏曲,保持了乐句的自然流畅而又强劲自然,在左手的低音部将节奏做了抑扬顿挫的轻重变化。第三乐章的右手旋律更掌握得得心应手,将巴托克以现代语汇写出的
匈牙利民谣旋律一一呈示展现。又如里赫特指下的
海顿、
巴赫及
莫扎特,其自然生动的节奏感更令人闻后难以忘怀。因此有人把节奏感说成是里赫特的注册商标。
音色也是里赫特演奏上最具个人风格的一环。一个演奏者,是否能从“会弹钢琴的人”转变成
钢琴家,从钢琴家转变成艺术家,音色的掌握是成败关键。而一个人对乐曲的诠释以及本身的个性,亦可以从音色中判断出来。有些
钢琴家甚至为了配合自己的音色,对音乐采取了不同的诠释角度。以钢琴流派来分,俄系的
钢琴家特别重视音色的训练,且多半是色彩鲜明、音质铿锵的华美音色。惟独里赫特,他在钢琴上的技巧是幼年自行摸索研习而得,而发展出一套绝无仅有的冷淡、清澄的剔透琴音。再加上
涅高兹顺其自然的指导,便使里赫特能以各种强弱明暗的层次变化,给乐曲一个极单一又极丰富的色彩。
里赫特的演奏有强烈的即兴性,表现上有幅度的不同,但不是偶发性的,而是随着情感有合适的表现。里赫特拥有许多合身的服装,演奏时要选用适合当日演奏曲目及情绪的衣服。他的演奏在诠释上虽然多少有些不同,但其中却具备了无与伦比的充实感及高度的完成感。
里赫特是个重视宣泄热情的人。他演奏
贝多芬《热情》奏鸣曲急板的终曲部分,结束速度的急迫,令人有窒息的感觉,听众都可以感觉到演奏者把整个人都埋在音乐中。这是
斯拉夫人的狂热,也是他后来一直在努力克服的热情,他力求达到的是斯拉夫民族的狂热与德国民族的细心、澄明的结合。
由于里赫特是一个内在的音乐家,演奏十九世纪浪漫派作曲家特别是
舒伯特与
舒曼的作品,达到了极美的诗的境界;他灌录的一系列
舒伯特的奏鸣曲,便是最佳典范。他在
舒伯特的曲子之中,将他那充满诗意却又带点落寞的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他在诠释
舒曼的协奏曲时,整首乐曲一气呵成,抒情性融进乐曲的和谐流动之中。他在诠释很少人听过的
德沃夏克《g小调协奏曲》时也将热情激动与轻松的音乐欣赏融为一体。他录制的
李斯特钢琴协奏曲,至今仍脍炙人口。
里赫特的技巧超绝,游刃有余。再难的乐段,他也能应付自如,在演奏中得心应手。他的富有弹性和诗意的分句,在演奏一首乐曲时自始至终都使人清楚地听到他的声部层次和乐曲构思。他的最大本领是对声部的处理,无论如何,他总是清清楚楚地交代完,绝不含糊。柔和的音色、宽广的音响,配合微妙的气息,造成弹性速度的缓和,在高贵的风格中有坚强的表现。他属于创造型的
钢琴家,这并不意味他反传统,相反地,正是因为他过人的才智及技巧,能够随机应变,使他创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风格。在里赫特的颠峰时期,当代没有一个人能够与他相提并论。他对键盘的驾驽能力神乎其神,当他弹到忘我的时候,真是琴人合一,神采飘逸,音响的操纵自如令人难以想象。
里赫特的曲目很广,是初见乐谱即能照指定速度演奏的
钢琴家,因此扩张演奏曲目轻而易举。他演奏的曲目虽然非常广泛,但他却又极少演奏一般
音乐会上常见的所谓热门曲目。
涅高兹对于里赫特在曲目的扩充方面,也是非常赞赏。他灌录了当时还鲜为人知的德沃夏克钢琴协奏曲。在演奏这部作品时,他选择了德沃夏克的钢琴原谱,而没有采用人们通常听到的另一位作曲家写的钢琴谱。还有许多几乎将被世人遗忘的优秀作品,里赫特亦是尽其所能一一将它们美妙的本质展现在人们面前。
他追求完美无疵,认为古典的音乐要用古典的演奏样式。他最喜爱
巴赫的《平均律》等由小品集积而成的作品,也喜欢变奏曲。追求完美之余,他不断地改进小曲的技巧,精益求精,使之托付于无比的内在紧
张力支配下。他回避像
肖邦那样需要照实把个性发挥的乐曲,只选择印象容易捕捉的小品,比较容易求得自然性,然后以极度的集中力理出端正的造型来。里赫特曾经连续四个晚上举行
音乐会,弹奏
巴赫的《十二
平均律钢琴曲集》。他还常常演奏通常被人低估的海顿钢琴奏鸣曲。他的诠释宣扬了海顿作品那严肃、沉思、朴实无华的音乐结构,表明了它们绝不能仅仅被看作是
贝多芬作品的先驱。里赫特演奏时遵守一切反复记号,但毫无书卷气,他赋予海顿这些作品一种极大的广度。在他演奏的奏鸣曲中,人们可感觉出一种浪漫主义的预示。
贝多芬的作品,特别是他早期的奏鸣曲,在里赫特的曲目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他在演奏
贝多芬早期奏鸣曲一类的乐曲,即使是作曲家奉献给海顿的作品时,并不套用海顿的风格,而是强调其中曾使海顿大为惊叹的那种令人激动的斩钉截铁的力量。1976年里赫特与柯冈一起在西德演出时,他使人们毫不怀疑
贝多芬早期的小提琴奏鸣曲保持着
莫扎特的传统,既实际上是以钢琴为主,而且其作用更现代。在诠释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作品时,里赫特遵守乐谱中的所有反复记号,甚至人们一般很少遵守的的乐曲展开部和再现部的反复记号。这是与他“奏出一切乐谱上写着的东西”的原则一致的。
里赫特演奏的
舒伯特的作品具有真正的大师风范。
舒伯特的奏鸣曲,特别是后期的奏鸣曲具有宽阔的展开部、广泛的题材和革命性的性质,而这些都是里赫特最擅长处理的东西。在他手中,他诠释的
舒伯特一点儿也不像我们经常听到的那种听由天命的尾声(象1828年作的三部曲,最后的《降B大调奏鸣曲》这样的作品)。他是在用音乐艺术描绘一座广大的建筑轮廓。里赫特非凡的艺术气质在演奏
舒伯特作品时得到了最直接的体现。他的演奏外表安详而内里却十分激烈,他演奏
舒伯特一些小型作品时也同样注入创造的力量,使其巨大的内涵得到超越其作品类型的发挥,而又不违背这些作品所具有的诗歌性以及钢琴的魔力。
里赫特的
巴赫严谨典范,又极具个人色彩。在他的指下,除了再现
巴洛克作曲大师复杂精巧的复调音乐结构外,每个声部象浪漫乐派那样歌唱起来。他演奏的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卷C大调前奏曲,通过踏板和轻柔的音色,简直就是浪漫派钢琴小品。但他在赋格的演奏中,又可以将复杂的结构清晰地予以再现,并达到令人窒息的高潮。
巴赫的音乐在他的演奏下,让人更清楚地领略到即将到来的古典乐派与浪漫乐派。
1997年7月,里赫特因心脏病发作于莫斯科逝世,他的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个人荣誉
在ClassicCD杂志评出的20世纪100最伟大
演奏家中排名榜首。
演奏风格
他的演奏以技巧纯熟、构思深刻、富于鲜明的戏剧性表现力著称。他演奏曲目非常广泛,从
古典派到
浪漫派和印象派乃至
现代派,几乎无所不能。他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手指的坚韧性,像前
苏联著名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的许多作品中那尖锐的连续强音,只有
里希特的双手才能够演奏出作者所要求的那种宏大气势。他从不沉溺于乐曲,而是通过自己的透彻分析,完美、细腻地表现音乐,对于乐谱中极其细微的音符,他都能
维妙维肖的加以表现。
人物评价
上世纪几乎所有的钢琴名家都给予里赫特的演奏艺术极高的评价。一向目中无人的霍络维兹一谈起里赫特便说“那些
苏联钢琴家里面,我只看好里赫特,我看过他弹
斯克里亚宾的练习曲,弹的太棒了,我自叹不如”。而一向都严以律己,以高频率取消演奏会闻名的米开朗其里曾表示他最崇敬的
钢琴家就是
科尔托和里赫特。以演奏
巴赫闻名的顾伦·古尔德在一次拜访
苏联过程中听了里赫特的演奏之后对CBS唱片公司的人说:“里赫特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
钢琴家”,并对里赫特演奏的
舒伯特的第21钢琴奏鸣曲给予高度评价(顾伦·古尔德以前很讨厌舒伯特的第21钢琴奏鸣曲,原因是太冗长了,但听了里赫特的演奏后改变了看法),并认为里赫特成功地在作曲家与听众之间建立了一条桥梁。
我国
钢琴家傅聪也十分推崇里赫特,傅聪1954年11月14日给父亲的信中说:“昨天我听到了
苏联最好的钢琴家里赫特的演奏,我无法形容我内心的激动。他是个真正的巨人,他的最强音是十二分的强音,最弱音是十二分的弱音,而音质是那么美,乐句是那么的深刻,使人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力量,而技巧,了不起的技巧,简直是鬼神的技巧!每一个音符象珍珠一般,八度音的段落像海潮一般,总而言之,包括所有的唱片和实在的人在内,我没听过这样出神入化的演奏。”
除此之外,匈牙利钢琴家
科奇什曾以里赫特的演奏境界为自己的追求目标,美国钢琴家范·克来本也十分推崇里赫特,曾在各种场合推荐里赫特的演奏。
(注:科奇什是匈牙利钢琴三杰之一,以演奏德标西闻名,匈牙利钢琴三杰指的是
席夫,科奇什和?,里赫特曾亲自提携过科奇什并和科奇什举行过四首联弹
音乐会)
(注:范·克来本是第一届
柴可夫斯基钢琴大赛的冠军得主,这届钢琴大赛的评委主席是
吉列尔斯。评委中还有里赫特和涅高茨。里赫特在决赛上给范·克来本打了满分,而给其他所有选手打了零分,对于范·克来本的演奏,里赫特认为“钢琴演奏从来只有将内容表达出来和没有表达出来两种,范·克来本的演奏恰如其分的表达了音乐内容”,赛后里赫特还向涅高茨透露说“范·克来本虽然人有20来岁了,但心理却是个14岁小孩”。值得一提的是,我国
钢琴家刘诗昆和都参加了这届钢琴大赛,刘诗昆获得第二名)
至于
苏联本国
钢琴家对里赫特的评价就更多了,与里赫特同出涅高茨门下的
吉列尔斯在美国成功举办演奏会后说“你们等着听里赫特的演奏吧,他比我强十倍!”。里赫特的师傅涅高茨有次发表了一偏文章,这偏文章是这样开头的“我国有许多伟大的
钢琴家,比如索弗朗斯基,
吉列尔斯,扎克,奥伯林……,如果要问我这么多钢琴家里面谁最伟大?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然后涅高茨就在这篇文章里及其隐晦的回答了“他们当中谁最伟大”这个问题,答案就是里赫特!另外著名钢琴家索弗朗斯基也认为里赫特是一个真正的天才。其他里赫特同门师兄比如扎克等人对里赫特的评价就太多了,这里不再赘述。
(注:
奥伯林,第一届
肖邦钢琴大赛冠军得主,伟大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也参加了第一届肖邦钢琴大赛并被普遍认为是众望所归的冠军,但由于决赛前肖斯塔科维奇临时生病并严重影响了发挥以致落选冠军)
(注:扎克,第三届
肖邦钢琴大赛冠军得主,第三届肖邦钢琴大赛涅高茨和
巴克豪斯都是评委。扎克也是涅高茨的高徒,扎克生前极力推崇里赫特)
经典录音
里赫特DG公司录音全集
本套共9张CD,由
LP转制而来,自1956年
舒曼音乐会起,到1962年
意大利巡回音乐会止;内有一些极其珍贵的录音。
里赫特EMI公司录音全集
EMI唱片公司在其ICON系列中,推出了里赫特在这家公司的所有录音。
尽管是20世纪最伟大的
钢琴家之一,里赫特喜欢避开人们注意的中心。他公开的演奏会安排得不规律,常常在偏僻的地点。与
克劳夫德·卡仲相似,他也厌恶录音室录音。实际上,很多编辑在这里的录音室制作,在我的印象中可能不是李赫特最好的。大师对于这些曲目更自由的、更让人信服的表演可以在其他公司实况录音中被发现。那些演出可能有偶尔失误,声音质量也许比较差。但如果忽略这些实况,李赫特的天才就不能被全面欣赏。
这14张CD包括了里赫特为EMI公司制作的所有录音。对于任何一位里赫特的崇拜者,都值得推荐。如果从来没有聆听过里赫特,这意味着你错过了钢琴表演历史上最伟大的天才之一。里赫特的演奏是雄辩的,内涵丰富的,有灵感的,同时又是深邃的。他是一个伟大的实践者,不喜欢用同样的方式演奏同样的作品。
歌唱家费雪-迪斯考曾说,可怕的困难的段落在里赫特面前就像小孩的把戏。
里赫特出生在1915年,1997年8月去世。他原本是自学成材的,直到来到
莫斯科音乐学院向
涅高兹学习。那时,他可以把背弹
瓦格纳全部作品的钢琴改编谱。尽管
涅高兹教出过很多伟大的
钢琴家,包括
吉列尔斯、
鲁普等,但李赫特无疑是他最喜欢的天才学生。
涅高兹承认他没有几乎教李赫特什么东西,但李赫特还是宣称,涅高兹解放了他的手指。 里赫特有惊人的照相机式的记忆力,巨大的曲目范围从
巴赫、
亨德尔一直到
普罗科菲耶夫,他核心曲目大多呈现在这个专集中。
这个专集还是有很多东西值得享受,至少有一系列的显示李赫特在他最自然状态的实况录音。我特别要提出
莫扎特和
贝多芬的小提琴奏鸣曲,合作者是李赫特老搭档奥列格·卡岗(Oleg Kagan)——一个没有得到正确评价的艺术家。这些都是令人鼓舞的表演,它们把
莫扎特从休闲厅中弄出来,加入了
贝多芬对他的
演奏家所要求的边缘人的意味。亨德尔的组曲,是在法国图尔斯音乐节的演出实况,声音有点怪,如果只是想听到大师如何涉足相对罕见作品,这就很难得。他的表演有预料中的雅致,同时也在萨拉班德舞曲和更忧郁的乐章中传递一种非凡的亲密。
德沃夏克协奏曲,也是一个完美的表演。这要感谢
克莱伯严密而且深思熟虑的指挥,以及李赫特不选择Efrem Kurz想象上的更钢琴化的改编,而是使用作曲家最初乐谱的决定。
巴托克第二、普罗第五,
伯格的室内协奏曲也是对李赫特唱片目录有益的增加,因为它们提供了听到大师演奏现代派作品的机会,这也是他职业生涯的重要贡献。
这个专集中最有价值的录音,当属勃拉姆斯为蒂克的玛格洛纳谱写的声乐与钢琴浪漫曲。这套作品很少有录音,尽管冗长,但非常生动,感谢两位艺术家的努力,使其保持了一种长篇叙述的感觉。EMI在他们相当吝啬的说明书上省略了歌词,但听众可以在网上找到它们。另一个惊喜是令人鼓舞的和富有表情的
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与
包罗丁四重奏团合作。我真的很喜欢这里不寻常的严肃处理方式,特别对于这样一首经常被弄成
沙龙音乐的作品。
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协奏曲
大师绝对的名盘之一,是他经典中最为
璀璨夺目的。在我看来,里赫特的拉二是完美的。虽然很多乐友说不喜欢他手中的拉二,原因是认为他弹得拖沓而自以为是,过于刻板,尤其是第一乐章的开头部分。但是每次聆听这段,我都会感觉像是阳光穿过碧蓝的海水一般,呼吸凝重、大气广博,深得
俄罗斯广袤大地之精髓。如果要是推荐拉二的版本的话,大师的这段演绎在我心目中必在前列。
与
卡拉扬和
维也纳交响乐团合作的柴一也别具一格,卡拉扬指挥下的乐队,声势凌厉,音色华美动人,无论在音量还是气势上都有盖过钢琴之嫌。但是仁者见仁,从品质上来说这版柴一也是相当不错的。
最具拉氏气质的拉二,最具皇者气质的柴一,模拟录音的标准典范——总之这是一张绝对值得拥有的CD。
卡内基音乐厅独奏音乐会
1960年12月26日在
卡内基音乐厅珍贵实况录音;对许多人来说,里赫特是像“谜“一般的人物,即使是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同时也是廿世纪
俄国最伟大的音乐导师及钢琴大师之一的
诺伊豪斯,也只能用 “天才”的字眼来形容他:不论如何壮大的作品,当呈现在里赫特的面前时,就像是一片广阔的山河,他以苍鹰般的慧眼从高空俯瞰,钜细靡遗…从他的演奏中,我听到了所有的伟大。
九岁以前由父亲启蒙学习钢琴,九岁以后,做了自己的老师!惊人的天分其实是一份不安的礼物,
李希特像脱缰野马,放肆而执着,他的风格既可以如风暴一般横扫千钧,又可以如湖泊一般沉着果断。他突破陈规,以坚韧的手指奏出尖锐的音符,谱写着自己独行其是的篇章,成为一代钢琴巨匠!
这张
RCA限量豪华版“出土录音”相当珍贵,从未在市面上发行,内附的精美别册里,除了多祯稀有的
李希特照片之外,还收入钢琴名家Harris Goldsmith与名音乐评论家Harold Schonberg当年在纽约时报所撰写的乐评,并用24Bi术重新处理,录音效果奇佳。专辑收录的分别是1960年12月26日
李希特在卡内基音乐厅与12月28号纽
沃克清真剧院的实况录音,呈现了现场
音乐会最真实的音效,没有做任何音乐上的编辑处理,你听到的就是李希特在实地的表演。对于“老”里赫特迷来说,根本就是不加考虑的必藏片。对于初次接触里赫特,想要体会“Live”电光火石、浑然天成的临场感,就从这张40年前的精彩实况录音开始吧!
里赫特与中国
1949年里赫特赢得
斯大林奖,之后在
东欧、
中国举行了众多场巡回
音乐会(里赫特曾来中国演出过,地点是
上海,据说这是
苏联政府首次批准里赫特出国演出,第一次出国演出就选择了中国,应该是苏联政府指定的吧。
我国著名
戏剧家曹禺的女儿在写他父亲的回忆录中提到了这次演出,她写到父亲很喜欢听音乐,尤其喜欢
肖邦,平时不修边幅,曹禺得知里赫特来华演出后,虽然票价很贵,但毫不吝啬买票带一家人去听,而且还穿上了西装,以表达对音乐家的敬意)。
后来,有报道说我国著名
钢琴家殷承宗回国演出时找不到好钢琴,就拿里赫特当时用的钢琴演出,并且该琴成了他后来在
中国演出的专用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