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适(kuò)本贯固城,是
朝鲜成宗时官至参判的李陆的后裔,宣祖朝登武科,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任宣传官,同年任明川县监,防备
女真。此后历任大静县监、
刑曹佐郎、镜城判官、泰安郡守、永兴府使等官职,到
光海君初期已成为颇有名气的青年将领,曾被推荐为边疆重任北兵使(
咸镜北道兵马节度使)的候选人。时人称他“多才智”“以武举选而能文善书,有名称”。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调任
济州牧使。天启二年(1622年)十二月十六日被任命为北兵使。
此时,李适在前府使
李贵等的劝说下参加西人推戴绫阳君
李倧、打倒光海君的政变阴谋中,故迟迟不赴任。天启三年(1623年)三月十二日夜,政变正式启动,李适先带部下军官20余人赶到约定地点——汉城西郊的弘济院待命,其后李贵、
金自点等所领“义兵”陆续赶来,但这些“义兵”一共才几百人,都是未经训练的乌合之众,而在事前被推为大将的
金瑬及正规部队长湍兵一直没来。这时
张维跑来,说有人泄露了起事计划,导致政变队伍骚动不安。于是李贵招来李适,对他耳语道:“大将金瑬不来,事已至此,必令公为大将,然后可镇群情。我在平日素不闲军旅,仓卒之际,难可得力。”然后向众人推李适为大将,李适也欣然接任,迅速整饬军心,准备领兵进击。这时金鎏命令李适去另一处地方聚会,李适大怒,不愿听从,在李贵的劝说下去金鎏指定的地方,并把大将之位归还金瑬。
政变成功后,李倧即位为
朝鲜仁祖,李适被任命为
汉城府判尹,负责押送
光海君至
江华岛,并兼左捕盗大将,负责维持秩序,其间曾因殴打“形迹可疑”的前安东府使朴晋章及其老母并抢劫其家而遭弹劾。
天启三年(1623年)六月,李适被任命为副元帅,八月拜辞赴任,作为都元帅
张晚的副手,出镇
宁边,防备
后金。同年闰十月论功行赏,李适被排在二等功臣第一。李适对这一结果极其不满。首先,他就与头等功臣
金瑬有隙,曾放言要以违期不至之罪斩了金鎏,“与瑬事事相忤”;其次,他对作为内应的训练大将
李兴立骑在他头上也颇有微词,李兴立在反正后被提拔为
工曹判书,比李适的汉城府判尹职位要高,录勋时更列入一等功臣,而李适屈居其下;第三,则是金瑬的儿子金庆征、李贵的两个儿子
李时白和李时昉、
沈器远的弟弟沈器成、
崔鸣吉的哥哥崔来吉、张维的弟弟张绅等都被策勋,但同样参与反正的李适的儿子李栴却不在功臣名单中,他的弟弟文官李遯也未被擢用。再加上当时出镇西北是个苦差事,李适及其下属对仁祖政权的怨念更深,遂心怀不轨。
天启四年(1624年)正月十七日,前教授文晦等6人来王宫揭发李适的逆谋,称李适父子与韩明琏、
郑忠信等数十人心怀不轨,密谋起事。仁祖命令逮捕包括李适儿子李栴在内的大部分嫌疑人,但对李适却预判其未必谋反,于是不顾
李贵谏言,不予逮捕。正月二十一日,仁祖派往宁边捉拿李栴的使者高德祥、沈大临及宣传官金芝秀、中使金天临等在入城时被李适杀死,二十二日正式举兵。李适麾下有12000余名士兵,“三冬练艺,号称精锐”,其麾下700名使用鞭棍的骑兵以及130余名作战勇敢的“降倭”更是让官军防不胜防。而都元帅
张晚麾下只有3000兵力(张晚当时还卧病在床),再加上驻扎龟城的将领韩明琏响应李适(同样被告的郑忠信则未响应),叛军的声势更为壮大,从宁边一路沿价川、顺川、江东、遂安、黄州、凤山、瑞兴、平山等地,仅过半个月就逼近
汉城。二月八日,在听说李适已突破
临津江以后,仁祖率王室百官仓皇南逃。二月十日,李适进入汉城,此时跟随仁祖逃难的宗亲兴安君
李瑅(宣祖之子)潜回汉城,李适遂立他为王,同时“募兵于城中,投入者甚多”。但好景不长,二月十一日,
张晚、
郑忠信等率官军在汉城西郊的鞍岘大破李适,李适等于深夜撤离汉城。翌日他们走到
利川时发生内讧,李适、李栴、韩明琏等被同党李守白、奇益献杀死,其首级被献给朝廷,李适之乱结束。
李适之乱是
朝鲜王朝五百年间唯一一次以藩镇攻入汉城的叛乱,所以李适自然被钉在了朝鲜王朝的耻辱柱上,被视为天字第一号的逆贼。而其同党韩明琏的子侄韩润、韩义漏网并逃入
后金,融入满洲民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