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
百团大战”中,
晋察冀军区一分区
司令员杨成武率部在
涞源县东团堡,一举消灭了日军170多人的教导大队,取得了攻坚战的胜利。日军重新占领东团堡后,在村头为日军阵亡士官立下一座石碑,并在碑的两面用日文和中文刻下一首《长恨歌》。诗中用“一死遗憾不能歼灭八路军”,以示日军抱恨战败涞源东团堡。侵华日军在河北
涞源的东团堡设立了一个特殊的据点,实为日军的一个教导大队,有学员170人,都是战斗经验丰富的日军军官和
武士道精神十足的士官。他们装备精良,弹药充足。据点所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周边地带日军据点中一块难啃的骨头。杨成武在“百团大战”
井陉战役进入尾声后,就盯上了东团堡这块硬骨头。
这个被
聂荣臻司令员笑称为“好战分子”、“三天不打仗手就痒痒”的指挥员,作战计划一经批准,就马不停蹄的奔赴前沿阵地察看地形,召集营以上干部研究攻坚计划。东团堡据点里,日军新旧大队长交接仪式正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新任大队长井出传达人见旅团长的命令,一定要活捉
杨成武。已卸任的甲田表示,抓不到杨成武决不回国度假。井出劝甲田回国与夫人团聚,甲田悲伤地要告诉他:爱妻为了让我无牵无挂地投入大东亚圣战,三年前在送我
离岛时割颈自刎了。井出也有感触地拿出一朵干枯的樱花:这是妻子临别时相赠的礼物,当我效命沙场之日,就是这樱花灿烂夺目之时。二人甘为天皇孝命,可谓如出一辙。杨成武的妻子、八路军干事兼地委妇委书记
赵志珍在灯下细心的缝着虎头鞋。
杨成武写完日记对妻子说:就要打仗了,把小易生送到老勺家吧,那儿是堡垒户,又有个和易生同龄的娃娃做伴。攻坚战在夜里发起。营长沈立强力争自己的三营做突击队。枪林弹雨中,战士们跨过据点外的防护沟,避开电网,很快突击到前沿阵地。日军凭借着坚固的工事和充足的弹药,向我军阵地发起反攻。双方进行了数次冲锋与反冲锋的较量,难分高下。穷凶极恶的日军向我阵地施放毒气,给我军造成严重损失。
杨成武果断命令停止进攻,撤出战斗。
赵志珍组织民兵和群众奋力抢救受伤的指战员,为部队赶制防范毒气的口罩。姜科长与地下党火速派内线与金翻译取得联系,尽快地解决毒气弹的问题。日军井出诡计多端,密令汉奸搜寻并抓走了穿虎头鞋的易生。
他们不知,老勺妻为了保护杨成武的孩子,把虎头鞋穿到了自己孩子的脚上。金翻译与我地下工作者取得联系,二人机智勇敢地找到了毒气弹的引信,我地下工作者不惜生命毁掉了引信。攻坚战进行了三天三夜。其间日军增援被我部队接连重创后狼狈逃回。井出、甲田气急败坏,命令士官大队倾巢而出拚刺刀,肉搏战十分惨烈,我突击队一个排全部壮烈牺牲。
杨成武命令炮兵:把全部的炮弹都给我打出去!在我军强大的火力攻势下,日军残余龟缩进中心炮楼。炮楼结构坚固,手榴弹、六零炮都无济于事。排长
于勇带着战士,在火力掩护下,想办法将20多颗手榴弹捆成的捆,利用梯子从工事的残破处接近碉堡,正要将弹药捆塞进敌碉堡的射孔,被鬼子击中,挂在了梯子上。沈营长急了眼,冲上去摘下
于勇留下的弹药捆,使劲的往射孔里塞,里边拼命的往外推,沈营长咬着牙红着眼,硬是将弹药捆顶进了射孔里,只听“轰”的一声,炮楼给掀开一面。倒在血泊中的沈营长失去了双臂。这时,汉奸哆哆嗦嗦举着白旗,还挑着一只虎头鞋到我前沿高喊:太君抓住了
杨成武的女儿,只要你们撤兵,我们确保孩子的安全。否则别怪太君不仁。
杨成武攥紧了拳头:打!坚决地打!
赵志珍和几个民兵推着自制的火炮来到前沿阵地。姜科长瞄准后点着了火。只听一声闷雷,把半个碉堡掀翻了。日军如惊弓之鸟,没反过味来这是何种新式武器。院里,日军点起大火。绝望的井出和甲田命令残余的日军以死效忠天皇。见有犹豫的,就亲自将其杀掉,或推入火中。杨成武和战士们冲入院中,制止其残忍的行径。姜科长从地上建起了井出的烟盒交给杨成武,里面是干枯的樱花。杨成武说:这樱花生长在自己的国土上却是灿烂夺目,可惜它待错了的地方,只有干枯凋零!
《杨成武强攻东团堡》改编自抗日战争时期的真实事件,导演运用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段、谱写了一曲在抗日时期的壮丽悲歌,影片所有元素的运用,使本片达到很高艺术体现,极富感染力。
另外,为了让本片达到最佳效果,导演
张玉中和其他制作人员还试图通过颜色将影片中发生的事件和当时周围的环境背景连接起来。
张玉中表示,色彩不单单是感性的随机元素,它必须强调每一系列场景后面隐藏的动机,来帮助观众更好的理解故事情节,尤其是那些主要人物的内心世界。
杨成武;福建
长汀人。1928年加入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参加闽西农民 暴动,并加入
中国工农红军,任闽西红军第三路指挥部秘书、宣传队中队长。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一军团第四军第三纵队干事,第十二师秘书,连政治委员,教导大队政治委员,红十一师第三十二团政治委员,红二师第四团政治委员,
红一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参加了
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至
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
长征。长征中率部夺取
泸定桥,
翻雪山过草地,突破天险
腊子口,出色的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前卫任务。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独立团团长,独立第一师师长兼政治委员,
晋察冀军区一分区
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部参加
平型关战斗役和
百团大战。指挥了著名的
黄土岭战斗,击毙日本军“蒙疆驻屯军”最高司令官
阿部规秀中将。后任中共
晋察冀边区第一
地委书记,冀中军区司令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晋察冀军区第一野战军冀中纵队司令员,晋察冀军区第三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晋察冀野战军第二政治委员,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委员。组织指挥了
清风店战役、
石家庄战役、平汉北段战役等。1948年后任
华北野战军第三兵团
司令员,第二十兵团司令员。组织指挥了
绥远战役,率部参加
平津战役。出席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
天津警备区司令员,京津卫戍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曾任北京市委常委,天津市委常委,
中共中央华北局委员。参加了抗美援朝,任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率部参加了朝鲜东线的夏、秋季
防御战役,获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
自由独立勋章和一级
战斗英雄功勋荣誉章。1952年后,任
华北军区参谋长兼华北军区党委书记,副司令员兼京津卫戍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人民解放军防空军司令员。人民解放 军副总参谋长,第一副总参谋长兼军委办公厅主任。代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副总参谋长兼福州军区
司令员。参与组织指挥了1958年
炮击金门,1959年
西藏平叛作战,1960至1961年中缅堪境警卫作战,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和60年代中期开始的抗美援越。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
八一勋章、
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
解放勋章。1983年6月至1988年3月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文研究委员会主任。1988年被授予一级
红星勋章。是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一、二、三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著有《杨成武回忆录》、《
杨成武军事文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