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材
果敢土司世袭继承人
杨振材(1918年—1971年),系果敢土司杨文炳次子。因其兄长杨振源少年早夭,所以他顺理成章,成为果敢土司世袭继承人。
早年经历
杨振材,系果敢土司杨文炳次子。因其兄长杨振源少年早夭,所以他顺理成章,成为土司世袭继承人。杨振材幼年私塾启蒙,学习汉语。12岁(1930年)起,远离家乡,南下掸邦首府东枝,进入英殖民当局主办的贵族学校,接受英、掸、缅三种语文教育,直至高中毕业,故既通汉语,又通英语、掸语及缅语。其中,英语能力最佳,次为掸语、缅语、汉语。据载杨振材中高个头,体格修削。社会交际中,常着西装革履,取向东西文化兼容。崇尚德政,礼贤下士,平易近人。主张文明改良,移风易俗,推动社会进步。被时人称为“难能可贵的标准青年”。
二战时期
杨振材23岁(1941)时,学成归来,娶昆明籍鲁旋珍为妻,正式受封果敢土司世袭接班人,习称“印袭官”。从此,开始参与“襄理政务”。次年(1942)5月,日军进占滚弄,他协助其父杨文炳,组建抗日自卫队,配合远征军抗击日本侵略。
1943年10月,杨文泰兵变,杨振材随其父杨文炳,被迫退入中国。在此后近半年的杨文炳被冤囚过程中,杨振材及其弟杨振声、其叔杨文雄,奔走于楚雄、大理、昆明之间,向中英当局申诉救援,直至杨文炳获释。次年(1944)4月27日起,杨振材及杨振声、杨文雄等,先后随同杨文炳乘英国皇家飞机离开昆明,前往印度加尔各答,以及大吉岭、卡林蓬等地疗养。次年(1945)8月15日,日本宣告投降。同年底,杨振材等随杨文炳重返果敢,重掌果敢土司权利。此次磨难,前后历时18个月。杨振材也因此比较广泛地接触了中国及英国、印度的三教九流,加深了对东西方政治文化的理解,增强了政治运筹的才干,为此后主政果敢奠定了基础。
出任土司
1945年底,杨文炳宣告退居二线,杨振材由“印袭官”正式升任茅扎官,成为果敢历史上最后一任果敢世袭土司,并展开了维新改革、重建果敢的计划,决心将果敢建设成一个“文明法治、自给自足、繁荣富强”的自治邦。
杨振材执政第二年,即1947年2月9~12日,他以果敢土司的名义,出席了由昂山将军为首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发起的丙弄会议,开始涉足联邦、省邦的政治事务,并正式提出了果敢要求脱离木邦节制、作为掸邦的一个自治邦及果敢公民身份的政治诉求。经多方谈判,最终在“边境地区执行委员会”上得以认可。从此,果敢不再附属木邦土司,晋升为掸邦的一个独立自治邦;杨振材由小土司“茅扎”,晋升为大土司“坐把”,并依法获得了民族院即上议院议员的席位,随之又出任掸邦财政部长;但被迫放弃了对江西长箐山及勐洪的领辖权。
1950年秋,他又被推举为缅甸联邦代表团成员,出席了在美国纽约召开的第6届联合国大会,并对美国的经济与社会进行了考察,此行历时4个月。据说此行给他留下最深的印象是:“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钥匙”。回果后他曾组织动员了杨振徽等12名青年,赴仰光继续求学,乃至接受高等教育,并因此培养了首批果籍医生、工程师、地质学家及其他专业人员。
1951年,为便于工作,杨振材举家迁居腊戍,国家、省邦及果敢的政务齐兼。1952年11月,杨振材奉联邦政府密令,返回果敢,筹组地方联防武装,以震慑并驱逐流入果敢作乱的国民党流亡武装,并于次年(1953)2月,封锁沿江渡口,同时通令“凡国民党流亡武装分子,一律驱逐出境;自动缴械者,准其留居果敢;有反抗者,格杀勿论”。同年3月,流入果敢的国民党流亡武装组织被肃清,地方开始恢复安宁。
1959年春,联邦看守政府通令掸邦33个土司年内交权,承诺将以各土司地区财政岁入的15倍款额,向各位土司作出赔偿。按当时果敢财政岁入银洋约16万盾计,杨振材可得到一次性赔偿银洋约240万盾,即可变成百万富翁,安享晚年。但杨振材表示:“决不接受联邦政府的赔偿,亦不将地方政权交给政府,而要交给果敢人民”。此言既出,受到果敢人民的广泛拥护,但却惹恼了腊戍军方,扬言“如不交权,即派兵进驻”。局势开始陷入紧张。后来看守政府总理吴奈温,亲至眉苗,召见杨振材及一批果敢知名人士,听取果敢关于地方民族自治的诉求,并承诺:“果敢可以维持自治”。同意成立一个果敢议事会,行使行政、警察、司法、教育等自治权利。因此,杨振材勉强辞去坐把之职,退居腊戍。同年5月,联邦当局在东枝举行掸邦各土司交权仪式,但杨振材并未出席,也从未接受过政府的分文赔偿。同年6月,果敢议事会开始在炸地林挂牌办公,主席杨启智,副主席杨文瑞、彭积广。同时,成立五区联防队,并根据联邦当局的安排,由杨金秀出任总督导。次年(1960)春节,应果敢各界之邀,杨振材曾返回果敢省亲,在新街受到3万多人民群众的夹道欢迎,成为对他的人格和政绩的肯定性注释。后来历史表明,杨振材所交出的行政权,既不是议事会接掌,也不是果敢人民自治,而是被其妹杨金秀所独尊,果敢由此进入了后土司时期的动荡与不安。杨振材后来回顾说:“土司制度废除,虽为大势所趋,实则未防患于未然。本人交权以后,未能使人民确立自治政府;主政者从事聚敛,致使局势演变至不可收拾地步,实愧对祖宗及人民;抚今追昔,能不悔乎”!
1963年10月,联邦政府拘捕了“安全监督”杨金秀,株连退居腊戍的杨振材,他“在未有任何解释的情况下被捕入狱”。次年(1964)6月,又在“没有任何解释的情况下被释放”。此后,他接待了许多因动乱而流亡南下的果敢难民,尽可能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往往“陷于苦涩难言的煎熬之中”。
去世
1971年秋,杨振材因患血癌,医治无效,在腊戍辞世,终年54岁。杨振材及夫人鲁璇珍,育有2男6女,皆受过高等教育,事业各有所成。其中女儿杨丽,定居澳大利亚悉尼,已用英文写成《杨家·一个未知边境的守护者》一书,比较全面系统和客观辩证地评述了杨氏家庭的源流及兴衰,并在内封屏页题句:“为了纪念我的父亲果敢土司杨振材和奉献给我的母亲土司太太鲁璇珍”。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06 13:35
目录
概述
早年经历
二战时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