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专业方向:理论社会学及其应用、社会建设、社区建设研究
研究兴趣:社会学本土化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人物经历
1982年毕业于贵州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
1982- 2001 贵州大学哲学系,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学系
2000年毕业于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硕士学位
200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博士学位
2004 至今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社会学系
出版图书
主要成就
科研项目
阳明心学与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研究(2016-2019). 贵州省2016年度
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国学单列重大课题,主持.
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中国社会学史》(2011-2018). 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主持。
阳泉市城区“幸福社区建设”的“中国经验”新内涵(2014-). 阳泉市城区区委党史研究室课题,主持。
德行珠海:综合治理的理论与实践——来自珠海的中国经验(2014-). 珠海市文明办课题,主持。
临安市“绿色家园 富丽山村”新型城镇化探索研究(2014-). 临安市委市政府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课题,主持。
中山市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的实证研究(2013-2015). 中山市委政策研究室课题,主持。
社会学中国化视野下的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2012-2016).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主持。
北京市业主群体的发展趋势对基层社会组织体系的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2009-2013).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与在京高校共建课题,主持。
快速转型期居民法律意识和守法行为的社会学研究(2009-2012).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主持。
三化两型: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以郑州市实地调查为例(2009-2010). 河南省郑州市社科联课题,主持。
关于我国社会转型加速期个体安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2007-2010).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主持。
论文著作
发表论文
杨敏,朱亭瑶.(2021). 中国社会学史:一个学科的成长与学脉. 人文杂志(4)
杨敏,褚世伟.(2021). 中国社会学:百多年回眸与未来展望. 江苏社会科学(1)
杨敏,赵璐璐.(2020). “传统—现代”关系视野下的人民调解. 社会工作与管理(11)
杨敏,(2019). 改革开放40年社会建设回眸. 西北师范大学报(社会科学版)(3)
杨敏,钟俊平.(2019). 共享发展理念视野下的新时代社区文化建设探析. 理论月刊(4)
杨敏,(2019). 早期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中国化:焦点议题及其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分析的一种再认识. 人文杂志(4)
杨敏,(2018). 习近平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探析. 科学社会主义(2)
杨敏,(2018). 社会学中国学派及其话语体系创新机理探析. 黑龙江社会科学(3)
杨敏,杨筱明. (2018). 知遇历史:陆海双轴的国家政略新均衡态势——“一带一路”蕴含的深度互构与新发展主义. 思想战线(2)
杨敏,杨向鹏. (2018). 涂尔干社会学思想中的实在性与建构性及其当代价值. 社会科学研究(1)
杨敏,杨筱明. (2016). “传统—现代”关系的本体论与方法论意涵. 甘肃社会科学(6)
杨敏,(2016). “国家―社会”互构关系视角下的国家治理与基层治理——兼论治理技术手段的历史变迁及当代趋向.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杨敏,赵梓汝. (2016). 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公平问题研究——基于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一种社会学思考. 学术论坛(2)
杨敏,和思鹏. (2015). 社会协商论:包容共享与社会公正新探——试析郑杭生先生对中国特色中层理论的贡献. 福建论坛(11)
杨敏,(2015). 中国多民族社会及其现代应对——郑杭生
民族社会学思想探究.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6)
杨敏,(2015). 历史视域下的社区文化建设新趋势.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5)
杨敏,(2015). 追求至善之境——郑杭生先生后期学术事业与基金会事业的二三事. 社会建设(1)
杨敏,骆明璞. (2015). 城乡社会变迁统合性视野中的城市社会与社区——“全域城市社会”理念下的生态社区建设. 思想战线(1)
杨敏,黄家亮. (2015). 论中国社会的变迁、治理及中日关系——郑杭生教授与日本公使远藤和也谈话录. 社会学评论(1)
杨敏,(2014). 郑杭生社会学理论的后期发展点滴.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12-19)
杨敏,(2014). 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与社会学的本土化和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研究(12)
杨敏,(2014). 中国社会学的学术成长与农村社会学的发展. 人文杂志(4)
杨敏,郑杭生. (2013).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演变及其对中国的重要启示.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6)
杨敏,(2013).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新三农”发展格局的构建. 学术论坛(9)
杨敏,王娟娟. (2013). 社会学理论视野中的中国城乡社会变迁——关于《三元化利益格局下“身份―权利―待遇”体系的重建》一文的访谈和思考. 学习与实践(4)
杨敏,杨玉宏. (2013). “服务―治理―管理”新型关系与社区治理新探索. 思想战线(3)
杨敏,(2013). 三元化利益格局下“身份―权利―待遇”体系的重建——走向包容、公平、共享的新型城市化. 社会学评论(1)
杨敏,(2012). 中国城市化之抉择:科学发展还是初级发展. 探索与争鸣(11)
杨敏,(2012). 当代社会变革中的“国家―社会”新型关系——社会学中国化视野下的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
杨敏,(2012). 瞭望文明:在共同生活中收获智慧构筑安全——关于比较文明研究的一种社会学分析. 社会科学研究(2)
杨敏,(2012). 社会学视野中的社区建设与制度创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杨敏,(2012). 个体安全研究与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社会学传统范式和研究方法的一种兼容汇聚. 思想战线(2)
杨敏,(2011). 社会学视野中的文化自觉与自信. 中国社会科学报(第249期,2011-12-22)
杨敏,陆益龙. (2011). 法治意识、纠纷及其解决机制的选择. 江苏社会科学(3)
杨敏,(2011). “国家—社会”的中国理念与“中国经验”的成长——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创新公共服务和更好社会治理. 河北学刊(2)
杨敏,(2011). 社会互构论视野下的民间力量与社会和谐. 天津社会科学(2)
杨敏,郑杭生. (2010). 中国理论社会学研究:进展回顾与趋势瞻望. 思想战线(6)
杨敏,(2010). 社会工作发展与我国高等教育的理念转变和制度创新. 学习与实践(10)
杨敏,(2010). 我国城市社会发展与社区建设的新态势——新一轮城市化过程社会资源配置的社区化探索.
科学社会主义(4)
杨敏,郑杭生. (2010). 社会互构论:全貌概要和精义探微. 社会科学研究(4)
杨敏,(2009). 个体安全研究:回顾与展望——现代性的迷局与社会学理论的更新. 创新(11)
杨敏,(2009). 神圣方案与世俗情怀:中西文明的一种比较分析. 中国社会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杨敏,(2009). 以积极创新的政策理路应对21世纪贫困挑战——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贫困的结构性现象. 教学与研究(6)
杨敏,(2009). 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促进社会建设的重要功能.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
杨敏,(2009). 我们何以共同生活——“中国经验”中的“杭州经验”. 探索与争鸣(5)
杨敏,王建民. (2009). 在社区建设中重铸社会认同. 天津社会科学(3)
杨敏,(200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学理论的重建与发展. 思想战线(1)
杨敏,(2008). 中国社会学理论研究30年. 中国社会科学辑刊(复刊号,总第25期)
杨敏,(2008). 价值观多元开放时代的社会共同性追求. 甘肃社会科学(5)
杨敏,(2008). 中国社会学的理论创新. 教学与研究(6)
杨敏,郑杭生. (2007). 依然在路上:穿越历史大弯道的个人与社会.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6)
杨敏,(2007). “活着的过去”和“未来的过去”——民俗制度变迁与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学视野. 学习与实践(11)
杨敏,郑杭生. (2007). 个体安全:关于风险社会的反思及研究对策. 思想战线(4)
杨敏,(2007). 以治理化解矛盾以治理成就和谐. 中国教育报(理论版)(2007-3-20)
杨敏,(2006). 社会实践结构性巨变与锻铸社会和谐的坚实支柱. 探索与争鸣(10)
杨敏,(2006). 社会实践结构性巨变视野下的改革与和谐. 社会科学(1)
杨敏,(2006). 人的“个人化”与构建社会和谐的现实动力. 西安外事学院学报(3)
杨敏,(2006). 当代个人的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构建. 中国社会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杨敏,(2006). 社会学的时代感、实践感与全球视野. 甘肃社会科学(3)
杨敏,(2006). 现代性的反叛与
理论社会学的前景.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
杨敏,(2006). 社会互构论——从差异走向认同的追求. 江苏社会科学(3)
杨敏,(2006). 巨变社会中的个人:“个人化”与“社会化”——构建一个和谐的“新亚洲”的微观基础. “世界各地区的全球前景:新亚洲”国际研讨会发言论文
杨敏,(2005). 个人安全:社会学理论对巨变社会的本体性反思. “面对东亚社会变迁的当代社会理论”国际研讨会发言论文
杨敏,(2005). 脱出传统理路,迈向时代未来——理论社会学的一个经典论题与转型加速期经验现实研究. 甘肃社会科学(3)
杨敏,(2005). 区域差距与区域协调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
杨敏,(2005). 社会行动的意义效应与东亚三国集体结构的锻铸——关于现时代中、日、韩关系的一种社会学理论构想. 河北学刊(2)
杨敏,(2004). 现代性的新发展与社会互构的时代——社会互构导论: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新探索之三.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
杨敏,(2003). 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学理论逻辑和研究指向——社会互构导论: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新探索之二.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5)
杨敏,(2002). 中国特色社会学的理论建构.
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5)
论文集或他人编著的书籍中收录的本人论文:
杨敏,(2013). 中国特色社会学的理论建构.见郑杭生 (编). 社会运行学派成长历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杨敏,(2013). 社会互构论——从差异走向认同的追求. 见郑杭生 (编). 社会运行学派成长历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杨敏,(2013). 社会学的时代感、实践感与全球视野. 见郑杭生 (编). 社会运行学派成长历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杨敏,(2010). 促进社会学传统范式和研究方法的融合聚汇——个体安全研究假设及方法中的“多棱透镜原则”. 见郑杭生 (编). 社会转型与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杨敏,(2009). 东方复合型思维艺术的理论跨越. 见王国平 (编). 培育社会复合主体研究与实践. 杭州出版社
杨敏,(2007). 在社会矛盾的治理过程中推进社会建设. 见郑杭生,徐永祥等 (编). 社会建设与实践创新论文集.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书籍
专著或编著书籍:
杨敏著. 社会行动的意义效应:社会转型加速期现代性特征研究.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郑杭生,杨敏著. 中国社会转型与社区制度创新——实践结构论及其运用.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郑杭生,杨敏著. 社会互构论:世界眼光下的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新探索——当代中国“个人与社会关系研究”.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杨敏等著. “以人为本”安全观的一种社会学探索——个体安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杨敏,方舒著. 和谐公正:社会建设与风险应对.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杨敏副主编. 社会学理论前沿.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5.
杨敏副主编. 品味社会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普及读物).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
杨敏副主编. 多元利益诉求时代的包容共享与社会公正——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的中山经验.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杨敏副主编.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学习笔记与课后题详解.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杨敏副主编. 遵义红花岗模式:社会管理科学化的新探索.北京: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4.
杨敏副主编. 感受社会学(“领导干部半日读”丛书).北京: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杨敏副主编. 多元利益诉求统筹兼顾与社会管理创新——来自南海的“中国经验”.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杨敏副主编. 合作共治的“上城模式”——从新型社区治理迈向创新社会管理的“上城经验”.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2012.
杨敏副主编. “大民政”的理论和实践与“中国经验”的成长——夯实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基础的“北京经验”.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
杨敏副主编. “三化两型”城市: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以郑州实地调查为例的河南特色分析.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杨敏副主编. 中国特色和谐社区建设“上城模式”实地调查研究——“上城经验”的一种社会学分析.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杨敏副主编. “中国经验”的亮丽篇章:社会学视野下“杭州经验”的理论与实践.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杨敏副主编. 新中国60年·学界回眸——社会学与社会建设卷.北京: 北京出版社,2009.
杨敏副主编. 和谐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以广州深圳实地调查为例的广东特色分析.北京:
党建读物出版社,2009.
杨敏主编. 和谐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以郑州市实地调查为例的河南特色分析.北京: 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
参编书籍:
杨敏参编.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本第二版).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杨敏参编.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杨敏参编. 新世纪中国社会学(2006—2010):“十一五”回顾与“十二五”瞻望.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杨敏参编. 社会学概论(中宣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北京: 人民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杨敏参编. 中国社会学30年(1978—2008)(
中国社会科学院丛书·中国哲学社会科学30年丛书).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学术任职
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
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
北京市社会学会常务理事
理论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法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