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昂
东汉末年张鲁部将
杨昂(生卒年不详),东汉末年张鲁部将。曾奉张鲁之命,率兵助马超争夺凉州。曹操攻打汉中时。杨昂与张鲁之弟张卫守卫阳平关,双方攻防多日,终为曹操所破。
人物生平
杨昂,是汉宁太守张鲁部将。
建安十七年(212年),马超卷土重来,率诸戎渠帅袭击陇上诸县,诸县尽皆响应,唯独州治所所在的冀城尚未沦陷。紧接着,马超以陇右之众,并联合张鲁部将杨昂,共计一万多人,围攻冀城。八个月后,冀城孤城难守,刺史韦康见援兵始终未至,只好遣人请和,出城投降。马超入城后,违背了诺言,让杨昂杀了刺史、太守。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西征张鲁。七月,到达阳平关。张鲁让弟弟张卫与部将杨昂等凭险据守阳平关,横山筑城十馀里,曹军无法攻克,于是引军退还。张卫等人见曹军撤退,于是放松警惕。曹操前军在迷路时进入张卫军别营,张卫军惊走。曹操于是回军进攻,大破阳平关守军,张卫等人连夜逃走。
相关争议
资治通鉴》中,记载建安十九年(214年)时,张鲁手下将领杨昂等人数次陷害马超,最终马超逃入氐中,投奔刘备
而《三国志》引《典略》则记载陷害马超的张鲁军将领名叫杨白,与《通鉴》记载不同,不知是何缘故。
演义形象
汉宁太守张鲁将。建安二十年,曹操西征张鲁,张鲁遣弟张卫杨任、杨昂守阳平关。是夜,杨任等截曹军寨,大败夏侯渊、张郃。后曹操亲讨,杨任等仍大败之。后曹军诈退,杨昂欲乘势击之,杨任以曹操诡计苦谏,杨昂不从,追入雾中,为夏侯渊、张郃夹击,杨昂欲突阵而出,正撞着张郃,交战被杀。
《三国演义》原文对杨昂的描写:第六十七回 曹操平定汉中地 张辽威震逍遥津
却说曹操兴师西征,分兵三队:前部先锋夏侯渊;张郃;操自领诸将居中;后部曹仁夏侯惇,押运粮草。早有细作报入汉中来。张鲁与弟张卫,商议退敌之策。卫曰:“汉中最险无如阳平关;可于关之左右,依山傍林,下十余个寨栅,迎敌曹兵。兄在汉宁,多拨粮草应付。”张鲁依言,遣大将杨昂、杨任,与其弟即日起程。军马到阳平关,下寨已定。夏侯渊、张郃前军随到,闻阳平关已有准备,离关一十五里下寨。是夜,军士疲困,各自歇息。忽寨后一把火起,杨昂、杨任两路兵杀来劫寨。夏侯渊、张郃急上得马,四下里大兵拥入,曹兵大败,退见曹操。操怒曰:“汝二人行军许多年,岂不知‘兵若远行疲困,可防劫寨’?如何不作准备?”欲斩二人,以明军法。众官告免。操次日自引兵为前队,见山势险恶,林木丛杂,不知路径,恐有伏兵,即引军回寨,谓许褚徐晃二将曰:“吾若知此处如此险恶,必不起兵来。”许褚曰:“兵已至此,主公不可惮劳。”次日,操上马,只带许褚、徐晃二人,来看张卫寨栅。三匹马转过山坡,早望见张卫寨栅。操扬鞭遥指,谓二将曰:“如此坚固,急切难下!”言未已,背后一声喊起,箭如雨发。杨昂、杨任分两路杀来。操大惊。许褚大呼曰:“吾当敌贼!徐公明善保主公。”说罢,提刀纵马向前,力敌二将。杨昂、杨任不能当许褚之勇,回马退去,其余不敢向前。徐晃保着曹操奔过山坡,前面又一军到;看时,却是夏侯渊;张郃二将,听得喊声,故引军杀来接应。于是杀退杨昂、杨任,救得曹操回寨。操重赏四将。
自此两边相拒五十余日,只不交战。曹操传令退军。贾诩曰:“贼势未见强弱,主公何故自退耶?”操曰:“吾料贼兵每日提备,急难取胜。吾以退军为名,使贼懈而无备,然后分轻骑抄袭其后,必胜贼矣。”贾诩曰:“丞相神机,不可测也。”于是令夏侯渊;张郃分兵两路,各引轻骑三千,取小路抄阳平关后。曹操一面引大军拔寨尽起。杨昂听得曹兵退,请杨任商议,欲乘势击之。杨任曰:“操诡计极多,未知真实,不可追赶。”杨昂曰:“公不往,吾当自去。”杨任苦谏不从。杨昂尽提五寨军马前进,只留些少军士守寨。
是日,大雾迷漫,对面不相见。杨昂军至半路,不能行,且权紥住。却说夏侯渊一军抄过山后,见重雾垂空,又闻人语马嘶,恐有伏兵,急催人马行动,大雾中误走到杨昂寨前。守寨军士,听得马蹄响,只道是杨昂兵回,开门纳之。曹军一拥而入,见是空寨,便就寨中放起火来。五寨军士,尽皆弃寨而走。比及雾散,杨任领兵来救,与夏侯渊战不数合,背后张郃兵到。杨任杀条大路,奔回南郑。杨昂待要回时,已被夏侯渊、张郃两个占了寨栅。背后曹操大队军马赶来。两下夹攻,四边无路。杨昂欲突阵而出,正撞着张郃。两个交手,被张郃杀死。败兵回投阳平关,来见张卫。原来卫知二将败走,诸营已失,半夜弃关,奔回去了。曹操遂得阳平关并诸寨。张卫、杨任回见张鲁。卫言二将失了隘口,因此守关不住。张鲁大怒,欲斩杨任。任曰:“某曾谏杨昂,休追操兵。他不肯听信,故有此败。任再乞一军前去挑战,必斩曹操。如不胜,甘当军令。”张鲁取了军令状。杨任上马,引二万军离南郑下寨。却说曹操提军将进,先令夏侯渊领五千军,往南郑路上哨探,正迎着杨任军马,两军摆开。任遣部将昌奇出马,与渊交锋;战不三合,被渊一刀斩于马下。杨任自挺枪出马,与渊战三十余合,不分胜负。渊佯败而走,任从后追来;被渊用拖刀计,斩于马下。军士大败而回。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26 17:49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相关争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