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枝词九首
唐代刘禹锡组诗作品
《杨柳枝词九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晚年所作的组诗。第一首为序曲,劝人听改编的新曲;第二首言大千世界万象纷纭,各具其理又相互依存;第三首写长安少年春游,杨柳增色助兴;第四首写洛阳名士雅集,杨柳助长风情;第五首以杨柳依人而易衰,喻人之依附富贵不求自立终难长久;第六首以杨柳见证隋之兴亡,言世事无常之意;第七首以杨柳寄托怀人相思之情;第八首言杨柳最知人间别离之事;第九首借杨花柳絮喻漂泊之感。这九首诗直接用民歌曲调创作,保持了纯正的民歌风味,提高了民歌的艺术水平,既有较丰富的思想内涵,又谐音合律便于传唱,使雅俗互补,相得益彰,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
作品原文
杨柳枝词九首⑴
其一
塞北梅花羌笛吹⑵,淮南桂树小山词⑶。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⑷。
其二
南陌东城春早时⑸,相逢何处不依依?
桃红李白皆夸好⑹,须得垂杨相发挥。
其三
凤阙轻遮翡翠帏⑺,龙墀遥望麴尘丝⑻。
御沟春水相晖映⑼,狂杀长安少年儿。
其四
金谷园中莺乱飞⑽,铜驼陌上好风吹⑾。
城东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其五
花萼楼前初种时⑿,美人楼上斗腰支⒀。
如今抛掷长街里,露叶如啼欲恨谁?
其六
炀帝行宫汴水滨⒁,数株残柳不胜春。
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其七
御陌青门拂地垂⒂,千条金缕万条丝。
如今绾作同心结⒃,将赠行人知不知?
其八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⒄。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绾别离⒅。
其九
轻盈袅娜占年华⒆,舞榭妆楼处处遮。
春尽絮花留不得⒇,随风好去落谁家?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杨柳枝:此调本为隋曲,与隋堤有关。传至开元,为唐教坊曲名。白居易翻旧曲为新歌,时人相继唱和,亦七言绝句。
⑵梅花:指汉乐府横吹曲中的《梅花落》。
⑶桂树:指西汉淮南王刘安的门客小山作的《招隐士》,其首句为“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⑷翻:改编;一说演奏。
⑸南陌:城南的小路。陌,小路。春早时:早春时期。
⑹桃红李白:桃花艳红,李花洁白。
⑺凤阙:指长安城的宫阙。
⑻龙墀(chí):皇家宫殿上的台阶。一作“龙池”。麴(qū)尘丝:指柳条,柳丝。麴尘,淡黄色。柳叶呈鹅黄色,故称。
⑼御沟:流经皇宫中的渠流。
⑽金谷园:指晋石崇于洛阳金谷涧中所筑的园馆,泛指富贵人家的豪华园林。
⑾铜驼:即铜驼街,因洛阳城汉时铸造两只铜铸骆驼而得名,洛阳繁华游冶之地。亦有借指闹市者。此代指洛阳。
⑿花萼楼:唐玄宗于兴庆宫西南建花萼相辉之楼,简称花萼楼。
⒀腰支:即腰肢,指腰身,身段,体态。
⒁炀帝:即隋炀帝杨广(569~618)。汴水:汴河,隋炀帝时期开凿的大运河
⒂御陌:都城的街道。青门:即汉代长安城的东南门,因门色青,呼为青门。一作“东门”。
⒃绾:旋绕打结。
⒄挥袂(mèi):挥手告别。日西时:黄昏。
⒅唯有:只有。绾:系念,挂念。一作“管”。
⒆袅娜:柔软细长貌。
⒇絮花:一作“絮飞”。
白话译文
其一
塞北的《梅花落》用羌笛吹奏,楚辞《招隐士》是淮南小山作词。
请君不要再演奏前朝的歌曲,来听听演唱新创作的《杨柳枝》。
其二
城南小路城东郊外,正值早春到来之时,过往行人相逢会面何处没有杨柳依依?
桃花艳红李花洁白人都称赞,这美景还须杨柳助力。
其三
翡翠帷帘轻轻遮掩着宫门,宫里人在宫殿台阶上遥望御河边的杨柳丝。
御河水面上人面杨柳互相辉映,使长安城里的少年几欲抓狂。
其四
金谷园中群莺乱飞,铜驼陌上春风吹拂。
城中的桃花李花一会儿就凋谢了,怎么那垂杨柳没有时限的束缚?
其五
花萼楼前杨柳初种时节,美人在楼上与它比试腰肢。
如今柳条被抛掷在长街上,枝叶露珠如泪不知怨恨谁?
其六
隋炀帝的行宫在汴水一侧几株残柳配不上明媚的春色。
晚风吹起柳絮像雪花飞舞,飞进宫墙里去却不见人迹。
其七
宫前小路京城东门杨柳轻拂,垂下金色丝缕千万条。
现在把柳条打成同心结,拿来送给远行的人,他知道不知道?
其八
城外春风吹动酒店旗帜,行人告别已是夕阳西下之时。
长安道上华美树木数不胜数,只有杨柳寄托相思别离。
其九
柳条轻盈袅娜有美好的年华,舞榭和妆楼处处在她的遮掩下。
春天到头柳絮飞扬留不住,随风好好飞去,不知落到谁家?
创作背景
《杨柳枝词九首》当为刘禹锡晚年所作。旧说是刘禹锡在唐文宗大和六年至八年(832~834年)在苏州时所作。然据诗意,皆言长安、洛阳风物,恐非苏州之作。这组诗的风格已不似在湘沅、巴渝时期所作《踏歌词》、《竹枝词》那样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了。虽仍标民歌题目,但其中已有较多文人诗的味道。这说明民歌到文人手中后,逐渐“雅化”的普遍规律。清人王士祯在《诗友诗传录》中曾指出《竹枝词》与《杨柳枝词》的区别:“《竹枝》泛咏风土,《柳枝》专咏杨柳,此其异也。”《竹枝词九首》组诗每首随意取材,而《杨柳枝词九首》则皆咏杨柳,题材统一;又皆以杨柳拟人或象征,咏物抒情、言理,手法亦一致。杨柳乃北方风物,诗中明言长安及洛阳金谷园、铜驼陌、炀帝行宫等,可推知是晚年在东西二京时期所作。
刘禹锡晚年与白居易唱和酬答,白居易有组诗《杨柳枝词八首》,其第一首云:“《六么》《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刘禹锡的《杨柳枝》组诗九首,就是与白居易唱和之作。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杨柳枝词九首》都是咏杨柳之作。其将杨柳之体态、风韵、情思以及与杨柳有关的故事与习俗均巧妙地运用于咏杨柳中,且诗歌含情宛转,风情宛然,声韵和谐,流丽而多韵味,使人咏之而兴味不尽。
组诗首篇是全组诗的序曲,劝人听诗人改编的新曲,表明了诗人一贯持有的发展创新观念。首句提到汉乐府横吹曲中的《梅花落》曲,次句讲的是《楚辞》中的《招隐士》篇。《梅花落》曲原出塞北,歌咏梅花,《招隐士》出自淮南王门下,屡屡咏及桂树,它们与《杨柳枝词》(咏柳)都以树木为歌咏对象,在内容上有相通的地方,所以刘禹锡拿它们来与《杨柳枝词》相比。接着指出《梅花落》《招隐士》这两个作品毕竟是前朝之曲,不要再奏了,现在还是听改旧翻新的《杨柳枝词》吧。《折杨柳》原来也是乐府旧曲。乐府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曲,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歌辞》《折杨柳枝词》,相和歌辞中有《折杨柳行》,清商曲辞中有《月节折杨柳歌》,其歌辞大抵是汉魏六朝的作品,都用五言古体来抒写。唐代不少文人所作《杨柳枝词》,从白居易、刘禹锡以至晚唐的李商隐温庭筠薛能等的许多作品,却都用七言近体的七绝形式来写作,虽然内容仍咏杨柳或与杨柳有关的事物,在形式上确是翻新了。唐人常用绝句配乐演唱,七绝尤多。《乐府诗集》都编入近代曲辞,表明它们是隋唐时代的新曲调。
从第二首开始,每首诗都紧扣“杨柳”二字来发挥。其中既有对民间风物的描写,也有咏怀古迹之作。
第二首言大千世界万象纷纭,各具其理又相互依存。第三首写长安少年春游,杨柳为之增色助兴。第四首赞美杨柳生机蓬勃,洛阳名士雅集,杨柳长助风情。第五首写杨柳的前后境遇不同,以杨柳依人而易衰,喻人之依附富贵不求自立,终难长久。第六首是怀古诗,以杨柳见证隋之兴亡,言世事无常之意;同时借隋炀帝荒淫亡国的教训,向唐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第七首以杨柳寄托怀人相思之情。第八首言杨柳最知人间别离之事,借写离别以咏杨柳多情;全诗运用写意式的笔法简练地勾勒出一幅“风吹旗动”、“夕阳西下”、“折柳送别”的优美画面,围绕自古就开始表达的“惜别”主题,创造出恬静、淡远而有情深的美妙意境。第九首写杨柳的盛衰变化,借杨花柳絮喻漂泊之感;后二句写春尽絮飞,随风飘逝,深寓讽喻之意。
这九首诗直接用民歌曲调创作,保持了纯正的民歌风味,提高了民歌的艺术水平,既有较丰富的思想内涵,又谐音合律便于传唱,使雅俗互补,相得益彰,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这正是刘禹锡追求的效法屈原的创作目标。
由于长期的贬谪生活,刘禹锡有机会接触到湘沅巴蜀的民歌民谣。《旧唐书》本传云“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蛮俗好巫,每淫辞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在唐代,如此认真地学习民歌并取得卓越成绩的,刘禹锡首屈一指。
名家点评
宋代黄庭坚山谷题跋》:刘宾客《柳枝网》,虽乏曹、刘、陆机、左思之豪壮,自为齐梁乐府之将帅也。
近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杨柳枝词》盖即古《横吹曲》之《折杨柳》。其词托意杨柳以写离情,或感叹盛衰。今录禹锡两首,前者(按指“花萼楼前初种时”)以柳比人,后者(按指“城外东风吹酒旗”)即写离别,不可何作单纯咏物诗看。
其一
宋代王灼碧鸡漫志》:《鉴戒录》云:“《柳枝歌》,亡隋之曲也。”……予考乐天晚年,与刘梦得唱和此曲词,白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刘梦得亦云:“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盖后来始变新声,而所谓乐天《杨柳枝》者,称其别创词也。
其四
宋代范晞文对床夜语》:白乐天《杨柳枝》云:“陶令门前四五树,亚夫营里百千条。何似东都正二月,黄金枝映洛阳桥。”刘禹锡云:“金谷园中莺乱啼,铜驼陌上好风吹。城东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禹锡及张祜)诗皆仿白,独薛能一首变为凄楚耳。
其五
宋代谢枋得《注解选唐诗》:此首意谓人不能特立,随时趋势,以求富贵者,与花萼楼前扬柳何异?……宫人歌舞楼上者,观杨柳之轻盈袅娜,自恨腰肢之不如,欲与杨柳斗此娇媚之态,犹人之逢时遇主,大蒙宠幸也……犹人之忤时失势,摈弃寂寞也。……犹小人失势,不责己而怨人,虽泣血涟如,亦无益也。
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陆时雍曰:自怨语,正是尤人无限。胡次焱曰:此乃梦得自道也:其与议禁中,所言必从,此“花萼楼前初种时”也;降武元衡,罢窦群,斥韩皋,此“美人楼上斗腰肢”也;贬连州刺史,斥朗州司马,易柳州,徙夔州,此“如今抛掷投街里”也;《问大钓赋》、《谪九年赋》,叙张九龄事,为《子刘子传》,此“露叶如啼欲恨谁”也。末句乃不敢怨人之饲,“欲恨谁”者,即《易》所谓“自我致寇,又谁咎也”,其悔心之萌乎?
清代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先荣后悴,即柳以见意。
其六
宋代谢枋得《注解选唐诗》:炀帝荒淫不君,国亡身丧,行宫外残柳数株,枝条柔弱,如不胜春风之摇荡,柳花如雪飞宫墙,似若羞见时人者。隋之臣子仕唐,曾不曰国亡主灭分任其咎,扬扬然无羞恶心,观观杨花亦可愧矣。
明代敖英《唐诗绝句类选》:徐子扩曰:只是形容荒凉之态。谢谓羞不见人,非也。李君虞《隋宫燕》诗“几度飞来不见人”,亦此意。桂天祥曰:绝处味好。
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蒋一葵曰:吊亡隋者,多不出此意。如此落句,更出人意表。陆时雍曰:忽入雅调。胡次焱曰:谢叠翁注:炀帝荒淫,国亡身殒,隋之君子仕唐,曾不分任其咎,扬扬然无羞恶之心,观柳花亦可以愧矣。谓柳花如雪,飞入宫墙,如羞见时人者,此扶植世教,足以立顽廉贪;似“不见人”三字,恐只是《易》所谓“窥其户,阒其无人”之意。
清代黄生《唐诗摘钞》:“不胜春”三字正为“残柳”写照,若作“杨柳”则三字落空矣。只“不见人”三字,写尽故宫黍离之悲,何用多言。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似胜李君虞《汴河曲》(末二句下)。
清代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韵远情深。
清代吴瑞荣《唐诗笺要》:“不见人”是荒凉之象,宋儒谓改作“羞见人”更佳,其说非是。
清代邹弢《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写杨花写到花到地,方色空空,唤醒迷夫不少。
清代王文濡《历代诗评注读本》:隋炀植柳汴堤,谓之柳塘,故梦得有此作。末句谓宫墙尚在,宫中无人,即柳花飞入,谁人见来?不胜兴废之感。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此隋宫怀古之作,咏残柳以写亡国之悲,情韵双美,寄慨苍凉,与《石头城》怀古诗皆推绝唱,宜白乐天称为“诗豪”也。李益《隋宫燕》、《汴河曲》,与梦得用意同,而用笔逊之。
其八
宋代谢枋得《注解选唐诗》:人之饯别,非驿亭则酒肆,多种杨柳,古人或折柳以赠,或攀柳而悲。长安陌上树木尽多,管别离者惟有垂杨斗。意谓王公将相位尊权重,其栽培桃李必多;或辞官,或失势,一旦去国,其门下士终始不相背负者甚少也。
清代黄周星《唐诗快》:扯响杨亦不胜攀折,正见苦无替代耳。
清代吴瑞荣《唐诗笺要》:管”字下得妙,视前首“见”字用意更胜。
清代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说得如此有情,真含无限悲苦。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16 16:48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