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浩益,为
广州侨美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已拥有侨美食家、
兰桂坊、唐荔园食艺馆、无国界美食沙龙等餐饮名店,兼任广州市私营商会副会长,
荔湾区工商联副会长等职。
人物简介
杨浩益,广州人,1957年11月生,15岁辍学加入饮食业,做掘煤、生炉、搞卫生、择菜、洗碗等基层工作,随后去运输公司当机修学徒,1981年正式进入饮食业,以一家简陋肠粉大排档起家,现为广州侨美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至今已拥有侨美食家、兰桂坊、唐荔园食艺馆、无国界美食沙龙等餐饮名店,是广州最大的饮食集团之一,荔湾区纳税大户,广州市私营商会副会长,荔湾区工商联副会长,荔湾区私营商会主席,荔湾区政协常委。
15岁辍学加入饮食业,23岁举债300元开起肠粉大排档,从开业首日只做了1单生意、营业额8分钱起,到如今拥有侨美食家、兰桂坊、唐荔园食艺馆、无国界美食沙龙等餐饮名店、拥有几千万元资产,广州最大的饮食集团之一———侨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杨浩益在广州创业发展的传奇故事充满了创新、艰苦的痕迹。
挺进饮食业
开业首日只做了一单生意
在侨美集团内部刊物《侨美》2004年的创刊号上,杨浩益在“刊首语”中回忆了当初进入饮食业时的情景,“我15岁(1972年)辍学加入饮食业,做的是行业最艰辛的下层工作:到煤池掘煤、生炉、搞卫生、择菜、洗碗……而报酬是每天八角钱。1981年我向朋友借了300元,义无反顾地向商海迈出了不归的第一步。”
1981年,杨浩益自己开起了自己的第一家肠粉档。杨浩益坦言,他是“偷师”了一个多月后才下决心自己单干的。
1981年
元宵节,杨浩益的肠粉档开业了,但是开业首日他只做成了一单生意,“那天早上,放过开张鞭炮后,来了第一位顾客,是个老街坊。我开始拉起了我饮食生涯中的第一盘肠粉,但是我拉得太厚了,成了糕,我赶紧向客人道歉,让他再给我一次机会。感谢这位老街坊,他给了我机会。而我,拉到第十盘时,终于成功了。”第一单生意,杨浩益得到了6分钱加2两粮票(当时共相当于8分钱),那是他开业首日的营业额。
不管怎样,生意总算开了个头,由于信誉好,街坊也很照顾。到第三个月时开始能赚到几元钱了。当时沙面的夜晚有很多情侣拖着手来拍拖,于是杨浩益就给这个大排档取名为“拖手记”。不久,“拖手记”在整个荔湾区都出名了,星期天都会出现几十人排队购买的情况。
事业高峰期
从小饭馆到多元化经营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拖手记”大排档经营最旺时,由于城市规划的需要,广州要取缔路边大排档。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当时刚好有家“侨美小食店”由于经营不善而寻求转让。杨浩益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机会,以3800元收购了这家糖水店,这就是“侨美食家”的前身。
收购这家糖水店后,杨浩益立即对“主营业务”进行更改,将糖水店改成小饭馆。果然,收购“侨美小食店”3个月后,杨浩益就实现了盈利,1983年底,“侨美”开始扬名荔湾区。
经过两年的发展,杨浩益又承包了“侨美小食店”旁的发廊等店铺。于是,1985年8月21日,令人耳目一新的“侨美食家”成立了,经过细心经营,1990年时“侨美食家”在广州渐渐有了知名度。
上世纪90年代,杨浩益又先后进军酒吧、文化甚至汽配产业,创立了沙面吧、山河广告公司、侨诚汽配公司,收购了翠园餐厅、尊吧(即现在的兰桂坊)、牛车水酒家,侨美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到1996年成立侨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时,公司业务遍布广州、天津、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
但随着经济大环境的变化,杨浩益再度陷入困境,“那时尽管每年营业额有几千万元,但是利润却极少,每年都在商场上‘虚拼’。”
忍痛撤退
放弃多元化专攻饮食业
杨浩益不得不关闭了当时颇为红火的沙面吧,并把侨诚汽配公司和山河广告公司都转让出去。杨浩益说:“那是个痛苦的决定。但后来想想,也还算明智。因为我的特长就在饮食业。”
就这样,兜了一圈后,杨浩益重新专攻饮食业,沙面吧卖掉后,同样红火的兰桂坊则转型为餐馆,菜系以粤菜、泰菜为主。此后,杨浩益接手了当时在荔湾湖中杂草丛生的唐荔园,短短几个月便扭亏为盈,并在香港澳门一带都有名气,还进入了广州申亚的宣传片。
杨浩益认为,做餐饮一定要超越地域概念,既有个性,又有包容性。于是,他又在2003年创立“无国界”。他说让顾客在“无国界”品尝到世界各地的美食仅是初步目标,他的终极目标是:“无国界”要糅合世界各地的美食精华,它的任何一道菜式,都将蕴含着一种文化内涵。
个人荣誉
2015年,荣获第二届世界广府人“十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