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鸡科
鸡形目下的一种科
松鸡科(学名:Tetraonidae):有8属19种。包括蓝松鸡属镰翅鸡属雷鸟属松鸡属榛鸡属草原松鸡属黑琴鸡属、艾草松鸡属等。中国有5属8种。鼻孔和脚均有被羽,以适应严寒。雄性羽色鲜艳。为适应寒冷的气候,鸟类鼻孔、腿、脚皆被羽毛覆盖,脚趾两侧还有栉状缘,有助于其攀缘树枝和雪地行走。松鸡科鸟类眼上有梳,呈红色或亮黄色,雄鸟在繁殖期尤为显著。
形态特征
松鸡科的鸟类属走禽。体结实,喙短,呈圆锥形,适于啄食植物种子;翼短圆,不善飞;脚强健,具锐爪,善于行走和掘地寻食;雄鸟具大的肉冠和美丽的羽毛;有的跗蹠后缘具距。早成鸟。
雄鸟的羽毛比较多,而雌鸟的颜色更加具有隐蔽性,在地上孵化时几乎看不见。小鸡通常具有典型的棕色到栗色的顶冠,通常有黑色边缘,而亚成鸟是成年雌鸟的较小版本。
在繁殖季节,松鸡科的雄性在每只眼睛上方发育突出的,明亮的红色或黄色的眼梳,但没有像雉鸡那样的红色裸露面孔或肉冠。它们还在颈部有裸露皮肤的彩色斑块,充气和用作气囊,在雄性展示时产生低音兴奋的呼叫。这是松鸡科和雉科之间的另一个区别。
栖息环境
松鸡科鸟类遍布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北部的寒带及寒温带地区,生活在森林或开阔的林地、苔原等栖息地中。栖息于高山林带,落叶松林、红松林和冷杉林中,特别喜栖于稠密的白桦林中。冬季留居阳光充足的落叶林中,也常结群去河畔游荡。在严寒的时候,松鸡能在雪穴内过夜。
生活习性
该科鸟类除上、下树外,它们不常飞翔。由于身体笨拙,刚起飞时剧烈地鼓翼,并发出叫声。飞行时上升速度较慢,达到一定高度后展开双翅从高处向低处滑翔,但从不飞越林冠之上。滑翔时能灵活地改变方向,以适于山地坡向的改变和便于在林间空地中穿过。降落时由于平衡身体再次鼓翅,通常降落在树上,然后,观察周围动静,确定没有危险时才飞到地面上。
松鸡科鸟类主要为植食性,以苔藓、植物的嫩芽,嫩枝和根等为主食,松、杉、桦树的嫩枝,叶和芽苞,有时也吃红松种子,夏季还吃浆果和少量昆虫,秋季吃各种草籽。冬季时藏在雪穴中躲避暴风雪。但有时也吃昆虫,尤其是幼鸟。
分布范围
全球性分布,从北极冻原地带,直至森林及森林草原带,遍布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洲。
繁殖方式
松鸡的婚配类型为一雄多雌制,没有配对现象,雌鸟在交配前对雄鸟具有选择性,交尾后即离开求偶场。雄鸟为了争夺雌鸟和领域也进行激烈的打斗,打斗的雄鸟面对面地离得很近。头离地面很低,颈羽耸起,尾高高翘起,用喙互相啄咬。筑巢的生境与食物的丰盛度、隐蔽状况、离水远近、林型、坡向及海拔高度等生态因子都有关系。一般在向阳的山坡和近水地段、枯枝堆、倒木下或树根旁,较为隐蔽的地方。巢很简陋,大多是雌鸟在地面扒个坑,放上些枯枝、树叶、草茎和羽毛就行了。巢筑好后接着开始产卵,每窝产卵6-9枚,卵的颜色为浅黄色,布有大小不等的褐色斑点。从筑巢开始,一直到产卵、育雏,都由雌鸟独立承担。雌鸟孵化时都很强烈地恋巢,人走到它跟前也不出窝飞走,有时假装成受伤的样子将入侵者引开,然后再回到巢中继续孵化。孵化期为24-26天。
雷鸟4-5月间发情。柳雷鸟的繁殖期是5-7月,发情时姿态很象家鸡,尾翘起并展开着,搧动翅膀,叫声似家鸡,多在清晨和傍晚鸣叫,寻偶配对时,雄鸟间常为保护自己的巢区或为争雌鸟而搏斗,相互啄颈和头。配对前雄鸟会在自己占据的领地里炫耀表演并发出求偶的鸣叫声,吸引雌鸟前来交尾。巢置于地上草丛间,为简单的椭圆形的小洼穴,内铺有少量的枯枝、草叶、树叶、残羽等。一窝卵约7枚,卵淡黄色,具大小不等的淡肉桂色和褐色斑点。
榛鸡以一雄一雌的单配制为主,但也存在多配制的倾向。4月下旬或5月发情交配。繁殖期中,发情的姿态与松鸡科其他鸟类相似,雄鸟张尾如扇,两翅下垂,羽冠耸起,在地上奔跑时翅膀不停地划动,常把地面划成浅沟。发情开始时比较宁静,等巢区基本上都被占据后,雄鸟间常发生格斗,不让其他雄鸟进入自己巢区。巢筑在山坡阳面林中、地面倒木或树根旁,也隐蔽在下木较多、林相杂乱的林中。巢极为简陋,呈凹洼状。位于有很多树木围绕的凹地处。巢材为枯枝、落叶,内铺以细干树枝、松针、干草。卵光滑而带光泽,卵色淡褐,略具稀疏的红褐色斑点,孵卵期25天左右,孵卵仅由雌鸟担任,孵卵时从不轻易离巢,每天离巢1-2 次,多在清晨3-5时和晚上18:00-19:30时。雏鸟当绒羽一干就能走动,几天后能独立觅食,三周后能起飞。
物种分类
种群现状
中国拥有松鸡科鸟类8种,其中斑尾榛鸡是中国的特有鸟类,它仅分布于中国青海、四川北部、甘肃中部及西藏东部的高山针叶林中,是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由于长期的林业开发,特别是森林砍伐,适合其生存的针叶林面临着巨大的威胁,造成了斑尾榛鸡栖息地的隔离和碎分化,影响到斑尾榛鸡的种群结构,被中国鸟类红皮书列为濒危鸟类。
中国产的另一种松鸡科鸟类——花尾榛鸡,为欧亚大陆泰加林带的代表性鸟种。在中国分布于东北、内蒙、河北等地。花尾榛鸡曾是松鸡科鸟类中分布最广、最为常见的一个种,但是20世纪30年代栖息地缩小,被割裂成不连续的岛状或带状,生活于欧洲各国的种群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些地方已经灭绝。生活于中国东北的花尾榛鸡称为“飞龙”。因为它的肉味鲜美,成为东北地区主要的猎禽,从清朝乾隆年间开始还把它作为岁贡鸟,进贡给皇帝作美味佳肴。因花尾榛鸡数量急剧减少,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鸟类。
还有一种松鸡科鸟类镰翅鸡是中国分布上存在最大疑问的鸟类,其分布于中国黑龙江下游、小兴安岭东北侧,在中国外只有俄罗斯远东地区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勒拿河上游以东到鄂霍次克海岸、乌苏里江和萨哈林岛等地有少量分布。中国科研人员在黑龙江南岸及小兴安岭等地区的考察一直未能发现镰翅鸡活动的痕迹,因此认为此类物种已经在中国境内灭绝了。而根据俄罗斯的相关研究,镰翅鸡在俄罗斯距中国边境一百公里以内的地区即有分布,中国仍然有存在镰翅鸡的可能性。
分布于北美洲的蓝松鸡属因为得到很好的保护,野生物种不存在生存危机。同样生活在北美的草原松鸡属的三种鸟类有二种易危。而生活在高寒地区的雷鸟属中的三种鸟类,种群数量稳定,也不属于危机物种。生活在欧洲的黑琴鸡,一种近危,一种无危。
保护级别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
参考资料
Grouses.Oiseaux .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3 16:44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栖息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