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读作bǎn ),汉语一级字,部首为木。是由两个不同字义的汉字合并而来——“板”和“闆”。
基本字义
1. 片状之木料。
如:“板画”。
《玉篇.木部》:板,木片也。
2. 印书用之板片。《资治通鉴.卷二九一.后周纪二.太祖广顺三年》:“蜀毌昭裔出私财百万营学馆,且请刻板印九经。”
3. 古代以雕版印刷而成之书籍。
《集韵.上声.产韵》:“板,籍也。”
4. 呈薄片或扁平状之物体。
如:“铜板”
《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唬得尚让顶门上丧了三魂,脚板下走了七魄。”
5. 笏,古时官吏上朝使用之手板。
北周.庾信《杨柳歌》:“连钱障泥渡水骑,白玉手板落盘螭。”
6. 拍板。用於戏曲伴奏和乐器合奏,常与板鼓合用,由鼓手兼操。
唐.杜牧《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诗:“画堂檀板秋拍碎,一引有时联十觥。”
7.音乐之节拍。
如:“快板”、“慢板”。
《金瓶梅》第六八回:“这西门庆听了,见粉头所事,合著他的板眼,亦发欢喜。”
8. 棺木之代称。
《警世通言.卷二二.宋小官团圆破毡笠》:“客人若要看寿板,小店有真正婺源加料双𫐌的在里面。”
9. 量词。计算受杖刑笞打次数之单位。
《福惠全书.卷二三.保甲部.功罪赏罚》:“如有疏虞,不行查察盘获,该保正每件重责三十板。”
10. 呆滞不活泼或固执不变。
《通俗常言疏证.货财.板板六十四引〈通俗编〉》:“今人有呆板者,俗每以此语讥之。”
11. 绷紧。
如:“板起面孔训人”。
《文明小史》第四七回:“「媛媛到台面上一问,是假外国人叫的局。把脸一板,离著还有二尺多远,老远的就坐下了。”
12. 《诗经.大雅》篇名。共八章。
根据《诗序》:“板,凡伯刺厉王也。”
13. 商家敬称。
如:“老板”。《文明小史》第四二回:“单把书拿了去还不算,又把店里的老板或是管账的,也一把拖走。”
常见词组
老板,板块
古籍释义
板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字部】板 ·康熙笔画:8 ·部外笔画:4
《
唐韵》布绾切。《
集韵》《
韵会》补绾切,𠀤同版。《
说文》判也。
又籍也。《庄子·徐无鬼篇》金板六弢。或作钣。
又《玉篇》片木也。《
急就篇》:木瓦也。《诗·秦风》在其板屋。《正义》:
西戎之俗,民以板为屋。
又诏板。《後汉·窦武传》:
曹节召尚书官属,使作诏板。
又板官、假板,官品之𤰞者。《隋书·官志》:有板咨议叅军,板长史等名。《宋书·百官志》:除拜,则为叅军事。府板,则为行叅军。
又《宋国史补》为尹者,例置板记事。
又板板,反侧也。《诗·大雅》:上帝板板。
又负板,悲哀貌。《仪礼·丧服·郑注》:孝子前有衰,後负板。《疏》:谓负其悲哀於背也。
又《集韵》蒲限切,音阪。籍也。
又叶𤰞免切,音匾。《韩愈·祭张彻文》:乃迁殿中,
朱衣象板。惟义之趋,岂利之践。《自注》:践,上声读。
闆
【玉篇】【五音集韻】匹限切,音盻。門中視也。
方言音韵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ban3 [海陆腔] ban3 [
东莞腔] ban3 [
沙头角腔] ban3 [梅县腔] ban3 [陆丰腔] ban3 [客英字典] ban3 [
宝安腔] ban3 [台湾四县腔] ban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