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区
台湾新北市所辖29个区之一
林口区(Linkou District),旧名树林口、坪顶,是台湾省新北市所辖29个区之一,除滨海地区的狭窄平原外,主要位于平均海拔高250米的林口台地上,总面积54平方公里,东北邻八里区,东与五股区为界,南与泰山区桃园市龟山区为邻,西为桃园县芦竹乡,北滨台湾海峡中山高速公路林口交流道就在林口南部边界。境内以竹林山观音寺为较重要的地标。
发展历史
史前遗迹
林口之住民,始于台湾少数民族凯达格兰人。林口考古的最重大发现,是1997年发现分布于林口与八里沿岸的「太平村遗址」。出土文物分为石器、陶器、化石三类,根据出土文物判断为一有多重文化层垒压的遗址,几乎涵盖了台湾北部地区大部分的史前文化层,如大坌坑文化圆山文化植物园文化十三行文化等,而学者刘益昌也证实,在太平村海域发现一万年前的人类头盖骨与下颚骨,是台湾出土最完整的人类化石,出土时并伴随加工过的动物骨骸与陶器,证实上万年前林口、八里一带就有人类活动。
汉人垦殖
1642年,根据荷兰人的记录推断,林口一带为八里坌社的台湾少数民族所居。郁永河裨海纪游一书中,也记载在康熙年间(1697)的台北平原有「八里分」(八里坌)社,属于淡水总社。汉人对林口的开垦,首先以林口北部的海岸平原开始。至乾隆五年(1740),林口地区已经有汉人聚落「大湾庄」(今日的大、小南湾,位于海边)的存在。至1760年,在今日的林口区域记载有「大南湾」、「小南湾」、「大牛稠庄」(今日的南势村一带)等汉人聚落,,显示汉人已经由海岸逐渐登上林口台地。其中开垦者多为泉州人,在南势埔尾一带,也有粤人加入开垦,成为林口少见的粤籍聚落。此时八里坌社仍在记载中,显示台湾少数民族仍在林口活动。而其中位于交通要道的树林口(今日的林口街)一带,也逐渐形成了大的庄落,成为林口的中心。1871年,林口又出现了「大坪顶庄」,光绪年间,再出现「瑞树坑庄」,林口的聚落分布大致完成。
行政区变迁
今日林口区共下辖有东林里、林口里、西林里、菁湖里、中湖里、湖北里、湖南里、南势里、东势里、顶福里、下福里、嘉宝里、瑞平里、太平里、丽林里、仁爱里、丽园里等里。
随著新住民移入,属於新市镇区域的南势里、湖南里、西林里为人口增加比例最多的3个里,设籍人口分别均破万人。
行政区划
今日林口区共下辖17里:有东林里、林口里、西林里、菁湖里、中湖里、湖北里、湖南里、南势里、东势里、顶福里、下福里、嘉宝里、瑞平里、太平里、丽林里、仁爱里、丽园里等里。
地理环境
林口区主要是由林口台地为主体所组成。地形有平坦的台地面(42%)、丘陵谷地(57%),还有部分的滨海滩地。台地东北方紧邻观音山,以河谷为界、东南边以新庄断层与台北盆地相邻、西侧与桃园台地相接,中隔南崁溪。由于台地地势平坦,缺乏屏障、因此林口经常风力强劲。而由于气候高温多雨,台地上的泥土淋溶作用旺盛,因而形成强酸、不肥沃的红土层,不利农耕,只利于茶树栽种与红砖的生产。加上日据时期,日人积极开发,设茶业传习所,广植茶树。因此林口的茶园的开垦与红砖制造业曾盛极一时。
林口的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台风与豪雨;冬季则寒冷潮湿。由于林口濒临海岸,加上台地地形缺少屏障,风势强劲,因此夏季与北部其他地区相比,显的凉爽、冬季则比较寒冷。根据中央气象局在1996~2000年的资料显示,年平均温为22.1度,最冷月均温15.1度,最热月均温28.7度,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5%,二月至三月湿度可达84%,十分潮湿。
著名地标
交通
三重客运、泛航通运行经中山高速公路台北车站,尖峰时间每10至15分钟即有一班。车程约45分钟。
机场捷运施工中,主线将掠过林口区南端,并有延伸林口区的支线计划。
台湾铁路管理局林口线虽以林口而名,但试办客运车站皆不位于林口区境,路线亦未经过林口区。
林口新市镇
林口共有一所宪兵学校、两所大学(包括分部),两所高中与数所初中小学,教育体系完整。
宪兵学校
宪兵学校(林口校区)
·大学
台湾师范大学林口校区侨生先修部
·高中
林口高级中学
私立醒吾高级中学(初中、高中、高职)
·特教
林口启智学校
·初中
新北市立林口初中
新北市立崇林初中
新北市立佳林初中
·小学
新北市林口区林口小学
新北市林口区南势小学
新北市林口区丽林小学
新北市林口区丽园小学
新北市林口区嘉宝小学
新北市林口区兴福小学
新北市林口区瑞平小学
新北市立头湖小学
参考资料
林口地理位置.林口区公所.
林口简介沿革.林口区公所.2013-12-03
竹林山观音寺.林口区公所.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0 19:19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