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烈(1886-1944),字捷之,今高要市禄步镇北根村人。青年时在肇庆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参加广东新军随军北伐。民国元年 (1912年)2月,任步队第二协参军之职。北伐军解散后,进入保定陆军军宜学校深造,毕业后留校任军事教官。当时,广东学员张发奎、余汉谋、李汉魂、邓光龙等在该校深造,后来成为高级将领。民国5年 (1916年)离保定回粤任教官和营、团长等职务。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尊称他为“团长公”。1920年,奉孙中山之令率兵西进,驱赶桂军,一举攻克梧州,继挺进百色、百隘等腹地,所向披靡。1921年,晋升为粤军第十一师师长,授中将军衔,兼管独立旅,镇守惠州飞鹅岭要隘。1922年6月转香港隐居。后悉余汉谋军部移师江西,才于1930年找余求助,出任赣南政务处副处长和赣县县长。1936年,奉调南澳县任县长。1944年病故。
林烈(1886~1944),字捷之,原籍
高要,在市内建有自住屋“韬园”。青年时在爱国思想的陶冶下于
肇庆参加
同盟会,为同盟会肇庆支部会员。
1911 年,林烈随广东新军二团统带隆世储部参加北伐,与清军作战。翌年,隆世储团在南京改编为第四军独立旅,随军北伐的肇庆同盟会员林烈、陈子忠、冯祝万、黄范一、吕鉴周等被委派为该旅的军事委员。不久林烈调
张我权旅当参谋。同年,广东北伐军解散,林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深造,与
李济深、
伍观淇等同期同学。毕业后,林烈留校任助教,后为教官,与抗战期间在肇庆任高要县长的张虞韶为同事,同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四期的军事教官。因此该两期广东籍保定军官学校入伍生张发奎、黄琪翔、余汉谋、李汉魂、邓龙光、黄镇球等与林烈有师生之谊。
民国 5年(1916 年),林烈从保定军校返粤,在
陈炯明部任营、团长,备受陈的器重。民国9年两广军阀混战,林烈率所部西上,驱逐盘踞粤西桂东的广西军阀沈鸿英、林虎、马济等,直指百色、百隘等腹地。民国11年回师广东,授中将衔。12月2日至12 月16日任高要县长。民国12年,林烈受陈炯明命任
熊略的第五军第十一师师长,指挥
罗献祥独立旅守惠州飞鹅岭。陈炯明被东征军击溃后,林烈寄居香岛赋闲。民国 25 年出任南澳县长。次年抗战爆发,南澳在日军袭扰下,危如累卵。林烈曾以师生关系要求驻汕的155师师长
李汉魂支援,得李拨步枪100支,手榴弹100枚,组织自卫队一个中队自守。及后省调保安营一个营进岛驻防、自卫队及保安营纪律涣散,日军以海空优势,出动兵舰26 艘,水上飞机12架,汽艇60余艘轮翻对南澳岛施行疲劳袭击。
民国27 年(1938年)日军登陆,
南澳失陷。林烈适足疾不良于行,抱病从蔗林逃出,辗转到潮安向广东五区专员
胡铭藻述职,为157师扣留会审。后解广东省政府、军总部裁决,林被释回肇庆故居“韬园”疗养。林烈回到肇庆后,曾在禄步圩开辟新圩,整顿旧圩市场,并将集市收入全部拨充禄文中学为办学经费。日军进犯西江时,林烈以省参议名义,将包公祠之大藤鼓、古铜鼎、锡香案等运至禄步庙校贮藏。